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炒股有绝招
14944400000005

第5章 绝招之学会看盘知股价走向

1.怎样看待开盘放量上冲的细节

开盘放量上冲,这里是指平开后放量上冲,往往半个小时甚至15分钟的成交量就超过平常一天的成交量。由于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所以很有必要进行分析。

如果大盘非常平静,甚至开盘后还在下跌,那么出现这种现象就显得格格不入了。

也许当天该公司公布了一个利好消息,如果确实是这样而且市场也认为是利好消息的话就应该高开,绝对没有平开再放量上冲的道理。

在排除了大盘的因素和个股本身的消息面因素以后,这种现象就属于非正常性交易了。大量涌进来的买盘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有潜在的公司利好即将发布,另外一种就是有主力参与的买单。

在证券市场上永远会有少数人提前知道一些上市公司的内幕消息,但这些单子的量不会很大,对股价在排除了基本会有利好发布的可能性之后,我们就只有一个结论,主力在刻意的进行运作。

我在前面分析过主力的一些特征,其中有一条主力必备的基本常识就是“了解市场的习惯性思维”,而市场上最流行的一种思维就是“放量要涨”。所以如果我们放弃其他任何思路,单单按照这一习惯性的思维模式,那么得到的信息就是该股要涨了。而这正是盘中主力通过交易形态要告诉我们的信息。

现在我们不会根据一些简单的习惯性思维来进行决策,因为我们还有一项工作要做,就是识别主力要告诉我们的信息是真的还是假的。

我们暂时将“放量要涨”的习惯性思维放一放,从另外一个思路来考虑这个问题。

既然已经知道了这种现象是有主力在刻意运作,那么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主力到底要干什么。

把股价一路往上打,表面上看是有做一波行情的可能,但往上虚晃一枪后一路出货的现象也是经常发生的,因此单从这一个现象来看并没有明确的结论,主力往上做或者出货的可能性都存在。

尽管直接的结论很模糊,但是有一个细节是不容忽视的,那就是主力将“放量”的力度加大了很多倍。

根据交易的实际情况,除非在大盘大涨的牛市期间或者个股处于主力强力运作期间,否则一般的股票成交量都比较小,特别是在开盘以后的一段时间内交易更是清淡。

为了让股价上涨几个百分点而一路往上买进的话本身也会放量,也会给人“放量上涨”的感觉,但主力现在通过对倒将放量的力度尽量加大,目的很明显,就是希望买盘更快速的进入。

主力为什么这么希望市场买单跟进?

第一,主力不愿意增加筹码。

这个细节的判断告诉我们一个确定的结论:主力并不在建仓期,也不属于建仓后拉升阶段的初期。

第二,主力的成本区不在这里。

也许我们会发现该股的股价目前还躺在地板上,怎么不是主力的成本区域呢?这是一种被主观意识左右的思维:因为主力有可能往上做,所以现在应该是主力的成本区。

如果一直是以这种思维方式来分析市场是非常危险的,因为我们还没有最后确定主力是否往上做呢。事实一再教育我们,主力失败的案例真是太多了。

主力的成本区认定是一项非常艰苦的工作,而且准确性也很难把握。所以说主力想拉升股价与主力的成本区不一定有直接关系。

既然主力的成本区不在这里,主力也不愿意增加筹码,那么仅仅凭借“放量上冲”这一走势我们只能得出这样的答案:主力有可能一路往上做,但确认这一点还需要其他的理由。也许有了答案,问题就已经解决了。但如果对同一个问题我们能够多问几个为什么,那么至少我们会进步得更快。

如果主力这样做只是虚晃一枪,并非真正往上做,那么我们是否可以问这样一个问题:主力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根据市场的习惯性思维,如果股价上涨,那么原先准备抛出的筹码会等一等,特别是当股价长期下跌后几乎所有的筹码都是被套盘,因此一旦股价上涨就会吓退抛盘。减少了抛盘,股价就减轻了下跌的压力。

所以主力要把股价打高的目的是为了减轻抛盘的压力,给抛盘增加一些持筹的信心,说到底是为了不让股价继续下跌。

但主力又害怕增加筹码,所以会选择在一开盘的时候进行运作,那时候市场都在观望,抛盘还不会立刻压出来,主力趁此机会将股价快速打高而又不用增加太多的筹码。

这样做的结果股价确实高了,但如果主力放弃运作则股价依然难免回落的窘境,所以如何让股价在主力放手以后仍然不回落,这才是更难的事。

2.怎么看待底部放量

底部永远是投资者最关注的,因为从底部开始股价将上涨,我们可以从中获取利润。而市场的习惯性思维逻辑告诉我们“放量会涨”,这样每当股价在一定的低位出现放量时就会引起一些市场的眼球,这部分眼球包括老股东即原来就持有筹码的投资者、每天在寻找机会的短线投资者、原先已经卖出的投资者和被老股东热心推荐的其他投资者。

既然“底部放量”如此重要,那么现在不妨来分析一下底部放量以后股价的态势。

从逻辑的角度讲底部放量以后股价的态势只有三种走势:上涨、下跌和盘整。

有一个基础是必须知道的,就是说既然股价是“底部放量”,那么形态上股价应该是从高处回落。所以至少从中期来说现有的筹码都是被套的,除了部分长线筹码以外没有获利筹码,这是分析的一个前提。

我们在每次分析前都应该将一些前提罗列出来。

除非是股价达到相当高的位置,一般来说在进行行情分析时是不考虑普通投资者持有的长线筹码。

作为一个大的分析前提,我们可以认定普通投资者的长线筹码绝不会聚集在一起出来,所以对股价不会形成爆发性的冲击,对股价的运作基本不会产生大的影响。

现在的机构实力发展很快,而且机构中的很多都持有长线单子,一旦其中的某一张单子要出来那对股价的影响还是相当大的。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种奇怪的走势:某股某天明显有大单子在出货,这是指几十万股以上的单子,股价被明显打下,当天的成交量也明显放大,是一条很难看的放量阴线。或许这种情况还会持续一天,但接下来的交易日就恢复了平静,成交量恢复到原先的样子,股价则慢慢回升,但由于盘中根本就没有大的买卖单子,所以回升的力度也很小。

这是一种典型的大单出货所造成的形态。

有一点应该明确:底部放量一定受到非市场性因素的干扰。底部是没有量的。

一旦所有的筹码都高高地套在上面的时候我们很难想象当股价在低位盘整时会有大量的深度套牢盘放血。所以除非个股有基本面上的巨大变化或者大盘暴跌,否则放量是不可能出现的。但事实上的确会出现放量这种现象,因此这是一种非正常状态,股价的运行受到了非市场因素的干扰,比如盘中主力的对倒。

下面分析几种状态。

(1)底部放量后上涨

主力在底部对倒放量的意图是非常明显的,就是希望营造“有量会涨”的氛围。现在刚刚进入拉升就放量吸引买单,表明主力已经希望市场买单跟进。

假如市场买单进去了,那么接掉的就是主力在底部买进的筹码。

在刚刚上涨的时候市场就可以买到很多筹码。

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细节。

这个细节表明主力的建仓区肯定不是在这里,也就是说主力早已经完成建仓,现在甚至有可能深度被套。

既然主力开始拉升,底部也不是主力的建仓区,那么底部到底有多少筹码被市场接走成了关键,因为这批获利盘会影响到股价的演变。但我们一般是无法知道这一点的,不过我们可以仔细观察股价上涨时的成交量。

如果量能不是放得很大,那么市场的压力还不是太大,对股价上涨的预期可以提高一些。如果量能放得非常大,则主力的目的可能就是出货,股价可能会返回原地。

(2)底部放量后下跌

市场上对于下跌谈论的比较少,比如媒体更多的是关心哪一只股票会涨,但从不关心哪一只股票会跌。当然,上涨能给我们带来利润,所以我们关心会涨的股票。但下跌却会让我们亏的更多,而且会使我们的资金失去流动性。因此我们同样有必要关心下跌。

实际上下跌对于手中的筹码来说确实是灾难,但如果有资金的话或许是一次机会,所以我们更要关心下跌。

由于底部放大的成交量一定是受到了非正常因素的干扰,因此其接下来的下跌是有预谋的,绝对不是市场自己的选择。

主力在底部以不惜增加成本的方式进行对倒,其目的就是吸引市场的买单,达到减仓或者出逃的目的。有时候为了将假戏做得更加真实一点,主力还会在向下破位出货前往上做一下,即所谓的“试盘”。如果市场买盘进来比较多就往上做一段时间,然后再进行杀跌出货。如果“试盘”的结果不好就会干脆一路向下砸去。

股价跌到底部一定是有原因的,比如大盘不好,比如公司业绩下降等等,因此在这些因素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之前主力是很难退出的,即使通过底部放量这些小动作也很难会带来什么新的买单,向下破位其实是主力的非理性或者无奈之举,最终的结果是股价下一个台阶而主力手中的筹码还是原来那么多,账面亏损只会继续增加。

当然,也有通过底部杀跌出逃成功的主力甚至强庄,只是股价最后已经跌得面目全非,也不知道主力最后到底能够拿回多少钱,这种退出是算出货还是认输呢?

不过有一种情况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那就是换主力。

有时候主力也知道即使自己愿意割肉也无法在市场上退出,因此积极寻找新的主力。有时候是能够找到新主力的,于是约定在盘中交换筹码。

一般来说新主力会要求一个比市场更低的价格,所以在底部将部分筹码换过手以后老主力将股价砸下来,通过更低的价格与新主力交换大部分剩余的筹码。

这种情况的特点就是股价不会出现连续的暴跌,一般下跌幅度应该在一个跌停板之内,否则老主力的筹码有可能被市场接掉一部分。

(3)底部放量后盘整

既然底部放量是非正常的市场性行为,那么放量以后继续盘整就不太容易理解了。可能有几种可能性。

可能性一:护盘。

如果同期大盘一路下跌而该股基本上以盘整为主,那么必定有主力在其中维护股价,而且必定会有更多的抛盘出来,因此这种盘整走势出现放量是正常的,它的特点是量能不会放得很大,主力护盘会增加筹码,但这与后市主力会不会拉升股价没有必然的联系。

可能性二:分仓。

所谓分仓是一个更广义上的概念,并不是说做庄的主力将一部分筹码买进后锁定在某个营业部。

有时候另外一个买家需要一大把筹码,而市场上的成交量又很小,因此与主力协商在某个区域接主力的筹码,这样就出现了放量,实际上只是一次大单交易而已,一旦接盘结束股价自然不会受到任何影响而继续盘整。

注意:分仓的特点是盘中多次出现大单成交且没有明确的上推或下压股价的意图,股价震荡的幅度也不会大。

可能性三:换主力。

如果成交量放得非常大那么存在换主力的可能,这是双方谈好的价格区域。

它的特点是盘中无明显目的的巨大单子换手经常出现,股价的震荡幅度不大。

这种情况的出现预示着该股以后在主力认为适当的时机会有拉升行情,但并不表明目前就是最低价。很多新主力还会在市场上继续收集筹码或进行打压震仓。

注意:换主力时股价的振荡幅度不会大。

3.怎样看待底部无量涨停

底部永远是市场关心的重点,因为一旦底部被确认,那么也就意味着利润的出现。然而市场的习惯性思维方式都是观察有没有放量,似乎没有量就不可能构筑底部。

实际情况正好相反,真正的底部是没有成交量的。

底部放量的结果是凶多吉少,除了两种特定的情况。

一种情况是当盘中主力对倒做量完成以后大盘恰好走强。但由于主力首要任务是减仓,所以上升幅度一般来说不可能很强,绝对不会进入强势股行列。

另一种情况是底部换主力。但新主力不一定立刻启动行情,多数情况下还会把股价往下砸一下。

真正的底部是没有量的,我们必须牢记这一点。我们绝不能通过观察是否放量来确定底部的成立,但也不能说没有量的盘整一定是底部。

真正的底部不是量堆出来的。

底部是自己走出来的。

涨停对于市场同样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因为涨停意味着股价有可能会出现大的波动,其中也就酝酿着较大的获利机会。那么当股价在底部出现无量涨停时是否意味着机会呢?

首先有一个概念必须清楚,即“底部”是有相对性的。

股价从8元跌到5元,然后进入整理,那么5元是一个底部,但不能说以后就不会下跌。也许过了一段时间会跌到4元甚至3元。相对于4元来说,目前的5元仍然是非常高的价位。所以我们说的所谓“底部”只是一个相对的“底部”。

假设大盘并没有大的波动并且个股方面也没有新的消息公布,而股价在底部整理一段时间后突然涨停,那么其中有主力在运作是必然的。

下面我们分析几种涨停无量的现象。

一是下跌放量底部有量而涨停无量。

股价必然是从高处跌落到目前底部的,而在前期的跌落过程中放出了很大的量就表明有主力出逃,或者是主力的资金链出了问题,被主力抵押在外的筹码和老鼠仓大量出逃。

在到达底部以后又出现了放量。一般来说类似这种主力出问题的股票在暴跌以后会吸引大量的短线客,因此在底部出现放量是非常正常的,但如果底部出现持续的放量就不能单纯地解释为短线客的因素了,应该是新主力的介入。但新主力不一定是强庄,也不一定是长庄,绝大多数是打一枪就跑的超级短庄。当然主力毕竟是主力,再怎么短也不可能像普通的投资者那样今天买进明天就卖出,所以这里所谓的短庄其实真正的意思是只做一把行情,做完就走。当然一旦陷进去以后是不是能够真正出来那是另外一回事了,好多短庄最后做成了长庄。

当新的主力在底部拿到一定的浮动筹码以后即开始拉升。由于新主力的成本就在这里,所以内心十分希望能够将股价拉得高一些,更何况初生牛犊不怕虎,新主力目前手中还握有相当的资金,还没有被套,所以一旦拉升就拉出涨停,而且觉得现在还没有到出货的阶段,有没有市场买单也无所谓,因此没有对倒。而市场上在底部的普通短线客已经将筹码交给了新主力,其他买进的投资者又并非短线资金,股价上涨后绝不会立刻卖出。这样的现状就决定了涨停是无量的。

二是下跌无量、底部无量、涨停也无量。

这种三无状况也经常会出现,它的特点是无声无息,似乎是来无影。

既然下跌无量底部也无量,那么在这两个阶段都没有主力参与,但无法断定是否有主力隐藏在其中。接下来出现了无量涨停,说明有主力参与,但一般来说既然涨停没有量就表明主力没有减仓意愿,而且愿意再增加仓位,说明即使是老主力也还有一定的实力。

不论何种情况,后市是可以看高一线的。

从逻辑上说,因为没有看到建仓的过程,所以即使是新的主力也应该没有完成建仓。

从主力建仓的途径来说,有被动式的逢低吸纳,也有主动性的拉高建仓,更有震荡式的强势拉票。但从三无量的情况看这三个过程都没有出现,所以可以先将它看成是盘中老主力所为,在涨停以后可以进一步观察是否会出现这三种建仓的状况。

4.怎么看待放量涨停

经常会有个股走出涨停行情,但股价涨停的过程却各有不同。

所谓放量涨停就是在股价涨停的过程中出现了巨量换手。

成交量是由买卖双方的交易结果产生的,因此分析要从两个方面结合起来,不能单单从抛盘大还是买盘大来考虑。

股价涨停了,表明市场上出现了获利筹码,所以起码会有相当一部分获利筹码兑现,因此仅以市场本身而言,在排除了大盘超级强势和个股基本面的变化以外,股价是不可能涨停的,因为我们找不到理由来解释追高买单的行为。所以涨停的股票一定有或大或小的主力在背后进行运作,我们的任务就是分析主力的情况以便于我们采取相应的投资策略。

单就放量涨停来说也有多种形态,这里只是讨论其中的一种,即一路放量上冲涨停价。

开盘后一路挟巨量上冲至涨停价,然后或者在数分钟后有一次短暂的打开或者干脆一直将涨停的价位封到收盘,其中整个的上冲的过程在半小时以内,这种形态是比较常见的涨停形态。

如果股价刚刚从底部起来就出现这种走势,毫无疑问是盘中的老主力。

当然,股价一路上冲肯定会出现获利了结盘,毕竟刚刚离开底部,至少底部的筹码是获利的。主力的意思也是告诉市场,成交量很大,因为底部的获利盘正在出来,但买盘更多,进来的买盘不但将获利盘悉数消化掉还唯恐买不到而一路抬高买价,形成目前这种放巨量上冲的态势。但同时问题也产生了,无论怎么算,底部的获利盘都不会有这么多,而且现在有那么多的追高买单也令人怀疑。

也许基本面上会有好消息,而我们市场上还不知道,某些神秘资金却已经提前知道,但这部分资金绝对不会有那么多,而且也不会那么集中的出现。

显然,短时间内过大的成交量起到了一个完全相反的作用,反而露出了主力的一些底牌。

市场对主力并不反感,相反还是比较欢迎的,因为主力的存在毕竟起到了活跃股价的作用,但接受的程度还取决于主力的底牌。

现在股价挟巨量上冲,量能明显超过市场自身的规模,显示主力在运作的过程中还有对倒的动作。主力对倒的用意可能各有不同,但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吸引市场的注意,通俗地说就是让市场跟进。

股价刚刚起步就让市场跟进,其实是告诉我们一个主力并不想让我们知道的内幕:主力不愿意再增加筹码,至少主力的成本区域并不在前面的底部或者干脆说主力也是被套的主力。

一个被套而且不愿意再增加筹码的主力,其市场吸引力自然会下降许多。

当然,我们只是知道了主力的一些底牌,但并不是说我们就可以凭此断定股价的趋势。预测股价的走势涉及到方方面面,这里讨论的只是一个小小的环节。

5.扑朔迷离看买盘

2003年8月6日,强生控股(600662)跳高9分钱以8.09元开盘,并伴以5万余股的集合竞价成交量,接近10天均量线的十分之一。

有没有可以找得到的理由呢?

通过报纸似乎找到了一条理由:一家大型传媒公司几天前,通过法人股的股权转让拍卖成为了ST金帝(600758)新的大股东,这两天ST金帝(600758)正在连续拉出阳线。

也许是受到ST金帝(600758)的启发,当天的《上海证券报》上有一篇关于看好传媒类股票的文章。

当时强生控股(600662)也正在经营一家传媒公司,具有传媒概念。

接下来的走势是这样的,随着ST金帝(600758)封上涨停,强生控股(600662)开始回落。由于前者本来就是强势股,5%的涨停板也是正常的,而后者作为跟风者上冲一段时间后回落也在情理之中,所以这并不是应该多关注的。

应该关注的是强生控股(600662)的股价在回落过程中的一些变化。

在仔细观察强生控股(600662)股价回落走势过程中,你会发现一些奇怪的现象。

请注意,当时交易所传出来的接抛盘价位只有上下各3个而不是现在的上下各5个。

比如股价从8.05元回落,下档的3个接盘价位分别为8.04元、8.03元和8.02元。由于当天放量,所以接盘都在三位数,也就是万股以上。

某时点8.02元有135手接盘,接着变成了87手,减少了48手,随后又变为120手,增加33手,接着又减少,又增加等等。一分钟后,在经过了若干次的变动,这一价位上的接盘数量是132手,与原来的135手相差无几。

这并不是一次偶然事件。

实际上以下3个看得见价位的接盘数量始终在变,而且变来变去最后总是差不多。

在几十秒钟的时间里几乎有相同的单子既出又进,也许我们可以顽固地认为这是市场上单子不断地被撤掉而同时又有很多买单涌进来,恰好其总数在每个价位上都几乎相同。

如果我们这样想的话恐怕永远也做不好股票。

频繁的换单是本案例一个几乎不被人察觉的细节。

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在同一个价位频繁的撤单然后又挂单,这只能是出于一个人的意愿而不是市场的自发行为,我们必须相信这一点。

现在的情况是存在某个人将前面的单子撤下来后又挂上去,假设挂单的数量就是撤单的数量,那么该价位的接单总量并没有改变。一般我们把这种人称为盘中的主力,否则就是一个脑子有问题的人。尽管主力并不是一个具体的人,但操作时完全有可能是一个人。

那么主力的目的是什么呢?

一个价位上的接单数量有时候并不是真的只有一张单子,特别是对于比较大的挂单一般都会是几张单子的组合。根据交易的优先原则,第一是价格,第二是时间,因此在同一个价位上早挂进去的单子就排在前面,就应该先成交。

当前面的单子撤下来以后,后面的单子就排到前面去了,如果后面的单子还是自己的就继续撤单,直到其他人的单子排到最前面。

这是主力的第一个目的:让市场上已经挂进去的买单尽量成交。

如果一味的撤单,那么底下的接盘会越来越少,市场上新的买单也就不会再进来,而且抛盘会越来越大。于是再重新把单子挂上去,维持原来的总量,使得偶尔看一下接抛盘的投资者始终觉得接盘还是很大。

这是主力的第二个目的:吸引市场新的买单,威吓市场卖单。

说到底,主力只是通过不断地撤单和挂单手法,让盘中已经挂出去的市场买单先成交,同时也不失去市场接盘很大的假象。

既然我们已经注意到了这个细节,实际上也就识破了主力的假象,而且我们对于主力的一些背景其实是有了更多的了解。

基本面上有一些相关的利好,但只是一种非常缥缈的概念,在市场越来越理性的时代很难靠这种利好产生大的上升行情,因此该股不应该有大的动作。

现在既然出现大量跳高开盘,说明有主力藏身其中,目的是希望借所谓的利好推升股价。确实也会有主力借一些不着边际的利多消息,推升股价而最终获得成功的。

本案例在开盘后即慢慢回落(事实上开盘价就是最高价,但当时还无法肯定),这在当时也不能说明什么,也许回落以后还会回升。但在股价回落过程中的频繁换单这一细节告诉我们,主力非常希望市场上的买单进场,因此起码可以肯定该主力并不是刚刚建完仓的主力。

实际上由于当时的股价是该股4年来的新低,因此主力一定是被套的主力。

当然,主力这样频繁的换单,也许真正到了第一接盘价位时是会撤掉一些自己买单的,但无论如何还是有可能买进一些筹码,所以至少可以知道主力认为当时的价位,即8元左右的价位,是一个可能成为底部区域的价位。

但无论如何这个盘中主力并没有准备一直往上做的迹象。

假如我们要做投资决策,其实已经很明确了。

的确,该股当天拉出光头阴线以7.94元下跌0.06元收盘,3个月以后该股跌破7元。

这里提出一个小小的问题:主力如何知道市场的接单排在第几张呢?

我们当然不知道,主力也很难知道,但主力完全可以有办法让市场上的单子排到最前面。

假如某价位上有200手的接盘挂在那里,其中主力只有150手的买单数量,其中一张是100手而另一张是50手。

因此主力将自己的两张买单全部撤下来然后再重新挂上去,这样就能确保市场上的50手单子(不管它是由几张合成)先成交。

本案例只是谈了买单的频繁换单这一细节。其实在卖单中有时候也会出现,但结果可能大相径庭。

如果卖单不断被撤掉又挂上,那么结果就是市场上的卖单先成交而且上档的卖压非常大,看上去股价难以上涨,当然这只是主力要告诉我们的,真正的目的极有可能是主力在将那些市场的卖单买下来。

主力正在大量地悄悄买进,其中含义不言自明。当然具体情况还要具体判断。

本案例提到了主力的目的是希望市场上的买单先成交,利用频繁换单方法让市场排在第一位的接单抵挡市场的自然抛盘,并不是主力自己要出货。

如果主力自己要出货的话是用不着这样换单的,因为换单以后主力的单子还是在后面,一旦主力自己将排在前面的市场买单吃掉了,那么只剩下主力的买单了,或者市场上直接抛出来一张大单子主力也得接下来。

因此主力自己要出货的话是不会采用这种方法的。

该股在3个月后下破7元以后随市场走好还是走出了一波行情,只是并没有走强于大盘,而且成交量放得很大,显示其中确有主力但并非大主力。反过来也验证了在本案例中主力也不是急于要出货。

6.看清尾市拉抬的用意

某股票的股价并不在涨升阶段,成交量也相当平常,但在尾市的最后一刻出现了一笔或者几笔明显属于大量的成交单子,导致的结果就是股价突然直线上冲使得收盘价快速回升。

这种现象并不少见,甚至可以说是非常多见的,其频繁的程度几乎可以达到每天就会有几家。

如果我们想见识一下这种走势的话,非常简单,在每天收盘后搜索5分钟涨跌幅排行榜,排在前几名的几乎都是盘中主力尾市拉升的杰作。

也许投资朋友会以为这个问题的结论很明显,不就是主力做收盘价吗?对,是主力做收盘价。但主力做收盘价的目的却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而这正是我们想要知道的。

还要说明一点:某些计算市值的日子也会有其他的大单子做收盘价,目的是为了账面上的荣誉,这些特例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内。

对于主力拉升收盘价的目的我们可能会有3种解释。

第一,非常简单,就是把眼睛一闭说这是主力拉升股价的前奏。

的确,有时候主力在拉升的前一天将收盘价故意拔高,这样第二天股价的起点会高一些。

但现在的市场早已今非昔比,投资者也早已经百练成精,光靠突然拔高的收盘价是无法让市场接受的。如果拉了收盘价而第二天主力没有参与,那么股价必定会低开在前一天主力拉升收盘价以前的价位,也就是说主力最后收盘价是“瞎忙”,白白浪费银子。因此现在已经很少有主力会为了拉升股价而采用拉高收盘价的方法。

第二,承认有主力在运作,但目的只是护盘,也就是不让股价下跌。

这是自以为成熟的理解。

如果我们继续进一步分析就会发生疑问:既然主力尾市拉升股价并不是为了要在第二天继续拉升股价,而只是为了维护股价,也就是平常所说的护盘,更确切的说是护收盘价的盘,那么当天做收盘价所增加的筹码怎么办?

主力绝不会轻易增加仓位的,所以这种情况会有但并不具有普遍意义,只能是某个个案。

第三,主力运作目的无法一眼看出,必须结合其他情况一起研判。

似乎令人失望,这种解释等于没有解释,但却是最实际的解释。

在看盘的分析判断过程中,任何一个现象都不一定会导致一个非常明确的结论。

所以,第三种解释才是投资者的成熟体现。

本书很少涉及基本面方面的研判,因此所谓“结合其他情况一起研判”主要就是指盘中的实时研判,与基本面无关。以下分几种情况进行研判。

假设一:该股全天的成交非常平淡,大单子也很少见。

这种情况表明市场已经将该股遗忘,即使主力做了收盘价,恐怕除了手持筹码的老股东以外没有人会注意到这一点,因此结论就是“主力护盘”。

这个解释是前面提到过的第二种解释。尽管结论相同但投资者所体现出来的意境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现在得出这个结论是在分析了盘中交易以后,而不是断然做出的,这是一种非常合理的解释。

假设二:盘中股价在一个特定的较低的价位附近出现过一些较大的成交量。

在跌幅较大的一个低位持续出现较大的接单或者抛单,但很快被主动性的反向单子成交,股价并没有因为大量抛单的出现而继续下跌,这种情况是不太正常的。

注意这里所说的大单子是明显比平常大的单子,比如一般的买卖单都是几十手,但这些较大的单子都是100手以上。

这种低位大量换手的表象背后是什么呢?

这里请注意一个细节,那就是“股价没有继续下跌”。

这个细节表明这些大量的交换多数是有“默契”的。或者是主力将部分单子转让给他人,或者是其他人的单子转让给主力,但绝不可能是市场上两个完全没有关系的投资者在交易,因为这种交易无法保持价格不动。

现在,既然是买卖双方的“默契”交易,而且其中一方还是主力,那么收盘时主力肯定不会愿意股价一直在低位,这样就会出现做收盘价的现象。

既然是主力与他人的筹码交换,因此这样做收盘价的目的也就是“主力护盘”了。

这种解释与开始时提到的第二种解释也是一样的,但我们通过分析不但知道了主力在尾市护盘,还知道盘中有“默契”的交换行为。

假设三:盘中出现主动性往下打压的单子。

这种情况就是一旦下方出现相对稍大的单子就立刻有主动性的单子抛出来,股价不断走低,盘中走势明显弱于大盘。

这与前面的稍有不同,存在“默契”交易的可能性很小,因为我们应该要注意到与假设二完全不同的细节:“股价不断走低”。

由于这个细节我们基本可以排除“默契交易”的可能。

我们能够接受“主力与某人在某个价位交换筹码”的结论,但我们不能接受“主力与某人在一路下跌的过程中交换筹码”的结论。

因此这种下跌中的主动性抛盘无疑是有筹码在出逃,但主力在尾市的拉升也只能解释为是无奈的“主力护盘”。这种解释与前面的第二种解释也是一样的,但我们通过分析不但知道了主力在尾市护盘,还知道盘中有筹码在出逃。

还有一种可能是出逃的大单子还没有出完,尾市是由这张大卖单的主人自己做的收盘价。

投资朋友是否注意到了,分析假设三这种情况的时候我们在一个细节上要足够重视。

什么细节?就是抛盘的来源。

如果是盘中主力自己出货的话,尾市做收盘价的可能性非常大,目的就是为了使第二天能够尽可能多而且在尽可能相对高的价位出货。

同样是这种情况,却出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结论,一种是“主力护盘”,而另一种是“主力出货”。如何判断,这才是真正的智力较量,一般来说还必须结合具体的盘中交易一起进行分析,也一定会有更多的一些细节帮助我们。

这里我提供两个判断的要点可以作为参考:

要点一,是观察出货狠不狠。

任何一个投资者都不会非常狠地将股价砸得一路下跌,毕竟低价抛售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是主力出货有时候会非常凶狠,因为外面筹码不多,不将股价砸得很低根本不会带来市场的买单。但这个要点的判断也是比较难的,到底什么叫“狠”,只有自己体会,不过这是一个方向。

要点二,是估计一下做收盘价所用的量与盘中出货量的比例。

比如出货量有50万股而做收盘价成交了8万股,成交量不到出货量的二成,这有可能是主力出货,反之就可以确认是“主力护盘”了。

我们很难接受“主力出了50万股但做收盘价又买进30万股”之类的结论。

一定要记住:出货者是绝不会再花大资金做收盘价的。

7.怎么看待盘中巨量

所谓“盘中巨量”就是在当天交易时段内出现了巨大的交易单子。

比如平常日成交不过在100万股左右的股票突然急增到1000万股,或者说尽管日成交量并没有急增,但盘中的接抛盘却出现了巨大的单子。如果没有基本面上的变化,那么这就是一个非自然的市场交易行为。

这种现象的出现无疑表明盘中主力正在有所作为,因此就有投机的机会。

注意:这里所说的投机机会绝对是短线机会,因为我们还没有了解该股的基本面。

对于出现“盘中巨量”现象的股票能否进行投机取决于3个方面:市场环境、股价位置和技术形态。

市场环境是必须的,一路下跌的市场并不是短线投机的场所。

股价位置可以决定我们所承担的风险。如果股价已经从一个相对的低点上涨很多并且涨幅远远超过大盘,那么我们同样不予考虑。

技术形态是由K线图形成的,这是主力参与市场的交易结果,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主力的信息。

如果以上三个方面情况良好,我们应该考虑动手了。

实际上前面两个方面比较容易判断,但最后一个方面判断起来比较难。确实,这里涉及到一个技术形态的分析问题。有关技术形态的分析几乎在每一本技术分析书中都有介绍,但靠这些形态分析显然是很难获利的。因为经典的形态分析理论过多地依赖图形,再加上一些成交量的分析,但没有涉及到盘中主力的运作,更没有涉及大盘的运行态势。

其实同样的股价形态其未来的走势差异很大,我们可以举出足够多的实例来证明一个标准的头肩底形态完成以后,股价走出背离的下跌浪,也可以举出无数个标准的双顶形态完成以后股价走出背离的上升浪。但这一切同样不能否定形态分析的作用,只是提示我们:形态分析远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容易。

这一现象的特点是巨量,毫无疑问是有主力在运作,而且主力的目的就是要引起市场的注意,特别是要吸引资金的注意。这时我们可以借助一下经典的形态理论,如果形态理论告诉我们股价将要上涨,那么可以基本确定这也是主力要告诉我们的,当然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判断主力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

比如一些上升中继形态完成后的向上突破,如上升三角形、箱型、旗形、楔形等。这些形态的前提是在进入之前股价已经有过不小的升幅,而且现在所谓的“盘中巨量”又是明显造假的量,因此主力有说假话的可能,股价可能在向上突破后反向回落。当然这不是绝对的结论,如果盘中是新的主力,那么股价继续上涨的可能性也很大。

如何判断新旧主力呢?

对于一些底部形态完成后的向上突破,如双底、多重底、头肩底等。由于股价离底部不远,主力说真话的可能性较大。不过这里还有一个度的问题,即后面的上升空间有多大。因为在刚刚离开底部时主力就急急忙忙做出巨量,表明仅仅是盘中老主力甚至是被套主力在运作,所以从安全的角度出发不应该将股价上升的目标定得过高。

这里讨论的一些情况并不包括主力资金链断裂的特例。如果属于这种情况那么不管形态如何,接下来就是股价的雪崩,因此在看到“盘中巨量”时首先要排除这一点,至于如何判断资金链断裂的问题不在本节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