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能力的开发训练
婴幼儿记忆的特点
婴幼儿的记忆和注意一样,是以无意记忆为主。他们对鲜艳的、形象生动的、新奇的事物,能无意中记住,有的甚至能终身不忘。如带孩子到公园玩以后,他谈得最多的是大象的鼻子是什么样的,怎样卷东西吃,怎样把水吸进去喷出去,猴子怎样跳来跳去等等。而对公园的树和草却常常没有什么印象。
婴幼儿的机械记忆比较好,他们常常对不理解的东西能记住,并用自己的理解来解释它们,所以常常记错,曲解词意。有时他们还用自己已懂的词句,去替换他们不懂的词句,如“滥竽充数”,孩子就会记成“烂鱼充数……”由于不理解,常出现这样的一些差错。所以在教儿童背诵诗歌时,特别是比较深奥的古诗时,要注意幼儿记忆的这一特点。要仔细听他的发音是否准确,对一些生疏的词是怎么理解的。如果不懂,要向他们解释清楚,不要死记硬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所以家长要掌握幼儿记忆的特点,让孩子在理解的基础上记,而且让孩子记的东西尽量要形象生动。是他们感兴趣的,让他们在愉快的时候记,要仔细了解他们对教材的理解,而不要满足于孩子会背。
婴幼儿记忆力的类型
记忆,是一切知识积累的必要条件。幼儿记忆事物,一般是记得快,忘得也快。父母可针对这一特点,采取下面的一些方法,加强孩子的记忆力。
重复记忆
例如认识一个字,首先要读几遍,然后及时复习。复习最好在当天晚上,过1~2天再重复一次,以后每隔一段时间加强一次,防止遗忘。这方法是让幼儿一而再、再而三地感知需要记住的东西。这是最简单却是最重要的记忆方法。幼儿本来喜欢重复,反复感知事物的结果,就会使幼儿的大脑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凡与幼儿生活有关且反复出现的事物,能令孩子长久地保持记忆。
形象记忆
即充分应用直观性条件和重视语词的解释说明,使形象与词语交互发生作用,可加强记忆。例如,对于刚认的阿拉伯数字,可以用形象的事物向小儿讲解,“1”像筷子,“2”像小鸭,“3”像耳朵,“4”像小旗,“5”像秤钩。这样,孩子认字的印象就比较深刻,容易记住。
推导记忆
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用推导的方法,记住一系列关连的事物。例如,教孩子认识“人”字,在此基础上加一横是“大”字,“大”字下面加一点是“太”字,“大”字上面加一横是“天”字,“天”字出头是“夫”字。这样推导认字,可以记许多字。
理解性记忆
这方法不是死记硬背,而是依靠和利用过去的知识和经验,把需要记忆的事物融汇到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系统中,从而加强记忆。
综合感官记忆
利用幼儿的视、听、味、嗅等多种功能,通过手、眼、口、耳等各种器官,协调配合从各个方面观察事物,从而使识记对象形成强烈的印象,这样就能增强记忆效果。
为了加强孩子的记忆,还必须注意几点:要引导孩子对所记忆的事物发生兴趣,注意力集中,激起他们愉快的情感,才能使这些事物在他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要重视语言的作用,多用启发性语言,有效地唤起他们的记忆。
幼儿记忆力训练方法
听觉记忆能力训练
让孩子跟着家长每隔1秒钟念1个数字,念完1行,再背出这行数字。
具体操作 家长每隔1秒钟念出1个数字,孩子跟着念,家长念完1行数字,再让孩子背出来,如:“9、8、7、6、5、4”“1、3、5、7、9”“10、20、30、40、50”。还可以较难一些,如:“12、14、16、18、20”等数字,但要注意,要根据孩子的水平,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训练,不要操之过急。
联想记忆能力训练
准备 绳、球、棍、黑板,方形或圆圈图形。
方法 要求儿童们看一名游戏者在某个指定位置完成一个动作牗可以带一个球、一根棍或一条绳牘,接着要求他们完成这样的任务:把动作和相似的事物联系起来;试着判定所作的联想是否形象。例如:第一个儿童可以用一只脚站,而要求观察的儿童大声说或自言自语:“××像一只鹤似地站着。”或者跳跃,观察者说:“像一只青蛙似地跳。”这种联想练习可以继续在两个、三个或更多的图形上进行。
变化 可以对儿童的口头表达联系和视觉联系的能力进行判断,找出他们联系范围的“极限点”牗记忆跨度的限度牘。采用这种方法,可对儿童经过此法或其他游戏方法练习所记住的知识和表达能力进行评价。可要求儿童对加强记忆有所帮助。当然还必须进行实际的游戏练习。
观察记忆能力训练
家长可通过让孩子观察图形的方式训练其观察记忆力,具体操作如下:
先准备一幅内容丰富的图。
让孩子仔细看这幅图上画了些什么牽要求记住,30秒后藏起来。
提问:画上画了些什么牽看孩子记住几个。
凭印象画一画牗不要看图,也不要怕画不好牘。
背诵记忆能力训练
利用我国古诗词尤其是唐诗中精美短小的诗歌,联系日常生活场景及诗歌所描绘的意境训练和培养孩子背诵能力。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利用放鹅时或在动物园看到鹅时训练孩子背诵唐朝骆宾王的《咏鹅》诗:
鹅 鹅 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注意力、记忆力协同培养
该项训练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方面,能够进一步加强以前训练的成果,使孩子的注意力得到强化训练,另一方面可以为下一步的训练打基础。具体训练如下:
找不同
让孩子找出下列两幅图中的不同之处:
找相同
让孩子看下图,找出哪两匹斑马是一模一样的,越快越好。
成人让孩子看下图,找出哪些数字在3个方框中都出现过。
合成训练法
这种训练是一种通过让孩子完成一件任务的一部分“工作”,来达到训练孩子注意力与记忆力目的的方法。
具体训练题举例:
父母与孩子一起数数,每人依顺序数3个数。如:
父亲:1,2,3
母亲:4,5,6
孩子:7,8,9
父母拿出一些书,然后与孩子一起整齐地摆到书架上。要求父亲一次摆一本,孩子一次摆2本,母亲一次摆3本。
填充训练法
这种训练是一种通过让孩子填充所需的内容,来达到训练儿童注意力与记忆力目的的方法。
具体训练法举例:
成人让孩子看第一组的4个图形,然后让孩子在第二组的图形中填上缺少的部分。要求完成速度越快越好。
成人让孩子看第一组中的4个汉字,然后在第二组的汉字中填上缺少的部分,要求完成速度越快越好。
记忆能力的培养
信息减少训练法
这种训练方法的做法是:让孩子先识记一些材料,然后家长拿掉其中的一部分。让孩子在再次感知时,找出减少的材料。
具体训练题举例:
家长在桌子上摆出下列玩具,让孩子看一分钟,然后让孩子闭上眼睛,拿掉小刀、手表、水杯、小狗,让孩子说出少了什么。
物品:书、小汽车、铅笔、水杯、布娃娃、小狗、手表、剪刀、小瓶子、帽子、小刀、扣子。
家长先说下面第一句话,然后再说第二句话,让孩子说出第二句话比第一句少了什么字。
第一句:树上有5只小鸟,飞走了4只,还剩下1只,后来有1只非常大的鸟飞到树上来了。
第二句:树上有5只小鸟,飞走了4只,后来有1只鸟飞到树上来了。
信息增加训练法
这种训练法的做法是:先让孩子识记一些材料,然后增加一些其他材料,让孩子找出增加的材料。
具体训练题举例:
家长让孩子识记第一组图1分钟,然后再给孩子看第二组图,让孩子找出第二组图形比第一组多了哪几个。
第一组:
第二组:
家长先念第一句话,然后再念第二句话,让孩子说出第二句话比第一句多出了什么字。
第一句:一辆大汽车装了很多东西,有2个西瓜,3张桌子,5个书包和1台电视机。
第二句:一辆大汽车装了很多东西,有2个西瓜,2个苹果,3张桌子,5个书包和1台电视机。
信息增失训练法
这种训练法的做法是:先让孩子识记一些材料,然后分别增加和减少一部分材料,让孩子指出增加和减少的内容。
具体训练题举例:
家长把下列物品摆在桌子上,让孩子看1分钟,然后让儿童闭上眼睛,拿掉尺子、水杯、钥匙、汽车;加上苹果、饼干、圆珠笔、夹子、火柴盒。
物品:橡皮、书、水杯、眼镜、钥匙、积木、汽车、小刀、磁带、尺子、硬币。
让孩子先看第一组图形1分钟,然后让孩子看第二组图形,让孩子指出第二组比第一组增加的图形,并画出第二组比第一组减少的图形。
动作训练法
这种训练法的做法是:让孩子识记一组动作,然后按顺序逐个复做出来。具体训练题举例:
家长依次做下面4个手势,让孩子注意看,家长做完后让孩子按顺序复做出来。
第一个动作:双手握拳。
第二个动作:双手伸出大拇指。
第三个动作:双手伸出中指和食指。
第四个动作:双手伸出小拇指。
家长依次做下面3个动作,让孩子注意看,家长做完后,让孩子按顺序复做出来。
第一动作;把一块糖放到茶杯里,然后倒进一些凉水,再把杯盖盖上。
第二个动作:用4块积木任意组成一个图形。
第三个动作:用铅笔在杯子上敲一下,在积木上敲两下。
连续命令训练法
这种训练法的做法是:家长连续发出几个命令让孩子按顺序去完成。
家长依次把下列3个命令告诉孩子,待说完后,让孩子按顺序去完成。
第一个命令:把门打开。
第二个命令:把茶叶放到杯子里,盖上盖子。
第三个命令:把3个玩具牗成人任说3个孩子常玩的玩具牘拿到桌子上来。
家长依次把下列3个计算题念给孩子听,念完后,让孩子按顺序说出3题的答案。
第一题:1加上2等于多少牽
第二题:2加上3等于多少牽
第三题:1加上4等于多少牽
自由回忆训练法
这种训练法的做法是:让孩子在规定的时间里自由回忆某一材料的内容,不得有任何的提示和观察。
具体训练题举例:
家长让孩子在2分钟的时间里回忆出他已经知道的动物名称。不得重复,越多越好牗家长记录下来牘。
成人让孩子在2分钟里说出他知道的小朋友的姓名,不得重复,说的越多越好牗家长记录下来牘。
广度训练法
这种训练法的做法是:念给孩子听一些记忆材料,听完后立即让孩子复述出来。
具体训练题举例:
家长把下列四组汉字依次念给孩子听,每隔一秒钟念一个字。念完后,立即让孩子复述出来。
第一组:书 球
第二组:电 水 车
第三组:好 吃 天 风
第四组:走 饭 花 灯 狗
家长把下列三组数字牗每组两批数字牘依次念给孩子听,每隔一秒钟念一个,念完后,让孩子倒复述出来,如家长念:“2—4”,孩子念:“4—2”。
家长依次念下列三组材料,每组必有汉字和数字。家长每隔一秒钟念一个,念完后先让孩子按顺序复述数字,然后再让孩子按顺序复述汉字。如,家长念:“8—天—6—纸—2—车”;孩子念:“8—6—2”;“天—纸—车”。
第一组:“8—天—6—纸—2—车”
第二组:“3—好—4—水—2—书—7”
第三组:“9—跑—6—球—4—床—5—电”
强化记忆培养
强化记忆培养阶段是整个培养程序中最关键的阶段。
这个阶段与第三阶段有许多地方不尽相同,训练题的难度无论在质的方面还是在量的方面,都有很大的增加。具体训练方法如下:
对偶训练法
这种训练法的做法是:同时让孩子识记两种相互关联的材料,然后让孩子根据一种材料回忆相关的另一种材料。
具体训练题举例:
家长让孩子看左边的图一分钟,然后把左边的图形遮住,让孩子根据右边的图形回忆出左边对应的图形。
家长让孩子看右边的图,然后把动物部分遮住,让孩子说出每个数字相对应的动物。
顺序训练法
这种训练法的做法是:让孩子按顺序识记一些材料,然后,遮住材料并逐个把材料内容显露出来,每显露出一个材料,让孩子回忆出下面紧接着的内容。
具体训练题举例:
家长先把右边的图用纸片遮住,然后按从下到上的顺序一个个显露出来让孩子识记。介绍给孩子看3遍后,把图遮上,然后每露出一个,让孩子说出下面的一个是什么。
家长让孩子看下列方框中的数字1分钟,然后遮上数字,再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把数字显露出来,每显露1个数字,让孩子说出下一个数字是什么。
插入训练法
这项训练法的做法是:先让孩子识记一些材料,识记完后不马上让孩子回忆,而是接着让孩子做一些其它的事情,然后再让孩子回忆前面识记过的内容。
具体训练题举例:
家长让孩子识记下图一分钟,然后让孩子数数,从1数到35.孩子数完后,成人让孩子回忆刚才识记的图形牗画出数牘。
数字训练法
这项训练法的目的是,通过让孩子记忆大量的数字,达到发展记忆能力的目的。前面谈过数字是最难记忆的材料,因而是一种最好的训练记忆能力的材料。本阶段要训练孩子记忆住圆周率小数点后100位数字。
频度训练法
这种训练法的做法是:反复向孩子出示一些材料,其中有一部分材料出现多次,让孩子记住这些材料出现的次数。
具体训练题举例:
家长准备7种动物的图片,如:兔子、狗、马、猴子、大象、长颈鹿、羊。然后按下列顺序呈现给孩子看,每个图片一秒钟。然后让孩子说出兔子和大象的图片出现过几次。
如孩子完成不好,可重复一次。
兔子、猴子、长颈鹿、兔子、大象、羊、狗、马、猴子、大象、兔子、猴子、大象、长颈鹿。
家长依次把下列数字念给孩子听,每秒钟念一个,念完后,让孩子说出“5、6”这两个数字各念几遍。如果孩子完成不好,可重复一次。
5—4—3—6—8—5—2—9—6—1—5—2—7.
多种能力协同记忆培养
人的智力由多种能力组成,记忆能力与其他能力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尤其是思维能力、想像能力、创造能力与记忆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下面主要从这三个方面,以及记忆与日常生活常识及观念协同训练。具体训练举例:
找规律训练法
找规律训练法是一种训练儿童发现事物之间的规律,并灵活运用这种规律的方法。具体做法是:让儿童观察一些材料,使儿童通过这些材料的前后顺序关系,找出其中的规律。
具体训练题举例:
让孩子认真看第一行四个图形,找出其中的规律,然后在括号中的四个图形里选择一个适合的填入“?”处。
本题规律为三角形中黑点数每图增加一个。
所以“?”处应填括号中第三个图形。
让孩子认真观察下面第一行数字,找出数字之间的规律,然后让儿童在括号中找出适合的数字填入“?”处。
1357 牽
牗2498牘
找关系训练法
找关系训练法是一种通过让儿童找出两事物之间的关系,训练儿童的比较、概括和综合能力的方法。
具体训练题举例:
家长把下列句子念给孩子听,让孩子回答问题:
太阳与白天的关系,就如同月亮与什么的关系?
爷爷与爸爸的关系,就如同爸爸与谁的关系?
农民与农田的关系,就如同工人与什么的关系?
家长让孩子认真观察下图,并把题意告诉孩子,让孩子完成题目的要求。
○与的关系就如同△与哪个图形的关系。
找同类训练
找同类训练是一种通过让儿童寻找一些图之间的关系和理解它们的含义,从而达到训练儿童抽象能力和判断能力的方法。
具体训练题举例:
家长让孩子认真观察下图,让孩子找出哪一个图与其他的图不属于同类。
家长把下列5个词念给孩子听,让儿童找出哪个词与其他4个词不属于同类。
椅子、凳子、桌子、沙发、躺椅。
创造能力训练法
创造能力训练法是通过让儿童学习一些简单的创造技法,从而提高儿童创造能力,培养儿童创造意识的训练方法。
具体训练题举例:
家长把下面的例题念给孩子听,让孩子想出把一些类似的,几个物品组合起来,以达到创造出一个新物品的目的。
例题1:人们把汽车和船的特性组合起来,制造出了水陆两用汽车,这种汽车既能在水里航行,又能在公路上行驶。
例题2:直升飞机能垂直起飞,但是速度没有喷气式飞机快,人们把直升飞机和喷气式飞机组合起来,制造出了既能垂直起飞,起飞后又能变成喷气式飞机的两用飞机。
家长要指导孩子怎样去把物品组合起来,使孩子明白组合的原理是要把原来物品的优点结合在一起,而不是盲目地乱组合。
家长把下面的例句念给孩子听,然后让孩子说出“小刀”除了用来削东西外,还有什么用。
本题是国际上最常用的一种训练创造能力的方法,家长要引导孩子开动脑筋,从各方面想问题,说出“小刀”的用途越多越好。
例句:水杯除了能用来喝水外,还有以下的用途:
用来养小鱼。
用来插花。
用于去商店买盐、油等。
倒过来用于插蜡烛。
用来煮食物。
用来打小偷。
逻辑推理训练法
逻辑推理训练法是一种通过让儿童掌握各种逻辑推理方法,学会归纳和概括的能力,从而训练儿童逻辑推理能力的方法。
具体训练题举例:
家长先把第一组逻辑推理题念给孩子听,看孩子判断推理的结果是否正确,然后再让儿童推理出第二组逻辑推理题的结论。
第一组:
所有的生物都会死去。
狗是生物。
所以狗会死去。
第二组:
所有的桂花都在八月开花。
现在公园的桂花都开了。
所以……
家长先把第一组逻辑推理题念给孩子听,让孩子判断推理的结果是否正确,然后再让孩子推理出第二组逻辑推理题的结论。
第一组:
苹果、梨、香蕉、西瓜都是水果。
苹果是水果。
梨也是水果。
香蕉、西瓜也都是水果。
第二组:
汽车、火车、飞机、轮船都是交通工具。
汽车是交通工具。
火车也是交通工具。
……
想像能力训练法
想像能力训练法是通过让孩子观察一些有某种不明显特征的图形,唤起儿童的回忆,从而训练儿童想像能力的方法。
具体训练题举例:
家长让孩子仔细看左图,让孩子想像一下图形从整体上像什么,时间为2分钟。
成人让儿童看下图,让儿童想象每个图形各像什么。时间为5分钟。
视觉记忆的培养
视觉是人们感知觉上的第一器官。孩子对直观的、形象的东西最有兴趣,因此训练孩子的记忆力绝不能依靠被动的死记硬背,一定要调动起他们的热情和主动性,才能收到最佳效果。视觉记忆中,我们可以从景物记忆、画面记忆、物体记忆、特征记忆入手,让孩子记住所见事物的特点。
动物特征的记忆
年龄小的孩子容易记住自己喜爱的、生动的、形象的事物,而所有的孩子最喜欢小动物,下面的训练还是先从孩子的好朋友———小动物入手。
经过对动物的认识、观察,除了一般的动物:猴、象、虎、狮、鹿等外,再要求他们通过去动物园“实地考察”或对图片的间接形象认识,在原有基础上大量地记住多种动物的名称和外形特征。如河马的外形是什么样?它的生活习性有什么特点?还有狒狒、穿山甲、鸭嘴兽等,因为孩子们亲眼见到了这些可爱、新奇的动物,由此会产生一种特殊的兴趣,格外引起他们的关注,这时便是记忆活跃的最佳状态,他们的大脑中对各种各样的动物的认识要比成人广泛、牢固得多。然后再让他们结合认识、观察的各种动物从宠物小猫和小狗到鸡、鸭、兔、牛、羊、马等到野兽虎、狮、豹、熊等到珍奇动物金丝猴、丹顶鹤、麋鹿、玳瑁等等,让孩子们将所有认识了的动物按习性分科、分类,这样便使这些动物的特征、习性、形象自然地浮现在他们的脑海中。
再结合各种动物的特点讲故事给孩子们听,或让孩子讲动物的故事,就更有助于加深他们对动物世界的知识和记忆,渐渐还会引起他们对动物学的偏爱。
景物的记忆
在观察了景物后,孩子记住了景物的造型、地理方位,这一般是不容易忘却的,因为它有一种形象感在起作用,尤其是对经常接触的景物,印象会最深,记得也就牢。
接下来可以侧重对那些比较陌生,偶然带孩子去过一次,或去的很少的环境、景致进行强化记忆的训练。遇到这种情况首先让孩子选择其中最有明显特征的标志,如:高塔、古树、造型独特的大厦或是桥梁等。第二要有意识观察景物间的顺序,每一景致的前边是什么,后边、左边、右边是什么。第三可以用“化整为零”的方法,如面对一个庞大复杂的景致,可以让孩子先把它们分成几个不同方位,分解后再依秩序按方位进行观察和记忆。以上种种方法都能帮助孩子将陌生的环境和地理位置最快最准地记清。这不仅从一个侧面训练了孩子的记忆力,而且具备了这种功能的人在生活中也是非常实用的,今后走南闯北绝对不容易迷失方向或找不到路。艺术家需要这种素质,侦察员、勘探员等也都需要这种素质。
图画的记忆
化整为零
准备一些内容丰富、色彩鲜艳、趣味性较强的图片,先让孩子仔细观察2分钟,为便于记忆,指导孩子观察图片时可以利用“化整为零”的观察记忆法,或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地按顺序观察记忆法。然后把图片收起来,看哪个孩子能背述出图片上的全部内容,相互可以补充,当大家都将图片的全貌背述得很好后,可以比比谁背得最快、最准,激发所有孩子的记忆热情。
反复记忆
对复杂的图画,可以指导孩子进行反复记忆,包括前面对陌生景物的记忆也可以采取这种方法。当孩子第一次观察了图片之后而讲述不出或讲述不全时,可以给他图片再次观察,这次因为有了第一次观察记忆时大脑积极追寻搜捕信息的兴奋,第二次再观察记忆就会格外清晰深刻了,记得也就最牢了。重复记忆是加强记忆力的有力措施,因为孩子们的记忆有很大的随意性,他们自己意识不到这种游戏的意义和作用,所以,老师和家长要有意识加强他们的记忆意识,培养他们反复记忆的习惯,提高他们的速记能力。
记忆画画
在背述图片内容的基础上,可以再进一步利用图画挖掘孩子的记忆,对看过的图片,让孩子讲述,这还是比较表层的。现在去要求孩子观察过图片后再摹仿着将画面画下来。这就需要孩子在观察图片时要更仔细、更具体,记忆得更准确。这样能充分调动起孩子们的视觉、感觉、知觉的功能,是发展和巩固记忆力的必修课目。
准备一些画面明了、线条简洁、色彩醒目的图片,如太阳、高山、大树、小路、房子等等,先向孩子们交代清楚:
“等你们观察完这幅画老师就要收起来,然后让你们按这幅图上所画内容———摹仿出来。因此大家要特别认真、仔细地观察画面,否则就会漏掉某些东西。”
给孩子们的观察时间要略长一些,可以指导孩子观察一会,闭上眼强记一遍,然后再观察,再闭上眼记忆一遍,在记忆中反复巩固图片上的内容,加深印象。然后,老师把图片收起来,让孩子凭记忆将图片上的内容默画下来。这种练习的难度比较大,可能有的孩子能够将图片的构图、比例、内容较准确地画出来,也可能大多数孩子不能做到一次到位,不是漏掉某部分,就是比例摆得不对,因为这种练习比背述一遍要具体、详细、复杂得多。最后可以请记忆画图比较好的孩子给大家讲讲,他是怎样观察、记忆、默画的,鼓励记忆力强、表现好的孩子,从而带动其他孩子,使大家都明白记忆的重要性。
顺序记忆
家长或老师可以将同一类别的物体,如文具类的钢笔、铅笔、红蓝铅笔、彩笔、圆珠笔、签字笔和红墨水、蓝墨水、胶水、墨汁、大头针、橡皮、尺子、转笔刀等错落摆成一行,先请孩子观看,讲述物体的名称、颜色、形状、特征,讲述后,再让孩子观看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然后请孩子闭上眼睛,老师将排列的物体更换一下位置,让孩子判断,与原来的排列顺序是否相同?
再将几种不同类别的物体如茶具、烟具、玩具、文具、洋娃娃、小皮球、书本、剪子、镜子、药瓶、刀子、香水、火柴、糖盒、发卡、可乐等错落摆成一行,先请孩子观看,讲述物体的名称、颜色、形状,特征,讲述后,再让孩子观看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然后请孩子闭上眼睛,将排列的物体更换一下位置,同时收走一两件,再另外增加一两件新的物体,然后让孩子判断,与原来的排列顺序是否相同?
这种练习要求孩子不仅有出色的观察力和记忆力,也要求孩子的注意力要十分集中,辨认准确。但孩子经常容易处在半集中半分散的状态,所以有时对该记住的东西只能是模模糊糊,记个大概。通过这种多样的、具体的形象物体来强化孩子的注意力和记忆力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听觉记忆的培养
孩子认识外界事物,一方面是通过视觉,将摄入的形象、物态输入大脑,几经认识、记忆,逐渐把石板上刻下的花纹,深刻地留在孩子的脑海中。同样,听觉的记忆也是孩子认识世界和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要培养孩子听觉灵敏,可把记忆的任务与他们喜闻乐见的听故事、诗歌朗诵、欣赏音乐等联系起来,尤其音乐对人的记忆开发有着特殊的加固作用,对提高孩子的记忆力有明显的效果。
诗歌记忆
我们要提高孩子的听觉记忆,首先就要让孩子多听、多记、多说。可以先从简单的歌谣开始,逐渐加长、加深。如开始时教孩子们:
大公鸡,真美丽,
红红的鸡冠花花衣。
每天早上喔喔啼,
它叫我们早早起。
等孩子们习惯记忆短小的歌谣后,再教他们一些比较长的诗歌。如:
等我长大了,
我要做一个陆军,
手拿长枪,
保卫祖国的边疆。
等我长大了,
我要做一个空军,
驾着飞机,
保卫祖国的天空。
等我长大了,
我要做一个海军,
开着军舰,
保卫祖国的海洋。
类似这样既有简单人物、情节,又有形象感、充满儿童情趣、易念易记的歌谣,容易激发孩子的兴趣,又便于记忆。成人可以先教孩子反复念几遍,再向他们讲解歌谣的内容。比如念“大公鸡”时,要让孩子先了解大公鸡的勤劳,它每天最早起来,提醒人们开始一天的工作;同时要注意启发孩子在念这首歌谣时头脑中一定要有大公鸡的形象:雄健高大,红红的鸡冠,油亮美丽的羽毛,高昂着脖颈,响亮清脆的啼鸣等等。这样既调动孩子的想像,也有利于记忆。并可以编成一个小故事,先讲给孩子听,使孩子理解诗歌的内容并产生兴趣。然后再慢慢逐渐加深加长,循序渐进。千万不要让孩子死记硬背,更不要填鸭式一下子强求孩子背诵太多,否则会使孩子感到背诵是一种负担,结果适得其反。
指导他们背诵时,一种方法可以由老师、家长一句一句地教孩子背,长的诗歌可按内容逐段一句句地背,然后变换各种方法复习巩固。另一种方法可以在向孩子们讲解了内容的基础上,分小段一起念,一起背,这样更锻炼他们的听力和记忆力,然后反复巩固,再逐步要求他们的语气、节奏。
当集体一起学习朗诵时,可以调动孩子们的竞争意识,每拿到一篇新的朗诵材料或诗歌、绕口令,大家先集体照书读两三遍,然后要求他们把书本放下,集体试着背诵起来,在全篇材料中,可能他会记住这两句,她又能记住那两句,在反复地互补互带中集体背诵两三遍后,再分成大组、小组互看互背几遍,基本上就能全部背诵下来了。曾经有这样一个试验:同一篇朗诵材料,在6~13岁孩子的学习班中,利用这种方法,六七分钟后每个同学基本上都能背诵下来;而布置给大专班的18~19岁的青年单个念,背了十几遍,反倒背诵不出来。原因就是孩子们在集体的竞争中,精力特别投入,兴致格外高,注意力也就非常集中,再加上孩子在同龄人面前有种表现欲,促使他们争当最好的,谁也不甘落后。为鼓励孩子们的积极性,可经常组织他们互相表演,让他们在娱乐中掌握背诵艺术,背得越多,记得就越多,记忆的机能也就越强。
音乐记忆
音乐是人们精神世界中的维生素,生活离不开音乐,孩子对她更是格外偏爱。音乐也是促进记忆的添加剂,一个人学过的诗歌或散文,过了较长的时间后,往往就记忆模糊,但是一支曲子、一首歌曲都会使人终生不忘。有时候背诵一首诗或一篇文章,不容易很快记住,但学唱一首歌,只唱几遍,歌词就记住了。这说明音乐对提高记忆非常有效。
方法有三种:
快速记忆
老师、家长先找一些短小简单的曲子,如:老师只唱两遍,然后就要求孩子重复唱下来,开始哪怕只会一句半句或几个音符,都要给予鼓励,让孩子极力回忆曲子的旋律和节拍。最后由大家来补充,你一句我一句,实在不行的时候再由老师启示性地唱一遍,诱导孩子唱会为止,并让他们记住曲目。
以点带面
当孩子们会唱许多歌曲之后,可以任意抽唱一支曲子中的一句,问问孩子们它是摘自哪支曲目?请大家踊跃回答,并把这支歌曲给大家演唱一遍;或是让孩子们刚学会一首新歌,让他们进行对唱、重唱、合唱等,既有趣味又巩固记忆,反复两遍;或是以小表演唱的方式,让孩子多在大家面前亮相,唱得多记得也就快,熟能生巧,潜在地提高孩子的乐感和演唱水平。诸如此类的生动活泼的形式多种多样,目标都是为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迫使他们开动脑筋记得快,记得牢。
下意识记忆
音乐是艺术的最高境界,一个人的音乐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的艺术品味和精神境界。家长和老师平时一定要注意让孩子们欣赏音乐,接触音乐,加深孩子们的艺术知觉。学校可以组织孩子们上音乐欣赏课;循序渐进地逐步加深孩子对音乐的感受,使他们在音乐的海洋中自由翱翔。家长对孩子的音乐启发所能利用的机会就更无处不有了,在孩子洗澡、进餐或游戏时,为孩子播放轻松悠扬的音乐,使他们随时感受美的熏陶和艺术的感染。这样,不需占用孩子们过多的时间,在孩子们毫无负担的情况下,下意识地增加了他们对音乐的感受。老师、家长可以找一些主旋律优美鲜明的名曲,如芭蕾舞曲《天鹅湖》,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等等,让孩子欣赏。有空时再给孩子讲解这些名曲的含意,以助加深孩子对音乐的理解。等孩子们熟悉了这些名曲后,可随意播放其中一段乐曲的主旋律,要求孩子马上讲出它出自哪一首名曲。这种训练不仅能增强孩子们的记忆力,而且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提高了孩子们的音乐欣赏力和感受力,并促进了其想像力的展开,使孩子们在音乐记忆的游戏中感受到无穷的乐趣。
故事记忆
当孩子们还不能独立读懂一篇故事或小说时,最感兴趣的是听故事,不管是生长在城市还是农村,智力强的还是智力弱的,都有这样一个共同的特点,总要缠着大人讲故事,并百听不厌,而且长大成人后还对一些内容鲜明的故事记忆犹新。所以要以孩子最喜爱的这一形式———讲故事,来训练孩子的语言记忆。
首先要选择适合孩子年龄特点,为孩子所喜闻乐见的故事。先由老师讲述,在讲述时要注意自己的表现力和语言能力,做到有声有色,富于感情,能激发起孩子的热情,使孩子被故事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所吸引、感染。尤其对故事的重点和情节激烈的地方,在语气和表情上要格外突出,以便引起孩子的注意,留下深刻的印象。当老师或家长讲述完后,鼓励孩子自告奋勇把听到的故事再讲一遍。开始,可以请那些对故事情节记得清楚、语言表达能力好、大胆勇敢的孩子来讲,给大家做出榜样,激励大家讲故事的兴趣。遇到对故事情节记不太清楚、讲不连贯的孩子,可以提示他一个简单的词语或一句话,鼓励孩子继续讲下去。经过这种训练后,不仅孩子的记忆力有明显的长进,语言表达能力和自控力也相应的大幅度的增强。
老师、家长要格外下功夫,做到耐心细致地、不厌其烦地多给孩子讲故事。尤其是家长与孩子接触的机会和时间最多,就更需努力,甚至是见缝插针,只要家长有这种精神,就可以收到明显的效果。教育家和科学家一致认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孩子的第一课堂,主要就体现在点滴的生活中,这也是做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决不可将这一工作单纯地看做是哄孩子,这是开发孩子智力的有力措施,是孩子认识世界的媒介,是引导孩子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在孩子讲故事的过程中,父母还可以引导他们边讲边行动,让他们的情绪和情感参与到故事中去,以增加他们对记忆及对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辨别。
词语记忆
每10个同学为一组,围一圈,从1、2、3、4数下去,每个人代表一个数字,或5或8.从1数同学开始,集体拍手一下,同时再集体用右手拍右边同学左手一下、再用左手拍左边同学右手一下,三拍一次,1数同学第一拍不说,从第二拍到第三拍随节奏任意讲两个数字,如:5、7,7数的同学马上接过来,第一拍不说,第二拍到第三拍再随意讲两个数字:2、9,9数同学再接过来,以此类推。谁记错了说错了、就给大家表演一个节目。
另一种词汇记忆:让同学们围坐一圈,由一个孩子开始,先说一个大家熟悉的物品、食品或建筑或动物的名称,如:蛋糕、电灯、狮子等。第二个孩子先重复第一个孩子讲过的名称词汇,自己再任意讲一个,第三个孩子重复第一、第二个孩子讲过的名称词汇,自己再任意讲一个,然后按顺序不断重复地加上去,越到后面,要求重复得越多,难度也就越大。如果在某个孩子身上重复错了,那么他就被撤下来,取消了这轮的游戏资格,剩下的孩子再继续玩下去,优胜劣汰,慢慢剩的人就越来越少了。谁坚持到最后,记忆的词汇最多,谁就是胜利者。年龄小的孩子重复得数量会少些,年龄越大的重复的越多,这是锻炼注意力和记忆力的最有效方法。孩子们做起这种游戏,兴致也会较高,每个人都要力争拿出自己记忆的最大本领,都要在大家面前展示自己的记忆能力,全力以赴做到重复最多。从而,孩子的词汇量和记忆力也得到迅速提高。
行动记忆的培养
凡是具有生命的任何一个人或动物都有行动。大的行动包括生产、做工、体育运动等;小的行动包括穿衣、吃饭、行走坐卧等。正因为人人都有行动,时时处处都在行动,大家司空见惯了,习以为常了,引不起任何新鲜感和震撼力。但艺术家的眼光却不是凡人之眼,他能在一片叶子上看到山峦和瀑布,在一块岩石上看到森林和悲怆史诗,从习以为常的行动中挖掘出雕像、图画、音乐和舞蹈,让人们在司空见惯的行动中看到了美、情其它内在的无穷魅力。要培养孩子们具有艺术家的气质,就不能允许孩子们对身边所熟悉的人和事熟视无睹,无动于衷,而要让生活的一切都成为孩子们今后创作的养料,使寻常的凡人小事在孩子们眼中发挥出特殊的作用。
在生活中有时往往会出现这种现象:人们丢失了一件东西或忘却了一件事情,除了在大脑中极力搜寻它的影子,回忆当时的情景、对话外,还下意识地行动起来,通过行走坐卧,以唤起当时的动态,积极配合回忆,使当时的大脑和身体活动再现,导致追忆出清晰的答案。这证明行动记忆是记忆组合中不可缺少的,同视觉记忆、听觉记忆同等重要。
回忆自身行动
重复自己
在课堂或是在家里,都可以进行这样的训练。先要求孩子对自己所经历的行动像看电影似地回忆一遍,如早上起床先做的什么,后做的什么,怎么做的?写作业时,先拿出什么,后摆上什么,怎样动手写的?经过回忆后,看谁能将早上起床或离家去学校的行动再重复一遍。开始时,孩子们可能会将行动的顺序颠倒,把先穿衣服后刷牙洗脸,做成先涮牙洗脸后穿衣服。启发他们好好地回忆,回忆时要认真、仔细,做到具体详细:我是怎样掀开被子的,是怎样扣上扣子,穿上裤子的?一个人做得不准确可以由大家指正,互相观看补充。
做无实物
先要求孩子有实物完成一件事,如背着书包放学回家,拿钥匙开门,关门,开冰箱拿可乐,开可乐,喝可乐,脱外衣,拿毛巾擦汗,挂毛巾,坐下打开书包,铺开书本,拿出钢笔,写作业。做完一遍有实物后,让孩子将刚才的行动,按顺序记忆一下,然后在什么都没有的情况下,按刚才顺序无实物地做一遍。看孩子能否将刚才行动的准确度和顺序正确无误地表现出来。
示范动作记忆
重复别人
以上是回忆自身的行动,再还原表现出来,下面让孩子观察他人的行动,通过记忆信息,自己用行动重复表现出来。如妈妈下班后,洗菜做饭、擦桌子、扫地等。让孩子有意识地观察一会儿后,照妈妈的行动再重做一遍:提着菜开门进屋,放下背包、脱下外衣,开始择菜、洗菜、切菜、淘米、点火、蒸饭,往锅里倒油、炒菜、放盐、尝一尝、盛菜、端菜等等。孩子观察得要仔细,并用心记下来,做的时候才会具体,不致于丢三落四。这不正是一个“锅碗瓢盆交响曲”的小品吗?
找红领巾
孩子在生活中经常会碰到丢三落四,找不到这个,找不到那个的情况,他们也见过别人找东西。老师、家长可以指定,假设该上学的时候,突然红领巾找不着了,让孩子动动大脑,回忆自己丢了东西,是怎样找的,在着急的情况下又是怎么找的。然后让他动起来:穿好服装,背好书包,开门正要走,突然发现没戴红领巾,马上返回,在桌子上找,在床上找,在衣柜里找,在沙发上找,在抽屉里找,在书包里找,最后突然发现红领巾仍戴在脖子上,只是让外衣给盖住了。
为进一步调动孩子练习的热情,增强他们记忆、观察、想像的能力,更为提高他们表演的能力,成人可以要求他们以“找红领巾”为题目,做出六七种不同的结果来,如有的是放在书包里了,有的放在枕头底下了,有的卷在被子里了,有的放在衣柜里了,甚至有的放在水盆里泡湿了等等。在做这些练习时,要求他们每一个动作要做完整,不许一带而过。孩子们之间也可以互相示范、记忆、摹仿,在提高记忆力的同时,也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行动记忆是摹仿、表演的开始,孩子在接受基础元素训练的同时,不知不觉地便迈入了正规表演训练的大门。行动记忆是训练记忆的专门化手段,也是表演、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家塑造形象不可缺少的基础。
形象记忆
孩子们最容易记住小动物,是因为动物最具有形象特征和特点;孩子爱听故事,是因为故事中有人物、有情节。孩子对这些,比在课堂一般的听讲要有兴趣得多。高玉宝写的《半夜鸡叫》在孩子们的课文中最受欢迎,因为高玉宝机智勇敢的形象与周扒皮奸诈狡猾的嘴脸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在孩子们脑海中留下了深刻、永远难以忘怀的印象,对高、玉、宝、周、扒、皮六个生字也很快能掌握,即便再学习新的字词,也首先认出是周扒皮的“扒”字。这都是形象的作用。因此,老师鉴于“形象”这一优势,可以试着在讲课之前或讲解某件事情时,先以形象的概念输入孩子的头脑,以其形象化来加深、加强孩子的记忆。
比如,在说某人跑得快时,可以形象地比喻他像一阵旋转的风;某人弹钢琴的手指在键盘上灵巧地弹奏,犹如一群小精灵在自由地舞蹈。比如,学习地理,如果让同学们像背书一样记住所有大洲、海洋、湖泊、所有的国家、每个国家的位置和特产,那确实比较费事,但是如果能借助于形象的特色给予讲解,效果就会大不相同。如欧洲的意大利的版图很有特色,像一只大皮靴,当讲解意大利时,除了罗马的角斗场、国会大厦等,还可以称它是“大皮靴叔叔”,孩子不仅牢牢记住了“大皮靴”,还连锁地记住了“大皮靴”的上面是瑞士,西面是法国,东面是奥地利。再比如,我国贵州省总是阴雨连绵,最宝贵的是太阳,而贵州省的省会正好是“贵阳”,这也许是纯属巧合,但它与气候是相符合的,因此容易记住。经过这种形象加工后的授课,孩子们兴致高、记得牢,即便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永远不易忘记。
还有一种训练:让孩子们并列排成两队相对而站,相对的两人互相观察,包括头发、头饰、五官、衣服、扣子、小的装饰、衣领、袖子、手腕、手指上的饰品、裤子、袜子、鞋等等。然后两队各自向后转,背对背。要求每人尽快改变自己身上的三样东西,比如发型、衣领、袖口、裤角、袜口、鞋带等等。再向后转,两队又相对而站,再观察寻找对面的同学改变了哪三样,一边寻找完毕,另一边再继续寻找。最后比比,对三样变动都能发现的有几位,发现两样变动的有几位,只发现一样变动的有几位。如果三样都能寻找出来,说明这样的同学对细微的形象记忆深刻,观察也仔细。反过来,那些不被人全部寻找到改变之处的孩子,说明他能动脑子,并不那么轻易就范。
通过这种形象教育、形象记忆的启发,孩子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就更提高了。
情绪记忆的培养
从培养孩子成材的角度看,还有一种记忆能力是必备的,那便是情绪记忆。譬如,演员不管是在舞台上还是在银幕上,塑造的人物形象不仅要有感情上的酸、甜、苦、辣,也同样有视、听、触、味,嗅觉上的酸、甜、苦、辣,以及冷、暖、香、臭、疼痛等。在生活中人人都经受过各种情感的冲击,即使是孩子也体会过喜悦与难过的情绪,对酸、甜、苦、辣、香、臭、冷、热更不陌生。这对于一般人来讲是极普通的事,因为“人”与生俱来就有各种感情,凡是具备生命的动物便有视、听、触、嗅的感应功能。但对于学习表演艺术的人来说,它们就不是直接、本能的生理反应,而是职业必备的体验、记忆的情绪储备,是他们当演员进行创作时的材料,是一种至关重要的素质。因此,老师和家长必须训练孩子掌握较强的情绪记忆能力,使他们将来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能顺利地通过自己所储备的种种感情和感觉上的记忆再引发出创作中真实的感情和感觉。
感情记忆
生活中感情的产生是自然的,孩子阅历甚浅,谈不上有什么复杂的感情变化,但俗话说孩子的脸是六月的天,变化无穷,他们也有丰富的喜、怒、哀、乐等表现。老师和家长在孩子遭遇了某件事后,要有意引导孩子回忆自己的心情、行动和表情。如当他们受了表扬,在心理、物质上得到了满足就会由衷高兴,手舞足蹈;反之做错了事,心情就会格外沮丧,垂头丧气;遇到难过或力所不及的事,就会哭鼻子、流眼泪等等。在生理上,渴了就想喝水,冷了就想穿衣服等。这都是他们的感情和情绪的自然体现。
为强化他们对各种感情和情绪的记忆,有意识地恰恰在他情绪愉快时或是平静时,让他回忆悲伤时的心情和表现;当天气炎热时却让他回想严冬受冻时的情绪感觉,或碰到别人在喜悦、难过时有意留心他们所做的表现或行动。这些要求恐怕孩子一开始做不到。可在人的记忆整体中包含着这种情绪的记忆,所以成人可以恰当地给予孩子这方面的训练。
在生活中可以通过孩子的某一件小事,如今天的作业写得很整齐,或是手帕、袜子洗得很干净,于是有意地及时表扬他,孩子一定会表现出高兴,情绪很兴奋。成人就要抓住时机,待稍过一会儿后,再追问他:“刚才妈妈表扬你时,你那个高兴的样子还记得吗?请你把刚才那个高兴劲再表演一遍行吗?”这样,孩子就会积极追忆自己刚才的情绪和表现,调动起他的情绪和行动的记忆。通过这样的日常小事,训练孩子把各种情景中的各种情绪,经过思考后有意识地记住它,特别是那些最简单、最平常的情绪和感情所支配的无意识时所做的动作。因为感情会支配动作,动作反过来也能调动感情。
让孩子追忆自己所经历和体验过的心理、情绪,然后琢磨着,有意识地将自己的情感、行动再重复一遍,久而久之训练下来,不仅锻炼了他们的情感记忆,孩子的表演才能也在潜移默化中开始提高,这便是孩子掌握表演技能的起步。
感觉记忆
有了视、听、动的记忆,进一步又发掘了情绪的记忆,情绪记忆中分感情和感觉两部分。比如演戏时,除了需要喜、怒、哀、乐等各种感情外,有时还要表现头疼、肚子疼或受伤后伤痛,脚崴了脚痛,或是吃辣的喝凉的等,但演戏又不能真的叫你受伤或崴脚,在假设的情况下还必须表现得逼真。这就需要调动自己在生活中吃过的辣的,喝过的凉的,受过的伤痛等的感觉的回忆,真实地把各种生理的味、触、嗅的感觉表演出来。
味觉记忆
孩子都尝过各种滋味的食物,如吃了辣椒,辣得嗓子疼,甚至胃、肚子都会疼,有时疼得直打滚,嘴巴、眼睛、鼻子也都有连锁的反应,眼泪鼻涕一起流;如果吃的是山楂,酸的口腔里冒酸水,牙根要倒了似的;如果吃的是蜂蜜,那甜得你会直吧叽嘴……调动起孩子们对各种味觉反应的记忆。然后可以与孩子做游戏:
让几位孩子一排坐好,眼前实际上什么也没有,但老师或家长却说:
“孩子们肚子都饿了,给你们每人端来一碗香喷喷的面条,有鸡蛋、西红柿,还有肉丝、葱花,嗯,真香啊!孩子们,快吃吧,啊!怎么这么烫呀,烫得无法吃,吹吹,晾晾,开始吃了,怎么这么辣牽”
孩子们根据老师的提示,做起相应的反应,来表现对烫的、辣的真实的感受。正在满头大汗,辣的没办法的时候,老师又指示:
“现在,送你们每人一个大水蜜桃,哇,真甜啊,真像蜜一样,慢慢吃,别噎着。”
老师要生动、形象地调动他们的真实感受,让他们完全沉醉在虚无的而又逼真的体会中,然后再进一步引导:“真遗憾,刚才那个水蜜桃虽然好吃,但没洗干净,得了肠胃炎,拉肚子了。每人得把这碗中药喝下,哟!怎么这么苦?可良药苦口呀,喝吧牎”
“再给你们每人一个大李子,多好看啊!红扑扑水灵灵的,吃吧,一定很好吃的。啊!怎么这么酸,酸到牙根底下去了,嗯,快把牙酸掉了。”
“好,一人再来一杯冰镇汽水吧,刚刚打完球,又热又渴,凉滋滋清爽爽的,凉到心底去了,真舒服,真痛快。”
随着老师的层层诱导,孩子们必须调动起对各种味觉的记忆,体会各种味道的最真感觉。
嗅觉的记忆
先问孩子们:“鲜花是香的,还是臭的?”孩子们都会回答:“花儿是香的。”然后引导孩子逐个回忆各种不同物体、气体的味道,再突发性地询问他们对各种气味的感受。
当大家坐在教室里,老师突然发问:“你们嗅到煤气味了吗?嗯,是有一股煤气味。”大家应跟随着回味煤气的气味,并做出闻到煤气味的表情和相应的反应动作。老师又突然说:“哪来的汽油味?你们闻到了吗?”孩子们会注意力十分集中地全力嗅一嗅,随着老师的感觉,他们也会感觉到汽油的气味,并做出相应的表情。
另一种练习,老师在桌上放上几个瓶子:墨汁瓶、可乐瓶、酸醋瓶、白水瓶等,让孩子当做是各种鲜花去嗅,嗅过一会儿后,老师逐个向同学提问,每一种花(瓶)是什么味道,玫瑰花和茉莉花的香味一样吗?桂花和菊花的香味一样吗?虽然墨汁味、可乐味、酸醋味与花香味相距甚远,但就是要求他们,不仅漠视、抵御眼前的气味,还要回忆、感受另一种气味。这是难度较大的一种练习,但是,这是演员在演戏中较强的一种感受力。
触觉记忆
先让孩子触摸各种物体,寻找触摸的感觉。如皮毛、绸缎、木料、砖块等。或触摸热的、冷的东西,让孩子记住触摸各种物体时的感觉,包括粗、细、软、硬,冷、热。然后让孩子闭上眼睛,再次触摸刚才摸过的各种物体,凭着前面的触摸记忆,孩子能较快地回答出被触摸的物体质感、类别、名称。
再进一步深入这种练习,让孩子们闭上眼睛围坐一圈,老师将准备好的几样物体,如:礼品盒、针线包、文具袋等让孩子们逐个传递触摸,全体触摸完毕后,老师收起来,让同学们讲解刚才触摸的物体是什么质地?有何用途?
肌肉记忆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浑身的肌肉都是放松、随意的,但一旦受到意外的撞击或伤害,那么浑身的肌肉便会一下子收紧,大脑的重心一下子便集中在受伤之处。为调动身体某一处受伤的伤痛记忆,下面可以进行这样的训练:
大家站好,平视前方,全身开始肌肉放松,从头顶到脖子,到肩、臂、肘、腰、胯、大腿、膝关节、小腿到脚腕子,应全部放松下来。
“突然,手指被门碾了一下,哎哟!疼死了,十指连心呀。全身的肌肉一下子收紧了。手指疼得火辣辣的,麻苏苏的,所有的血液全部涌了上来,顿时,手指起了个大血泡。同学们,疼不疼?慢慢地,麻劲、疼劲过去了,肌肉又渐渐恢复了松驰。”
大家随着老师的指挥,调动起平时经历过的痛感,能较真实的表现出来。
“突然,腰被铁棍戳了一下,全身的肌肉僵硬了,注意力全部放在了腰上,又酸又疼,感觉腰快断了,浑身无法动弹。”
待到同学们放松后,又给一个突然情况:
“啊!小脚趾头被踩了一脚,嗬,简直要被踩碎了,全身发热,冒出一身冷汗,整条腿都麻了,又木又疼。”
大家完全进入情况后,老师还要因势利导,让大伙揉揉、吹吹,使血液开始流通,浑身肌肉又开始恢复正常。孩子们在老师带领下完全投入做完这些练习,真的能冒出一身汗。
记忆游戏
记忆的训练是在认识、观察的基础上发展的,它把所学的知识输入大脑,再促发想像、进行创造,所以说记忆是一个得力的二传手。良好的记忆是孩子今后知识渊博、经验丰富的有力保障。按照心理学上的记忆递增规律,就是要多学、多练、多记。
让孩子在游戏中完成记忆的任务,并使其得到不断提高和巩固。如卖器乐游戏。老师将同学们熟悉的乐器:小锣、小鼓、手鼓、口琴、笛子、小提琴、二胡等等,集中放在一起,选一名同学当售货员,其他同学当顾客,但“顾客”们来到柜台前要转过身背对售货员,由售货员吹响或拨响一样乐器,“顾客”听到音响后要立即说出这种器乐的名称和它的外形特征及这种乐器的特色,说对了可以“买”一件小礼品,说不对,给大家表演一个节目。
再玩一种“小警察指挥交通”的游戏,让同学们佩戴上各种汽车图案的头饰或胸饰,另外选一名同学当警察,备一个口哨和指挥棒。警察站在假设的十字路口当中,所有的“汽车”分两队面向十字路口南北竖排站好,警察一声口哨代表“绿灯”,二声口哨代表“红灯”。当警察一声口哨后,各种不同的“汽车”以手势为方向盘,按秩序随意向左、右、前方行驶,不要慌张混乱;警察二声口哨,所有“汽车”停止前进,原地不动;警察再一声口哨后,汽车再继续行驶。两三遍后,警察吹长哨,所有的汽车面向警察随意一排站好,然后警察再照上述的“绿灯”“红灯”重复。“汽车”也按上述的秩序行驶,前后排次的顺序,转弯的方向都不得有任何更改,做错了的“汽车”出列,取消游戏资格,警察如果重复错了,也同样被取消资格。
“小红帽找回家路”也是训练记忆的游戏。游戏开始前,老师统一规定:淌小河要踮起脚尖走路;钻灌木丛时,用双手拨开两边走;路过树林时,要绕着树木走8字;碰荆棘要低下头、弯下腰走;如果是下坡,双手背到身后走;爬山时就跳着走;遇到独木桥就走一根线;如果路过悬崖,侧着身子走。先让同学将这八种规则记下来,然后请二位同学戴上小红帽,提着篮子到森林里去采蘑菇。去时,老师指挥:过森林了;碰到了悬崖;下坡了;前面是独木桥;该爬山了;要淌过小河;钻过这片灌木丛前面就是一片大草地,有好多蘑菇。当小红帽们按规定走完上面的路程,然后采蘑菇,采完蘑菇之后,要求按原路的顺序,做出相应的动作回家去。看小红帽能不能记住来时所走过的路线,当然顺序是相反的。这种游戏极为形象地训练了孩子们的记忆力,孩子的参与性和积极性一定会达到高潮并很投入。
另外一种锻炼孩子情绪记忆的游戏是让孩子在记忆中搜寻他最值得高兴或是最难忘、难过的一件事。先让孩子围坐一圈或坐成一排,老师提出要求后,大家轮流将自己生活中经历过的最喜欢的人物,最高兴的事情讲给大家听。这种回忆讲述要求他们回忆得要具体、形象,讲得要生动;全体同学讲完故事之后,再组织大家轮流讲述自己生活中一件最最伤心的事,别看孩子们阅历不深,但讲起身边见过的人,发生的事都极为生动活泼,并言中见人,言在情里。孩子们储存的记忆信息越多,他们的情绪记忆就越丰富,对今后的人物创造也就会越有帮助。
0~6个月的培养
按照自己房间的空间去设计,让婴儿生活在五彩缤纷的环境中。可在屋中悬挂一些能发出响声的东西,婴儿的手触碰到它后,听到响声会引起他的兴趣。放一些节奏简单的音乐能促进婴儿的听觉编码,有利于记忆发展。在4个月左右,可在婴儿床前悬挂一面小镜子,让他能在镜子里看到自己的脸(距婴儿的脸1.5米左右,不要让他轻易地碰到,以免造成身体伤害)。在镜子里看到自己会促进婴儿参与探索周围环境的兴趣,并能加快他最简单的形象记忆的发展。
但最重要的还不在于环境,关键是父母要用大量的时间来陪伴婴儿,让他感受爱,也让他接触到大量的语言符号。虽然此时他听不懂,但丰富的语言刺激是言语产生的必要条件。父母的爱和关心能大大促使婴儿记忆的发生。
6~12个月的培养
首先环境需继续保持丰富,从视、听两方面给予较新鲜的刺激。不过刺激的安排不要太杂乱,应该在熟悉的环境下不断变换出新刺激。这时要让孩子参与一些能见到行为结果的游戏,如给他一些操作性的玩具,比如用手一抓能发出声音或者按到某个地方就会自己动起来的玩具。
其次给孩子看一些色彩鲜明的图片。每天让他看上一段时间,成人在旁边的时候可以给他一支笔(彩笔最好),抓着他的手用笔在纸上画线条。等他会用后让他自己画,不过家长一定要在他身边,以免他把笔插到嘴中。
简单的游戏主要是让他建立物体守恒性,知道东西被盖起来或被拿走后还存在,这是他愿意去记东西的一个基础。
给孩子一个他感兴趣的东西,让他拿在手里玩。然后从他手中拿过来,放在他眼前0.5米之处,吸引他的注意。在确信他正看着这个东西时,突然用布把它盖上。等孩子不看这边(因为婴儿看不见物体就会以为它不存在),就又逗他把目光转到这个方向,这时再揭开布让他看,等他注意力集中时又盖上。每天反复做几次。
利用小镜子,让孩子对镜子里的自己发生兴趣,再突然盖上,再揭开。每天反复做几次。
利用一个能发声、色彩绚丽的东西重复游戏一的过程。
同样思路的游戏可以设计很多,目的是让孩子发生疑问,最终理解物体不会因盖住而不见。
1~2岁的培养
训练方法
让孩子多接触一些形象生动、色彩鲜明的图画。比如让孩子看动画片等电视节目,给孩子彩笔让他随便在白纸上画线条。继续前一个阶段的游戏,培养他的形象记忆。
根据培育孩子发展语言的方法教孩子讲话,注意形象与词语的连结。
通过一些简单的记忆任务培养孩子记忆。
培养记忆游戏
在孩子身边摆3个球,一个蓝两个白。当孩子抓住蓝球时就给他一个感兴趣的玩具玩一会儿,抓住白球就从他手中抢回来,不让他玩。如此重复。等他不再去抓白球时,就换用一个蓝色的其他物体和两个白色的其他物体,再按此程序训练,也可换用其他颜色。此游戏适合年龄较小的婴儿。
培养指导
在生活中运用语言要求幼儿做到一些简单的事,不过要求的语言必须简单,能让孩子理解。例如,叫孩子代替自己去向别人问好、让孩子告诉别人一些简单的话(如在厨房里的妈妈让孩子去书房跟爸爸说一些话)等。
这时还应该给让小孩听一些音韵感强的声音,短时记忆的编码是听觉编码,所以让孩子多注意听觉方面的材料,这样能促进他们的记忆。
2~3岁的培养
训练方法
培养儿童的绘画能力,训练他对形象的感受力。让孩子有意识地在纸上画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熟悉物体。
在教孩子语言时,尽可能提供相对应的图片,有意识地用语言来帮助孩子记忆图片。例如:给孩子看几张图片,一边看一边让他指着图片说:“这是猫、这是狗。”看完后问孩子:“刚才我们看了些什么?”经常进行这样的活动会使孩子学会以词汇来指导记忆,对词的理解也会更深。
此时孩子的无意记忆还是占主动地位。成人应该教孩子在接触到记忆材料时,有意识地从各方面加工处理,使加工层次较高。如在学习一张狮子的图片时,可以问孩子一些问题:这是什么?它与什么相似?我们在生活中什么地方能见到它?喜欢它什么地方?讨厌它什么地方?……这些问题虽然很简单,但可以使材料得到深层处理,大大增加无意记忆的保持时间。开始,由成人提出这些问题,让孩子回答。逐渐地,每天这样的锻炼使孩子习惯于这样的思维方式。不过,这时的孩子很小,要使这些问题内化到孩子心中还很难,持之以恒的练习会在下个阶段收到效果。
自己绘制一些简单关系行为的图片,如小猫抱着小狗、小狗吃饭等孩子能理解的图片,让孩子起名字。对不恰当的名字指出其错误,并认真讲解错在哪儿,为什么会错,务求让孩子理解。当孩子已能正确地给这些简单图片命名时,就加进一个记忆任务,要求他:“认真看,待会儿给爸爸讲讲你看到了什么。”训练孩子以名字为提取线索回忆图片。如果把以上两个任务都完成得较好,可让他:“先看这些图,照着它们画下来。”然后变成记忆任务:“看这些图,看完后我把它们拿开,你画出你看过的东西。”任务完成得好时,适时给予奖励。
在生活和游戏中培养有意记忆。生活中继续让孩子从事“去问”、“告诉”、“代做”一类的任务,交付任务的时间与完成任务的时间的间隔可延长为一天至几天。例如,让孩子明天下午去奶奶家时带上某些东西(作业本、铅笔);给孩子安排一个提醒者的角色,要求他记住并提醒爸爸妈妈某些事。这样孩子会高高兴兴地去记,任务完成后也会感觉到有成就感,这时父母再给予一定鼓励。天长日久,孩子有意去记东西的愿望会越来越强。
藏了什么
玩法
让孩子找出一件玩具,藏在某个他愿意藏的地方,然后爸爸或妈妈来猜藏了什么。孩子先说出5个玩具的名字,中间包含他藏的那一个。爸爸妈妈可故意猜错,以延长孩子的记忆时间,看他是否能记住自己藏的玩具的名字。猜中后,让孩子再去找回来,看他还能不能记住藏在哪儿了。
注意
因为孩子先说出5个选择让父母挑一个,所以最多可能错4次,每错1次给予一定惩罚,如让小孩打你手心一下,这可以增加孩子参与的兴趣。
猜什么没了
玩法
把孩子熟悉的5个玩具摆在桌上,让孩子看清楚并记住桌上有什么东西,然后要他用手捂住眼睛喊:“一、二、三!”再睁开眼睛。在他喊口令时你随便拿走一样东西藏在身后,让孩子看着桌上的4件东西,回忆猜出什么没有了。
注意
随着孩子记忆的发展,桌上的东西可增为6~10件,也可多藏几件,以增加游戏的难度。孩子成功猜出后给予一定奖励。
猜什么增加了
玩法
先在桌上放5件玩具,让孩子记住。再让他蒙住眼喊口令,趁他喊口令时往桌上再放一样东西,让他猜多的是什么。
注意
随记忆发展也可增加个数以增大难度。
猜什么变化了
玩法
先放5件玩具,让孩子记住。蒙眼喊出口令,趁他喊口令时拿走一样东西,再换上一样东西。让他猜什么变化了。
看和记
玩法
给孩子一张图片,让他认真看,并结合前面的那些问题让他对着图片回答(培训无意记忆的问题)。然后再给他看另一张图片,看完后让他讲述第一张图片的细节。如此重复几遍,孩子就知道任务是让他记住第一张图片,会有意识地去记。
注意
开始时图片不宜过多。
买颜料
玩法
让孩子当商店店员,父母当顾客。父母走过来问:“你们商店有什么颜料?”孩子拿出颜料来数一遍,然后把颜料放到看不见的地方。父母说:“我要买一种颜料,你猜是什么?”孩子就去猜。他在猜的过程中必须记住所有的颜料的颜色,并需要认真思考,还有哪些颜料的颜色没说出来。
注意
类似这种型式的游戏还可设计许多。
3~4岁的培养
通过画画锻炼形象记忆。
多进行给图片命名的活动。图片可挑选一些关系较复杂的。并让孩子看连环画,用语言讲述故事内容,而且给每一个画面找一个恰当的名字。这时教孩子新的形象时注意与旧的形象、语词联系起来,讲解其异同点,并努力减轻新旧内容在孩子记忆中混淆的可能。教新的词则尽量给出形象以利记忆。培养孩子的想像力和联想思维:先让孩子找出熟悉事物的相同之处,如水壶和杯子都是盛水的。孩子掌握了这种思维后给他一些需要想像力的问题,如猫和桌子有什么相似之处,有什么关系;不管孩子答案如何荒谬,都要鼓励他发挥想像力和联想。让孩子养成这样的思维习惯:看到一个动物,就找它与自己熟悉的动物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它像什么,看到它能想起什么,给它编一个小故事;看到一样东西,就问它有什么用途,与什么用途相同,还可以用来干什么,它像什么,看到它能想起什么等等。这种联想能丰富形象记忆,而且加工深度层次高,能促进无意记忆。
继续让孩子完成一些有意记忆的任务,可根据实际情况去设计难度较大的任务。自己编一些游戏以养成孩子主动去记忆的愿望,上阶段的那些游戏仍然可用,只是需要在难度上做一定的调整。
初步训练孩子的分类思维,让孩子在分类中去学会逻辑记忆的方法并继续锻炼有意记忆。这种培训对此年龄段的孩子最为重要,可在游戏中进行分类活动。一旦孩子掌握分类思维,将使他们比未经训练的同龄人记忆力高上两三倍,甚至更多。
我们帮助洋娃娃
玩法
此游戏可根据不同用处的物体来设计不同的内容。如桌子上放着一些玩具和小锅、小铲、小桌、小椅等家具,我们就对孩子说:“洋娃娃明明今天身体不舒服,但今天有好多洋娃娃要到明明这儿来作客,我们帮帮洋娃娃做家务吧!”要求孩子找出给洋娃娃用来安排房间的家具,用于接待来访客人的家具,用于送给客人孩子的玩具,用于准备做午饭的炊具,用于给客人吃饭的餐具……把给洋娃娃的东西挑选成各种各样的门类。大人与孩子一起玩一起分,对孩子拿不准的东西给予指导,并详细告诉他为什么要这样分。当桌上摆着其他东西时可设计不同的内容。
注意
全部分完后,大人带着孩子复习一遍各类的名称和每一类下面的各项物品,让孩子明确分类的理由和方法。
奇妙的口袋
玩法
找一个小布口袋,在其中放一些图片或实物,这些东西大部分属于同一类,但有一件不是这一类里的。让孩子从中挑选出相同的,找到这个特别的东西。成人要与孩子一起找,并告诉他为什么这个东西不属于同一类。也可以变为难度较小的“找口袋中的物品”。让孩子找出一个你指定的类别,如在一些图片中找出动物类。
注意
不属于这一类东西的特征要明显。
开商店
玩法
找一些家具、玩具、器皿、衣服等商品的图片,告诉孩子:“我们现在要开一个百货商店,有这么多东西可卖。不过商店里的东西都是一个个地摆在柜台上的,像你要吃糖果就只能到食品柜那儿,而不能去卖电视机的地方。你来帮我摆一摆,看看它们均属哪个柜台。”按不同的柜台把商品分类。
注意
要在事先让幼儿熟悉各类物品的基础上进行。
侦察员
玩法
拿一个小盘子,在里面放上几张图片,这几张图片上画的东西都是一类。另外,还有一些散乱的图片,并告诉孩子:“这个盘子里的东西本来是在一起的,后来有坏蛋把其中的两件东西偷了出来。坏蛋被抓住后在他家里搜出了许多东西(指着那些散乱的图片),不过不知道哪两件是他偷的。聪明的侦察员知道了情况后,很快就从这些东西里找出了跟盘子里的一样的两件东西。”
注意
要交待清楚任务,让孩子真正理解。图片可以是任何内容。这项游戏对训练孩子分类的作用很大。
我们劳动
玩法
给孩子画有各种不同物体的图片。然后对孩子说:“今天,我们要一起劳动。首先我们种蔬菜,我们有什么蔬菜?”让孩子找出蔬菜的图片,叫出每样蔬菜的名字。“然后,我们去种花。”找出花一类图片。“我们一起布置家具。”、“我们来做饭,看看有什么原料?”、“我们造房子,看看要用到什么工具?”等等。
注意
根据孩子的不同知识程度,使用各种不同门类的名称,并纠正孩子的分类错误。也可用这种方法学习旧类中的新物体。
培养分类思维,不但可以通过游戏,也可直接要求儿童完成分类的作业,明确告诉孩子要去分类。教孩子概括和分类,首先必须向孩子指出把相同物体联合为类的事实本身,并指出用概括名称来区分事件本身的例子,给孩子形成类的事实表象。在分类的游戏活动中,成人应该解释清楚每一个物体分到每一类的理由,并尽可能使用各类的名称。这样,孩子才能真正理解相同物体形成类的过程并熟悉概括的门类的名称。根据这样的思路可设计各种不同的游戏。
4~5岁的培养
培养孩子由形象转为语言,由语言转为形象的能力。教授图片时要求孩子根据图片编故事,并在故事的基础上根据旧图片绘制新图片。对描述较复杂关系的图片命名,力求抓住图片的主旨。教授文字内容(如诗等),让孩子根据文字画出图。对孩子较感兴趣的小故事可让他邀集几个小伙伴编成小戏剧,通过具体的动作语言来形象化。对较枯燥的内容可由成人自己编成小戏剧小故事,在形象化的故事内容中讲授,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记忆任务难度加大。如给孩子讲一个较复杂的故事,要求他听好,听后要复述。让他听的时候注意去记,告诉他明确的记忆任务可以加强他的有意记忆。在适当的时候对孩子进行“怎么样才能记住”的教育。除了复述方法外,还可传授给他利用音韵的“顺口溜法”等记忆术,不过记忆术必须简单易懂且不会使孩子学的知识发生混淆。告诉孩子,遇到无意义的不理解的材料时可利用人工赋予意义法、顺口溜法和复述法;对熟悉的可理解材料则用复述加联想法去记忆。鼓励孩子自己找出一些利于记忆的方法。
继续加强无意记忆。不但保持对形象材料提出各种问题的习惯,对语言材料、故事都养成从各种角度提问题,寻找与以前学过的内容建立联系的习惯。对语言材料进行形象加工,发挥想像力进行联想,力图把材料变得有意义和有趣。这个过程最好父母先自我锻炼一段时间,找出好的方法,养成这种习惯后再来帮助孩子训练。
说出它的名字
玩法
成人列举一些相同物体的名字(牛、猪、马),让孩子继续说下去。当孩子说出一个物体时,如果对,就继续,如果不对就指出不对。说出10个左右物体时,成人问孩子:“这属于哪一类?”让孩子用概括的词去称呼这一类。
注意
这种游戏的好处是孩子必须猜测成人心中的类是什么东西。例如对于牛、猪、马,孩子可能认为类是所有的动物而提出鸭子;可能认为类是陆上的动物,还可能认为是家畜类。孩子必须一边猜测是哪一类,一边记住哪些类已被猜过而否定、同一类内哪些动物被提出来过。这样对他们的思维和记忆都要求较高。
让我做什么合适
玩法
在孩子面前放一行4个物体,其中两个属于一类,两个属于另一类的物体。例如,桌子上放着帽子、手套、黄瓜、洋葱。成人手中拿一个胡萝卜,让孩子从桌上选择与胡萝卜一样的物体给他。幼儿正确选择以后,应说明为什么黄瓜、洋葱合适而手套、帽子不合适。
注意
这是此游戏最简单的形式。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物体可增至8个,门类可增到4类,物体应零乱地放在一起。
找到和带走
玩法
在一张桌子上杂乱地放了许多图片。给孩子一张图片,让他按照它找出与它同类的其他图片(张数不一定,必须让他对桌上所有图片都作判断),再让他对这类图片命名。告诉孩子他什么地方找错了,指出理由。
注意
可通过增加图片数目和判断的模糊性来加大难度。
这是什么和属于什么
玩法
把一叠预先掺混的图片放在成人身边。让孩子一个一个地翻开图片,按次序叫一个物体的名称和它属于的门类名称。孩子回答正确就得到一张图片,回答不正确就把图片放到最下边继续下一张。直到全部图片看完,游戏就结束了。
注意
对孩子实在叫不出的图片就告诉孩子,并让他记住,明天再玩,看他还能不能叫出来。
谁需要什么
玩法
这是一个集体游戏。让几个小孩坐在一起,给每个发5张图片,这些图片属一类(每个小孩手中的图片不同属类)。成人从剩下的许多图片中抽出一张,告诉孩子:“我这里有许多类图片,你们应该从我这里要走属于你们手中那类的图片。”然后念这张图片的名字,例如这张是洋葱就说:“谁要洋葱?”有蔬菜类的孩子就站起来回答:“我要。”成人问:“为什么?”孩子说:“我有蔬菜。”孩子要是说对了他手中那类的图片,就把这张图片(洋葱)也给他。如果他错说了就惩罚他,从他手中抽走一张图片。成人念完手中的图片后就让孩子们比一比,谁的图片多谁就胜利。
注意
各类之间区别要明显使幼儿易于分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