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说话巧办事妙
15010300000056

第56章 调动演讲氛围的激情艺术

若要演讲达到预期的效果,不仅需要对听众进行语言刺激,还要对听众进行情绪的感染。调动演讲氛围是演讲成功的必要手段,当演讲者充满激情时,相信任何听众都会随之鼓舞,从而有所收获。

调动演讲氛围首先需要提高演讲者自身的激情,只有你先具有丰富、真诚而炽热的感情,才能将这种感情倾注到语言和动作中,然后来调动演讲氛围。那么演讲者的激情从何而来呢?

1946年7月11日,闻一多的挚友、著名爱国人士李公朴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于昆明。15日,治丧委员会在云南大学开会,闻一多主持大会,由李夫人报告李公朴遇难经过。李夫人由于极度悲痛,泣不成声,一千多群众潸然泪下。但是,混进会场的特务分子却抽烟嬉笑,故意取闹。闻一多见特务如此猖狂,义愤填膺,怒不可遏,即席演讲,痛斥反动派的暴行和特务的无耻。他讲道:“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啊……”他情思进发,口若悬河,势如破竹,一气呵成。据当年身临其境的人说,全场只有他激昂慷慨的声音载着烈火一样的语言在回响,或者就是暴风雨般的掌声震撼屋宇,那些混迹其间的特务分子简直无容身之地。

闻一多先生怀着对挚友被害的无限悲伤和对反动派的满腔义愤,作了这次演讲,用他的真情感染着在场的所有人,令亲者受到极大的鼓舞,给敌人以沉重的抨击。

在演说中,惟有真情才能唤起听众的热诚回应,才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演讲者只有激情是不够的,关键还要将这种感情抒发出来。

直抒胸臆提高激情

在演讲时,当感情浓烈到了一个内容的高潮时,演讲者可以采用一些排比、反问、感叹、重叠等语言手段来直抒胸臆,让压抑在胸中的感情一泄而出,同时提高听众的激情。

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90周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发表了面向台湾同胞的演讲《在中山先生爱国精神感召下重新团结起来》。它其中一段内容是这样的:“归来吧!及时归来参加盛典,一叙契阔吧!祖国人民的洋溢热情,故乡田园的秀丽景色,社会建设的崭新面貌和你们白发倚闾的双亲,望穿秋水的妻子儿女、兄弟朋友们都在向你们招手!我们在中山先生伟大爱国精神的感召下重新团结起来吧!”这种直抒胸臆的方式,给人的感觉酣畅淋漓,十分痛快,让每个听众都心潮澎湃。

论述展现思想

演讲过程中,除了直抒胸臆之外,还可以采取融情于理的方法,把抒情与论述结合起来,使它们和谐统一,这样表达不但增强了语言的感情力量,也使叙事、议论都显得更加有生气。

有位大学生演讲时这样说:“在生活中,有棱角的人常常会遭来非议,但我认为,一个不被争议的人,是个近乎平庸的人。世界在非议中被认识,真理在非议中被确立。一个真正干事业的人,往往由于被激烈地争议,反而能更强烈地闪耀出心灵的光辉!”

这段论述受主观感情的支配,所以不需要交待论据,也不需要论证,它只是为了能够展现出演讲者的思想和情感,然后通过这些真挚的感情引起听众的共鸣。

得体肢体语言传递激情

虽然肢体语言是不能代替语言的,但它却是有声语言的一种重要的辅助成分。在演讲中通过用适度、得体的肢体语言辅助,可以使听众产生兴奋,引起感情的共鸣。

比如在激动时可以振臂高呼,在愤怒时可以横眉怒斥,兴奋时可以手舞足蹈,伤心时可以掩面而泣,这些肢体语言不但能够让演讲者更加契合氛围,也能够让听众感受到真挚的内心感情,从而体会到演讲者的思想和感情,无形中可以增强演讲的效果。

用真诚感化听众激情

演讲时如果能用真诚来感化听众,就能够让听众受到强烈的心灵震撼,从而爆发出内心的激情。

有一位在美国革命战争时阵亡兵士的遗孀,蹒跚地走到林肯的律师事务所,泣诉某位政府行政官员克扣她的抚恤金,林肯听罢勃然大怒,决定立刻对那位行政官员提起诉讼。

开庭那天,他先追述爱国志士对民族的热情,描述了他们所经历的艰难困苦,然后他突然怒视着那位被告,全身激动,他大声疾呼:“时代向前迈进,1776年的英雄已经死去,他们被安顿在另一世界。在座的证人、先生们,那位兵士已经安逝长眠,而现在他那年老、衰危、又跛又盲、贫困无依的遗孀却来到你我的面前,请求为她求取公平,请求同情和帮助与人道的保护,我们这些享受革命先烈为我们争取到自由的人们是否应该援助她呢?”

林肯以真实的感情说出这番话时,不仅感动了在场的法官,也让陪审人员眼中含满了泪,最终他们都认可了林肯的演讲,诉讼得到了完全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