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名臣的智慧
14987400000075

第75章 姚崇假哭表真心

姚崇假哭,却含真心。就是这假哭中的真心,救了姚崇一家人性命。人要有情,当他人落难之时,切不可落井下石,否则到一定时候,当他东山再起的时候,你的日子就很难过了。

武则天接管朝政后,大杀李氏宗室,重用武姓之人,将国号易为周,并宠信张易之、张宗昌两兄弟,弄得纲纪混乱,人心思变。

看到这混乱的形势,大总管张柬之和重臣桓彦范等五人,暗中谋除二张,前前后后都想好了。

姚崇为灵武道军政长官,那时恰巧由任所回长安,由于他一向忠心耿直,张柬之等人就邀他一起参议密谋此事。由于策划周密,事情一举成功,杀了张易之、张宗昌兄弟,将武后软禁上阳宫,迎接中宗复位。

中宗复位后,因五人有功,将张柬之等五人封王爵,姚崇封为梁县侯。

当武后被迁往上阳宫时,姚崇带着许多官员到场向武后请安,叩问起居。张柬之等五人都显得十分高兴,只有姚崇一人独自泪流满面。

张柬之等五人感到不解,问道:“现在是值得高兴的时候,你怎么泪流满面呢?难道废除武后不是一件好事?”

姚崇答道:“这次计除张易之等二人,我实在谈不上有什么功劳,但我侍奉太后,也有一段时间了,现在要送别旧主,很令我伤心,以至于情难自禁,泪流满面。这也是为人臣应有的感情,应有的节操。如果因此而被降罪,我也是心甘情愿的。”

姚崇当然不是随便哭的,他看到武三思未除,断定已留下一条祸根,将来必有后患。他也了解张柬之等人刚愎自用,劝也没有用,只好预作防祸准备。

因为当除去张易之、张宗昌二人时,薛季昶就向张柬之等人建议说:“二凶将再生。”

张柬之答道:“武三思现已像砧板上的肉,任人宰割,留着天子随时开刀好了!”

薛季昶叹息一声,十分感慨地说:“老天啊,我们不知要死到什么地方去也!”

姚崇同意薛季昶的判断,料定武三思必然死而复僵。

果然,善于迎合人的武三思,深得中宗信任,并且与韦后互相勾搭,后来执政,杀了张柬之、桓彦范等五人。

姚崇因为在送别武后往上阳宫时曾有一哭,证明他没有参与政变的计谋,所以没有受到株连。

武三思最后终被诛死。姚崇成为在任最久的名相。

智慧其实不是什么高深的东西,而是人之常情、人之常理。愚昧者之所以不智,也就是因为偏离和违背了人之常情常理。姚崇在送别武后时的一哭,既能表白己之情,又能动他人之情,以理推之,实无恶意,所以才没有遭到武三思的疑忌,终于安然脱祸。

做人应堂堂正正,不能违背人之常理。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害人等于害己,防人是为了防小人,免受其残害。“害人”与“防人”是为人处事一个原则上的两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