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江山行迹
15008800000022

第22章 故地重游说绵阳

2005年5月,我去参加150师医院全国战友联谊会,故地重游来到阔别已久的绵阳。

三十一年前,我参军入伍来到四川绵阳,从新兵连集训结束后,先是被分到师医院卫生班,不就任班长,后被分到司令部干休所与人筹建起卫生所,并在这里担任卫生员,度过了三年的军旅生涯。在此期间,对绵阳的了解也就越来越多起来。

绵阳,地处绵山之南,古义曰“山南水北”为“阳”,故名。

绵阳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除汉族外,还有羌族、回族、藏族等40个少数民族,分布于境内西部地区。其中的北川,是我国唯一一个羌族自治县,历史悠久。史载:“炎始于羌。”中华民族的祖先炎帝,就是羌族人。兴起中国西部最原始的部落之所,相传其祖先为夏禹。

绵阳,人杰地灵。亦称“涪城”、“绵州,自汉高祖设置涪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了。此地也是人文初祖黄帝的元妃——丝绸之母嫘祖的故乡,是中华民族建立的第一个国家——夏王朝的缔造者、治水英雄大禹的诞生地。古往今来,这一地灵之所英才辈出,哺育了唐代诗人李白、宋代文豪欧阳修、诗书画家文同、清代才子李调元、现代作家沙汀、”两弹元勋邓稼先、小麦育种专家冯达仕等无数杰出人物。

来到绵阳的当天上午,闻讯前来的战友禁不住神采飞扬,感慨万端地话重逢,话别后的思念,话相逢的激动心情,中午的聚餐自然是惬意得很,频频敬酒,一个个不禁喝得面红耳赤,粉面绽红云。

下午我们去了高炮营和新兵连旧址,营盘依旧,物是人非,抚今思昔,万千思绪油然而生……

此次来到绵阳发现,她变了,变得更美了。在山水依旧的底色上,园林绿地蓦然增多,绿色覆盖全城,市民推窗见绿,出门游园,一步一景。新建小区处处绿树成荫,绿地成片,建筑特色与自然情调相映成趣,深感宜居而尽享山林之乐。三江六岸形成基本格局,自然水系众多,涪江、安昌江、芙蓉溪涓涓碧水环城奔流。“蓝天碧水”、“保护母亲河”,一次次治理,城市污水变绿、变清,形成了水清、岸绿的三江美景。在世界银行公布的中国120个城市构建和谐社会排名榜上绵阳名列第12位,为全国人均绿地面积最高城市。环境优美,居家如画。天蓝、地绿、水清,“城在山水间,人在画廊行”。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称赞绵阳:“真没想到中国西部四川还有这么漂亮的城市。”“绵阳是个好地方。”

绵阳是四川省第二大城市,享有“蜀道明珠”、“富乐之乡”、“西部硅谷”的美誉,是我国重要的国防科研和电子工业生产基地,先后获得过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迪拜奖)、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文明卫生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中国最佳宜居城市等诸多荣誉,是国务院批准建设中国唯一的科技城。

天有不测风云。三年前的那场大地震,同样给绵阳带来灾难。居民遇难、失踪,经济、社会损失惨重。而冒着余震危险,在废墟上灾后重建,绵阳儿女在党的领导下,万众一心,群策群力,重建灾后美好新家园,铸造出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辉煌业绩。重建住房,重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重建产业,家家有了房住、户户有了就业、人人有了保障,科学选址、科学避灾、主动避灾,成功战胜了震后一次次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灾后重建成果一道道新景观岿然不动,熠熠生辉。

绵阳,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大九寨国际旅游环线和三国蜀道文化国际旅游线上的主要节点。李白文化、文昌文化、三国蜀道文化、羌禹文化、白马藏族文化,一项项精神瑰宝琳琅满目;李白故里、七曲山大庙、翠云廊、富乐山、越王楼历史文化依景长存。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窦圌山、猿王洞、涪江六峡、小寨子沟自然生态景区景色宜人。仙海湖、罗浮山温泉休闲度假景区舒适安逸,以中物院科技展览馆、亚洲最大风洞群为代表的“两弹一星”红色旅游经典景区闻名遐迩。跃进路1958、芙蓉汉城、新北川“巴拿恰”特色街区独秀中华。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感天动地,北川老县城遗址、北川地震纪念馆、北川新县城,在与老县城的映衬下,点亮人们被感慨激情燃起的思想火花。

绵阳是个安静悠闲的城市,人在城中,没有拥挤的人流;满眼绿色,令人心旷神怡,不禁想到,这才是真正的城市生活。

绵阳人的夜生活丰富多彩,这里人最喜欢的仍是茶水店,夜幕降临后,万家灯火时,心怀惬意而坐于一方方、一处处茶桌前的人们,在棋牌、看书、品茗、聊天的时光里,享受着令人不能舍弃的安逸生活。每来绵阳,我都自语,又可以放下身上行囊、心中包袱,坐下喝茶,听听远处佛寺传来的诵经之声,尽情享受一番这里的安逸了。

(2011年3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