书城成功励志孙子兵法现代释用
14943100000103

第103章 风助火势里根大战卡特

针对不同的对手,要使用不同的招法去应对,不能千篇一律。有些时候,在此人身上为猛招,在他人身上则为软招;反之,在此人身上为软招,在他人身上就变成了猛招。这就要做到:因人而异,因时而别,因地制宜。此为《孙子兵法》“火攻篇”之精髓。

【本篇导引。

本篇主要介绍了火攻的种类及实施条件和对战争的正确态度。

火攻的种类有:“火人”、“火积”、“火辎”、“火库”,“火队”五种。

火攻的实施条件:行火必有因,烟火必素具。发火有时,起火有日。火发于内,则早应之于外。火发兵静者,待而勿攻,极其火力,可以而从之,不可从而止。火可发于外,无待于内,以时发之。火发上风,无攻下风。昼风久,夜风止。

对待战争的正确态度: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

本篇的主题词:发火有时,非危不战。

【智慧之源。

孙子曰: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积,三曰火辎,四曰火库,五曰火队。行火必有因,烟火必素具。发火有时,起火有日。时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箕、壁、翼、轸也,凡此四宿者,风起之日也。凡火攻,必因五火之变而应之。

火发于内,则早应之于外。火发兵静者,待而勿攻,极其火力,可从而从之,不可从而止。火可发于外,无待于内,以时发之。火发上风,无攻下风。昼风久,夜风止。凡军必知有五火之变,以数守之。

故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水可以绝,不可以夺。

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故曰:明主虑之,良将修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经典诠释。

孙子说:火攻的形式共有五种,一是焚烧敌军人马,二是焚烧敌军粮草,三是焚烧敌军辎重,四是焚烧敌军仓库,五是焚烧敌军粮道。实施火攻必须具备条件,火攻器材必须平时即有准备。放火要看准天时,起火要选好日子。所谓天时,是指气候干燥;所谓日子,是指月亮行经“箕”、“壁”、“翼”、“轸”四个星宿位置的时候。凡是月亮经过这四个星宿的时候,就是起风的日子。

凡用火攻,必须根据五种火攻所引起的不同变化,灵活机动部署兵力策应。在敌营内部放火,就要及时派兵从外面策应。火已烧起而敌军依然保持镇静,就应慎重等待,不可立即发起进攻。等待火势旺盛后,再根据情况作出决定,可以进攻就进攻,不可进攻就停止。火可以从外面燃放,这时就不必等待内应,只要适时放火就行。从上风放火时,不可从下风进攻。白天风刮久了,夜晚风就容易停止。军队都必须掌握这五种火攻方法,灵活运用,等待放火的时日条件具备时再进行火攻。

用火来辅助军队进攻,效果殊为显著,用水来辅助军队进攻,攻势必能加强。水可以把敌军分割隔绝,但却不能焚毁敌人的军需物资。

凡打了胜仗,攻取了土地城邑,而不能及时论功行赏的,就必定会有祸患。这种情况叫做:“费留”。所以说,明智的国君要慎重地考虑这个问题,贤良的将帅要严肃地对待这个问题。没有好处不要行动;没有取胜的把握不要用兵;不到危急关头不要开战。国君不可因一时的愤怒而发动战争,将帅不可因一时的忿懑而出阵求战。符合国家利益才用兵,不符合国家利益就停止。愤怒还可以重新变为欢喜,忿懑也可以重新转为高兴。但是国家灭亡了就不能复存,人死了也不能再生。所以,对待战争,明智的国君应该慎重,贤良的将帅应该警惕,这是安定国家保全军队的根本道理。

【现代释用。

任何事物的产生、发展和灭亡都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大千世界,千变万化,各种事物赖以生存与消亡的条件也各不相同,人们要领会它,利用它,驾驭它,因势利导,才有可能成就自己的意志。这就是《孙子兵法》说的“行火必有因”。

作为领导者,在进行重大决策前必须认真分析种种客观条件,从中找出可行的方案,并总结出各种可利用条件,并认真筹备,一旦时机成熟,就果敢出手,必获全功。如果优柔寡断,势必丧失主权,嗟乎不已。

当然,对于各行各业,只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莫不如此。

火,是一种可怕的东西。传统意义上,火是指焚烧实物的东西。大火到来之际,可以焚烧掉一切可被烧掉之物。所以说,防火甚于防一切东西。

火并不是不可以控制的。或水泼,或沙盖,或采用其他方法均可控制它。

火还有另一种意义,那就是人心头之火。这种火,是更可怕的。心头有火,可以怒发冲冠,也可以流血五步。这种相对说来,难以控制。

作为领导者,注意传统的防火工作很重要,但注意防范心头之火更重要。

如果因为心头有火,就可能失去理智,任意而为,害人,害己,害社会。

如果一个人后院起火,正好有风从背后来,结果可想而知。

1980年,美国总统竞选的决战是在共和党候选人里根与民主党候选人卡特之间进行,由于二人当时的实力旗鼓相当,因此他们二人展开了美国竞选史上最激烈的争夺战。

当时的卡特是已经当政4年的在职总统,但政绩并不突出,而且内政方面不能令人满意,国内通货膨胀加剧,失业人数猛增等等。人们对这些有关国计民生的问题十分不满,怨声载道。而这些正好成了里根手中的王牌,他集中火力攻击卡特经济政策失误,并耸人听闻地宣称他要消除“卡特大萧条”。

而这时的卡特也抓住广大民众关心的战争与和平问题,指责里根增加防务开支的主张是好战之举。

里根与卡特就是这样唇枪舌剑,拳来脚往,双方一时难决雌雄。

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广播、电视、报纸等大众传播媒介对人们的影响极为广泛。一个人的形象,在美国民众的心中往往占有重要位置,有时甚至直接决定了选民投谁一票。所以,总统选举,与其说是选民在选择候选人的政策纲领,不如说是在品味候选人的性格、智慧、精力、风度。在这方面,里根可以说是占据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里根当选共和党总统候选人之后,他当年在好莱坞演过的电影,一下子成了热门,全国各地影剧院、电视台争相放映。这股里根影视热风,无疑替里根做了一次绝好的宣传。人们从影视中看到,当年的里根英俊潇洒、精明强干,而现在仍然生机勃勃、干劲十足,风度不减当年。这给人们留下了一个很好的印象。

在里根影视风兴起的同时,里根还借电视媒体极力展示自己的风采。在与卡特的电视辩论中,里根表现得能言善辩、妙语连珠,而卡特则相形见绌,呆板迟钝,结结巴巴。因此在投票之前关键性的一场电视辩论后,民意测验的结果,支持里根的人上升到67%,支持卡特的人下降为30%。1980年11月4日大选结果,里根以绝对优势大获全胜。

卡特本身就因失业人数猛增等,引起后院起火。正赶与里根争夺总统,好莱坞电影之火终于把他烧得遍体鳞伤,“无颜见人”,从而退出了政治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