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名臣的智慧
14987400000046

第46章 裴度“软泡”朱克融

裴度对企图谋反的朱克融,采取不急不躁,不卑不亢的“软中带硬”的态度,既让朱克融捞不到好处,又揭穿了其谎言,使之阴谋败露,朱克融最终身首异处。

唐敬宗年间,幽州地方官朱克融企图谋反,拘留了朝廷派来的赐春衣使者杨文端。一方面不放杨文端回朝,另一方面拟一道奏折上报朝廷,内容有三:一是称这一批春衣质地相当单薄,不堪一用;二是今年春衣严重不足,希望供给部门再拨给一季春衣,约30万端匹;三是幽州愿出5000名工匠帮助修建东都宫阙。

唐敬宗见朱克融如此无礼,怕闹出什么事,连忙召宰相裴度问道:“你看一看这个奏本,朱克融所奏该如伺处理?朕想派一名大臣前往幽州宣慰,顺便要他放归杨文端,可以吗?”

裴度回答道:皇上,这个朱克融不用怕。他家本是地方恶霸,常无故滋事欺人,一定会自取灭亡。这就好比豺狼猛虎,在山林间自吼自跃,只要不予理睬,它就没什么能耐了。此贼只敢在自己的巢穴中无理取闹,要动真格的就不行了。

皇上现在不必派使者宣慰,也不要急于救回杨文端,只需等候十来天,给他发一道诏书,上面说明:‘听说赐春衣使到你那里,行动上不大检点,等他回朝,自应处分;赐给你的春衣,制造部门不够谨慎,朕正在追究他们的责任。’

朱克融所称愿帮助修建东都宫阙,必定是谎言,现在就可揭穿他。皇上可在诏书中这样说:‘所请工匠可以快点派来。朕已诏令魏博,准备沿途为工匠提供食宿之处和所需之物。’估计朱克融接到此诏,一定惊惶失措。

“如果陛下不愿这样颁诏,也可说东都宫阙,自有相关官衙负责,不必让工匠远道而来。将士春衣乃是本道常事,不归朝廷负责。近来朝廷有些赏赐,都是因为有战事征发,而且都是奖励有功之人。如果是一般情况,就无此例。朝廷并不是吝惜30万端匹,只是从法度上讲,不能够单独给予幽州。皇上,依微臣之见,如此处理就行。”

唐敬宗听裴度这么一说,连连称是。于是按裴度所说下了一道诏书。

事情的发展果然如裴度所料,朱克融接到诏书,知道事情败露,不知所措,不久即被当地义士杀死。

朱克融胆敢拘留钦差,反迹已现。如果朝廷加以责备,正好给他以“不体恤下情”的借口;对他做出让步,正好助长了他的气焰。裴度的计谋是,对朱克融采取不软不硬、不批评不鼓励的策略,只是就事论事,又显得堂堂正正,处处占在理上,反而使朱克融动弹不得。

裴度对欲图谋反的朱克融采取的这种策略,既没有大动干戈,又没有卑躬屈膝,恰到好处地让裴度既没有捞到任何好处,又揭穿了其阴谋。名臣之所以是名臣,就是在处理这些大问题上能够不急于求成,策略对路,让其自生自灭,既维护了国家利益,又确保了人民利益,没有掀起战争,人民也免受了战争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