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成功母亲的80个教育法则
14954200000024

第24章 和孩子进行双向交流

初三,正是学习爬坡的阶段,但有一个同学伟杰,就是在这时候与一个不太爱学习的同学交上了朋友。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父母都会认为交上这样的朋友对孩子的学习很不利。所以,伟杰的妈妈坚决不同意孩子与那个同学来往,而且采取了许多防范措施。结果越这样阻止他,孩子越反感,越要千方百计地和那个同学来往,根本不理采妈妈的想法。

一个星期天,伟杰又悄悄地去找那个同学玩,妈妈发现后很生气地拦住他:“你为什么不听我的话,要去找那个同学玩?”孩子不以为然地问道:“为什么?他又不是坏人。”确实,这个同学并不是什么不三不四的坏人,只是不爱学习。妈妈也意识到自己的做法有些过分,不应当粗暴地禁止孩子与那个同学交往。

于是,伟杰的妈妈决定不再以家长的权威盛气凌人地去压孩子,而是改为以商量的口气问:“你为什么喜欢和他来往呢?他有什么优点?”

由于孩子感到没有什么压力,所以不假思索地说:“他对人很好,我喜欢和他聊天。”经过与妈妈一次深入的谈话后,伟杰又把心收回来了,很少与那个同学泡在一起聊天了。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与孩子关系不和谐,甚至有些紧张。这往往是因为父母与孩子双方处于不平等的状态:父母一方对孩子居高临下的教育、训斥;孩子一方则是被动地受教育,挨训斥。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意见往往无法表述,或者说出来了也不被父母重视和接纳。因此,就对父母产生了逆反心理,与父母形成一种“顶牛”状态,对父母的话也就听不进去了。这就是单向教育产生的结果。教育孩子,还是应该和孩子进行双向交流,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有两个家庭,他们的孩子张勋和刘浩是同班同学,由于各种原因,他们的父母都失业了,两个家庭顿时陷入困境。面对同样的境况,两个孩子的表现截然不同。刘浩依旧没有改变以前爱吃零食和穿耐克、乔丹等名牌运动服鞋,跟着时尚走的习惯,又废寝忘食地迷上网吧,学校的课基本上不怎么上了。

刘浩的妈妈说:“刘浩是全家的希望,只要他读书好,将来有出息就行,没想到他现在连课都不上!以前让孩子吃好的、穿好的、玩好的,也不觉得负担重;现在我们俩没有固定收入,加上我们既没文化又没技术,靠夜以继日拼力气干活,又能挣多少钱呢?我们这粗糙的手和这早白的头发,刘浩怎么就看不见呢?尽管失业了,我们还是觉得孩子应该拥有这个时代赋予他们的快乐,再苦再累也不能让孩子觉得委屈,不能让他来承受父母因工作失败带来的酸楚。所以,我们从不在孩子面前倾诉失业后的失落,更不会抱怨挣钱太辛苦和受到太多的委屈,照常满足他的吃穿要求和他想要的零花钱,没想到这孩子把我们对他的期望抛到了九霄云外。”

张勋是班上的物理科代表,一向表现好,虽然由于照顾家里经常迟到,可是成绩却有进无退。原来,张勋的父母失业后承包了码头货物管理,白天黑夜顾不了家,可是张勋的奶奶瘫痪在床6年,吃喝拉撒全靠别人伺候,张勋又正好上高三,这着实让张勋的父母为难。但思前想后,张勋的父母还是将实情告诉了孩子。

此后,张勋主动提出可以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照顾好奶奶。爸爸妈妈有时回家累了,张勋还会为他们捶捶背,按摩按摩。他们对张勋很是放心。因为,从小就教他做力所能及的事,他们遇到什么困难也会对张勋说,请他想办法。他们常对张勋说的就是:我们都是家庭中的一员,要相亲相爱,尽职尽责’”。

也许,不能责怪刘浩的自私无情,因为刘浩在家里的“小皇帝”地位被父母巩固得坚不可摧,其“小皇帝”盛气凌人的行为被父母“理所当然”地默认进而受到激化。因此,父母不应该忘记:爱是一种双向的情感交流。即孩子在接受爱的同时,也希望去爱别人,在爱别人的过程中培养爱的能力,从而得到别人的尊重和情感满足的体验。在这之间,需要父母和孩子进行双向交流。那么,父母应该怎样才能实现这个双向交流的转变呢?

1.在和孩子相处中,不要故意显示家长的权威,不粗暴专横和溺爱放任。

既要给孩子自由,又要有适当的要求和管教,并拿出双方都能接受的具体实施措施。

2.理解和尊重孩子,这是进行家庭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父母应当让孩子真正成为家庭中的一员,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放手让他们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承担应该承担的责任。同时,父母不要当着别人的面批评孩子,更不能训斥孩子。对孩子的缺点、错误最好是选择适当的时机、适当的地方、适当的方法批评,更要循循善诱,给孩子改正缺点、错误的机会,并适当允许反复。

3.进行“换位思考”。

父母要用观察体会的方式进入孩子的思维,用孩子的眼睛观察世界,用孩子的心灵体察世界,用孩子所处的角度去看待世界,用孩子的能力去判断世界。不了解孩子就不能做到设身处地、身临其境。如,你觉得孩子并不大,才上初中,你认为你有这个权力看他的电子邮件。可是,站在孩子角度上一看,你就会感到孩子没有被尊重,没有被信任,人格受到损害。再如,有人给孩子打来电话,你的房间有分机,你觉得拿起来听一下没什么,也是对孩子负责……但是,站在孩子的角度一想,你就会体会到孩子接受不了的心情。所以,当父母的要经常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体会一下孩子的心情,才能对孩子的言行有所理解,加深自己和孩子的关系和亲密度,才会和孩子有共同的语言,让孩子在愉快的精神状态下接受教育,使孩子健康成长。

父母要学会坚持与孩子平等对话,与孩子一起聊天,有事与孩子一同商量。如果孩子懂的自己不懂,应虚心请教孩子。要学会与孩子共同讨论问题,以求得共识或找出正确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样做,既可以增加相互理解,也可以避免家庭中一些无谓的争吵;更重要的是可以教育孩子在社会上怎样做人、与人共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