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现代军车科技知识
14951500000019

第19章 中国重型装备运输车

中国40~60吨重型装备运输车主要用于运载履带式重型装备,依托公路实施战役机动。

主要作战使命是:运载坦克实施战役机动,后送战损坦克,前运已修复或新增补的坦克,平时训练中坦克的运送;运载自行火炮、自行高炮、工程机械等其它重型履带式装备。

该车采用空气悬架,可提升轴、随动转向轴、ABS等高新技术,是满足我军重型装备运输需求的新一代高性能运输车。

主要应用领域。中国重汽军车可应用于运载人员、武器装备及物资,应用于沙漠、沼泽地的野外保障及救援,也可作为通讯指挥车底盘、自行火炮等特殊装备的专用底盘。

中国重汽军车型号较多,黄河军车主要有以下几种。

黄河JN150

第一代重型卡车-黄河JN150综述黄河JN150由原济南汽车制造总厂(现中国重汽集团)设计制造。原济南汽车制造总厂始建于1935年,主要生产汽车零部件。该厂于1956年开始自主研发设计制造汽车,步入汽车制造企业。

1960年4月试制出了中国第一辆重型汽车-黄河牌JN150型8吨重型汽车,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重型汽车的历史。后来毛主席到济南视察时,参观了这辆样车,朱德元帅亲笔题写“黄河”。几十年来,共生产重型汽车数十万辆,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防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1958年4月济南汽车配件厂(原济南汽车修配厂)参照前苏联嘎斯49试制出黄河牌JN220型越野汽车,当年生产29辆,从此揭开了济南市制造汽车的历史。

1959年当时的刘厂长与王子开争取到了8吨越野车的生产计划,随后从交通厅要下来了两辆样车(斯柯达706系列),一辆拿来解剖,另一辆留下,供设计者测绘画图;这就开始了黄河JN150的生产研发。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测绘,画图,做技术方分析,工人干部一起搞8吨车的前期准备工作,经过2个多月的绘制,图纸基本已经成型,开始进入组织生产阶段。王子开老人回忆到,当时没有设备,很多设备都是自制的,没有大型的冲压机,大梁无法成型。在一次汽车局在沈阳召开的经验交流会上,沈阳方面介绍了一个方法:用大的千斤顶来压大梁,回来后,就买了6个大千斤顶做成了压弯的设备。用这个设备我们压出来JN150的大梁。这套设备在工厂搬迁后仍然继续使用。

驾驶室没有模具,采用老办法先是敲一个车壳,然后在外面附上水泥,硬化后把里面车壳拿掉,就成了一个简单的水泥模具,这套模具在那个年代使用了很久。为了生产JN150我们成立了革新车间,自制了百多台专用的组合机床。

在研制初期该车装备的6135Q大功率柴油发动机是由上海柴油机厂提供。该发动机是上海柴油机厂在船用发动机的基础上改装的。具有体积大,重量大的缺点。

1960年4月,试制出8吨汽车2辆,定名为黄河牌JN150型汽车,第一批试制汽车经过试验,暴露出多处设计问题,该试制车并未获得国家鉴定。

第一轮的试制失败后,王子开与其技术小组进行了改进,同时采用支援阿尔巴尼亚的卡车配件重新装车,1962年黄河JN150再一次进行2.5万千米的路试,但这次只花了两三个月,总体质量过关,达到预期设计目标。

1963年3月,JN150鉴定会由汽车局副局长胡亮带队,组织了一个鉴定班子到济南做鉴定,仅汽车局就来了12个人,还有全国汽车行业的专家代表,整个鉴定会开了半个月。最后终于通过了鉴定验收,厂里到处都在欢呼着。同年11月,一机部批准该产品定型,可批量生产,当年生产30辆,1964年达到148辆,1966年达到650辆,当年1月朱德委员长到济汽视察,亲笔为黄河汽车题写了“黄河”车名。

整个开发过程大概经历了3年多的时间,从绘图到通过鉴定,凝结了很多工人的心血,鉴定搞完后,黄河车就被列入国家计划,开始批量生产。每年的生产计划,我们根据条件向上报,王子开老人自豪的说那时候有过10000多的产量,说起重型车就是我们的黄河。

黄河JN162

20世纪80年代中期,推出了黄河JN150的升级产品黄河JN162,载重量也由JN150的8吨增加到10吨。JN162系列先后开发出30多个车型,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黄河JN162运用了很多的新技术和新工艺,如液压助力方向机,当时很多国产车都没有助力,驾驶室座椅采用整体式液压减震座椅,这些在当时都是让人不太注意的细节设计。而可翻转驾驶室、断气刹车、卧铺驾驶室的采用都是当时国内卡车行业里的领先技术。

1983年,原重汽集团与奥地利斯太尔公司签署了重型汽车制造技术转让合同,这个总投资11.58亿元的项目是我国第一次全面引进国外重型汽车先进技术。斯太尔项目是从整车到关键零部件在内的完整的重型汽车平台的引进,我国重型汽车技术因此迅速缩短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但同时黄河汽车的产量也一降再降,从而走上了停产之路。

黄河JN252

黄河牌JN252(8×8)重型越野汽车是山东济南汽车制造厂于70年代初研制成功并投入生产的。

JN252性能优势主要体现在其牵引力方面,虽然越野时载重量只有5吨,但牵引力却达到18吨。其特点是:外形上与太脱拉T813有相似之处,但它使用的是水冷柴油机;转向机带有加力器;装有带高低档分动器的5档机械变速箱,配干式液压离合器;在轮、轴间装有牙嵌式自由轮自锁差速器,在遇到泥泞等复杂路面时能够自动锁闭差速锁以消除车轮打滑现象。

JN252主要装备第二炮兵部队,用作工程、中远程地地导弹运输/发射车,并被改装成导弹燃料加注车、保障车等。陆军工程兵中的舟桥部队也将其作舟船牵引快艇的运载车辆。

东方红LT665、红岩CQ261、延安SX250和黄河JN252构成我国军用重型越野汽车的第一代装备,这些装备满足了部队的急需,对整个汽车工业水平的提高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陕汽SX2190

20世纪80年代中期,军用重型越野车的主要生产厂家济南汽车制造厂、陕西汽车制造厂、四川汽车制造厂等已成为中国重型汽车集团的重要成员,共同参与了奥地利斯太尔91系列车型的国产化工作,分别生产斯太尔系列中的不同车型。

陕西汽车制造厂在消化吸收斯太尔系列车技术的基础上,研制生产了第二代陕汽(6×6)7吨级重型越野车SX2190.

该车在1996年北京汽车博览会上正式亮相,目前已装备部队,作为重型火炮牵引车。在1998年长江流域抗洪抢险行动中,SX2190和SX2150新老两代“陕汽”一起出现在人民解放军抗洪部队的行列中。

SX2190大量采用了斯太尔的技术。它所使用的WD615·77废汽涡轮增压水冷柴油发动机,属斯太尔WD615系列,在我国军用汽车首次采用;与之匹配的RT11609变速器,是斯太尔91式系列车型所使用的、引进美国福特技术的产品,有9个前进档和2个倒档,并配有机械式副变速箱和液压助力转向装置。

这些先进技术的采用,显著地改善了驱动系统对复杂环境的适应能性,提高了车辆的越野能力;车辆的运载能力和牵引力也有了显著提高。车辆采用了经改进的斯太尔驾驶楼,使驾驶员的视野更加开阔、乖座条件更加舒适。

TAS53803越野车

TAS5380是90年代初由山东泰安特种车辆制造厂研制并投产的我国新一代8×8重型越野车。它采用了功率的风冷柴油发动机。越野爬坡能力强(爬坡度达35%);车速高(公路行驶速度达70千米/小时以上)。满足了部队对大载重量、高速运输车辆的需要,成为我国WM-80式新型273毫米远程火箭和地地战术导弹运载发射车的底盘车,其中地地导弹发射车曾参加1996年南京军区组织的联合军事演习。

汉阳HY4739

汉阳HY4260S半挂牵引车(原名HY472),主要用于牵引东风21型导弹发射车。

为满足部队对坦克等重型汽车装备公路运输的需要,汉阳特种制造厂于80年代初研制成功载重量达50吨的我国第一代运输车。该车由HY473(6×6)牵引车和HY962半挂平板车组成。

HY473大量采用德国的重型车技术,例如F12L413F风冷柴油机与铁马XC2200所用的KHD413风冷发动机属于同一系列,ZF5S-111GP变速器与XC2200所使用的ZF5S110GPA变速器属同一系列,变速杆与高低档变换杆同样合二为一,都有9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都配有气动操纵的轮间和轴间差速锁等。平头驾驶室的设计是参照日本五十铃汽车而成的。

50吨坦克运输车装备部队后,成为装甲车辆和重型工程机械设备的主要运输工具对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1996年,通过换装大功率发动机和引进日本三菱技术,该车改进成为载重75吨的载重车。HY473系列HY2220S底盘还被选作我国LY60地空导弹的运载发射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