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冲浪者
15011600000070

第70章 空中加油

前不久,珠海举办了一次对中国来说是破天荒的航空展,友人盛情邀请,可惜因事未能去成,真是遗憾。我之特别觉得错过了这样一饱眼福的机会,而跌足叹息者,不是看不到那些飞行特技的精彩动作,倒是据说在航展期间,有一次空中加油的表演,实在难得。这次失之交臂,以后恐怕再无缘一睹了。

空中加油,想出这个主意,并把它付诸实施的设计者,令人敬服。那想象力不仅是够丰富,而且够大胆的。虽然从理论上讲,这和一辆汽车开到加油站,往油箱里灌进若干加仑汽油的道理是相通的。但从一架飞行着的加油机,甩出一根管子去,被另一架飞行着的战机接住,加以联结,然后再将油泵过去,那难度是无法想象的,整个过程,简直比杂技团的空中飞人,还要艰难,任何环节的一丝一扣,都必须准确无误,否则,两个飞行体稍有失闪,便是机毁人亡的悲剧。

现在,连太空船都能对接了,空中加油的技术,也许不以为奇。然而,有了空中加油机,在战场上,战机就等于延长了在空中的作战时间,不必再飞回基地加油,省去降落起飞的麻烦,省去携带副油箱的累赘,也就增加了克敌制胜的本钱。这就说明,为了持续作战,各行各业处于工作状态中的人,只要能够及时补充给养,不致匮乏,就可以不间歇地坚持长时期的战斗。

看来。那些正处于创作旺期,写了很多很多的作家,必须懂得空中加油的必要性。否则犹如一座城市,一个劲地抽取地下水,不知开源节流,天长日久,必有枯竭之虞。同样,只晓得伏案疾书,笔耕不辍,而不知去拓展知识领域,加强文化素养,提高思想水平,丰富生活积累的话,春蚕丝尽,烛炬灰烬,估计这位作家的创作危机便不会太远了。

曹丕在《典论》的《自叙》中提到他的老子,“上(曹操)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每每定省从容,常言人少好学则思专,长则善忘,长大而能勤学者,唯吾与袁伯业耳。”曹操这样自负,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一个人,譬如一个作家,入世之初,好学不倦,通常中不余遗力的。而后崭露头角,为求立定脚跟,也会如饥似渴地求知不殆。但等到功成名就,如日中天,信手拈来,便是文章时,但求名至实归,就不大肯下功夫磨穿铁砚,孜孜以赴,给自己补充,等到燃料耗尽,也只有返航一途了。好多作家后来写不好,或者写不下去,这是一个原因。

因为,学问这东西,是要动真格的,来不得半点含糊。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体验,稍有疏略,便露马脚,甚至闹笑话。所以,像曹操这样“长大而勤学”,即使在戎马倥偬之际,也手不释卷。用今天的话说,他明白空中加油的重要,实在值得我们后人师法。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真是不容稍懈。因之,读书求知,努力加油,便是当务之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