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中老年养生诗话
14987900000060

第60章 缺德也是病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宪章中,开宗明义地将健康定义为:“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人们欢欣鼓舞,认为是对健康及疾病认识的一大飞跃,宣告了新的医学模式转化时代即将来临。

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的养生学家就已经认识到,养生必先养德。精神行为不健全,思想道德缺乏修养,本身就是有病的表现。保存在佛教典籍中的《百病歌》,列举的就是这里这类“缺德病”的100种症状。它们是:

喜怒偏执,亡义取利。好色坏德,专心系爱。

憎欲无理,纵贪蔽过。毁人自誉,擅变自可。

轻口喜言,快意逐非。以智轻人,乘权纵横。

非人自是,侮易孤寡。以力胜人,威势自胁。

语欲胜人,贷不念偿。曲人自直,以直伤人。

与恶人交,喜怒自伐。愚人自贤,以功自矜。

诽议名贤,以劳自怨。以虚为实,喜说人过。

以富骄人,以贱讪贵。谗人求媚,以德自显。

以贵轻人,以贫妒富。败人成功,以私乱公。

好自掩饰,危人自安。阴阳嫉妒,激厉旁悖。

多憎少爱,坚执争斗。推负著人,文拒钩锡。

持人长短,假人自信。施人望报,无施责人。

与人追悔,好自怨憎。好杀虫畜,蛊道厌人。

毁訾高才,憎人胜己。毒药鸩饮,心不平等。

以贤唝嗃,追念旧恶。不受谏谕,以疏外亲。

投书败人,笑愚痴人。烦苛轻躁,捶掷无理。

好自作正,多疑少信。笑颠狂人,蹲踞无理。

丑言恶语,轻慢老少。恶态丑对,了戾自用。

好喜嗜笑,当权任性。诡谲谀谄,嗜得怀诈。

两舌无信,乘酒凶横。骂詈风雨,恶言好杀。

教人堕胎,干预人事。钻穴窥人,不惜怀怨。

负债逃走,背向异词。喜抵捍戾,探巢破卵。

故迷误人,调戏必固。惊胎损形,水火败伤。

笑盲聋哑,乱人嫁娶。教人捶掷,教人作恶。

含祸离爱,唱祸道非。见财欲得,强夺人物。

为了强调上述表现均为病态,《大藏经》与《遵生八笺》转录的“百病歌”,在每个病状的后面,都加有“是一病”三个字。句形为七言一句,如:“喜怒偏执是一病,亡义取利是一病……”不仅啰唆累赘,而且与用诗歌这一体裁普及养生知识,是为了方便记颂的初衷背道而驰。因此,笔者将每句中的“是一病”统统删去,使之成为《诗经》体的四言诗。

前述一百种缺德病的病状,言简意赅,大多容易理解。因此,下面就阅读时易引致歧义的个别词句,作简要说明。

专心系爱:指专门的极端的嗜好。毁人自誉:指毁谤别人,抬高自己。快意逐非:指由着自己的性子,追逐不正当行为。威势自胁:指在威势面前害怕退缩。贷不念偿:指借了别人的钱,不愿及时偿还。曲人自直:指贬低别人抬高自己。以功自矜:指常常夸耀自己的功劳。危人自安:为了自身的安全,而使别人处于险恶的境地。激厉旁悖:感情冲动,言行激烈,好说大话;旁悖,同磅礴。推负著人:把负担、责任推给别人。文拒钩锡:写文章拒绝别人给以指教或修改;钩,正圆之器,画图不正当用钩正之(相当于后世之圆规);锡,同赐,赐教、指教。假人自信:将假的归别人,把真的留给自己。无施责人:自己没得到别人施给的好处,就责怪人家。蛊道厌人:用邪教的办法害人、欺负人。毁訾高才:诋毁、诽谤有才能的人。以贤唝嗃:对老实人不诚实,搞欺诈;唝嗃,欺诈,不诚实。蹲踞无理:傲慢不讲理,不懂得尊重别人。投书败人:写匿名信、打小报告诬陷人。了戾自用:刚愎自用,听不进别人的劝诫、忠告。烦苛轻躁:烦法苛政,既轻佻,又不稳重。捶掷无理、教人捶掷,分别指自己或教唆他人,将某种东西扔弃得没有道理、不正确。骂詈风雨:指动不动就骂人使气。背向异词:指当面说的和背后说的不一样。

心病还须心药医。思想道德缺失导致的精神行为不健全,只能通过多读书,讲学习,倡正气,做善事去治疗、矫正。古人云:小善不去积累,大德不能形成;小恶不去制止,大祸就会很快降临。于是,针对上述缺德病,《大藏经》又开具了一百味治疗缺德病的心药,照录于后,供有病者对症取服:

思无邪僻,行宽心和。动静有礼,起居有度。

近德远色,清心寡欲。推分引义,不取非分。

虽憎犹爱,心无嫉妒,教化愚顽,谏正邪乱。

戒敕恶仆,开导迷误。抹接老幼,心无狡诈。

拔锅济难,常行方便。怜孤恤寡,矜贫救厄。

位高下士,语言谦逊。不负宿债,愍慰笃信。

敬爱卑微,语言端悫。推直引曲,不争是非。

逢侵不鄙,受辱能忍。扬善引恶,推好取丑。

与多取少,称叹贤良。见贤内省,不自夸彰。

推功引善,不自伐善。不掩人功,劳苦不恨。

怀诚抱信,覆蔽阴恶。崇尚胜己,安贫自乐。

不自尊大,好成人功。不好阴谋,得失不形。

积德树恩,生无骂言。不评论人,甜言美语。

灾病自咎,恶不归人。施不望报,不杀生命。

心平气和,不忌人美。心静意定,不念旧恶。

匡邪弼恶,听教伏善。愤怒能制,不干求人。

无思无虑,尊奉高年。对人恭肃,内修孝悌。

怡静受分,和悦妻拏。以食饮人,助修善事。

乐天知命,远嫌避疑。宽舒大度,敬信经典。

息心抱道,为善不倦。济度贫穷,舍药救疾。

信礼神佛,知机知足。清闲无欲,仁慈谦让。

好生恶杀,不宝厚藏。不犯禁忌,节俭守中。

谦己下人,随事不慢。喜谈人德,不造妄语。

贵能援人,富能救人。不尚争斗,不淫妓眚。

不生奸盗,不怀咒厌。不乐词讼,扶老挈幼。

类似的关于缺德也是病、养生必先养德的诗词歌赋还有许多,其中写得比较言简意赅,且又通俗易懂的有陆润庠的《百字铭》:

欲寡精神爽,思多血气衰。

少怀不乱性,忍气免伤财。

贵自辛勤得,富从俭约来。

温和终有益,强暴必招灾。

正直真君子,刁唆是祸胎。

养寿须修德,欺心枉吃斋。

衙门休出入,乡党要和谐。

暗中休放箭,巧处藏些呆。

安分身无辱,防非口莫开。

世人依词语,灾退福星来。

陆润庠(1841~1915年),字凤石,江苏元和(今吴县)人,清代同治年间的状元。曾任清廷的国子监祭酒、工部尚书、吏部尚书。虽然生活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末世,但作为儒学培养教育的封建知识分子,陆润庠一贯主张为人应该清心寡欲、勤劳节俭、温文尔雅、善良正直、重德养生、慎独正行、安分守己。并明确指出恃强凌弱、贪杯斗气、包揽讼词、挑拨是非、口蜜腹剑之徒早晚将自取败亡。他的这篇由一百个字组成的处世养生座右铭与上述《大藏经》所述,真可谓是具有异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