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心理学对思想政治学习的启发
15008900000010

第10章 解决问题的四个阶段

一般说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思维是从解决问题开始的。问题就是矛盾,矛盾到处都有,时时都有。找出问题的过程也就是发现矛盾的过程。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找出问题的本质抓住问题的核心。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后者仅仅是方法和实验的过程,而提出问题则要找到问题的关键、要害。”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起点。而且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动力。

其实,如果在学完了一个单元的知识,在知识点完全掌握的前提下,自觉地找一些经典例题来做,不仅可以巩固基础知识,而且通过做题还会发现许多在平时记的时候没有发现的知识死角,例如,文化生活的基础知识和典型例题可进行如下设计,起到的实际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第一部分 文化的作用

(一)文化对社会的作用

1.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经济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4.文化能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5.文化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政治文明的保证,社会和谐的支撑。

(二)文化对人的作用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能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

3.优秀文化能塑造人生:能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不同的文化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性质是不同的。先进的、优秀的文化对个人成长和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则具有阻碍作用。

“典型例题”

为什么要发展文化事业?

1.文化的作用:同上

2.发展文化事业,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文化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有效开发能实现其价值;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只有这样,才能把中华文化推向世界,展现中国悠久文化的魅力。

某省经济总量多年高居全国第四位,但全省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0.4册,位居全国第七。全省万人专业技术技术人员数仅列全国第十六位。2005年4月,个别市县发生的因为企业排污导致的群体性事件,既暴露出个别企业社会责任感的缺失,也反映出一些公众“依法诉求、理性诉求”意识的淡薄。该省的干部群众在思索:为什么我省的经济发展的这么快,还在出现不和谐的社会事件?为什么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老百姓的文明习惯未能同步提升?为什么仍然有为数不少的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对转变粗放经济增长方式反应迟钝?直面现实,该省的决策层清醒地认识到:全省的发展需要更加强大的先进文化支撑。经济大省必须加快建设文化大省。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说明该省决定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必要性。

答案:文化的作用。

第二部分 文化与政治和经济的关系

“基础知识”

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1.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影响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2)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先进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文化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

“典型例题”

请说明举办文博会对山东经济发展的作用

1.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将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稍加修改即可,见上)。

2.文博会的举办促进了山东省文化产业的兴起,丰富了人们的文化消费,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提供旅游、休闲等文化产品和服务,优化消费结构;有利于扩大就业,缓解就业压力;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合理配置资源,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有利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我省经济发展。

第三部分 如何发展文化

“基础知识”

如何发展文化;如何进行先进文化的建设;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立党立国之本,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根本的就是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2.必须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以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目标。(其中思想道德建设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因此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可作为答题要点,参见第10条)

3.必须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以上三条参见先进文化的内涵P97)

4.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

5.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因此如何弘扬民族精神可作为答题要点。参见8~9)

6.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5~6条参见教材P12)

7.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优秀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的长处。

8.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与时俱进。

(7~8条参见教材P81)

9.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0.大力发展生产力,为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11.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要有亿万人民的参与。

12.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13.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抑制腐朽文化。

14.反对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

15.结合区域优势,发展区域文化。

16.发展和谐文化。

17.增加对文化的投入,提高文化消费比重。

18.培养创新精神,推进中华文化的传承和与创新。

“典型例题”

某省经济总量多年高居全国第四位,但全省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0.4册,位居全国第七。全省万人专业技术人员数仅列全国第十六位。2005年4月,个别市县发生的因为企业排污导致的群体性事件,既暴露出个别企业社会责任感的缺失,也反映出一些公众“依法诉求、理性诉求”意识的淡薄。该省的干部群众在思索:为什么我省的经济发展的这么快,还在出现不和谐的社会事件?为什么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老百姓的文明习惯未能同步提升?为什么仍然有为数不少的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对转变粗放经济增长方式反应迟钝?直面现实,该省的决策层清醒地认识到:全省的发展需要更加强大的先进文化支撑。经济大省必须加快建设文化大省。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请为该省的文化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

1.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立党立国之本,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根本的就是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2.必须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以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目标。(其中思想道德建设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因此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可作为答题要点,参见第10条)

3.必须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以上三条参见先进文化的内涵P97)

4.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

5.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因此如何弘扬民族精神可作为答题要点。

参见8~9)

6.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5~6条参见教材P12页)

7.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优秀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的长处。

8.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与时俱进。

(7~8条参见教材P81)

9.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0.大力发展生产力,为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11.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要有亿万人民的参与。

12.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13.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抑制腐朽文化。

14.反对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

15.结合区域优势,发展区域文化。

16.发展和谐文化。

17.增加对文化的投入,提高文化消费比重。

18.培养创新精神,推进中华文化的传承和与创新。

2005年是济南市“校园文化建设年”。济南市教育局将2005年确定为“校园文化建设年”,并于2005年4月20日发出了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年活动的意见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若干规定。一年来,在全市中小学兴起了校园文化建设的热潮。

校园文化与我们的文化生活息息相关,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对于我们的健康成长发挥着重要作用。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我们学生健康成长的作用。

(1)文化对人的作用

(2)优秀文化对人的作用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能够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提高我们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我们的全面发展。

2.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因校制宜,突出特色性。请你谈谈自己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优势和不足。

3.请你为自己学校校园文化的建设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并说明自己怎样为校园文化的建设做出贡献。

第四部分 文化交流

“基础知识”

为什么要进行文化交流

1.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和共性,各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个性特色和精粹。因此要尊重文化多样性,进行文化交流。

2.进行文化交流和传播能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创新文化“走出去”的形式和手段,吸收借鉴世界文化优秀成果,提升我国文化产品的影响力和竞争力,积极推动中华文化面向世界,走向世界,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也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

“典型例题”

(一)请说明扩大相互借鉴的文化交流的意义

1、2见上。

3.有利于________(如中非,中俄、中印等,根据材料作答)文

化的发展进步和世界文化的繁荣。

(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是台湾活跃的政治人物,针对当前台湾的政治乱象、台独活动猖獗的现实,他一再说到“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兄弟一家亲。”在一定意义上讲,此“本”即中华文化之本。

台湾文化与中华文化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1)台湾文化是由于历史、地理原因而形成的具有明显台湾区域特征的地方文化,它是多种文化交融的产物。

(2)台湾文化根源于中华文化,它与中华文化之间是个性与共性、叶与根的关系。台湾文化具有明显的个性,同时又具有中华文化的共性。

这种关系对我们推动祖国统一大业有何启示?

两岸人民有着共同的文化认知,因此我们应加强两岸之间的文化交流,弘扬中华文化,以文化为纽带,增强文化认同感,从而推动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

第五部分 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基础知识”

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具体内涵又要因时而变,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2.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作用,才能实现民族兴旺、国家发达,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3.既要认同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又要尊重其他各民族的传统文化。

4.“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继续保持和发扬,对落后的、腐朽的,应移风易俗,加以改造或剔除。

5.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6.反对守旧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文化复古主义和全盘西化论。

“典型例题”

在山东,诞生了孔子、孟子等大思想家,几千年来以他们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乃至世界。在一次《文化生活》探究课上,某班同学对儒家思想形成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

甲方主张,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只有全面继承才能完成中华文化的全面复兴。

乙方认为,儒家思想已落后于时代,要实现中华文化的全面复兴,就要丢掉这些历史包袱。

请对上述观点进行评析。(解题思路:儒家思想属于传统文化,因此,此题可转化为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1.如何对待传统文化(见上)。

2.对儒家思想要辩证认识,甲的观点没有做到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因而是片面的;而乙认为对儒家思想应彻底抛弃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

材料一:最近,一位大字不识的一个中国农村妇女为申请赴美国陪儿子读书,在大使馆表演了自己学会的剪纸艺术,惊得美签证人员当场通过签证,一切顺利。对此的理由是:“她有技术,那是文化。”是的,神奇而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

材料二:一位美国总统访华时,曾提出要用美国一件珍品交换中国的一件历史古宝。周总理坚定地拒绝了,理由很简单,中国五千年历史不是美国发达的三百年历史交换得来的。

结合上面两则材料回答:

(1)应如何看待我国的传统文化?(见上)

(2)如果你遇到类似情况,你会怎么做?(开放式题目)

应当发展和保护优秀传统文化;做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剔除传统文化的糟粕;积极创新,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化。

从2002年开始,济南市某小学所有年级的课程表里增添了一门新的课程———国学。到2005年秋季新学期开始,济南市有50多所小学开始推广儿童经典诵读。如今,不仅在济南,全国不少地市都掀起了一股小学生“读四书五经”的热潮。对此,老师、家长、专家发表了他们的意见:

老师认为:传统文化有超越时空的力量,可以长期发挥作用。

家长认为:读经占用正常课程时间,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

专家认为:开设“国学”课程束缚学生的天性,四书五经中不少糟粕的东西,与现代文明进步背道而驰。

(1)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评析。

中华民族经过五千年的文化符号学,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学生从小接受国学熏陶,有利于传承中华文明,培养青少年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学生良好品德。从这一方面说,老师的观点是正确的,家长的观点是不对的。开设“国学”课程,也要分清精华与糟粕,对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腐朽的东西要引导学生加以改造或剔除。专家认为传统文化存在与现代文明背道而驰的也是片面的。

(2)我们应怎样正确对待传统文化。(见上)

第六部分 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基础知识”

为什么要弘扬民族精神(问为什么要弘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精神的原因两条都答;问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只答第二条)

1.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石和根本。弘扬民族精神就是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2.弘扬民族精神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意义

能够使全体人民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是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挑战的需要,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需要;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典型例题”

说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什么必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石和根本,是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2、3见上。

4.文化的作用。

延安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在新时期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延安精神(弘扬和培育延安精神有什么意义)

1.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和弘扬延安精神就是弘扬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

2.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见上)。

3.文化的作用。

2005年10月12日至17日,我国“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11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举行大会,隆重庆祝“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圆满成功。胡锦涛同志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我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13年来,广大航天工作者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培养和发扬了载人航天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是“两弹一星”精神在新时期的发扬光大,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征程上,我们一定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1.载人航天精神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2.说明大力弘扬航天精神对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意义。

(1)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

(2)具体说明弘扬航天精神的意义。

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增强全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凝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紧紧抓住发展机遇,积极应对各种挑战,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3)文化的作用。

3.某校正在开展向广大航天工作者学习的活动。你打算怎样在学习生活中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

此题为开放式题型,参考答案:

树立远大理想,坚定爱国信念;发奋学习,掌握建设国家的本领;培养科学态度,弘扬科学精神;自强不息,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学会合作,团结向上;淡泊名利,乐于奉献。

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有何意义?

1.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见上)。

2.文化对社会、对人的作用。(解题思路: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假如你现在的班级要召开以“弘扬民族精神,立志报效祖国”为主题的班会,请你拟出发言提纲。

班会提纲应包括:

从理论角度分析:

(1)民族精神是什么?

(2)为什么要弘扬民族精神?

(3)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4)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如何理解爱国主义,从实践角度分析: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涌现出的榜样;在实际学习生活中如何自强不息、提高自身素质,向身边的榜样学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第七部分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基础知识”

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的主心骨。

2.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注意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先进文化成果,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

4.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要相互结合。

5.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典型例题”

70年前中央红军长征的胜利,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伟大的长征精神,具有丰富而浓厚的内涵。概括起来就是: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革命必胜的信心和为民族复兴的献身精神;坚忍不拔、奋发图强的艰苦奋斗精神;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英雄主义气概。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我们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应怎样弘扬长征精神?

1.要始终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把弘扬民族精神贯穿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过程,不断增强公民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见上)。

3.如果有材料,再加上材料中的话,涉及此题,则有:必须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要学习红军将士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百折不挠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艰苦奋斗、乐于吃苦的奉献精神;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同加强社会主义的文明建设结合起来,为发展、稳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基础,并努力把宝贵的精神财富转化为巨大的物质财富。

第八部分思想道德建设

“基础知识”

为什么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是实现先进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的需要。

有助于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弘扬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有助于引导人人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有助于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加强文化建设能够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是思想道德建设。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客观要求,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又能够促进青少年的知识文化修养,培养合格的“四有”公民。

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国家: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思想道德体系,是思想道德建设的目标,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个人:(1)加强自身的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2)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是一个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的长期过程。

为此,必须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3)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典型例题”

胡锦涛为什么要提出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1.为什么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见后)

2.文化对人的影响;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解题思路:思想道德建设是文化建设的中心节,青少年之所以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就是因为文化对人有重要影响)

3.特别强调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对青少年的作用:

(1)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其思想道德状况关系到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社会主义法律和道德联系密切。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有利于青少年的法律意识,有助于贯彻依法治国方略。

(3)是青少年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

(4)可以为今后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

针对当前同学们的思想道德现状,拟订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并简要写出研究目的和方法

课题: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面面观

研究目的: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形成良好的行为

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小组合作法等。

影响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还与主体的求知欲有密切关系。

求知欲在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是人追求某种现象或弄清某个问题的内部原因。求知欲高的人能在别人不发现问题的地方,在已有公认解释的事实中提出问题,他们不满足于对事实的通常解释。他们对待一切总是打破沙锅问到底,非把问题弄个水落石出不可。

影响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还有主体的知识水平。

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也和人的知识经验联系着。一个人知识不足,对于事物都感到新奇,都要问个究竟,会促使他提出许多问题。知识缺乏不容易提出复杂的问题,不会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也就不能提出深刻的问题。所以,钻得愈深,了解得愈多,提出的问题就愈多、愈重要、愈深刻。屈原是很有才华的人,他在“天问”中一口气提出了172个问题,包括天文、地理、人类等各个方面,发人深思。善于解决问题的人总是具有慎思审问的能力。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乃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二、分析问题,明确问题

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搜集与问题有关的材料,没有大量的信息,解决问题是不可能的,比如马克思创作《资本论》,他研讨了1500种以上的各种著作。

要在全面系统地掌握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整个问题分解为局部,使矛盾充分暴露,再通过比较分析,找出主要矛盾。感性材料贫乏,思维活动不充分,主要矛盾把握不住,问题也就不会明朗。对问题进行归类,也是明确问题的重要步骤。问题归类后易使人的思考具有指向性,便于更有选择地应用原有的知识经验来解决当前的课题。

三、提出假设,设计方案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解决问题的原则、途径和方法。要做到这一点,先要提出假设。在科学发展中,提出假设几乎是必经之路。在解决一般的问题时亦广泛地应用假设,提出新的假设是顺利解决问题的前提,而假设的提出依靠已有的知识经验,同时,新假设的顺利提出是和前一阶段问题是否已经明确和正确理解相联系的。明确问题的性质,就有可能使思维过程有一定的方向,能把问题纳入一定的原则,按照这些原则来构思解决问题的可能办法。

四、检验假设,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最后一步是验证假设。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要查明假设的真理性,则必须有科学实验的证明。如在之后实验或实践中获得了成功,问题得到了解决,就证明了假设是正确的;反之,证明假设是错误的,就需要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案,重提假设。正确的新假设的提出有赖于对以前失败的原因是否有充分的了解,分析假设失败的情况,对找到新的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有很大的帮助。

当然,还应特别指出的是,以上四个阶段,不能截然分开,有时是交错地进行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