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冲浪者
15011600000068

第68章 荔枝的哲学

去年,到珠海的斗门去,参加那里的荔枝节。

在北方吃荔枝,是飞机空运去的,每只篓中还放了些青枝绿叶,似乎闻到了一丝岭南风情,也羡慕那里的人好口福,上帝把那么多的甜蜜赐予他们。但是,运来什么,吃什么,没有挑选的余地。当我终于有一天,能在荔枝园里品尝刚摘下来的果实时,才知道这同是红袍裹着白玉的果实,有着各式各样的品味,因而也有着各各不同的甜蜜。怪不得苏东坡先生“日啖荔枝三百颗”以后,发出“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感叹了。那时,他是一个被朝廷流放到南粤的大文人,想不到这块土地给了他这么许多的甜蜜,才写出这样的乐不思北的诗句吧!

大自然的美,也就美在这种难得的差异上,同是甜,有的怡人心醉,有的齿颊留香,有的余韵不尽,有的浓情似火。于是,我想起了文学的千差万别,风格的不同,主旨的各异,追求的分野,趣味的雅俗,恐怕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如果只允许有一种选择的话,文学大概也就没有什么勃勃生机了。

站在果园里望去,突然悟到那些挂在树上的荔枝,透出自然界那一份多么精心而不失平衡的生态安排啊!造物主让每一颗荔枝拥有一方属于名下的世界,得天独厚而又信心百倍的生长着。它们不因为自己鲜艳夺目些,就眼皮抬高,小视同类,也不因为本身色彩比较暗淡,而自惭形秽;它们不因为自己饱满硕伟些,就恃强逞胜,把别人挤到一边去,也不因为尚未熟透的稚嫩,而退避三舍;它们不因为自己甜蜜可口些,就趾高气扬,不可一世地拒绝宽容,也不因为有一点生涩,而有人微言轻的自卑;它们不因为早开花早结果,就摆出老资格来恫吓后人,也不因为晚熟几天而忐忑不安,踟蹰不前,它生在那个位置上,就注定了它是不可替代的,好也罢,不好也罢,它就是它,别人既不能奈何它,也无法改变它。

文学世界里,拿笔杆子讨生活的人,其实也应该像荔枝这样,每一个都是他自己,也只能就是他自己。

天地如此广漠,空气如此清新,阳光如此充足,雨露如此丰美,每一颗果实愿意怎么长就怎么长,这就是“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局面了。人们总是赞叹大自然,它之所以伟大,就因为有这份自由。若是哪颗多事的果实,非要伸出头来,探出手去,管别人的长长短短;更不自量力地非要大家以它为楷模,那该是一件多么煞风景的事情啊!

对写作的人来讲,难道不也是这么一个道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