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新编失眠抑郁病配餐宜忌
15000500000075

第75章 焦虑性失眠症怎样进行调整

焦虑症是一种伴有植物神经功能亢进的精神障碍。尽管患者自我感到身体不适,精神痛苦,但医生护士却检查不出任何有病的迹象。之所以叫焦虑症,是由于此病突出的特点是:病人持续性或发作性地感到恐惧不安、提心吊胆、紧张焦虑,似乎大祸临头,好像面临着什么危险或严重威胁一样,而且夜间总伴有睡眠障碍。实际上,并不存在任何现实的危险或威胁。这种患者的情绪反应之强烈与生活、工作环境中实际存在的困难很不相称。一般地说,病人所感到的恐惧紧张,在旁人看来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至少是太过分了。但他们却控制不住自己,在白天无法摆脱,精神上很痛苦,而夜间又常出现失眠。焦虑症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叫广泛性焦虑障碍,这种病人常具有神经衰弱的全部症状,如失眠伴有头部不适、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力差、易疲劳、软弱无力等。另一种叫做惊恐障碍,患者除白天间歇发作外,常在夜间睡眠中惊醒,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睡眠。

由于焦虑性失眠症其产生的原因各异,因此消除调整焦虑症的方法也就各不相同,除积极配合医生护士的有效针对治疗外,从护理及病人自身方面,可参考下列方法讲行调整:

(1)明确焦虑产生的原因:病人所产生焦虑的原因各不相同,设法了解产生的原因,并采取适当的对策是首要的方法。

(2)使病人了解诊疗程序:对将要发生在身上的诊疗活动茫然无知,常会引起和加重焦虑。因此,使患者知道某种检查、治疗的必要性、可靠性、安全性等,将有助于消除焦虑。

(3)尊重病人的操作动机:在情况许可的范围内让病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如照顾自己的日常生活等,可使病人满足操作的需要,觉得自己并不是一个完全依赖别人的病人,也可减轻其焦虑。

(4)消除病人的寂寞感:在医院环境里,病人不得不重新适应新的人际关系,而寂寞往往使他们过多考虑自己的疾病,医护人员主动与病人交往和鼓励病人之间交往,都可产生积极的效果。

(5)尊重病人的人格:不管病人从前的社会角色如何,他在医院里都以病人的面目出现,重新适应这一新角色会导致焦虑,医护人员应尊重病人,使病人感到被尊重,以缩小新老社会角色之间的差距,冲淡这一消极心理。

(6)使病人受到良好的对待:病人的焦虑常是由于担心是否能受到最好最正确的治疗。医护人员良好的技能、充分的信心、亲切的态度有助于此类病人消除焦虑。

(7)分散病人的焦虑心理:合适的消遣活动可以减轻焦虑。可以通过阅读、听收音机、看电视、下棋、玩牌等分散病人对焦虑问题的注意力。

(8)使用药物解除焦虑:对不易缓解的焦虑,必要时可给予安定剂、抗焦虑剂加以解脱,这种方法虽有效,但不宜作为首选和滥用。

(9)心理治疗:在很多情况下,医学心理学专家常能通过心理治疗调动病人的积极因素,帮助病人克服焦虑反应。

(10)治疗引起焦虑的疾病:有些焦虑反应是有关疾病的产物,要消除此类焦虑,当然要采取措施去治疗疾病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