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自己身上可能没有什么成就,于是,便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因此,有些孩子被迫弹钢琴、学跳舞、参加各种竞赛、出书、当班干部,凡是好的东西样样不缺。
例如,有一位这样的妈妈,她说:“我是一个平凡的女人,在自己身上没有实现的愿望,希望在孩子身上得到实现。我希望孩子多读书,增加自身的文化修养;我希望孩子练习书法绘画,提高自身的品位;我希望孩子学习舞蹈声乐,增加自身的形体美……我没想让孩子样样精通,但是想让她每样都会一点儿,将来有点儿特长,走向社会后,不至于像我们一样,什么也不会。我是真的希望孩子成为一个多才多艺的才女。”
父母希望孩子能力强,有修养的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如果教育培训的方式不对,会对孩子的心理带来创伤。一些父母从不听孩子的意见,总是说:“小孩子懂什么,听大人的没错。”一次次地把自己的愿望强加在孩子身上。
有一个女孩,长相漂亮、身材苗条,而且特别喜欢舞蹈,业余时间参加舞蹈班。可他的父母坚决反对。他们不经孩子同意,在校外给孩子报英语班、数学班,还不辞辛苦地每天接送。孩子不感兴趣,为逃避上课经常撒谎,放学不回家,结果一个学期结束什么也没学会。
父母不了解孩子的想法,不尊重孩子的兴趣,而把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孩子,这样孩子往往会形成叛逆的性格,或者在父母的压迫下遵从父母的想法,使他们从小就失去灵性。
曾经有一期少儿节目,主持人走到一位小朋友面前,说:“小朋友,今天你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节目啊?”小女孩站在那里,不说一句话。“听说你会背元素周期律,能给我们背一遍吗?”“不是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周期表!氢、氦、锂、铍、硼……”
这位小女孩,年纪不大,不仅能把元素周期表全背下来,而且背得比主持人念得还要快。她是怎么背会的我们暂且不说,但我们不能忽视的是藏在她的出口成章背后的隐忧:和与她站在一起的几位小朋友相比,她似乎少了那么一点灵性……
原来,小女孩的妈妈是一位化学老师,从小就强迫孩子学习这些知识,却让孩子童年的这点天真烂漫的天性慢慢泯灭了。
这里有一个小女孩叫晶晶。在晶晶小的时候,妈妈为了培养她在音乐方面的兴趣,送她去参加“小提琴”兴趣班。从那时起,晶晶每周去二次兴趣班。此外,每天都要练琴;上小学后,练琴是她除了上学之外最重要的事情。
后来,随着晶晶小提琴技艺的不断提高,妈妈带她参加各种演出,也获得了很多荣誉,晶晶妈妈的虚荣心得到极大满足,但是对练琴的要求也变本加厉,晶晶稍有懈怠,就会遭到妈妈的责备甚至打骂。
但是,后来晶晶上了大学,不再受妈妈的约束,就再也没碰过小提琴,而且,她发誓今后再也不拉小提琴了,因为她一看到小提琴,就会回忆起过去那段痛苦的日子。
对晶晶来说,她可能一点也不喜欢拉小提琴,但晶晶的妈妈把自己的爱好与梦想强加给她,夺走了晶晶童年的欢乐,也扼杀了晶晶对音乐的兴趣。
从上面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如果父母不顾孩子的兴趣与爱好,就替孩子报各种兴趣班、培训班,强迫孩子学习,往往会适得其反。如果让孩子担负起父母的愿望,那孩子的负担就太重了。更重要的是,孩子的性格会越来越叛逆,孩子的行为也会越来越不可思议,如此发展,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父母如果关心孩子的未来,就不要把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孩子,对孩子的爱好,只要不是原则问题,就不要干涉过多,顺其发展,并注意观察,发现其天赋,然后因势利导,促其发展,且不可主观地为孩子设计好一切,强迫孩子去做,这样会压抑孩子的兴趣,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意见,如校外兴趣班上或不上要征求孩子的意见,只要孩子说得有理,就要采纳,因为任何成功的基础都是兴趣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