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专心:一车不能赴两途
14952400000045

第45章 成功源于“细节”

成功来自“细致”,失败失于“粗率”。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有了一个好的创意或计划,企业也步入了“做正确的事”的轨道,所需资金也不缺,各类人才也都聚集到旗下,但是,企业仍是与赢利无缘、与成功相错。

为什么?这样的困惑,相信不是个别企业家的“专利”,而是已成为众多企业老板在很长时期内解决不了的一道难题。许多企业家在现实的管理中也终于意识到了:原因在于执行,是员工在执行过程中有些事没有做到位,忽略了细节的重要性。

丰田汽车公司进入美国市场是以失败开始的,原因在于做市场调研时忽略了细节。历经20年的风风雨雨,1957年,丰田公司终于如愿以偿,发展为日本国内最大的汽车企业,生产规模达到年产8万辆。但丰田公司并不满足于这一辉煌成果,雄心勃勃地把目光投向了国际市场。经过多次考察后,丰田公司的高层领导者一致认为:美国汽车市场的潜力最大,如果能敲开美国市场的大门,并站住脚,肯定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利润。于是,在对美国汽车市场的一些细节缺乏了解的情况下,丰田公司便迫不及待地决定进军美国市场。

第一批皇冠车出现在美国汽车市场上时,立刻受到了当地消费者的广泛关注,有很多消费者甚至打电话咨询怎样才能买到丰田汽车。根据这一情况,丰田公司预计:在1957年的美国市场上,至少可售出1万辆。针对这一市场预测,丰田公司开足马力大批生产,以期望赚取更多的利润。但由于丰田公司的市场预测没有关注美国市场的细节情况,大赚一笔的愿望很快变成了痴心妄想。相对于日本狭窄多弯的马路,丰田车的性能可以说十分优越,但是在美国平坦的高速公路上时速一过80公里,丰田车就有点儿力不从心了。特别在持续高温的情况下,丰田车的发动机震动剧烈,功率急剧下降。另外,丰田车的售价为2500美元,而竞争对手“大众牌甲壳虫”的售价则为1600美元,缺乏价格竞争优势,结果愿意经销丰田车的汽车商只有寥寥几家。

1960年,丰田公司不得不作出暂停向美国出口轿车的决定。这样,丰田汽车第一次进军美国市场的努力以失败告终。

自那次失败以后,丰田公司深刻地吸取了教训,开始对美国市场进行潜心研究。一方面调查研究丰田汽车在美国的代理商及顾客的需求,另一方面研究外国汽车制造商在美国的业务活动,以便找到缺口,从而制定出更适合美国的销售和服务战略。无论是在市场调研、产品开发,还是汽车生产后的销售和服务环节,都表现出了日本人特有的精细。

丰田公司为了设计出适合美国人使用的汽车,曾派人到美国用户家中去调查。一位日本人以学习英语为名,跑到一个美国家庭里居住。奇怪的是,这位日本人除了学习以外,每天都在做笔记,美国人居家生活的各种细节,包括吃什么食物、看什么电视节目等,全在记录之列。3个月后,日本人走了。此后不久,丰田公司就推出了针对美国家庭需求而设计的价廉物美的旅行车。该款车型推出后立即大受欢迎。该车的设计在每一个细节上都考虑了美国人的需要,例如,美国男士(特别是年轻人)喜爱喝玻璃瓶装饮料而非纸盒装的饮料,日本设计师就专门在车内设计了能冷藏并能安全放置玻璃瓶的柜子。直到该车在美国市场推出时,丰田公司才在报上刊登了他们对美国家庭的研究报告,并向那户人家致歉,同时表示感谢。

这件小事说明了丰田公司市场调研的精密程度。正是通过这样系列、细致的工作,丰田公司很快掌握了美国汽车市场的情况,终于制造出了适应美国需求的轿车。

有一家乳品企业在某城市做了一个大型的促销活动,他们的营销副总信誓旦旦地说:“我们的推广非常注重实效,每天在全市穿行的100辆崭新的送奶车、醒目的品牌标志,还有统一的车型颜色,本身就是流动的广告,即使没有送奶任务也要在街上开着转。多好的宣传方式,别的厂家根本没重视这一点。”

刚开始的时候,这一招的确奏效,市民纷纷购买这家企业的乳制产品,很多家庭都喝,品牌效应越来越明显。可是过了不久,很多家庭便不再喝这个品牌的牛奶,购买量大幅度回落,甚至有的人称,坚决不喝。

这家乳品企业很是纳闷,就派了几个人明察暗访,才知道恰恰是送奶车惹的祸,使原本名声很好的品牌一下子威信扫地。原来,这些送奶车用了一段时间后,由于忽略了维护清洗,车身甩满了泥污,但照样每天在大街上招摇。

“简直受不了这种视觉污染。每天都受这样的刺激,我们还能喝这种奶吗?”不少用户抱怨说。

有些失败看起来好像没有任何直接原因,因此人们常常会归结于外部的甚至是人力所不能及的原因。其实他们没有意识到,有时失败就是从一个细微之处开始的。

很多时候,执行力的强弱,关键在于细节。所谓“成也细节,败也细节”,细小的地方不注意就会造成大的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