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冲浪者
15011600000049

第49章 我从山中来

我有一位朋友,将他一本书的稿费,托湖南省的一家出版社,转到他渴望支持的远在湘西山坳里的一座希望小学。他不愿意张扬这件事,因为一本书的收入终究有限,但由于他心诚的缘故,出版社也慷慨解囊,这样,玉成了他的这个美好愿望,给那座小学送去一笔可观的经费,也带去一份文化人关注的情意。

我一直不知道他在做这件事情,也不是特意对我保密,他只是觉得这点微薄的心意,是再平常不过的了。后来,等到他从山里回来,送了我一小袋当地出产的野茶,我才晓得他应那里的师生的邀请,已经不远千里地走访了一程。湘西我去过的,那是修枝柳线的时候,到过吉首、古丈、永顺、大庸,但他走得更偏僻,连汽车都不通的深山里。他,不但看到了那座小学,看到了那些孩子,还和同学们一起趟着湍急的河滩,走过青石板的村路,按他的话说,又回到学童时代,按照铃声,走进课堂,坐在教室的后排,听乡村教师讲语文课上的唐诗。他说:你想想,望着窗外的高山,听老师念杜牧的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那是一种多么贴切,多么深刻的体会啊!

这时,他端起刚沏的茶水,很珍惜地饮了一口,并且问我,你是不是闻到了一股兰花的香味?要不是他的启发,我也真是没有发觉这种比茉莉清新、比珠兰淡雅的花香呢!他告诉我,野茶长在山间坡上,兰草就夹长在茶林之中,村民们采摘茶叶时,自然而然地薰上兰花的香气。他赞不绝口地说:这是天然自成的芬芳啊,是一种能让人心灵得到净化的佳品啊!

我从他那被山野阳光晒黑了的脸上,看到了他此行的收获。他从那山坳里的希望小学来,不仅仅带回兰花馨香的野茶,还带回做成一件事的欣喜,带回他对那些老师的敬意,和对那些孩子的怀念。更重要的是,也就是他自己的颖悟,希望工程固然是为了那大山的琅琅书声,但也是对每个把心投入希望工程的人,一次灵魂的洗涤。

他说:物质的给与,是一种快乐,但心灵的收获,则是更大的快乐。当一个把他的心和遥远的地方的那希望两字联在一起的时候,岂不自己也生发出更热烈的希望了吗?

我望着茶水袅袅的氤氲,也望着我这位朋友。于是,我想起一首早先流行过的歌曲,那歌词如果没有记错,应该是胡适的诗句。“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我觉得我也被触动了,那旋律,那希望,像一股暖流,流过心田。我和这位朋友约好,下次,我们一起去寻访那山坳里的兰花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