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责任:人生成功的基点
14960600000032

第32章 兴趣比天资更重要

在学习或科学研究中,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是兴趣更重要,还是资质更重要?下面摘录的一篇短文明确地回答了这一问题。

曾获诺贝尔奖的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常说:“我肯定不会是天才。在12岁以前,我还没有上学呢!”“小时候,对上学完全没兴趣,到学校看看,不喜欢就走掉了。去哪儿?到池塘游泳,四处玩去。”这是一段学习的空白期。那时,正处于抗战时期,丁肇中和其他孩童一样,生活在艰难的环境下。

一直到12岁,他才开始接受正规教育。他开始学习,因为大家都懂,他不懂不好意思。

他任教授的父母都是科学家,家里进进出出都是科学人才,再加上父母从小就把牛顿、爱因斯坦的故事介绍给小丁肇中知道。耳濡目染下,他对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是兴趣,把他指引到国际科学的研究机构里头。

“其实,我父母也不管我的,他们让我自由发展,这和很多中国家长不同。”

“现在,我不强迫孩子读书。可是我弟弟妹妹,全都望子成龙,担心孩子学不好,给孩子做好了一切计划。其实,孩子在学校考第一并不能代表什么,至少,我认识的科学家当中,都不是年年拿第一的好学生,我从来都没有考过第一名。”这位脸色红润、率直的科学家告诉记者,他只是对科学有兴趣。他每天从早上7时30分踏进试验室,到晚上11点走出试验室,没有圣诞节、没有星期天,365天天天如此,这都是源于他对物理科学的兴趣。

古今中外,有大量的事实证明,兴趣确实比天资更重要。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进化论创始人达尔文,对生物进化探求的一生也明确地说明了这一点。

达尔文幼时就对自然界表露出强烈的好奇。中学阶段,这种好奇心越发强烈,并发展为一种浓厚的兴趣。他喜欢对各种问题寻根究底,特别醉心于搜集各种动植物标本。中学毕业后,达尔文遵从父命在爱丁堡大学学习医学,因为没有兴趣而中断了学业。后转入剑桥大学学习神学,他却依然把时间和精力用在阅读自然科学书籍和野外采集标本方面。达尔文在《自传》中说:“在剑桥的时候,没有一项工作比搜集甲壳虫使我更为热心、更感兴趣。”他终于离开了神学院的枯燥学习生活,登上“贝格尔”巡洋舰。这次环球航行,为他的生物进化理论的创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正是在这种对生物进化的浓厚兴趣的推动下,于1859年出版了让全世界为之震撼的《物种起源》一书,成为生物学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

达尔文的经历告诉我们,兴趣是结出成功硕果的胚胎。难怪贝弗里奇在《科学创造的艺术》一书中曾写道:“从事研究的人必须对科学真正的有兴趣,科学必须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被他视为乐趣和爱好。”在这一方面,我们还应当牢牢记住以下几句名言。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孔子)

爱好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

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皮亚杰)

由于志趣是兴趣与志向的统一,所以有学者将它称为志向兴趣。志向兴趣是指学生对某一认知对象的专注已具有自觉和理性的成分,成为学生的一种内在需要和个性特征的一种外在标志。志向兴趣的出现意味着学生积极学习态度的最终形成,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而且将会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古今中外,不少学者、科学家的巨大成就都是与其志趣分不开的。例如:

“数学皇后”的骄子、德国数学家高斯很早就形成了对数学的志趣。在教师指引下,他勤奋学习,刻苦演算,在11岁时,他发现了二项式定理;19岁时,又发明了用圆规和直尺作正十七边形的方法,解决了自欧氏几何学问世以来两千年一直得不到解决的难题;22岁时,对代数学中的一个基本定理作了论证,又一次震动了欧洲学术界。他在数学的各个分支如数论、解析几何、代数函数论、微积分等方面都有重大贡献。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公式、定理、方程式比比皆是。高斯之所以会有如此巨大的成就,他聪明绝伦固然是一个因素,但志趣的巨大作用也是不容置疑的。

从兴趣的广度,又可以把它区分为广阔兴趣与中心兴趣两种。前者是对各方面的事物或活动都感兴趣。如一位小学生不仅喜欢学习各门功课,同时也积极参加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还爱好音乐、美术、阅读书籍等,这表明他具有广阔的兴趣。后者是对某一方面的事物或活动有极浓厚而稳定的兴趣。如一位学者在很长时间内只钻研某一门学问或从事某一领域的活动,这表明他具有中心的兴趣。很明显,广阔兴趣可以使学习者获得渊博的知识,为广博打下坚实的基础。中心兴趣可以使学习者获得精深的知识,为专精打下稳定的基础。

我国南北朝时代南朝科学家祖冲之的兴趣十分广泛,他对数学、天文、历法、哲学、文学和音乐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爱好。但他的中心兴趣是数学。正是在此两种兴趣相互促进的过程中,才使他不仅在天文、历法等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而且还使他在数学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著名的数学家。

马克思之所以能在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领域多方面都建立起思想史上的理论高峰,这全都是归功于他既有广阔兴趣,又有中心兴趣,以及此两者的紧密联系与相互促进。我们都知道,他除了专门的研究领域外,还涉及许多领域,包括物理、化学、数学、生物、历史、地理、宗教、语言、军事、文学艺术等几十门学科。正如拉法格在回忆马克思时所说的,我们几乎可以向他请教人类所有学科的知识。但马克思如此广博的知识,却并非为知识而学习和探索,而是服从一个崇高的目的,即创造一种革命理论,也就是后来所知的马克思主义。

按照兴趣活动的这一规律,在学习中,学习者就应当既有广阔兴趣,又有中心兴趣。前面说过,广阔兴趣可以使人获得广博的知识、丰富精神生活,这是其显著的优点。但是,光兴趣广阔,又会有如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得到的知识不够深刻。中心兴趣的明显优点是,可以使人知识专精、思维深刻。但单靠中心兴趣,也可能会使学习者钻牛角尖,知识狭隘,不知变通。因此,在学习中,学习者应当善于把这两种兴趣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点、长处,避免各自的缺点、短处,使其相互促进,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