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心高志远:人生当有鸿鹄志
14959100000010

第10章 提升自我,超越自我

人生就是一段自我超越的过程,只有在不断的超越中,人才能体验到真实的自我,体验到自我价值的欢愉。“自我超越”的概念是由维克多·弗兰克提出的,他认为人真正追求的不是自我实现而是超越自我的生活意义,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把握人生,更有意义地去生活。

自我超越是指一个人总是能认清自己真正的愿望,为了实现愿望而集中精力,培养必要的耐心,并能客观地观察现实。一个能够自我超越的人,一生都在追求卓越的境界,自我超越的价值就在于学习和创造。

不要觉得自己是一无是处的,认为自己什么都干不好,天下虽大,却无容身之处,而应该意识到自己也有这么一种创造力。如果是天赋,自己又恰好一直沿着这样的一种天赋的方向来发展自己,那么就应该更加努力,争取在这方面做出些成就来,如果自己的天赋与自身的发展没有多大关系,可以立足现实,去探索一种新的创造力,如果在后天的学习中形成了自己的创造力,那就要好好珍惜、呵护它,因为它不像金子,不管放在哪里,放多久,都会发光。这种创造力来自于知识和实践,是从不断的学习中浓缩、凝集而成的,它像知识一样,如果长久地被置之不理,便会消失在记忆的汪洋大海中。所以,应该不断地磨砺它,让它像宝剑一样,渐渐闪现出智慧的光芒。

一位音乐系的学生走进练习室,钢琴上摆放着一份全新的乐谱:

“超高难度。”他翻阅着,喃喃自语,感觉自己对弹奏钢琴的信心似乎跌到了谷底,消磨殆尽。

指导教授是个极有名的钢琴大师。他给自己的新学生一份乐谱。

“试试看吧!”他说。

乐谱难度颇高,学生弹得生涩僵滞,错误百出。

“还不熟,回去好好练习!”教授在下课时,如此叮嘱学生。

学生练了一个星期,第二周上课时,教授又给了他一份难度更高的乐谱,“试试看吧!”上星期的功课教授提也没提。

学生再次挣扎于更高难度的技巧挑战。

第三周,更难的乐谱又出现了,同样的情形持续着,学生每次在课堂上都被一份新的乐谱“缠住”,然后把它带回去练习,接着再回到课堂上,重新面临难上两倍的乐谱,却怎么样都追不上进度,一点也没有因为上周的练习而有驾轻就熟的感觉,学生感到越来越不安和沮丧。

已经三个月了,自从跟了这位新的指导教授之后,他不知道,为什么教授要以这种方式整人,勉强打起精神,他开始用十只手指头奋战,琴音盖住了练习室外教授走来的脚步声。

教授走进练习室。学生再也忍不住了,他必须要向钢琴大师提出这三个月来他为何不断折磨自己的质疑。

教授没开口,他抽出了最早的一份乐谱,交给学生。

“弹奏吧!”他以坚定的眼神望着学生。

不可思议的事发生了,连学生自己都万分惊讶,他居然可以将这首曲子弹奏得如此美妙,如此精湛!教授又让学生弹了第二堂课的乐谱,同样,学生也表现出很高的水平。演奏结束,学生怔怔地看着老师,说不出话来。

“如果,我任由你表现最擅长的部分,可能你还在练习最早的那份乐谱,不可能有现在这样的进度。”教授缓缓地说着。

人,往往习惯于表现自己所熟悉、所擅长的领域。但如果我们愿意回首,细细检视,将会恍然大悟,看似紧密的工作挑战、难度渐升的各种压力,不也在不知不觉间被战胜、被攻破么?

超越自我的生活,是充满激情的生活,在超越自我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其中有许多你从未体验过的乐趣,一旦你体验过了这种乐趣,你就会情不自禁地挑战自己,一次又一次地去超越自己。

可是,很多人都是不能做到这些的,所以,世界上的凡人还是占大多数。超越自我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消灭自己的惰性,看似不起眼的惰性恰恰是使人停滞不前的原因。有些时候,容易忽略的东西却在很大程度上给人造成不利的影响。比如,鞋子里的一粒沙子,你或许不会在意它,可随着你的不断行走,就会发现这不起眼的沙子连累了你,让你感到吃力。

俗话说,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意思是让人们不要盲目攀比,保持平和的心态固然重要,但却不能因此而满足现状。唯有不断进取,不断超越,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实现更高的目标。

人生的旅途本来就是起伏不定的,而生命也是由欢笑和泪水编织而成的,就像电影中的角色,不管是主角、配角或是临时演员,只要尽本分,把戏演好,向困难挑战,超越自己,就是懂得生命真谛的人。

人生中,有无数的挫折与困难。可是挫折与困难只是生命旅程中小小的插曲,被挫折击倒的人,如果不能重新振作,便无法超越自我。让我们把挑战当作指南针,把失败当成试金石,凭借坚强的意志勇敢地向自己挑战,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实现人生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