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对孝的定义是:能敬者谓孝;和颜悦色者谓孝;荀子则云: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诚然,孝的定义有许多,它不但包括对父母的孝心,也包含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
可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这样的现象:青少年学生在学校不努力学习,对父母谎报学习成绩,涂改成绩报告;犯了错误说谎瞒着父母,更严重的是有些孩子还代替父母签名、写留言、写假条,或找同学代写以欺骗老师。古语常说:信,德之厚也。从小不懂诚信,一旦养成习惯,日后想改都改不了。对父母的承诺,答应别人的事情,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办到,实现自己的诺言,这不仅是诚信,也是孝的一种体现。而一个有孝心的人,必定是一个品德高尚、信守承诺的人。
一个人,要想成为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想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想成为一个事业有成的人,就必须从诚实守信做起,“对人诚实,对事负责”,养成良好的诚信品德。青少年如此,其他人亦如此。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财产,也是孝文化的一个重要内涵。翻开中华民族上千年的文化史你会发现,中华民族历来都将“诚实守信”作为一种美德,一种修为,一种文明,追而求之,歌而颂之。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之一。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外出办事,年幼的儿子哭着闹着非要跟去不可,妻子就哄孩子说:“你在家等我,我回来了杀猪炖肉给你吃。”孩子一听,立即就不哭不闹了,乖乖地在家等母亲回来。
妻子回来后,见曾子正在磨刀准备杀猪,便急忙阻止:“我是哄他的,你还真的要杀猪给他吃?”曾子认真地对妻子说:“我们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都是很大的,若我们只说不做,那就是骗孩子,孩子以后也不会再听我们的话了。”妻子听后惭愧不已,就帮曾子一块来杀猪给儿子吃。曾子言出必践的习惯,为后世广为传颂。
一诺千金、言出必践,虽只是八个字,但做起来却没这么容易。生活中因一时贪玩没有按时完成任务,那是对工作的不守信;答应了父母节假日会回家,却因其他事给错过了,这是对父母的不守信;若没有贯彻自己的原始想法,那就是对自己不守信。
孟子曾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言而无信的人,必然会为他人所不齿。所以,不要轻易许下承诺,言必行,行必果,这不仅是对他人的守信,也是对自己的守信。一个有修为的人,不会轻易地向他人许下承诺,其一言一行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一旦许诺后,不论有多大的困难都要去努力实践。《狼来了》的故事,你在小学里就已听过数遍,不要小看这一个小小的玩笑,因丢诚信而失足的惨痛教训,你吸取了吗?不要认为丢失的信任感还可以重新找回,请把“言出必践”时时放在心中。
或许你只是万草丛中一株不起眼的小草,无法和鲜花的鲜艳夺目相比;或许你只是一条不为人知的小河,无法如大海般浩瀚奔腾……你可以允许自己平凡、默默无闻,但绝不可丢掉言出必践的品德。讲诚信,会让你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