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孙子兵法现代释用
14943100000033

第33章 胜于易胜陈泰巧用兵

公元251年,西蜀大将姜维、夏侯霸等人引兵数万进攻曹魏的陇西。魏雍州刺史王经对征西将军陈泰说:“听说姜维分兵三路,一路向祁山,一路奔石营,另一路赴金城。所以我们也要分三路布置,您出兵侧翼保石营,调凉州军至枹罕保金城,派讨蜀护军徐质保祁山。”陈泰心想,以姜维的实力和兵力势必不能分取三路,而自己的兵力也不好分开,便对王经说:“先别急,看看形势,知道敌人的意图再说。”后来,姜维果然只一路进兵。率领全部兵力至枹罕,意在夺取狄道,虎视关陇。知道敌人意图后,陈泰派王经去守狄道,告诉他须待大军到后,再与姜维交战。陈泰自己率军到陈仓,意欲从侧翼发动攻击。

王经去后,不守狄道,而是率军前进,与姜维相遇于故关,交战大败,仓忙跑回狄道,收拾残军防守。由于此战失利,姜维乘胜引兵前进,把狄道团团包围起来。狄道形势危急,陈泰知道原来的侧翼攻势已无用,便急命五营前行,自引大军随后跟随,去救狄道之围。

部队到了上邦,邓艾、胡奋、王秘等人亦领兵到来。邓艾等人说:“王经的精兵已败于姜维,敌人兵多气盛,难以抵挡。而您所率之兵实为乌合之众,新败之后,士气消沉,陇右动荡不安。古人说:‘蝮蛇螫手,壮士断腕’。《孙子兵法》也说:‘兵有所不击,地有所不守’。这是说要忍受小失而保全大局。现在,陇右的危险远过于腹蛇,狄道不正是不守之地吗?姜维之兵,乘勇前进,我们应避其锋锐。所以现在不如放弃狄道之守,先求自保,然后再设法进兵陇石,这才是主上计。”陈泰说:“姜维率轻兵深入远地,粮草不继,必定要与我们寻求速战。所以,王经应当高壁深垒,挫其锐气,不与交战。但他不知形势,与敌速战,遂使敌人得志进兵包围了狄道。如果姜维攻克狄道,再引后东进,占据栎阳粮米之地,驻兵此处,招降纳叛,勾引羌人,东争关陇,则此处四郡大概都会被姜维所得。这样的话,我们的麻烦就大了。不征讨呢,姜维虎视中原,危险时在;征讨呢,姜维以得胜之兵据城坚守,坚守的形势不同,我军要想取胜便非常不易。而现在呢?姜维仓猝之间调集大军深入,粮草必然不继,这正是我进军破敌之时,只要我军一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姜维必破无疑。而且,我军占据高地,以上击下,势如破竹,敌人必不战而走。敌寇不可容纵,被围的狄道也不会坚持多久,诸位将军何必说出这种话来呢?”陈泰于是便进兵跨越高城岭,准备救狄道之围。

心意定了,救兵之计如何布置呢?陈泰心想,姜维用兵亦非比寻常,他既然兵围狄道,想必会在山路险阻之处设兵伏击援兵。怎么办呢?他命令部队趁夜潜行,绕过敌人可能设伏的北路,率军向南,走到了狄城东南的高山之上,果然绕过了姜维的伏兵。大军一到,于高山之上多举烽火,击鼓鸣角,告诉城中救兵已到,城中兵将士气大振。而姜维见对方救兵突至,出乎意料,军中上下震惊。姜维引兵来战陈泰由于地势不利而退。后来,陈泰又密谋截断了姜维的退兵之路。姜维听到后,连忙引兵遁去,狄道之围被解,姜维没有在陈泰手中得到一点好处。

在这场互斗心智的战争中,陈泰的智谋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先是想守住姜维进兵的必由之路,然后从陈仓发动侧翼反攻。故关一败,狄道危急,侧翼反攻无法实施,便出奇兵绕过埋伏,突然出现在姜维的大军面前,保住了狄道。再后又密谋截断姜维的退路,吓走了姜维。此战一胜,连司马懿对陈泰也是交口称赞。姜维也表现了很高的军事谋略,他先是诈称兵取三路,突然一路进兵枹罕,围狄道,伏兵打援,无奈遇上了对手,一丝便宜也没有得到。

陈泰战姜维,运用了反应术,出奇兵于高山之上,多举烽火,击鼓鸣角,城中兵将士气大振,姜维兵上下震惊,为夺取胜利创造了条件。

在极其不利的情况下,深入探查敌方,积极进行筹备,是陈泰的过人之处,正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

“胜于易胜”在为人处世方面的表现很多。但万变不离其宗。只有深入了解对方,使自己处于不败之地,才能最终取胜。这好比钓鱼要先清楚所要钓之鱼的喜好,然后以饵诱之,只要运用得法,必然会钓竿不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