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培育英才:做天下最优秀的父母
14944600000014

第14章 引子

案例导引

陈克正,毕业于武汉大学生物系,在他的引导与教育下,三个女儿先后成才,都成了博士生。

难道陈克正有特殊的教子绝招吗?没有,他只是把教子当成了一门艺术,并把自己的智慧和精力全部投入了进去。

陈克正的看法是,做爹的,做妈的,不要说孩子好管与难管,无论是好管还是难管都得管。他指出,想当一个成功的父母,就得尽力多学一点管教孩子的艺术。

一个星期日的早晨,陈克正的妻子罗秀珍下地干活去了,陈克正在家做饭。他煮了一锅稀饭,另有一小碗上餐的剩干饭,二女儿中静与三女儿中州都争着要吃这一小碗干饭,因为饭不多,平日里小中州的饭量要比小中静大些,而且小中静是姐姐,姐姐就该让着妹妹一些,依照这种心理,陈克正将这一小碗干饭给了小中州,没有分给小中静,小中静一下子就发孩子脾气了。

小中静生性就奇犟,平日好多事总是迁就她,小中州只比小中静小16个月,生性又特别温和,小中州也很听话,在小中静或者别人面前吃点亏,也总是表现得不在乎,陈克正那天的处理,完全违背了“常规”。小中静这时大概就5岁多不到6岁的样子,她这次发脾气也不同于往常,她满脸不高兴,眼泪直流,离开小饭桌,将筷子一扔,一屁股坐到地上,身子往后一倒,一双小脚在地上乱蹬,一双小手乱抓,样子十分难看。当地戏称这种行为是“搭虾子”。

当天的情形,陈克正脑海里至今仍能清楚地记得。三个孩子中,这种情形是第一次遇见,陈克正完全没有思想准备,不知如何处理好。陈克正当时还比较冷静,没有立即在女儿屁股上打几巴掌,这是一般父母处理这类“突发事件”的传统处理办法。陈克正让小中静一个人在地上乱滚乱蹬,自己则像无事人一样,让小中州自个吃饭,不理她,陈克正也盛来一碗稀饭,自个吃,但心里却不能平静。

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孩子这样的问题呢?陈克正心中没有一个完全可行的办法,也没见过哪本书中有过类似的妙方。而且他认为像这样一类教育小孩的问题,也不会有一个标准的模式,照方抓药,是治不好这种病的。陈克正决心动点脑筋,专门“备”一次课。

就这样小中静在地上乱蹬乱滚了几分钟后,见没人理她,就不乱蹬、不乱滚了,静静地躺在地上哭。哭了几分钟后,还是没人理她,她不再哭了,眼睁睁地躺在地上,躺了几分钟还是没人理她,她就悄悄地爬起来自个出门玩去了。

妻子收工回来后,陈克正把这件事告诉了她,妻子一时也想不出一个好办法来。他们为小中静的这种不良性格非常担心。

为如何教育小中静,具体地说如何让小中静尽快地改掉这个坏毛病,陈克正整整想了一个星期,设计了一套又一套的“教案”。

为了教育孩子,在孩子身上出现一些较为严重问题时,抓住孩子,在小屁股上打几巴掌,让她留个深刻印象,让她日后再这样时,想想这几巴掌的滋味,这也是一种“教法”。这种方法,也不是完全没有一点教育作用的,但陈克正坚持认为“武力教育”毕竟不是一种好的教育方式,特别不是他们这个年代应采取的教育方式。而且陈克正还担心“武力教育”会在孩子的心里留下难以觉察的心理损伤。“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古训陈克正不敢苟同,他以为,偶然用一两次也不为过,但以不用为好。

陈克正比较认同说理教育,这也是许多家庭教育书籍上所推崇的。这种方法,陈克正也在家里试过几次,有时有效,有时却无效,特别是年龄小的孩子,他不懂理,你给他讲道理,他年龄太小,他还不懂得“理”,这样小的孩子是比较难管的。他会凭直觉说“我要”,搞犟了,你不满足他的要求,他会歪来,大人有时也拿他没法,真是豆腐掉到灰里,吹不能吹,打不能打。

在确定了不“武力”处理,要“文化”处理的基本想法后,陈克正在头脑里进行了几次虚拟“演习”。陈克正设想,当天如果我在女儿中静乱蹬乱滚的时候,与她好好讲理,她一定不会听,为什么呢,因为尽管小中静只有五六岁,但她还是挺爱面子的,她不会当面认输,加之小中静又生性特倔犟,如果她不认输,陈克正自己又难以下台,会觉得一个五六岁的小孩都管不了,那长大了还了得,最后会逼得自己采取过激行为。

陈克正又设想,如果不选择在小中静乱哭乱闹的时候讲理,而是选择在她的气完全消了的时候和小中静来讲理,情形会是怎样呢?经过认真思考后,陈克正以为这是最有可能进行说理教育的时机。于是,陈克正像真正上讲台一样,开始认真地“备”起课来。

陈克正设计了一个非常具体的“教案”:

在一个星期日的早晨,陈克正拿出4个苹果来,让小中静、小中州一起坐在小饭桌旁,先给她们一个人削一个苹果,在她们俩高高兴兴吃的时候,在小中静没有想到的情形下,有意识地给她们“讲课”:“静静、州州,你们听爸爸说,以后,你们有什么要求,有什么事都可以跟爸爸妈妈讲,如果讲得有道理,爸爸妈妈绝对不会让你们不满意的。但是,一定不准乱来,一定不能乱吵乱闹,静静你听着,一定不能‘搭虾子’,‘搭虾子’很丑,以后不要再‘搭虾子’,你能做得到吗?”话是对着她们俩说的,中静自然听得出主要是为了上次“搭虾子”的事。这时,她直觉地感到爸爸完全是为了她好,她也就没有丢面子的感觉,也没有坚持说“我要”的想法了。同时,上次的事已时过境迁,那一小碗饭已早就没了,不存在争饭的事了,现在她嘴里又正嚼着爸爸刚削的苹果,她自然只有点头了。

此后,小中静重犯过一次,就彻底改正了这个坏毛病。这说明,小中静通过这种教育,自我克制能力已大大增强了。

当时,陈克正还将此视为自己取得了一项重大科研成果。同时,陈克正自己也从中悟出了一个教育孩子的大道理:选择好进行说理的时机,是对孩子进行说理教育成败的重要条件。

陈克正认为,管教孩子要有一个“法”。这个“法”,抽象地说,就是要有一个管孩子的指导思想,或者说是要有一个“目的”。具体地说,你在这件事上这样管孩子,是为了什么?有时候,一些父母管教孩子尽管是出于爱心,看似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好,但其结果,还是对孩子无益。有时甚至是在培养孩子的自私和懒惰,于孩子完全有害。

由此可见,教育子女,表面上看,就是管管孩子,并无学问可言,也无艺术可言,而实际上,管教孩子也是一门艺术。做一个成功的父母,必须懂得教子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