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23型护卫舰作为英国第二代护卫舰,于本世纪70年代提出了建造计划。在该型舰之前建造的22型护卫舰虽然设计优良,但外型庞大,造价又高,从经济角度很难大量建造,也就无法取代落后的“利安德”级护卫舰,达不到在北约作战和派往海外作战的目的。因此,建造价格低廉且实用的第二代护卫舰就成为必要。
20世纪70年代中期英国提出了新一代护卫舰的作战要求,主要任务是执行反潜,并且还要求具有以轻型对空导弹系统为中心的防御能力。为降低建造成本,舰上不再设机库,而将舰队的直升机全部停放在补给船上。但这样运用起来,要受到限制。
到本世纪末,来自飞机和导弹的威胁势必增加,所以要求军舰本身要具备更强的自卫能力。这样,新型舰不但要满足适应北大西洋复杂的以反潜战为中心的设计要求,还要具有向海外派兵的遂行能力、支援北约登陆作战时对付空中威胁的自卫能力,以及具有在世界一切海洋中各种气候条件下能有效行动的适航性和续航力。
1981年春季,英国制定出了新的参谋部纲要,基本要求有:提高拖阵列声纳的应用能力,降低本身噪音,船体的雷达反射面积要小,具有卓越的续航力,飞行甲板只装备直升机加油装置和武器补充装置,以及限制每艘舰的建造成本为7千万英磅。此外,还确定了推进方式、主机形式、舰体声纳、对舰武器、发电机防振措施等。该纲要在1981年平均月得到认可。当时国防部正大幅度削减海军预算,但唯独23型护卫舰给予了最优先的地位。于是,该舰开始设计准备,并编制了海军参谋部纲要的细节。亚罗公司根据英国海军的要求,并考虑适应出口,开始进行初步设计。
经过大量的论证后,得出的结论是:如满足造价,必须选择标准排水量2500吨、水线长在100米以内的舰型,也就是22型舰的三分之二。但是,如果出口的话,必须保障该舰性能一流,要设有机库,装备防空武器,满足通用性要求。要达到此目的,排水量要超过2700吨,水线长约增加15米。结果,海军参谋部纲要被修改,23型护卫舰已不是反潜护卫舰,而成了以反潜为主的多用途护卫舰。
23型首舰“诺福克”号的建造合同于1984年10月与亚罗公司签定。1990年6月建成服役。此后的2至8号舰也已服役,另有5艘正在建造。虽然当初计划共建造23艘,但据说暂且不会实现。
电子设备
23型护卫舰的主要装备是拖阵列声纳,可以说23型舰就是为了使用拖阵列声纳而设计的。这一由道蒂电气设备公司制造的2031Z型波动式阵列声纳是由500米长的基阵和拖电缆组成的,共有1000米长,一般在10节以下的航速下进行拖航。调节电缆的伸出长度和改变拖航速的话,可以保证声纳处于希望的深度,即使非常安静的潜艇利用斜温层下潜,该声纳也能进行搜索追踪。
虽然这种声纳的方向数据非常精确,但距离精度有所限制,所以还要借助于其他舰上的被动工场的纳或直升机的投放式声纳。另外,舰上还装有费伦蒂/汤姆森。辛特拉公司生产的2050型低频主动/被动式声纳,作为近距离对潜攻击时使用。对空搜索雷达是普莱西公司生产的996型,为一灵活的多目标三坐标雷达。该雷达除对空监视以外,还可向“海浪”导弹提供目标数据。
“海射手”光电射击指挥装置用于控制114毫米炮,可实现高度自动化。为减小风的影响,这一装置采用独特的球状外形。该指挥装置由红外线成像仪、怛间电视摄像机和激光测距仪组成,主传感器红外线成像仪的工作波长为8~12微米。该舰的战斗状态有空中警戒和海上警戒2种模式,都只需按下一个按钮便能动作。空中警戒模式中,系统开始工作时,带动指挥装置动作,使火炮运动,进行随意搜索,因而缩短了反应时间。
该舰对潜、对空等的武器和探测器汇总到一个战斗系统中,在英国尚属首次。后来,又脱离了各个武器和探测器通过中英处理系统相互联系的模式,解出射击指挥诸元,向这种智能化系统转移。指挥系统通过情报提供各种相关关系,辅助指挥官决策。
舰上装备有满足搭载北约直升机要求的综合通信系统,除各种收发报机外,还有卫星通信装置、数据通信等。除此以外,还装备有ESM装置,导航装置、气象观测装置等。
武器装备
对潜攻击武器有新式轻型鱼雷和马可尼公司的“鲽”鱼雷。远距离对潜作战中,可向可能出现潜艇的海域派遣直升机。一旦直升机使用的投放声纳捕捉到目标,就用鱼雷和深水炸弹进行攻击。这种鱼雷对于90年代的新型潜艇来说,具有足够的速度和续航力,能够穿透新型潜艇的壳体。但是,英国海军对反潜鱼雷的要求很高。即使在很浅的海域也要能使用。这就是说,发射鱼雷后,推进装置立即动作,产生驱动力,鱼雷一旦入水,螺旋桨立即启动,陀螺仪非常快速地测出姿态,在撞击海底前改变航向。
舰上装备的另一主要武器是垂直发射的“海狼”对空导弹。在设计初期,要求对该舰追加防空能力,选中在马岛战争中得到证实的“海狼”系统是顺理成章的。最初预定装备旋转式发射装置,但在1983年海军部研究设计时,因准备开发垂直发射系统而被更改。23型护卫舰的GWS26“海浪”导弹放在舰桥前方的发射井中,共有32个发射单元,导弹控制的子系统是马可尼公司生产的911型跟踪制导雷达,这一双频雷达也能对抗掠海飞行的对舰导弹。而且由于采用垂直发射,可以迅速对付从任何方向来袭的目标。
此外,为起到防空作用,舰上还装备了“厄利孔”30毫米机关炮。这种炮为全自动型,装有瞄准稳定装置,最大射速650发/分。炮内采取了防备电源故障措施,能用电池驱动,不管昼夜都能使用。
舰桥斜后方两舷装备有马可尼公司生产的“海蚊”假目标干扰装置,每舷2座,每座为6个固定式发射管,用于发射金属箔条和红外闪光物。除此以外,舰上还装有鱼雷诱饵拖装置。
23型护卫舰现在还没有装备近程防御武器系统,但如果舰长再增加7米左右的发行方案通过的话,就可能会装备2部30毫米近程防御武器系统。
舰上的主要反舰武器为“鱼叉”导弹。该导弹在攻击开始阶段为惯性制导,在最终阶段各自使用主动式雷达制导,掠海飞行。用于发射导弹的2座四联装发射装置位于舰桥前方,整个系统称为GWS60.
舰上装备有1门MK8“维克斯”114毫米舰炮,作为对地射击主炮,还可以对舰、对空进行射击。
23型护卫舰选用的是EH101“默林”直升机。该机的任务是辅助舰上的探测器对远处的潜艇进行搜索和攻击。但因该机在80年代中期尚未完成飞行试验,目前舰上搭载的是一架韦斯特公司生产的“大山猫”反潜直升机。
安静性和隐身性
对于减小舰体本身的噪音,必须降低由于航行中舵和舰底附着物的空泡现象产生的噪音、主机和辅机产生的振动付入水中的声音以及螺旋桨产生的噪音。
对于该舰,在低速拖时重要的是3个声源中的后2个。研究了各种推进方式和推进器的组合后,23型护卫舰采用CODLAG推进方式,低速牵行拖阵列声纳时只用柴油发电机,快速运动时柴油机和燃汽轮机一起使用。
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牵引拖阵列声纳时直接通过电动机驱动螺旋桨,省去齿轮箱这一噪声源。低速时要求大推力的破冰船和拖船也有很多采用柴油发电机作为动力的,从机械的可靠性的推进效率的角度来说,这种方式也是优越的。
为防止发电用柴油机和发电机产生的振动噪声通过外板传入水中,柴油机和发电机不装在主机舱和辅机舱中,而是用木质机座为间隔物安装在上甲板上。对于护卫舰来说,这是一种全新的形式。但是,实际应用中因上甲板空间不足,最终只有2台安装在上甲板上,剩下2台利用木质机座安装在前部的辅机舱中。
为减弱声信号,舰上也利用了对减摇鳍和螺旋桨吹气进行消声的方法。
除声信号外,该舰还采取了一些措施减小其它信号特征。为减小敌舰和掠海飞行的导弹雷达波反射面积,舰体和上层建筑都有一定的倾斜,且上层建筑也比22层护卫舰低了一层高度。
当然,对于有红外制导的导弹来说,这样做还是不够的,将来还要更加重视红外干扰系统和排气冷却装置的发展。
消防与抗损能力
23型护卫舰设计即将完成时,爆发了马岛战争。战争结束后,英国海军竭力吸取战争中的教训,宁可增加投入,也要提高舰艇的生存力。因此重点加强了损管部分,详细划分了消防区和采用分区通风系统,设置紧急灭火海水泵,使用阻燃性无毒材料,增大舱口入孔,以及增强重要区域的防弹能力等。军舰中弹时,为防止火灾蔓延,灵活快速灭火,有必要设置更多的消防区域。23型当初计划设2处防火隔壁,分为3个消防区,但后来吸取了42型驱逐舰“谢菲尔德”号因消防区域太少而沉没的教训,改为设5个独立的消防区域。舰上不仅仅增加了防火隔壁数,消防装置也各区独立,各区域有各自的通风系统。这样,不但消防工作变得简单,而且受害区域不会影响其它区域。
紧急用消防海水泵设在舰首和舰尾,电源由战斗损伤时的应急发电机提供。
英国以前的舾装材料,特别是地板和电线裹覆材料等,都是用卤化稀等,一旦燃烧大多会产生有毒气体,会严重阻碍消防工作。马岛战争后,改为使用阻燃材料和燃烧时不产生有害气体的材料,并且装备了供氧装置。
为了消防和救生方便,防火空和防水舱口扩大到了让穿着防火服和携带供氧装置的消防防员能够出入的程度。
此外,23型舰对指挥室和操纵室等重要区域也实施了多种防护。美国海军很早就注意到这一点,据报导“阿利。伯克”级驱逐舰的重要区域和弹药库是以克夫拉复合材料为主装备的。对23型护卫舰具体材料现尚不明确,只知其具有防弹能力。
机舱通风和全舰的空气调节分开,舰上空气过滤器完备,设有专用的通往机舱的管路,完全符合三防要求。
在居住性方面,为了减小受损可能,建成的23型舰比起开始的设计时牺牲了一点舒适性。英国海军一向使用木质家具,重视美观舒适。本舰亦是如此。由于大量采用自动化装置,使得该舰战时定员185人,平时定员146人。因此,定员中每名士兵拥有充分的居住面积。军官住单间,士兵居住区设在比较安静的前后部,所以居住环境较为舒适。
详细数据
舰总长:133米。舰宽:16.1米。吃水:5.5米,满载排水量:4200吨。标准排水量:3500吨。7.3米。航速:28节,15节。续航力:7800海里/15节。人员编制:181人。动力装置:CODLAG。2台罗-罗公司的“斯贝”SMA或SMIC燃气轮机,持续功率23200千瓦;4台帕克斯曼公司的12CM柴油机,6000千瓦;2台通用电气公司的发动机,功率3000千瓦,双轴。
导弹:2座麦道公司的四联装“鱼叉”舰对舰导弹发射装置,主动雷达寻的,射程134千米,飞行速度1013千米/小时。战斗部重27千克,通常携带4枚。
英国宇航公司的“海狼”GWS 26 Mod 1舰对空导弹垂直发射装置,瞄准线指令制导TV/雷达跟踪,射程6千米,飞行速度2815千米/小时。战斗部重14千克,32个发射单元。
舰炮:1门“维克斯”114毫米/55 MK 8舰炮,仰角55°,对海射程22千米,对空射程6千米,射速25发/分钟,弹重21千克。2座DES/MSI DS 30毫米/75 MK 1舰炮,仰角80°,对海射程10千米,对空射程3千米,射速650发/分钟,弹重0.36千克。
鱼雷:2座双联装克雷海洋公司的324毫米固定式鱼雷发射管,马可尼公司的“鯆鱼”鱼雷,主/被动寻的,航速45节,射程11千米,聚能炸药,战雷头重35千克,航深750米,自动装填弹9分钟。
对抗措施:全套DLB。4座双联装“海蚊”6管130毫米/102毫米固定式诱饵发射装置。182型拖曳鱼雷诱饵。雷卡公司的UAF-1“弯刀”和雷卡-索恩公司的UAT电子支援措施。675型或雷卡公司的“蝎子”电子干扰系统。
作战数据系统:英国宇航公司的“塞曼”DNA作战数据自动处理系统,数据链11、14链路,适当时候使用JTIDS 16号链路。马可尼公司的“赋税”1D卫星通信系统。
火控系统:英国宇航公司的GSA 8B/GPEOD光电指挥仪。GWS 60火控系统,GWS 26火控系统。
雷达:对空/对海搜索,1部普莱西公司的996型三坐标雷达,E/F波段。
导航,凯尔文·休斯公司的1007或雷卡-德卡公司的1008型雷达,I波段。
火控,2部马可尼公司的911型雷达,I/Ku波段。敌我识别,1010/1011型。
声呐:费伦蒂/汤姆逊·辛特拉公司的2050型舰首声呐,主动搜索和攻击。道梯公司的2031Z型拖曳阵声呐,被动搜索,甚低频。从2003年开始将被2087型声呐取代,这是一型主动低频拖曳阵声呐,VLF被动阵。
直升机:1架韦斯特兰公司的“大山猫”HMA 3/8或1架EH 101“默林”HAS 1直升机。
说明:1984年10月29日从亚罗船厂订购了首舰,1986年9月订购了另3艘舰,1987年10月打算再投标4艘以上,但到1988年8月只订购了3艘。1988年晚些时候再次打算投标4艘舰,结果也仅在1989年12月19日订购了3艘。1990年订购了另6艘舰,但直到1992年1月23日在又订购了3艘以上舰时才发出订货合同。最后3艘舰1994年11月29日投标,1996年2月28日订购。该级舰最终目标是建造13艘,但目前不可能超过16艘。
从2001年开始对“海狼”导弹做中期现代化改进,包括改进I波段雷达和对I/K波段火控雷达增加光电跟踪频道。该舰采用了使声、磁、雷达和红外特征最小的隐身技术,设计上包括所有结构上的垂直表面均向内倾斜7°角,水线以上的各种外板连接处均采用圆角过渡,降低红外辐射和降低辐射噪音的舰体“气幕”系统。在拖曳阵声呐作业期间,柴-电和燃气轮机联合推进系统提供了安静的运行功率。尽管SM1C燃气轮机联合功率有可能达41000千瓦,但受到输出齿轮箱的限制。“威斯敏斯特”号舰建造时已安装了“天网”卫星通信系统2阶段软件,早期建造的没有综合数据系统的舰也正在安装该软件。后续几个阶段的软件1997年开始安装所有后造的舰。2031型拖曳阵声呐安装在前10艘舰上,取代它的2087型LFAS声呐2003年后才会投入使用。
F233、F229、F234、F237、F239和F8O号舰基地在普茨茅斯,其余舰在德文波特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