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山居慧语——儒林宝训丛书
14996000000026

第26章 正规化建设

正规化建设是加强部队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客观要求,是贯穿于国防建设的系统工程,是新时期军队和后备力量建设总方针、总目标、总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把军队的装备、制度、训练、纪律通过条例的形式统一起来,成为每个军人遵守的法律规范,以适应统一指挥、协同作战的需要。

1986~1996年,人武部移交地方,由于脱离军队管理时间较长,干部队伍普遍存在军人意识淡薄、纪律松弛、作风松散、着装不整、举止不端等不良倾向,整体素质下降。在基层人武部也存在专武不专,重地方工作,轻武装工作等问题。1997年,根据延安军分区正规化建设三年规划要求,子长县人民武装部党委召开了党委会,决定进行正规化建设,成立了由四人组成的正规化建设小组,组长由吉志军政委担任,副组长由军事科科长史继东担任。4月,正规化小组成员到咸阳市秦都区、洛川、延川、清涧县人民武装部参观学习其正规化建设的先进经验。回来后,结合实际,讨论制定《子长县人武部正规化管理规定》《正规化建设三年规划》。在硬件设施方面,首先改善办公条件,由部领导与县政府协调解决经费5万元,用于购置办公设施。为了节省开支,部机关全体职工干部自己动手搬迁武器库,平整院子,挖排水沟等,节约经费2万余元。在软件建设方面,对战备秩序、生活秩序、工作秩序、训练秩序四个方面做了具体规定,并建立各种配套制度。战备秩序:建立了干部值班、汇报和查库制度,军政主官带班制度。根据《民兵武器装备管理条例》,建立了人员出入库区登记,警卫值班记录,一日情况汇报,首长、干部检查登记,武器擦拭保养等制度,对武器警卫人员进行了应付突发事件的演练;训练秩序:建立严格的请示、报告、备课试教、训练保障、考核验收等制度;工作秩序:制定各类人员的工作职责和明确业务分工,建立了每周工作安排和周一工作碰头会制度;生活秩序:制定了作息时间表、一日生活制度、各类工作环境标准以及卫生、军容军纪、职工请销假制度,坚持集体交班、上下班放号。增强干部的时间观念,按时上下班,加强机关人员八小时以外的管理,利用业余时间学政治理论、学科学文化、学业务知识。坚持每周一、三、五的早操和二、四打扫卫生制度。

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子长县人民武装部达到了法规落实、设施齐全、管理科学、秩序正规、军容严整、装备良好的目标。1997年7月,经延安军分区验收通过。同年8月,延安军分区在子长县召开了全市县人武部正规化建设现场会,部长王亮合作了经验介绍。1998年,子长县人民武装部被省军区评为正规化建设达标先进单位。

1998年,根据省军区关于基层人武部正规化建设方案,子长县人民武装部结合实际,按照正规化建设标准,严格规范,明确目标,确定了基层人武部正规化建设的目标。从工作秩序、基础设施、作风纪律、着装四个方面入手,在党管武装,机构建设,干部队伍建设,民兵、预备役组织建设,政治教育,军事训练,连(营)部建设,兵役工作,资料管理,两个文明建设十个方面对基层人民武装部作了具体要求和安排。2000年7月,根据省军区关于基层人武部全面建设三年达标指示及达标验收细则,子长县人民武装部以瓦窑堡镇、栾家坪乡、余家坪乡、热寺湾乡四个人武部为试点先期开展了正规化建设,利用全县集训期,带领集训成员到试点单位进行现场观摩,并要求其他基层人武部拿出具体的正规化建设计划。面对经费紧缺的困难,部领导争取县委、县政府的重视、支持,采取自筹和政府投资两种形式,向各基层人武部投资5000~10000元更新硬件设施,购置办公设施,建立民兵指挥部专室,达到“三图”“四表”“五册”“七有”齐全。2002年,经县人民武装部检查验收,全县15个基层人武部全部合格达标。同年,子长县人民武装部被兰州军区评为“基层全面建设先进单位”。

基层人武部的正规化建设使基层党委把武装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定期研究解决人武工作中的经费、民兵预备役军事训练、征兵等问题;实现乡(镇)、街道武装部部长进入同级党委班子,落实相应待遇;企业党委负责人、厂长(经理)兼武装部第一政委、部长;人武干部管理纳入了各乡镇、厂矿、事业单位干部管理范围,专职武装干部能够按照国家规定的条件、程序配备,达到政治、军事素质好,具备较强的组织指挥能力,工作作风扎实,群众基础好的条件要求;民兵整组实现队伍结构合理,编组布局科学,整组点验到点率在95%以上;定期考察基干民兵、应急分队成员和预备役士兵,保证其政治坚定,纯洁可靠;按时组织军事训练,按规定落实误工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