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有个学生叫子夏,有一天,他问孔子:“什么才是孝呢?”孔子回答说;“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僎,曾以为孝乎。”
家里各种各样的事情,作为子女要抢着干,不要让父亲为之操劳。好不容易有点酒,有点肉,有点好吃的,要给父母吃,子女可以不吃。“难道这些简单的事情就是所谓的孝道吗?”学生问。孔子回答说:“如果这些都不算是孝的话,那什么才是孝道呢?”
孔子又接着说:“有事情你自己去做,有酒食给父母吃,但是你的脸色很难看,你这还是不孝。真正的孝是什么呢?是面对父母要和颜悦色,是你真诚地真心地爱你父母。”在这里,孔子所强调的孝并不是流于表面形式的所作所为,而是发自于内心的感情,驱之于行动之上。最高道德仁就是这样,仁不是停留在形式上的表现,而是要发自内心去关怀父母,发自内心的孝才是真正的孝。
随着时代的发展,孝德流于形式化已是不争的事实。许多学校给学生们布置了一项作业——给父母洗一次脚,虽然出题的本意是想通过洗脚让学生们对孝道有一个更为深刻的理解,但结果却是事与愿违,不仅学生对这个题目普遍不以为然,大部分家长对此也不赞同。因为布置此作业者没有理解孝道的真谛,把矫揉造作的仪式当作尽孝,错误地宣扬了孝道的真谛。孝道属于道德范畴,孝心是一种德行,是一个人的品质方面的修为,它不是简单的表面形式,更不是做给他人看的,这都是对孝道的误解。真正的孝行应该出自于自己的灵魂深处的情感,这才是真正的孝道。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赡养老人,教育子女,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子女能够踏实做人,自食其力,不当“啃老族”、成年以后不再让父母供养,这是孝道的基础;努力完善自己,谋求更大的发展,为父母争荣,就是最大的孝道。
在经历了人生无数次风霜的洗礼,看透了人生的世态炎凉后,老年人的心是最为敏感的,也是最易孤独的,如果没有儿女们的关怀,即使有再多的财富也不能填平心里产生的沟壑。所以,作为儿女,你要明白,自己哪怕是一句关心的话语,一声真诚的问候,这对老人来说,都会无比幸福,子女的真诚的孝心可解百忧,可除百病。
终有一天,我们也将老去。当我们芳华不在,孤独寂寞之时,难道不想有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吗?何不以身教子,让自己晚年亦有亲情相伴!
尽孝是对于亲情的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表达,是儿女对父母发自内心的爱戴之情和关怀之举。它是自发的、主动的情感和行为,不是形式主义,不是矫揉造作,更不是“作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