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山居慧语——儒林宝训丛书
14996000000046

第46章 人民防空

一、组织机构

1965年,子长县县委整顿全县战备办公室成立防空委员会,县委书记任总指挥,各公社成立3~5个战备、防空指挥小组。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机构瘫痪。1969年9月恢复,改称“子长县人民防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1971年1月,子长县革命委员会撤销人民防空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成立子长县战备训练办公室。1972年7月,改为子长县战备办公室。同年,成立子长县民兵、人民防空、城市防空领导小组,下设民兵指挥部及人防办公室。1979年3月,子长县将民兵、人民防空、城市防空领导小组改为子长县人民防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1981年,人民防空领导小组撤销,改称为子长县人民防空委员会。1982年3月,根据省政府、省军区通知,人民防空业务交由县人民武装部办理。1985年,人民防空工作由县人民武装部交县政府办公室办理。

二、人防宣传

1969年,毛泽东提出“提高警惕,保卫祖国,要准备打仗”和“深挖洞,广积粮”的战略思想,子长县成立了战备办公室,在全民普及防空知识。举办防空和“三防”(防原子、防化学、防细菌)知识挂图展览,防空知识战备幻灯教育,在全县居民中普及“三防”知识。县社两级举办“三防”救护战备卫生会议训练班,社队组织农建军训,接受“三防”“四会”(会包扎、会止血、会固定、会搬运)知识教育。同时,组建“三抢三防”队伍(抢救伤员、抢修工事、抢运物资,防原子、防化学、防细菌)、通讯报警分队、治安纠察分队、对空射击分队。对民兵进行防空、疏散、隐蔽、抢救和守护反击演习训练,针对不同地域、不同专业的基干民兵实行分类训练。

1978年,民兵训练把“三防”知识训练作为专业技术纳入重点训练,1980年归入步兵训练主要科目。1983年,民兵步兵训练代替了“三防”训练。

三、人防工程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为适应战争需要,城乡普遍修筑防空工事。城关修筑地道14条,长度863米;坑道71条,长度2755米;防空壕(洞)7处,长度553米;地下室6处,面积140平方米;加固原有工事8处,面积400平方米。各公社和生产大队挖防空洞1~2处。由于质量低劣和年久失修,今多报废。进入80年代以后,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子长县人防工程建设采取平战结合的方针,主要利用民用建筑,积极修建防空地下室。

四、防空纪实

民国三十六年(1947)三月十四日至十五日,国民党飞机轰炸瓦窑堡,先后投掷炸弹12枚,城内40余孔窑被炸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