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健康咨询师培训教程
15009700000023

第23章 二、心血管系统疾病及预防

1.心血管系统含义。

心血管系统是一个密闭的管道系统,心脏是泵血的肌性动力器官,而运输血液管道系统就是血管系统。它布散全身,无处不至,负责将心脏搏出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组织器官,以满足机体活动所需各种营养物质,并将代谢终产物运回心脏,通过肺、肾等器官排出体外。

血管系统按其流过的血液是新鲜的还是用过的,是离开还是返回心脏的特性而分为动脉和静脉。

动脉是输送新鲜血液离开心脏的血管,动脉内血液压力较高,流速较快,因而动脉管壁较厚,富有弹性和收缩性等特点。根据动脉结构和功能的特点,将其分为弹性动脉、肌性动脉和小动脉。

静脉是输送用过了的血液回到心脏的血管。与同级动脉相比,管壁较薄,而管腔较大,数目也较多,四肢和肋间静脉还含有静脉瓣,这些形态结构的特点都是与静脉压较低、血流缓慢等机能特点相适应的。

体动脉血中因含氧较多,故颜色鲜红;体静脉血中因含有较多二氧化碳,所以颜色暗红。但小循环与上述大循环相反,肺动脉中却含静脉血,而肺静脉中却含带氧丰富的动脉血。

毛细血管是介于动静脉之间的一种极细血管,其管径很细,管壁薄,通透性高,血压低,血流缓慢,彼此连结成网,是血液和组织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一个成人的毛细血管总数在300亿根以上,长约11万公里,足可绕地球2.7圈。可见,人体血管系统是多么庞大,包含着所有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2.常见心血管系统疾病。

(1)冠心病。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变窄阻塞,从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

冠心病主要临床特征有:心前区憋闷疼痛,疼痛剧烈者,常伴汗出肢冷,面色苍白,唇甲青紫,或心悸、气短。喘息不得卧,甚则猝死。

根据临床特点,冠心病可以分为原发性心脏骤停、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等五种类型,其中心绞痛和心肌梗死是冠心病最典型的临床类型。

冠心病主要发病人群是中老年人,发病诱因主要是受寒胞食、情绪过激及剧烈运动等情况。冠心病是严重的心脏病之一,常危及生命。但若及时诊断治疗,可减轻及减少发病,带病延年。

(2)高血压病。

高血压病是指由于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所致的一种综合症,属原发性高血压,占高血压发病人数的绝大部分。继发于某些疾病而引起的高血压,属继发性高血压,又称症状性高血压。

高血压病主要临床特征有:血压超过正常标准,经常头晕、头痛、胸闷、乏力等。

高血压病发病诱因包括遗传、年龄、职业、环境、饮食习惯及生活习性等。

高血压病主要发病人群是中老年人,精神紧张及剧烈活动常诱发血压突然升高。高血压并发严重心脑肾损害者,预后不良。

(3)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即慢性心功能不全,是多数器质性心脏病几乎不可避免的晚期病理结果。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主要临床特征有:肺郁血所致的左心衰竭及体循环静脉郁血所致的右心衰竭的症状和体征。

心功能不全临床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心力衰竭即为心功能失代偿期,按轻重程度分为三级(I至Ⅲ级)。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病诱因包括感染、过度体力活动、情绪刺激等多种因素,常可诱发及加重心衰。严重的顽固性心衰,多预后不良。

(4)心脏神经症。

神经症,又称神经官能症。心脏神经症是由于神经功能失调引起的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综合症,是神经症的一种特殊类型。

心脏神经症主要临床特征有:心血管系统症状,或兼有神经症症状。一般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但也可与器质性心脏病同时存在。

心脏神经症发病诱因包括焦虑、情绪激动、精神创伤等精神因素以及劳累过度。

心脏神经症发病主要发病人群是青年和壮年,女性多见,尤其是更年期妇女。症状多种多样,时好时坏,严重者影响劳动力。

(5)慢性风湿性心脏病。

慢性风湿性心脏病,又称风湿性心瓣膜病,简称风心病,是指由风湿热引起的慢性心瓣膜损害,造成瓣膜口的狭窄或关闭不全,进而导致血液动力学的改变,发展为心功能代偿不全,形成充血性心力衰竭。

慢性风湿性心脏病临床主要特征有:心悸、呼吸困难、咳嗽、咯血、浮肿等症状及特殊性体。

慢性风湿性心脏病主要发病人群是20至40岁的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50%至70%患者有明确风湿热史。瓣膜受累最常见者为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风湿热反复发作,导致顽固性心力衰竭者,以及罹患感染性心内膜炎者,预后不良。

(6)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是因病毒侵犯心脏,引起心肌炎症性改变所导致的一种心脏疾病。

病毒性心肌炎临床主要特征有:急性病毒性感染后出现或发病,同时出现心悸、胸闷、胸痛、气急等心脏症状,以及心电图异常改变。

病毒性心肌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青少年多见,男性多于女性,夏秋季为高发季节。发病6个月以内为急性期,6个月至卫年为恢复期,1年以上为慢性期。

心肌炎患者大多可痊愈,部分患者有一定程度的心脏异常改变的体征和心电图,但病情历久不变,多为心肌炎急性期后的心肌瘢痕所致,称为心肌炎后遗症。极少数患者在急性期因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衰及心源性休克而死亡。

(7)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指任何病因引起的心脏冲动形成或传导异常。

心律失常主要临床特征有:心悸、心跳停歇感、胸闷、乏力、眩晕,甚则昏厥,心电图提示各种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临床常见类型有:过早搏动、阵发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心房纤维颤动、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症等。

心律失常可见于正常人,但大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如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风心病、高心病、心功能衰竭等等,以及洋地黄、奎尼丁等药物中毒。

心律失常诱发原因包括心肌本身的变化、电解质紊乱、缺氧、情绪激动、吸烟、喝浓茶等。心律失常的预后因病因不同而差别较大,功能性心律失常预后良好,严重的心律失常可致猝死。

(8)心肌病。

心肌病是一种病因复杂,基本病变发生于心肌,导致心肌不能正常收缩的心脏疾病。

心肌病临床主要特征有:心脏扩大,劳累后气急,端坐呼吸,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下肢浮肿,或心悸、胸闷、心绞痛等。

心肌病按病因分为原发性心肌病和继发性心肌病两种类型,按病理分为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和限制型心肌病三种类型,其中扩张性心肌病较为多见,限制性心肌病国内少见。心肌病起病缓慢,但病程快慢不一。凡心脏扩大明显,心力衰竭持久,或心律失常顽固者,预后不佳。

3.常见心血管系统疾病预防措施。

(1)注意血糖和血压。血糖浓度过高会伤害动脉内膜,并增加有害脂肪;血压过高,会使心跳加快,伤害动脉血管的内壁,容易导致心血管疾病。

(2)注意控制脂肪、热量、食盐摄取量,多吃蔬菜水果。动物性脂肪会增加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含量太高会阻塞动脉,造成血管硬化与狭窄。热量摄取过量会形成肥胖,肥胖容易造成心脏负担,提高动脉硬化危险性。蔬菜含有丰富纤维,能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保持血管畅通。

(3)戒烟酒。香烟中含有尼古丁、一氧化碳与焦油,长期吸烟会造成血管收缩、增加血液黏度及血小板黏性,同时降低溶解血栓能力与血红素携氧能力,易产生脑部缺血与脑梗塞。

(4)注意适度运动。运动将增加血液中好的胆固醇浓度,降低血压,因此每周至少运动3至5次,每次持续30分钟。

(5)注意身体的保暖与气温的变化。气温下降时,血管会跟着收缩,尤其冬天的气温变化大,血管一经收缩会形成血栓造成阻塞,引发危险。第六、定期做健康检查。行政院卫生署呼吁,40岁以上的民众应定期接受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