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与太阳一起行走
15010100000021

第21章 笔墨西溪

有人说,先有西溪,后有东台。西溪,千年古镇,东台之根。淡墨描绘过的西溪,白墙黛瓦,古意拙朴,成就了它墨色的底色,在人们心里长出草来,开着黛色的花来,永久地定格。

来过这里的人都知道,老成持重的西溪,沧桑肃穆,斑驳的墙壁,似它风霜岁月的一层老茧。墙顶的荒草,似它仙风道骨的几缕胡须。浅浅淡淡的青苔,则似它磨难出的点点老年斑。不过,正是它两千多年来素面朝天不变的本色,才完美了西溪。

走近西溪,第一眼就会发现它的花冠——董永七仙女文化园。“西溪胜境”四个大字金光灿灿,成为它光鲜宽阔的额角,牌楼两侧四副楹联情景交融,唐塔、泰山寺、晏溪河、犁木街、范公堤、古八景古韵犹存。北宋三重臣、七仙女、接踵商贾风雅千年。

石板铺就的路,平平仄仄地连缀着西溪的每一个或长,或短,或窄,或宽,或直,或弯的小街。三里路,梨木街,通圣桥,泰山寺,八字桥,海春轩宝塔。这些都是西溪斩不断的根,割不了的筋。不管是谁,只要走进这些小街小巷,踏响每一块发亮的青砖,就会唤醒许多尘封的故事,就会生出许多幽长的遐想,就会披满一身古色古香。

西溪有的是江南柔情的雨丝,有的是雨丝下打伞荷巾的姑娘,有的是“诗词大道”落地景观灯箱上历代文人墨客吟咏西溪的二十四首诗词。一路徜徉,吟诵,不知不觉就会变成一束江南的丁香,自然而然就成了戴望舒笔下古巷里丁香般的姑娘。不过,走走停停,寻寻觅觅,哪一道秋波才能打湿你爱情的梦想?哪一泓秋波才能漫进你温柔的梦乡?

若是往深处走,也许答案就有了。木阁,绮楼,回廊,临街那青瓦白墙的屋檐下,打开着一扇扇木格古窗,一个个大开的店门上,花开,鸟鸣,蜂飞,蝶舞,鱼游,还有蔬菜庄稼家禽,都在上面鲜活地飞翔和成长,西溪人将智慧、荣耀和一生的梦想都刻在了上面。

西溪的故事更是一口打捞不尽的历史深井。太子佛广场上,高高耸立的太子佛铜雕,源自佛教典籍《本行经》“九龙灌浴”佛教始祖释迦牟尼佛。每年四月初八,泰山寺定期在这里举行九龙灌浴法会,当梵乐萦绕的时刻,周边的九条龙为太子像喷水灌浴,古今交融,与整个街道浑然一体。人们在音乐声中向佛祖祈祷和平,祝福安康。

由此,不管怎么看,这条街都有几分平淡几分儒雅,几分绅士几分温情。购物的店铺,休闲的场所,美食的天地,都在不经意间透着一种平和,一种文气。不知是家家都种着花养着鸟,还是个个都识点文断点字有点见识,时光和岁月就是遮不住西溪人的淡淡书香。是什么呢?或许是家家门前挂着的那盏红色灯笼,或许是店铺里坐着巧笑倩兮看过往的行人的姑娘,或许是三三两两穿过梨木街走过通圣桥捧着香去泰山寺听焚音吟唱的西溪人。

“谁道西溪小,西溪出大才。参知两丞相,曾向此间来。”是的,西溪出了不少人物。董永七仙女来了,年年从这条路上走过,天上人间,七夕相会。范仲淹、吕夷简,晏殊都向里走来,煮海为盐,呕心著述。这条路留下过他们的足迹就够了,足以让西溪人骄傲了。

那么,留下来,留下来你就会是西。故事里的一个人物,一个情节或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