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三国争霸那些事儿
14960200000034

第34章 三马食“曹”,司马氏的崛起和篡政

司马氏的崛起

东汉末年,曹操在平定中原后,开始准备代汉,这时中国的六大地区中,东南孙权、西南刘备都建立割据与曹操对抗。献帝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分天下为九州,自己担任冀州牧,他恢复禹贡是因为要把并州、幽州并入自己的冀州统治区,同时任命司马朗担任列第二州的兖州刺史。这里是他兴起的地方,让司马朗率领势力仅次于颍川豪强的兖州贵族,利用曹氏和司马氏的亲密关系,也有利于曹操的统治。司马氏在这时起就开始在中国政治舞台发挥重要作用,代表中小地主阶级的士族利益。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开始对士族进行打击,与司马朗关系密切的崔琰被杀,毛玠罢免,二十二年(217年)司马朗去世,豪强与士族的矛盾加剧,也削弱了曹魏集团,在军事上接连失利,汉中等地沦陷,司马懿等士族豪强都拥戴曹操,说汉室已尽时。持汉室垂终的立场,这固然是客观实际,也体现了士族在豪强与汉室的对抗中,采取了中立态度。但是以司马懿等为代表的士族为了自身利益也提出了军屯、防御、爱民等策略,竭力维护曹魏的中原统治。曹操见司马懿不反对代汉,也竭力拉拢士族,让他们辅佐曹丕。

在曹丕继位后,司马懿当时在汉室的职务是丞相长史。他是魏国执掌兵权的重要官员,劝阻曹丕不要放弃襄樊。司马懿在魏国的职位是督军、御史中丞,在劝进时和郑浑、羊袐、鲍勋等是第三批。他不是《晋书》记载的在曹丕称帝后才任督军,劝进时已是督军。两个月后的黄初二年(221年),曹丕称帝后不久就废除了司马懿督军职务。东汉开始有督军御史,曹操时设立都督,只有司马朗和夏侯惇、曹仁等极少数能督众军,司马懿当时担任的督军是督全军的要职,曹丕即位也排挤士族,杀了杨俊、鲍勋等,解除士族的兵权,但提升司马懿行政权力,改任侍中、尚书仆射。曹丕亲自指挥军队伐吴,五年中三次失败,豪强武装战斗力的低下使他再次起用士族统兵,黄初五年(224年)任命司马懿兼任抚军大将军,领亲兵五千,录尚书事,负责留台。黄初六年(225年)诏:吾东,抚军当总西事;吾西,抚军当总东事;这是把司马懿比作萧何。司马氏集团此时已经开始在中原发挥关键作用。在中国六大地区中,在西北的西域和东北的辽东有重要影响力。其中最早控制了被视为绝远、荒凉的西北,不仅西域是司马孚献策恢复联系的,负责西域戎夷事务的大鸿胪也是由司马氏集团的崔林负责,他制定了与西域交往的制度。凉州的历任刺史也都是由与司马氏集团关系密切的人担任,司马懿的抚军军师徐邈担任刺史最长。在东北辽东统治的公孙恭被侄儿公孙渊夺权后关押,也是司马懿平定辽东解救了他。而且司马氏集团的高柔还竭力劝阻曹叡杀公孙晃,可见司马氏集团是与辽东公孙恭、公孙晃这派关系密切。曹叡封公孙渊为大司马,高于司马懿职务时,在徐邈控制的凉州就发生了反曹舆论。徐邈没有毁了预示司马氏得天下的图谶,是曹叡让人把“讨曹”的“讨”字凿去。徐邈和辽东李胤等与公孙氏有仇,对曹魏压制司马懿不满,纵容反曹舆论散布。

后司马懿联合东北各民族平定辽东后,控制了东北和西域。

发动政变,曹爽被杀

少帝曹芳正始十年(249年)正月初三,少帝曹芳依照安排乘车去拜祭明帝陵,曹爽和他的两个兄弟及朝中的文武大臣随同前往。皇帝率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地奔向了位于洛阳城南边的高平陵。

出发前,素有“智囊”美誉的大司农桓范劝告曹爽说:“大将军,你们兄弟几人最好不要一起离城,要是城中出了什么事端该如何是好呢?”可曹爽不以为然:“谁有胆量这么做?”他觉得自己无人可敌,就草率地带领众人离开了京城。没想到,事情果真被桓范言中了。见少帝和曹家弟兄全部离开了京城,司马懿抓住这个机会,和他的两个儿子一起策动了兵变。

司马懿封司徒高柔为大将军,命其占领曹爽的营地;封太仆王观为中领军,命其占领曹爽弟弟曹羲的营地。如此一来,司马懿就掌管了曹氏兄弟手上的所有兵权。司马懿还命人紧闭洛阳的全部城门,接着又亲自带领将士占领了洛水浮桥,切断了曹爽等人的归路。之后,又说太后已经同意罢免曹爽兄弟。司马懿奏曹爽罪状于少帝说:“臣昔从辽东还,先帝诏陛下、秦王及臣升御床,把臣臂,深以后事为念。臣言:‘二祖(应作高祖)亦属臣以后事,此自陛下所见,无所忧苦;万一有不如意,臣当以死奉明诏。’黄门令董箕等,才人侍疾者,皆所闻知。今大将军爽背弃顾命,败乱国典,内则僭拟,外专威权;破坏诸营,尽据禁兵,群官要职,皆置所亲;殿中宿卫,历世旧人皆复斥出,欲置新人,以树私计,根据槃互,纵恣日甚。外既如此,又以黄门张当为都监,专共交关,看察至尊,候伺神器,离间二宫,伤害骨肉。天下汹汹,人怀危惧,陛下但为寄坐,岂得久安!此非先帝诏陛下及臣升御床之本意也。臣虽朽迈,敢忘往言……太尉臣济、尚书令臣孚等皆以爽为有无君之心,兄弟不宜典兵宿卫,奏永宁宫,皇太后令敕臣如奏施行。臣辄敕主者及黄门令罢爽、羲、训吏兵,以侯就第,不得逗留,以稽车驾;敢有稽留,便以军法从事!’臣辄力疾将兵屯洛水浮桥,伺察非常。”

诏书下来时,曹爽根本没有任何心理准备,顿时乱了手脚。此时,驻守洛阳的将军司马鲁芝、参军辛敞、大司农桓范逃到了曹爽这里。

司马懿怕只靠兵力不成,又施招诱之计,令侍中许允、尚书陈泰往说曹爽速归认罪。又使爽所信殿中校尉尹大目告爽只免其官位。懿还指洛水为誓,表示不食言。司马懿这种狡猾手法,果然使曹爽犹豫起来。

司马懿为了分化曹爽集团,特地笼络与曹爽关系比较密切的大司农桓范,打算让他领中领军。可是桓范仍旧出城投奔曹爽。桓范劝曹爽兄弟奉天子去许昌,调发四方兵,同司马懿对抗。可是曹爽兄弟不能听从。曹爽最后还是决定回自己府第,他说:“司马公正欲夺吾权耳,吾得以侯还第,不失作富家翁。”

于是曹爽把司马懿奏事呈报皇帝,请下诏免己官。可是曹爽回到家中只过四天,司马懿便给爽等加上谋反罪名,言:“爽与尚书何晏、邓飏、丁谧、司隶校尉毕轨、荆州刺史李胜等阴谋反逆,须三月中发。”于是逮捕曹爽、曹羲、曹训、何晏、邓飏、丁谧、李轨、李胜及桓范,皆夷三族。

当然,司马懿也不是把曹爽的人都杀掉,一些忠于曹爽的部属还是得到了饶恕。例如曹爽出城谒陵后,其司马鲁芝还留在大将军府,鲁芝听说兵变发生,立即带领骑士砍津门往奔曹爽,曹爽诛,鲁芝还被擢为御史中丞。当曹爽要缴出印绶、回城归罪时,其主簿杨综劝阻曰:“公挟主握权,舍此以至东市乎?”曹爽不听。曹爽被诛以后,有人奏请逮捕杨综。司马懿说:“彼各为其主也。”宥之,还以杨综为尚书郎。司马懿之所以这样做,是令曹爽的旧部知道:他并非把曾经忠于曹爽的人都当敌人看待,而只是惩办那些首要分子。这是司马懿笼络人心、减少和各个击破敌对力量的手段。

在高平陵政变中,司马懿彻底铲除了曹氏集团。司马氏家族不仅掌控了军政大权,还牢牢地掌控了曹芳这个有名无实的皇帝,从此权倾朝野,肆意横行。

司马炎代魏称晋

司马懿杀曹爽之后,司马懿执掌了魏国大权,可不到两年,他就过世了。其长子司马师接替了他,独揽大权。司马氏愈加独断专行,一旦有大臣对他们表示不满,就会立即被杀死。魏少帝曹芳也非常憎恨司马师的横行霸道,知道司马师有篡位之心,就想夺回军政大权,铲除祸患。于是曹芳集合亲信重臣,商讨策略,可曹芳还没来得及动手,司马师就胁迫太后,将曹芳废掉,改立曹髦为帝。魏国各郡县的将士也都对司马师的飞扬跋扈恨之入骨,因此就兴兵攻打他,却以失败告终。

司马师去世后,其弟司马昭接替他成了大将军,统率全军。和父亲、兄长比起来,司马昭更加跋扈专权,甚至在朝堂之上当面指责曹髦。司马昭就这样羞辱自己,曹髦心中非常恼火,他知道司马昭早晚会废掉自己,自立为帝。因此他召集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等朝臣,暗中商讨除掉司马昭的计谋。曹髦愤恨地向他们说道:“司马昭野心勃勃,众所周知。我不能眼睁睁看着他废掉我,所以才找你们商量对策。”尚书王经劝阻道:“司马昭掌握朝政已久,重权在握,我们这么少的人马根本就不是他的对手,请皇上仔细斟酌。”可曹髦年轻气盛,把征讨司马昭的诏书扔在地上,激动地说道:“我决心已定,成败在此一举,大不了一死,况且我还未必会死!”说完,曹髦就挥着佩剑,率领宫内的禁卫军、侍从、宦官匆忙赶往司马昭的府第。

侍中王沈和散骑常侍王业害怕祸及自身,就赶紧将此事禀告了司马昭。

于是,司马昭的亲信贾充率领一队兵马过来,和禁卫军展开了激战。曹髦喝道:“朕是天子,你们要弑君造反吗?”贾充的手下见到皇帝有些胆怯,都没胆量前去阻挡,并纷纷后撤。

贾充手下有个叫成济的问贾充如何处理此事。贾充吼道:“司马公养着你们,不就是要你们今天为他效力吗?”在贾充的提醒下,兵将们顿有所悟,立即大举冲杀过去。曹髦被成济手中的剑刺穿了前胸,当场死亡。

司马昭闻听属下杀死了皇帝,也惊恐万分,立即集合大臣商讨对策。他一边假装悲痛,一边想着如何收拾残局,同时问陈泰:“这事该怎么处理?”陈泰答道:“没别的办法,要想让民众诚服,就得杀了贾充和成济。”

司马昭听完这话,也觉得别无他法,就以太后的名义下旨,将贾充贬为平民,并把弑君的罪名全都推到成济头上,随后以犯上作乱之名将他满门抄斩。

曹髦死后,司马昭又立曹操后辈中年仅十五岁的曹奂为帝,即魏元帝。魏元帝完全被司马昭掌控,也是个有名无实的傀儡皇帝。接着,司马氏父子又镇压了反对派的各种反抗活动,威权更盛。特别是司马昭掌权时,百官任用,皆由其自定。灭蜀后一年,即咸熙元年(264年),司马昭进封晋王,并加九锡。曹奂咸熙二年(265年),司马昭建天子旌旗,其世子改称太子。是年八月司马昭病死,长子(太子)司马炎继立为晋王。同年十二月,司马炎废魏帝自立,国号晋,年号泰始。是为晋武帝。

魏自汉献帝建安十八年(213年)建国,至咸熙二年(265年)名实俱亡,历时五十二年。若自曹丕代汉元年算起,则历时四十五年(220年至26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