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后,他进了一家电台做了一名谈心节目主持人。一天晚上,一位听友打进的电话,让他百感交集。
从声音听得出,对方已是中年,说话的语气平谈而又悲怆。他平静地诉说着他的困境。他说他作为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男人,可每月只有几百块钱的薪水,既没有存款又不能够积攒什么结余的钱。想拥有一个安稳的家可没有房子,更让人难堪的是有时候孝敬父母的一点点小意思都抠不出。他说他感觉自己就是河里面的一根草,没有什么依靠,只能左右飘摇毫无安全感。他说一本杂志上一篇关于因贫困而卧轨的报道,他看后至今都心有余悸,在他周围也有人因为生活的艰辛而选择了轻生。他自己在茫茫的深夜里毫无头绪既烦又燥时,感觉自己像只茫然无措的无头苍蝇,真的不知这样的日子,何时才是一个尽头。
听完之后,他的心灵深深地震撼着。因为他知道,生活的辛酸和无奈远非自己几句轻描淡写的诸如“要做生活的强者”、“人活着只要有一种不倒的信念就能如何”所能解决的。他想象得出对方面临的困难和无奈的心情。
沉默了一会儿,他才说:“先生,我不能具体地帮上您什么忙,这里让我讲一段我自身的经历,好吗?”
“我父母是最早的一批下岗工人。四年前,我们家四口人挤在一间六平方米的房子里。尽管我和弟弟都已经十六七岁了,可我们还是睡上下铺,而那张床是我爸爸在加工厂买来木材自己钉的。
“我们家里没有什么固定的经济来源,一家人的生计只靠爸爸在外面摆一个小小的摊子。他卖的是我妈妈织的鞋垫。那时候我正读高中,我每天放学后都要回到家里织鞋垫。而一双鞋垫也就是挣一角多钱。那几年,除了过年外,我们几乎没有尝过肉味。生活的艰辛绝不像我现在在话筒前说出来这样轻松。“我读大学时,我家无论如何也难以为继了,没有办法,父母只得都出来做点生意。而当初我们家倾其所有只有40块钱供他们做本钱。那时候,妈妈常对我们说,糖是熬出来的,也只有熬出来的糖才甜,日子再难过,也只有熬下去才会有盼头。
“现在,我们家的条件已大有好转。至少,父母已给我和弟弟分别买了房子,不是以前挤在那六平方米的屋子里所能相比。先生,我只能在话筒前说,熬下去吧,要记住只有熬出来的糖才甜,日子也只能熬下去,才有盼头。”对方听了沉默了好久才挂电话。我放下话筒,不由得长长地松了一口气。我不知我的话能否给他以启迪,但我相信,苦日子总有尽头。
点评:从来没有救世主,自己的路只有靠自己走。生命只有一次,不容一切借口亵渎。在逆境中,没有必要怨天尤人,只有耐心磨练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