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冲浪者
15011600000034

第34章 寻找夜明珠

小时候读唐人王翰诗《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对于能够在夜间发光的神奇,很憧憬了一阵,不知何时能有幸一见?早些年,西北的一位朋友来京公干,送我一对据说能在黑暗发出微弱光亮的墨玉酒杯,真是很高兴。迫不及待地等到晚间,将灯关掉,置于眼前,结果很失望,这杯子连手表那点夜明也不显现。连忙打电话告诉朋友这种情况,他大笑,并且说:要真是夜光杯的话,我也就不会送给你了。

所以,儿时的梦,便成了难以企及的欲求。想不到,那年到香港,在夜晚欣赏这美丽的城市时倒获得了一次寻找夜明珠的感情满足。

那时,北京城亮起来的做法,还未实行,虽是首善之区,繁华如王府井,霓虹灯也是寥寥无几。至于小胡同,甚到连路灯也不大亮的。多少年来,习惯了这一片幽静的暗淡。初到香港,没想到凌晨两三点钟,城市依旧灯火通明,即使不营业的商店,橱窗也照例亮灯。于是,走出去,在铜锣湾一带漫步,当时,我马上想到,这照亮了黑夜的通明灯火,多少接近于我那童年的憧憬,我看到了一座真正的不夜之城。

随后,一位住在香港的晚辈亲戚,约我到她家去坐坐。当然先是请客吃饭了,然后又去喝咖啡。一定熬到夜幕降临时,才走进她住在美孚新村的家。我很诧异这种又吃又喝的客套,谁知她之所以这样做,因为她在上海学纺织设计,后到香港定居,有着对于美的偏好,正是为了展示她拥有的面海的那一幅胜景。当她拉开窗帘,随着吹来的海风,隔海相望,我惊呆了,夜晚香港的美,全部呈现在我眼前。一幢幢高楼大厦,像琉璃屏风,映照出香港半岛的轮廓,火树银花,溢光流彩,那倒影,反射到港湾里,亮得连起伏的波涛,也发出灼目的光照,远远看去,这一片辉煌的灯海,也许只有神话中的瑶琳仙境,可以媲美。在视线中的那海市蜃楼般的景色,真让人舍不得离开窗口。我想,何必去寻找夜明珠呢?这不正梦幻般地出现了嘛!

不久,接待我们一行人的主人,把我们请到山顶道上俯视香港夜景,这好像是香港待客的例行节目了。汽车开到半山,然后乘电梯直达最高峰。整个香港,尽收眼下,只见车河如织,尾灯似画,楼宇街市像无数条火龙,蜿蜒曲折,盘旋上下,连林木花卉,也被亮光衬托得婀娜多姿。那停泊在港里的万千船只,似乎谁也不肯示弱地表现自己,灯火闪烁,明灭不定,彩灯点缀,随波起伏,这动感的大海,和那强光映照下的马场,万头攒动,如醉如痴的场面,相映成趣。整个香港的夜晚印象,可以说是美轮美奂,目不暇接。这时候,站在山顶的我,才体会到为什么人们称呼香港为东方之珠的原因了。尤其在夜晚来看这个花团锦簇的香港,她就是一颗璀璨生辉的夜明珠。

当我们结束香港之行,飞机离开启德机场,在夜空里越升越高,同伴们俯瞰舷窗外的香港夜色。不知谁叫了我一声,快看呀,眼下不就是你要寻求的夜明珠吗?果然,在南中国海上,在黝黑的夜空里,香港,也越来越像一颗璀璨瑰丽的夜明之珠,攫住了我恋恋不舍的目光。这不就是儿时盼望的神话吗?于是想起那位闻鸡起舞的晋代刘琨《答卢谌诗一首并书》,这位追求祖国统一的将军说过:“夫才生于世,世实须才。和氏之璧,焉得独曜于郢握;夜光之珠,何得专玩于随掌?天下之宝,当于天下共之。”

那是第一次去香港,八十年代初期的事了,当时,距离回归祖国的时间犹远。但现在,天安门前倒计时牌已不足百日,那么,套用刘琨的话,“中国之宝,当于中国人共之”的日子越来越近,能不更加怀念那夜明珠的美丽景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