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孙子兵法现代释用
14943100000006

第6章 用连环计制敌

最高妙计策是:一计与一计形成连环作用,从而产生“一揽子”的功效。

公元前484年,齐国的右相陈恒企图操纵国政,但又害怕朝中大臣国书、高无平从中作梗,便向齐简公建议,派国书等几位大臣领兵攻打鲁国,说是鲁国曾与吴国一道攻打过齐国,应该报仇解恨。齐简公采取了陈恒的建议,派国书为大将,带着高无平等大臣率领兵车千乘来到汶水之滨扎营。

孔子听到这个消息,大吃一惊,与他的几个学生商量说:“鲁国是我们的父母之邦,现在有难,不可以坐视不救,有谁能制止齐军攻打鲁国呢?”听了孔子的话,子贡自告奋勇地说他有办法解救鲁国面临的危难。

子贡先到齐国见到右相陈恒,他对陈恒说道:鲁国的城墙低而薄,护城河狭而浅,国君懦弱,大臣无能,军队不善于打仗,是个难于征伐的国家,而吴国城墙高而厚,护城河宽而深,兵多将广,是个比较容易征伐的国家啊!陈恒听了这话,很生气,认为子贡在戏弄他。子贡便让陈恒屏退左右,悄悄地对陈恒说:“据我观察,相国与大臣国书、高无平有些不和。国书与高无平率军进入衰弱的鲁国,一定能取胜。取胜的功劳自然属于国书与高无平,这些人的权势会不断增加,而相国您便将因此面临困境了。因此,假如您能设法使国书、高无平率兵攻打吴国,势必遭到失败,国书与高无平将面临困境,这对于相国您掌大权是很有利的啊!”

陈恒听了子贡的话,很是高兴,但考虑到齐军已开到汶水,忽然又叫他去打吴国,别人会怀疑他的动机,因而有些犹豫不决。

子贡了解到陈恒的思想顾虑,便又对陈恒说:“只要您能叫他们按兵不动,我便立即到吴国去说服吴王来救鲁伐齐,这样,齐国就有理由攻打吴国了。”陈恒同意子贡的主意,竟以听说吴国将出兵攻齐为理由,叫国书暂不攻鲁。

子贡日夜兼程赶到吴国,对吴王夫差说:“上次吴国和鲁国联合攻齐,现在齐国人为了报仇,已屯兵汶水之上,准备先攻打鲁国,再攻打吴国。大王您何不先发制人,兴兵伐齐救鲁?以吴国的强大,定能打败齐国,这样也可使鲁国听命于吴国了。”夫差说:“上次打败齐军后,齐国表示服事吴国,一直不来朝贡,我正要向他问罪呢?只是听说越国有侵犯吴国的野心,我准备先打越国,再进兵齐国。”

听了夫差的话,子贡表示自己愿意去说服越王,让越王亲自率军跟随夫差攻齐。夫差高兴地答应了。

子贡来到越国,告诉勾践说:夫差怀疑越国将攻打吴国,吴国就要兴兵伐越了。勾践听了很着急。子贡便教给他一个办法:亲自率领一支军队,跟随吴王攻打齐国,这样可以消除吴国对越国的怀疑,将来如果吴国战败,力量就会削弱,吴军战胜,一定会与强大的晋国争霸,这样,后方必然空虚,越国便可以乘虚而入。勾践十分赞成子贡的主意。过了几天,越王便派文种向吴王献宝剑、精甲等礼物,并表示越王将亲率3000军士随吴伐齐。吴王很高兴。子贡又说服吴王,只要让越军参战就行,而越王勾践则不必亲自出征了。

接着,子贡辞别了吴王,又赶往晋国,对晋王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吴军正要攻打齐国,如果吴军取胜,吴王一定会要和晋国争霸,晋国应有所准备……

等子贡回到鲁国,吴军已打败齐国。不久,吴王又率大军北上伐晋。这时,越王勾践便乘机攻占了吴国都城。

子贡一番攻心游说,布置了一个使齐、吴、越、晋等国互相牵制的连环巧计,使鲁国免遭齐军的攻伐,又免受吴国的挟制,从而挽救了鲁国。

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只要抓住了要害的一点就会引起连锁反应。连环计是一种权术,主要是让敌方互相拖累,互相牵制,或者通过巧妙的方法使敌人不战自败,减弱敌人的力量,或乘机进攻,或乘机撤退。此计的关键是要使敌人“自累”,让它背上包袱,不能自由行动。这样,就给围歼敌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