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职场人脉投资课程
14960000000077

第77章 学会有技巧地说“不。”

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都会面临很多外来的请求和要求,其中有一些,是我们愿意并且有能力接受的;而对于那些超出我们能力的、不合理的请求或要求,我们不得不加以拒绝。而要巧妙地拒绝他人,首先应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尽量使你的话温柔缓和。当你想拒绝对方时,可以连连发出敬语,使对方产生“可能被拒绝”的预感,形成对方对于你说“不”的心理准备。

在谈判中拒绝对方,一定要讲究策略。婉转地拒绝,对方会心服口服;如果生硬地拒绝,对方则会产生不满,甚至怀恨、仇视你。因此,一定要记住,拒绝对方,尽量不要伤害对方的自尊心。要让对方明白,你的拒绝是出于不得已,同时感到很抱歉、很遗憾。

2.让对方明白自己的处境。一般情况下,一个人有事求他人帮忙时,总是希望他人能满足自己的要求,却往往不考虑给他人带来的麻烦与风险。假如实事求是地讲清利害关系和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把对方也拉进来,共同承担风险,即让对方设身处地去判断。这样会使提出要求的人望而却步、放弃自己的要求。

在人际交往中,只要还有一线希望能达到目的,谁也不愿意轻易地接受拒绝;究其原因是“完形心理”在起作用。俗话说:“不撞南墙不回头。”在拒绝他人的要求时,铁一样的事实摆在眼前,无论怎样坚持意见的人,也不能不放弃自己的要求。

3.要顾及对方的自尊,给对方留台阶。人人都有自尊心,一个人有求于他人时,往往都带着惴惴不安的心情,假如一开始就说:“不行,”势必会伤害对方的自尊心,使对方不安的心情急剧加速,失去平衡,引起强烈的反感,从而产生不良的后果。因此,不宜一开口就说“不行”,应该尊重对方的愿望,先说关心、同情的话,然后再讲清实际情况,说明无法接受要求的原因。由于先说了那些让人听了会产生共鸣的话,对方才能相信你所陈述的情况是真实的,相信你的拒绝是出于无奈、是可以理解的。

当拒绝他人时,不但要考虑到对方可能产生的反应,还要注意准确恰当的措辞。

4.降低对方对你的期望。大凡来求办事的人,都是相信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并抱有很高的期望值。一般来说,对你抱有的期望越高,越是难以拒绝。在拒绝要求时,倘若多讲自己的长处,或过分夸耀自己,就会在无意中抬高了对方的期望,增大了拒绝的难度。假如适当地讲一讲自己的短处,就降低了对方的期望,在此基础上,抓住适当的机会多讲他人的长处,就能把对方求助目标自然地转移过去。这样不仅可以达到拒绝的目的,而且使被拒绝者因得到一个更好的归宿,由意外的成功所产生的愉快和欣慰心情,取代了原有的失望与烦恼。

5.自己的态度一定要真诚。拒绝总是令人不快的。“委婉”的目的也无非是为了减轻双方,特别是对方的心理负担,并非玩弄“技巧”来捉弄对方。尤其是领导、长辈拒绝下级、晚辈的要求,不能盛气凌人,要以同情的态度、关切的口吻讲述理由,使之心服。在结束交谈时,要热情握手、热情相送、表示歉意。一次成功的拒绝,也可能为将来的重新握手、更深层次的交际播下希望的种子呢!

拒绝的时间,一般是早拒绝比晚拒绝好,由于及早拒绝,可以让对方抓住时机争取别的出路。无目的的拖拉,是对人不负责的态度。至于地点,拒绝时一般把对方请到自己办公室来为好。假如在公共场所,宜小不宜大,宜暗淡不宜明亮。为了避免明光的直接接触,两人的座位也以斜对面或并肩座为宜。合适的时机也很重要,不宜在众人的场合拒绝。

6.尽量使自己争取主动,站在有利的位置上。不管怎么说,拒绝他人的要求总是被动的。因为很难预料是谁、在什么时间、会提出什么要求,但在有些情况下去登门谢绝,就可以使对方产生感恩心理,争取到一点儿主动权。

登门谢绝有三个好处:以满腔的热情暖住对方的心,拒绝了也不致使双方感到尴尬;表示愿意为对方效微薄之力,既肯不辞辛劳地登门,可见拒绝是出于力不从心,从而得到理解;变被动为主动,以求助的方式请求对方接受拒绝,是出自尊重,这样不会伤害对方的感情。尤其是对长辈提出的要求,如不能接受,采取登门谢绝的做法是再好不过的。

实际上,拒绝他人具体的方法有很多种,以下几种可供参考。

1.诱导对方自我否定

罗斯福当美国总统前,曾在海军担任要职。一天,一位朋友问起有关海军的情况,事涉保密的内容。罗斯福灵机一动,装模作样地向四下看了看,压低声音回答:“你能保密吗?”“当然能!”罗斯福接着说:“你能我也能。”

2.推托、拖延

指可用时间来拖延,也可用某人不在、自己无法决定来推托。

某宾馆开一个时装展示会,请了著名模特表演,入场券价位较高。当地的朋友都来向主办人要票,他只好回答:“很遗憾,这次入场券全部掌握在外方老板手中。”

3.先同意后拒绝

有时对方提出的要求并非无理取闹,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由于受条件的限制又无法给予满足,可以先表示理解与同情,然后再婉言拒绝。

一家公司的经理对另一家工厂的厂长说:“我们两家搞个联营,你看怎样?”对方答:“这个设想不错,只是目前条件还不成熟。”这样,既拒绝了对方又留下了后路。

4.避实就虚

避开实质性的问题,故意用模棱两可的语言作出具有弹性的回答,既无懈可击,又达到在要害问题上拒绝作出回答的目的。

中国奥运代表团到达第24届奥运会比赛场地首尔时,外国记者纷纷问团长李梦华:“中国能拿几块金牌?”“中国能超过韩国吗?”李答:“10月2日以后,你们肯定能知道。”记者又问:“中国新华社曾预测能拿到11块金牌,你认为有把握吗?”李又巧妙地回答:“中国有充分的言论自由,记者怎样想,就可以怎样写!”

拒绝他人总是会令对方感到失望。直接对他人说“不行”、“我做不到”之类的拒绝的话,对方一定会心生不快与反感,甚至会怀恨在心。相反,诚恳而有技巧地拒绝对方,不仅能够得到对方的谅解,还能给对方留下良好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