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健康咨询师培训教程
15009700000049

第49章 二、婴儿期健康

婴儿期是指从生后1个月至1周岁,此期间宝宝以乳类食品为主,故又称乳儿期。这一时期是宝宝出生后生长发育最迅速的阶段,1岁时体重相当于出生时的3倍,身长相当于出生时的1倍半,头围增加12厘米,开始长出乳牙;饮食以乳类食品为主,并由乳类食物通过逐渐添加辅食而向一般食物过渡;随着神经、肌肉、身体各部分的发育,其活动范围越来越大,开始能坐、会爬,并开始学走路;从母体获得的免疫抗体逐渐消失,自身免疫又尚未发育成熟,容易患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保证这一阶段宝宝的健康,尤为关键。

1.婴儿期健康常识。

(1)宝宝哭闹的5大常见原因。

①肚子饿。宝宝喝完奶2至3小时之后,差不多已经将上一餐消化完毕,如果这时候宝宝哭,那就很可能代表肚子饿了。

②尿布湿。经常检查宝宝是否有尿湿的现象,勤换尿布。换尿布虽然比较简单,但是尿布疹却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皮肤病,这是由于宝宝尿湿或大便在尿布里使细菌滋生,分解尿液产生氨,进而刺激皮肤所致。

③长牙痛。宝宝从6个月起就进入出牙阶段,宝宝长牙时,牙龈发痒,会变得喜欢咬人或咬东西。除此之外,有些宝宝牙龈的边缘会有一圈红红的发炎现象,称为“出牙性齿龈炎”。一旦宝宝感觉疼痛不适,就容易烦躁哭闹。

④温度变化。气候变化会让宝宝出现不舒服的情况,无论衣服穿得过多还是太少。如何判断宝宝穿着的衣服数量是否合适呢?可以通过如下2处来判断:一是手,如果宝宝穿得过少,手掌摸起来就是冷冷的;穿太多时,身体各部位都出现流汗的现象,这时不妨依照宝宝的实际情况增减衣物。二是脸,如果宝宝出现可爱的苹果脸,千万别只是以为这样很可爱,那多半还表示宝宝穿得太多了,应适时适量帮宝宝减少衣物。

⑤肠绞痛。在婴儿未满4个月之前,其肠壁神经发育还不成熟,肠道蠕动不规则,容易蠕动过快,纠结在一起而导致痉挛疼痛。据统计,婴儿肠绞痛的发作时间有2个高峰,分别是下午4点至8点和凌晨零点前后。缓解肠绞痛的方法:一是腹部按摩,肠绞痛发作时,宝宝多以高分贝的哭声和握拳踢腿的动作来表达。建议先用薄荷油涂抹腹部进行按摩,帮助宝宝排气。也可轻揉宝宝的腹部,缓和肠痉挛的情形。或利用润滑过的肛温表反复刺激宝宝肛门,也会帮助宝宝排气。二是哺喂母乳,据研究统计,喝母乳的宝宝不容易出现肠绞痛,因为牛奶蛋白可能促使宝宝肠道不适应而加重症状,而哺喂母乳的妈妈也应注意,不要摄取刺激性或易过敏性食物,如含咖啡因的饮料及坚果类食物。

(2)婴儿学步。

宝宝到10个月左右的时候,经过扶栏的站立已能扶着床栏横步走了,这就是宝宝学走的开始,但从扶走到独自走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父母无疑要起到辅助作用,同时,父母还要学习一些宝宝动作发展方面的知识,以做到科学合理的辅助孩子学走路。

宝宝走的动作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10至11月):此阶段是宝宝开始学习行走的第一阶段,当宝宝扶站已经很稳了,甚至还能单独站一会儿了,这时就可以开始练习走路了。

第二阶段(12个月左右):蹲是此阶段重要的发展过程,父母应注重宝宝站蹲站连贯动作的训练,如此做可增进宝宝腿部的肌力,并可以训练身体的协调度。

第三阶段(12个月以上):此时宝宝扶着东西能够行走,接下来必须让宝宝学习放开手也能走二至三步,此阶段需要加强宝宝平衡的训练。

第四阶段(13个月左右):此时父母除了继续训练腿部的肌力,及身体与眼睛的协调度之外,也要着重训练宝宝对不同地面的适应能力。

第五阶段(13至15个月):宝宝已经能行走良好,对四周事物的探索逐渐增强,父母应该在此时满足他的好厅心,使其朝正向发展。

当宝宝开始走路时,就说明他已经具备以下三项能力:能自主性的握拳,并随其意志使用手指及脚趾;腿部肌肉的力量已经足以支撑本身的重量;已经能灵活地转移身体各部位的重心,并懂得运用四肢,上下肢各动作的发展也已经能协调得好。

(3)婴儿为什么常流口水。

淌口水,医学上称为流涎,是婴儿时期的常见现象。3至4个月的婴儿已逐渐开始添加含有淀粉的辅助食品,唾液的分泌量自然而然也就增加了,但美中不足的是:孩子吞咽口水的功能尚未健全,牙槽较浅,闭唇与吞咽动作还不协调,因而常出现流口水现象。孩子到了6至7个月以后,由于正在萌出的牙齿常常刺激口腔内的神经,造成唾液的大量分泌,又会出现流口水现象。因此,6个月前后的婴儿如没有其他不舒服,流口水大多是生理现象。等到孩子吞咽功能发育完善,这种生理性的流口水现象就会自然而然地消失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宝宝患了口腔炎、舌头溃疡等疾病,唾液的分泌急剧的增加,而且因为口腔及咽部疼痛得厉害,常常造成咽口水困难,这种病理性的流口水,常表现为口水突然增多,而且是黄色或粉红色的,有臭味,应立到医院就诊。

(4)婴儿断奶后如何添加辅食。

婴儿添加辅食应从4至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的原则为:从少到多,从一种到多种,从细到粗,让宝宝习惯各种辅食的味道及食物性状的改变,同时学会咀嚼,扩大营养摄入范围,满足宝宝生长发育的需要。添加辅食太晚,由于宝宝的味觉已发育完善,而且不会咀嚼常导致添加辅食困难。您的宝宝目前要让他逐渐适应各种食物的味道,学会咀嚼,这个阶段同时要减少奶的摄入量,让宝宝有一定的饥饿感,主动去吃辅食,慢慢的将辅食变成主食。

(5)婴儿不宜睡在父母中间。

把孩子放在父母中间睡对孩子的健康十分不利。因为人体中脑组织的耗氧量最大。成人脑组织的耗氧量约占全身耗氧量的20%,而孩子越小,脑耗氧量占全身耗氧量的比例就越大,婴幼儿可高达50%。婴儿若睡在父母中间,成人排出的“废气”双管齐下,会使孩子处于一个缺氧和高浓度二氧化碳的环境中,使孩子出现睡眠不安、半夜哭闹等现象,影响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同时,婴儿睡在父母中间,也增加了成人无意中挤压孩子的不安全因素。

(6)婴儿能不能喝酸奶。

酸奶含有乳酸菌,这些乳酸菌在人体的肠道内繁殖时会分泌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物质,因此酸奶对人体有较多的好处。婴幼儿体内含有乳糖酶,能很好地分解乳糖,确实不存在因乳糖不能消化吸收引起的问题。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婴幼儿身体发育尚未健全,酸奶中的乳酸菌及其代谢产物对肠道里的病原体不仅抑制和杀灭作用,同时也为婴儿消化道内的有益菌丛生长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因此,婴幼儿是可以喝酸奶的。只不过,从营养学方面考虑,婴幼儿还是喝鲜牛奶或配方奶更好。

另外,喝酸奶得讲究方法:一是酸奶不能加热喝,酸奶一经加热,所含的大量活性乳酸菌便会被杀死。二是当你饥肠辘辘时,最好别拿酸奶充饥,因为空腹时胃内的酸度大,乳酸菌易被胃酸杀死,最好在饭后两小时左右,胃内的酸碱度最适合于乳酸菌生长和起作用了。三是不能以酸奶送药,一方面,酸奶本身会影响某些药物的吸收和药效;另一方面,某些药物如抗生素,磺胺类药物本身对乳酸菌亦有杀伤作用。

2.婴儿期常见病及防治。

孩子得了病,的确是件让人担心而又恼人的事情。但是,如果你能了解哪些疾病是孩子易发的病症,并尽可能多地了解疾病成因、症状和应对措施,相信一定能纾解你的紧张、减轻你的烦恼。

(1)支气管哮喘。

所谓哮喘一般在出生6个月左右以后出现,较常见的是2岁以后得哮喘。开始时是咳嗽和打喷嚏等感冒症状,逐渐就出现了哮喘的症状,呼吸困难,每次呼气时,喉咙就呼呼作响。特别是夜间发作时表现更为严重,不能入睡,脸色变差,有时甚至变紫。

孩子难受得不能睡觉时,应该扶起孩子的上身,帮他摆一个舒适的姿势。还要使室内保持适度的湿度,注意换气,并充分补充水份。如果这样仍然持续发作,就要去看医生。

(2)肠套叠症。

肠套叠症是指肠的一部分突然进入到了另一部分肠的里面,发生剧烈的腹痛。如果里面的肠子勒紧,血液停止流动,救会危及孩子的生命。这种病以3个月至1岁的婴儿最容易发生,病因目前还不清楚。

临床表示为小孩精神突然变差,脸色苍白、呕吐、痛苦、间隔5分钟或10分钟反复一次,不久就排出像蕃茄和草莓酱般的血便。

(3)缺铁性贫血。

大部分发生在出生5个月以后,发病高峰在6个月至1岁半。

因此,从4个月后即应给婴儿补充富含铁的食物,以肝泥和肉沫较好。同时应增加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以促进铁的吸收。产儿体内铁储备少,更应注意补铁。

(4)腹泻症。

这种病症的成因几乎都是病毒感染所致。如果腹泻,大便就会变稀,在便的形状、颜色和气味也与平日不一样。这时,要检查腹泻的次数、粪便的稠稀程度,有没有血便?有没有腹泻以外的症状?等等。

如果孩子一逗就笑,精神也很好,你就不用那么担心了。否则,应当去看医生。

(5)白色便体腹泻症。

这是一种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胃肠炎,多见于冬季,又叫小儿假性霍乱,冬季腹泻症。从轻微的感冒症状开始,不久就同时出现剧烈的腹泻。粪便的颜色呈白色,腹泻次数达一天10次以上。

这种病持续时间较长的话,就容易发生脱水,因此要特别注意补充水份。如果饮水后婴儿仍十分疲乏,出现了口干等脱水症的情况,就是危险信号,应马上到医院诊治。

(6)病毒性肺炎。

这是婴幼儿期最常见的一种肺炎,它是由于肺部感染了麻疹,流行性感冒病毒等各种病毒而引的。患了肺炎的婴幼儿通常表现了发烧、咳嗽、呼吸困难。

病毒性肺炎有时还并发细菌性肺炎,长大了后容易得的是支原体肺炎。一旦发现孩子可能发生肺炎,应马上到医院就诊。

(7)癫痫。

这是一种反复抽筋和无意识时发作的疾病。癫痫在婴幼儿期开始发作的较多,这一时期如果开始治疗的话,到成人之前就能痊愈。

从癫痫的状况来说,癫痫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大发作,即突然失去意识,身体僵直,倒地,然后手脚发生抽搐,完了之后就睡去了。另一种是点头癫痫,这种癫痫在幼儿期发生的较多,脖子突然倒向前面,两手作出向上举的动作,这种情况隔数秒发生一次,一天反复多次,发作即使停止了,也会留下智能障碍,因此应尽早到医院就诊。

(8)发烧性抽筋。

孩子发烧并且伴有抽筋现象真是吓人。

其实,发烧时发生抽筋,是因为婴幼儿大脑发育尚未成熟失去意识引起的,数分钟后就会平息下来,也不会留后遗症。一旦孩子的大脑发育成熟,这种现象自然就不会发生了。

这种抽筋虽然不用担心,但也有极少数是因为癫痫引起的,所以,开始发作时,为慎重起见,还是去看医生的好。

(9)佝偻病。

婴儿常见多发病,以3至18个月的婴幼儿最多见。

这种病的主要以预防为主:新生婴儿自2周开始可添加鱼肝油,自1滴起,逐渐加至6滴,以每日摄入维生素D 10 mg为宜。亦可服用强化维生素D的牛奶,同时适当晒太阳以增加皮下产生的维生素D,每日晒1小时一般可达到预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