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日军海外征战记下卷
15012200000012

第12章 会猎莱特湾美军舰 队显军威问鼎吕宋 岛麦克阿瑟挥铁拳

美军在马里亚纳海战大捷和中国远征军缅北大捷的同时,欧亚两大战场上出现一连串惊人事件:

德黑兰会议后,罗斯福挑选了艾森豪威尔担任盟军最高司令官。

6月6日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成功地开辟了第二战场。

6月27日,盟军攻克要冲瑟堡,盟军登陆部队已近100万人,德军陷入逐次向内陆退缩的危难境地。

在中国战场,庞大的日本陆军身陷泥潭,不能自拔。

在苏德战场,苏军在1944年连续发动10次重大的战略性战役。6月23日,规模宏大的白俄罗斯战役又爆发了。

在新几内亚,麦克阿瑟的部队激战一个多月,至7月1日已基本占领了比阿岛,接着挥师继续北上,矛头直指菲律宾。

7月18日,东条内阁在内外交困中垮台,身为首相、陆相兼参谋总长的头号战犯东条英机从此退出军政舞台,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4天之后,小矶国昭内阁正式就职,号称强大的日本帝国此刻已日暮途穷,气息奄奄。

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与同盟军形成连续攻势,迅速结束这场长达三年之久的战争,美军决心扫除太平洋余障,进军东京湾。但从海上的哪条路线直捣日本,美国的上层军事领导人对这一战略决策产生了分歧。美国海军作战部长金上将和尼米兹将军认为:美国军队完全可以绕过菲律宾群岛,经台湾、琉球群岛和冲绳岛,直跃到日本的本土;而麦克阿瑟将军则出于一种政治上的考虑坚持首先夺取菲律宾,以实现他1942年时许下的“我还要回来的”诺言。双方对这个问题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几近内讧。此事惊动了美国总统罗斯福。罗斯福抱病抵达珍珠港,与麦克阿瑟、尼米兹两员大将会晤。会晤中,总统认为麦克阿瑟的论点很有说服力。可直到1944年9月11日,在罗斯福和丘吉尔出席联合参谋部第二次魁北克会议上仍没有做出最后决定。

正在这时,海军上将哈尔西提供了解决问题的答案。魁北克大会开会时,他的旗舰“新泽西”号加入了快速航母舰队,此时该舰队被称为第38混舰队。第二天他下令空袭菲律宾中部。空袭结果令人吃惊,以8架飞机为代价,第38特混舰队的飞行员们击毁了约200架敌机,击沉了10多艘货船。哈尔西说,菲律宾群岛的中间地带是一只“防守薄弱的空壳”。他建议立即把拟参加两栖作战的部队转交麦克阿瑟指挥。麦克阿瑟和尼米兹均表示同意。参谋长联席会议下令将于10月20日实施攻克莱特岛计划——这比预定时间提前两个月。

麦克阿瑟是一个有眼力的军事战略家,他看到了菲律宾的重要性。菲律宾群岛东北相距2000公里的地方,就是日本国本土,从它的正北向西南,依次是中国、泰国、缅甸、马来西亚、荷属东印度群岛,菲律宾正处于这条“弧形战线”的东面中央。占领了这个地方,可以此为跳板,把海上攻势和亚洲大陆的反攻结合起来,并切断日本本土同东南亚的海上运输线,正中日本人的要害。

根据罗斯福、麦克阿瑟和尼米兹的会晤决策,组成第3、第7两栖作战部队共同承担此任务。他们被并入海军中将金凯德的第7舰队,组成了700多艘舰只的世界上最大的舰队。10月10日至15日,这支庞大的舰队的先头部队分别从马努斯、荷兰迪亚和新几内亚等港口起航,向莱特岛挺进。

在战区内所有盟军机场待命的飞机,包括以中国西部为基地的第20轰炸大队和哈尔西的舰载机不停地轰炸冲绳、台湾和吕宋的舰船、码头和机场,截断了来自北方的增援,使莱特岛陷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10月17日,美军突击队开始在莱特湾入口处外围的岛屿登陆。18日,第7舰队的炮火支援舰进入莱特湾,开始对莱特岛守敌的岸防工事进行了两天的轰击。20日清晨,第3和第7两栖部队依次进入莱特湾并在得到炮火支援后,开始向岸上输送兵力。

这天天气晴朗,水波不兴,只有从岸上传来零星的迫击炮声,战斗十分顺利。午后,一直在“纳什维尔”轻巡洋舰上观察战斗过程的麦克阿瑟将军同菲律宾总统奥斯梅尼亚和其他官员一道登上一艘登陆艇向岸边驶去。麦克阿瑟终于回来了,他在菲律宾总统的陪同下登上了莱特岛。他在1942年撤退时许下的诺言终于实现了,他拿着话筒,对成千上万的菲律宾国民激动地说道:“菲律宾人民,我回来了!凭着上帝的恩赐,我们的部队又站在菲律宾的土地上了……团结在我的周围!让巴丹半岛和科雷吉多尔岛上的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发扬光大。在战线推进到你们所在地区时,起来战斗……为了你们的家园和家庭,进行战斗。以你圣洁的烈士的名义战斗。上帝为我们指明了道路,以上帝的名义,像追求圣林那样去夺取正义的胜利。”正在从莫斯科回国途中的丘吉尔得知此事后,给麦克阿瑟打来电报:“衷心祝贺你在菲律宾的出色进攻,祝愿一切成功!”

占领菲律宾的日本军队是山下奉文指挥的第14方面军。山下是1942年屠杀马来西亚人民的刽子手。1944年10月6日又被派往菲律宾。山下指挥的地面部队和航空兵约27万人。第35军负责防守菲律宾中部和南部。军长铃木宗作认为,盟军进攻的第一个目标将是南部的棉兰老,因此,他在莱特岛只布置了第16师团,共2万人,由此造成莱特岛防守兵力薄弱,给美军以可乘之机。

麦克阿瑟的部队在莱特湾登陆,惊动了日本大本营。这一情况被日军丰田副武得知后,他向舰队下达了立即执行“捷1号作战计划”的作战命令,企图一举摧毁哈尔西的海军力量,把麦克阿瑟赶出菲律宾滩头。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又谈何容易。麦克阿瑟的海空部队近30万人,仅参加莱特湾作战的海军作战舰艇就有320艘之多,如果再加上辅助舰船就达到700余艘,一共有飞机2000余架。

丰田副武采取了一面诱使哈尔西出战,一面出击莱特湾攻击麦克阿瑟登陆部队的策略。根据丰田的命令,水面舰队在海军中将栗田健男指挥下,分成两部出动。机动舰队还令小泽治三郎率航空母舰编队自濑户内海南下,来引诱哈尔西,企图把他从莱特岛引开。

美军很快弄清了日军的作战编队及企图,他们把小泽的诱饵舰队称为北路舰队,把栗田的舰队称为中路舰队,把西村和志摩的舰队称为南路舰队。

10月23日凌晨,美国潜艇“飞鱼”号在巴拉望岛以西发现了栗田的舰队,用无线电发出了警报,然后用鱼雷攻击敌舰。栗田怀疑自己会进入马蜂窝,所以将他的指挥部转移到“大和”号上。

哈尔西一接到“飞鱼”号的警报,就命令由博根、戴维森和舍曼指挥的3支特混大队向菲律宾靠近。24日8时刚过,第38特混舰队的侦察机报告,日军中路舰队已进入锡布延海。哈尔西立刻命令当时正向乌利西逼进的麦凯思调转航向,准备战斗。正当栗田的中路舰队顽强地穿越锡布延海驶向圣贝纳迪诺海峡时,美军的3支大队连续5次对他们发动空袭。栗田的4艘战列舰被毁,一艘重巡洋舰受伤失去战斗力。巨舰“武藏”号也被鱼雷和炸弹连连击中,到了午后它就被远远地甩在后面。这样,美军的最后一次轰炸全部集中在“武藏”号上,最后它带着1000多名官兵沉入海底。栗田抱怨缺乏空中支持,不得不暂时掉转航向,退到哈尔西的飞机航程以外的地方。

这时,小泽的北路舰队已到了离思加尼奥角不远的地方,他们出动76架飞机攻击舍曼编队。但这些飞机没有击中目标,自己反倒损失惨重。幸存的飞机飞往吕宋岛上的空军基地。

在进行这些战斗的同时,舍曼大队一直在忙于空袭和躲避敌人的空袭,以及营救“普林斯顿”号,无暇派出侦察机北上。黄昏时分,舍曼才向北派出了侦察机,发现距日本的航母舰队只有190海里远。舍曼无奈,只得用鱼雷将被抛弃的“普林斯顿”号炸沉,并把情况告知哈尔西。

10月24日23时,舍曼大队与挥戈北上的博根和戴维森的特混大队会合。一小时后,日军中路舰队出现在哈尔西背后的圣贝纳迪诺海峡。

当侦察机在10月24日凌晨发现苏禄海上的南路舰队正在向东开进时,金凯德中将估计他们是去攻击莱特湾里的两栖船只。由于哈尔西会封锁住圣贝纳迪诺海峡,他就命令指挥舰炮支援的杰西·奥尔登多夫少将全力堵住苏里高海峡。

将近傍晚,栗田中将给西村中将发电说他由于遭到空袭而耽搁了时间,不能按时到达莱特湾。西村随即加快速度前进,他想借夜幕掩护进入莱特湾。这样,志摩中将的舰队就无法追上他与其会合,意外地幸免于难。

子夜前一小时,西村的舰队的4艘驱逐舰、2艘战列舰和1艘巡洋舰排成纵队开进苏里高海峡,闯入奥尔登多夫的埋伏中。奥尔登多夫的驱逐舰从左右两边发射鱼雷,战列舰和巡洋舰从正前方发射炮弹。志摩看到西村舰队遭到灭顶之灾,就谨慎地掉转船头,带领3艘巡洋舰和4艘驱逐舰全速退出了海峡。

栗田中路舰队的4艘战列舰、8艘巡洋舰和2支驱逐舰中队正把夜间搜索编队排列为反空袭的环形编队。在天刚亮时,同第7舰队的一支特混大队,代号“塔菲一号”相遇。此时,栗田犯了个致命的错误,他在舰队还在展开时就下令“总攻”,使其舰队陷入一片混乱。

斯普拉格的惊慌程度丝毫不亚于桑田,起初他还在疑惑,然后便感到震惊。他施放烟幕,向东迎风逃跑,以便出动飞机。栗田首先加速向东行驶,以便利用天气优势防止斯普拉格出动飞机。斯普拉格先转向南然后又向西南,朝莱特湾方向航行,希望奥尔登多夫的舰队能够从那个方向赶来营救他并打击中路舰队。可栗田紧追斯普拉格不舍,并开始炮击他的航母群。一艘航母于9时7分沉没。

这时,美机对日军中路舰队进行了连续不断的轰炸,击沉了3艘重巡洋舰,其中2艘在此之前已被斯普拉格护航舰的鱼雷击中。在这连续不断地打击下,日舰队其余的舰只情况越来越糟,被斯普拉格航母舰队抛在后面。栗田断定猎物已逃脱,于是他向北航行,用无线电将他散失的舰只召回到“大和”号周围。

日本驱逐舰燃料快要用尽,经过3天来自海面、海底和空中的打击,栗田和他的官兵已经精疲力竭,撤离战场是他唯一的选择了。黄昏时分,中路舰队驶向圣贝纳诺海峡。

前一天晚上,当第38特混舰队按照哈尔西的命令北上时,该舰队在锡布延海监视中路舰队的夜间侦察机被召回,派到北方去搜索北路舰队。当舍曼的大队在午夜时分同博根和戴维森的大队会师时,哈尔西把战术指挥权交给米切尔。大约凌晨2时侦察机发现了北路舰队。10月25日,第38特混舰队对小泽的北路舰队进行了6次进攻。这是一场力量对比极为悬殊的战斗。小泽4艘破旧的航空母舰上仅剩下4架舰载机,所有的飞行员都未经过训练和空战。而他的敌手米切尔则拥有10艘航母、787架飞机和受过良好训练的飞行员。在清晨发动的两次进攻中,美军击沉了“千岁”号轻型航母和5艘驱逐舰,击伤了“千代田”号轻型航母。他们还轰炸了“瑞凤”号轻型航母和1艘巡洋舰;鱼雷击中了小泽的旗舰“瑞鹤”号,小泽被迫转移到一艘巡洋舰上。损失了全部诱饵航空母舰的小泽治三郎带着剩下的13艘水面舰只中的10艘返回了日本。他的诱饵使命完成了,但却没有成果。

子夜刚过,哈尔西就到达了离贝纳迪诺海峡不远的地方,他发现栗田的中路舰队已经通过海峡撤了出去,又回到锡布延海。

第3舰队的快速战列舰在两路主要敌人舰队之间向北行驶了300海里,又回头向南行驶了300海里,却没有遇上任何一路敌方舰队。至此,莱特湾海战结束。

在连续4天的海战中(10月23日至26日),美国舰队共击沉日本战列舰3艘(包括6.9万吨的“武藏”号),航空母舰4艘(包括小泽的旗舰“瑞鹤”号),轻、重巡洋舰10艘,驱逐舰9艘。日本作战舰艇总共损失30.6万吨位。至此,就像小泽治三郎海军中将所说的,在太平洋上,美日之间的海战是真的结束了。

美国损失轻型航空母舰1艘,护航航空母舰2艘,驱逐舰3艘,总吨位3.7万吨。

这是美国海军的一大胜利。但由于美国海军在这次大海战中没有一个总司令统一指挥,各个舰队的任务不太明确,又未能及时交换情报,协同作战,因而失去了一些有利的战机,否则日本舰队确有全军覆没之可能。

日本海军虽在莱特湾海战中遭到惨败,但美军并未完全掌握菲律宾海域的制海权和制空权(因为强大的第3舰队已经撤走了)。在海战之后的6周中,日军有9个船队开到莱特岛西岸的乌目港,把增援部队和物资送上莱特岛。到11月中旬,已有4个师团(都不满员)到达岛上,使日本守军达到5.5万人。

美军克鲁格将军指挥的第6集团军12月初投入战斗,总兵力约为日军的一倍。

美军登陆之后,经过苦战,于10月底拿下岛上重镇达噶米。与此同时,美军骑兵第1师和第24师向北挺进,攻打北岸重要港口卡里噶拉,11月2日拿下该城。

克鲁格担心日军会从海上增兵,遂令美军巩固滩头阵地,而没有率先抢占该市西南的山地。日军抢先一步,几天之内就把卡里噶拉西南的蜿蜒山脊、陡峭山坡和怪石嶙峋的缝隙都修筑成真正的防御工事,由新近从中国上海调来的精锐部队第1师团防守。美军久攻不下,形成胶着状态。

11月9日,日本第14方面军司令官山下奉文大将向南方军司令长官寺内寿一陈述意见:“莱特作战现在已到中止时机,即使继续作战也没有成功的希望,反而只会给今后的吕宋作战造成困难。”寺内于10日召开南方军和第14方面军的联合幕僚会议,研究了关于莱特战役的全面指挥问题。结果,寺内表明了继续作战的决心。

山下奉文不得不重新部署,摆出一副决战的架势。他一方面答应给第25军增派援兵(两个师团、一个旅团),一方面准备发动攻势,夺回以普劳恩为中心的机场群,以削弱美国空军的战斗力。

12月初,第16师团和第26师团的部队奉命向普劳恩推进。6日拂晓,第16师团一个大队攻占普劳恩北机场。当日傍晚,一批伞兵部队降落在普劳恩机场和附近的另一机场,并与第16师团的部队取得了联系。第26师团以先遣大队为基干,于6日夜冲入普劳恩南机场,但未成功。7日夜再次冲击,获得成功。日军地、空协同作战,夺回了普劳恩南北两个机场,使美机在南部的活动显著减弱。

12月7日凌晨,美军第77师在乌目以南3英里的迪波西托村附近登陆,11日拿下乌目。这样美军就占领了日第35军的根据地,封闭了日军赖以增援和补充物资的最重要门户。无奈之下,日军第14方面军决定停止整个莱特作战,命令第35军自战自活。残存的日军尚有1万余人,集中在西海岸的康圭坡山上。因弹尽粮绝,无以维生,每天约有100人死于饥饿。他们纷纷逃命,偷偷地乘船逃往宿务岛,第35军军长铃木宗作也逃往宿务岛,但那时美军已在宿务登陆,他所乘之船便向棉兰老驶去。船行至内格罗斯岛时,遭到美国飞机扫射,铃木被打死,其参谋长和副官逃生。最后约有5000人生还日本。

在莱特战役中,美军阵亡3500人,负伤1.2万人。随后美军着手进攻吕宋岛。早在12月初,哈尔西就在麦克阿瑟面前保证说,美军将在年底前登上吕宋岛,并为此立下了军令状。战前,哈尔西出动了大量的飞机,对吕宋岛上的机场进行轰炸,将日军几乎全部的空中力量摧毁在地面上。就在哈尔西进展顺利之时,一股强台风突然出现在菲律宾海湾,毫无防备的哈尔西舰队有3艘没有海水压舱的驱逐舰倾覆沉没,7艘战舰受重创,约180多架飞机被台风抛入海中,千余名官兵葬身海底。这场台风给哈尔西带来了致命的一击,并使他丢掉了进攻吕宋岛的机会。

山下奉文得知后大大高兴了一场。但是,美军并没有因此而丧失进攻吕宋岛的能力。只是将进攻部队改成了克鲁格将军指挥的第6集团的第1军和第14军。这支部队共有约28万人,各种舰艇在1000艘以上。

1944年12月15日,一支美国舰队护送美国两栖部队,开始在民都洛登陆,为攻占吕宋岛做准备。岛上日军只有两个营。他们分散在各地,根本无力抵抗美国登陆部队。美国工兵部队的一位老战士说,登陆作战就像演习一样。

但对美国海军舰艇来说,任务就不那么轻松了。日军神风特攻机活跃异常,一架俯冲轰炸机击中了旗舰“纳什维尔”号,当场炸死130多人,伤者190人,包括登陆部队指挥官威廉·邓克尔准将。此后,日特攻机的自杀性攻击一直没有停止过。

美军在民都洛登陆之后,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工程部队便日以继夜地修建机场。有一个战斗机机场5天就完成了,另一个是13天完成的,比计划提前一星期。这一切也都是为了进攻吕宋做准备。打回吕宋岛,是麦克阿瑟的夙愿。他选择了仁牙因湾作为登陆地点。这里海滩宜于登陆,又有优良港口设施,交通便利,可以通过铁路和公路网南下中央平原,直捣马尼拉。麦克阿瑟集结了10个师、5个团和许多支援部队,其规模远远大于在北非、意大利或法国南部登陆的美军。

日本第14方面军司令官山下奉文虽然早就反对在莱特决战,但他不敢顶撞大本营和寺内寿一,无可奈何地消耗掉了好几个师团和大量飞机,给日后吕宋岛的防御带来了困难。他清醒地看到美军的优势,认为唯一现实的打法就是进行持久战,尽量牵制美军,时间越长越好。山下把吕宋岛上的部队分为3个集团:尚武集团是三者之中最强大和最重要的,由他自己直接指挥,部署在仁牙因湾以东和吕宋中北部,包括富饶的卡加延河谷,那里是日军的粮仓;建武集团部署在中央平原和克拉克空军基地以西的山区,其任务是不让美军利用机场和威胁向马尼拉进击的美军的右翼;振武集团集中在马尼拉东部的山区,控制首都的主要水源。

1945年1月9日,在海军少将奥尔登多夫的特混舰队护送下,美国第6集团军开始在仁牙因湾登陆。由于日军没打算防守仁牙因海滩,登陆进行得相当顺利。几天之内,第6集团军就有17.5万人上了岸,牢固地建立起20英里长的滩头阵地。

与陆军的情况相反,奥尔登多夫的海军舰艇损失很大。自1月2日从莱特湾起航时起,就遭到特攻机的不断袭击。到1月中旬,先后共有24艘大小舰艇被击沉,69艘被击伤。

幸运的是,在吕宋岛上,日军只有200架可用的飞机,经过两周自杀性的攻击和战斗,损失殆尽。此后,向麦克阿瑟部队挑战的日机越来越少。

美军大部队登陆之后,便向内地突进,在吕宋岛牢牢站稳脚跟。

1月18日,第14军挥戈南下,准备攻打克拉克空军基地和首都马尼拉。第1军负责掩护其左翼和后方。23日,第14军到达负责保卫克拉克空军基地的建武集团的前沿阵地。建武集团沿着崎岖的山峦修好防御工事,居高临下,顽强抵抗美军的进攻,寸步不让。美军整整花了一周时间才击溃了建武集团,残敌退入山中。

1月底,麦克阿瑟乘吉普车视察第37师(第10军所辖)和新近到达吕宋的第1骑兵师。他对第1骑兵师师长穆吉少将说:“向马尼拉进军,绕过日本人,撵走日本人,向马尼拉进军。”穆吉当即组织两个摩托化“飞行纵队”,迅速南下马尼拉。1月31日,美军第11空降师又在纳苏格布港(在马尼拉西南约45英里)登陆(其中一个团是伞兵空降的),任务也是攻打马尼拉。这样,美军就有3个师(第37、第1骑兵师和第11空降师)展开了攻打马尼拉的竞赛,看谁先到菲律宾首都。

上述3个师各显神通,一路上克服各种障碍和日军的抵抗,且战且进,奔赴马尼拉。2月3日傍晚,第1骑兵师的一个“飞行纵队”首先到达马尼拉北郊,赢得了这场竞赛。该师其余部队也接踵而至。不久,第37师和第11空降师相继到达,把马尼拉团团围住。

马尼拉是东南亚最大的城市之一,当时有人口80万。高大的公共建筑物都是加固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以防地震。老式的西班牙石头建筑更为坚固。这些都是日军理想的防御据点。按照山下奉文的计划,马尼拉原来不准备设防。但第31海军特别根据地部队司令官岩渊三次少将认为城市可以守住。他以海军陆战队两个大队为基干,把沉没舰船的船员和不能后送的兵员也编入作战部队,驻在马尼拉的陆军部队(约4000人)也拨归他指挥。这样拼拼凑凑,总兵力约近2万人。他们大多既未受过严格训练,更无作战经验。但他们凭借牢固的建筑物作掩护,打得非常顽强。

美军3个师一天天紧缩包围圈,一个一个街区、一幢一幢建筑物地慢慢争夺。美军采用巷战惯用的打法:从屋顶上打个洞,然后用手榴弹、火焰喷射器或炸药炸开屋顶,逐层打下去。麦克阿瑟禁止飞机空袭,以免伤害和平居民。但因双方都广泛使用大炮,约10万菲律宾平民死于战火;而双方战斗人员总共才死了1.6万多人。

3月3日,日军停止抵抗,美军完全收复了马尼拉。

在吕宋中部,美第1军占领圣胡西,打开了尚武集团山区据点的大门。第3支美军(即第11军),于2月底收复了巴丹半岛。接着美军空降部队和两栖作战部队联合行动,一举夺回科雷吉多要塞。

3月2日,麦克阿瑟在一艘停泊于要塞附近的军舰上,将一面美国国旗从弹痕累累的舰桅上冉冉升起,显示他和美国武装部队又回到菲律宾来了。麦克阿瑟又命令第10军的部队向东部挺进,占领伊波大坝和安加特水源地,以确保首都的水源,日军振武集团被撵进吕宋东部山区。

盘踞在克拉克空军基地西部地区的建武集团,在1945年4月以后被迫龟缩到山中,就地自给。但因粮食不足,常以山芋野草充饥,死于饥馑疾病者数以万计。当年1月尚拥有3万兵力,到停战投降时,仅剩下1500人左右。

山下奉文直接指挥的尚武集团实力最强,以吕宋中北部山区为藏身之所,以碧瑶(菲律宾的夏都,避暑胜地)、班班和邦都三镇形成鼎立之势,据险死守。在美军强攻下,日军主动撤出碧瑶。在此后4个月的战斗中,日军粮食匮乏,弹药奇缺,只能用当地矿山用的炸药制成手榴弹,嚼着山芋和野草坚持战斗。美军不断紧缩包围圈,但因山路崎岖,坦克和重炮难以发挥作用,直到停战仍未能彻底消灭这股残敌。

还在马尼拉巷战正酣时,麦克阿瑟就命令美第8集团军司令艾奇伯格解放菲律宾中南部诸岛,并从第6集团军抽调兵力加强第8集团军。

艾奇伯格在1945年3~4月的44天中进行了14次主要的两栖登陆,24次小规模的登陆,解放了巴拉望、三宝颜、班乃岛、棉兰老岛、宿务和其他诸岛,占领了这些岛上的主要城市、机场和交通干道,并帮助菲律宾地方政府恢复了权力。这些岛上的日军通常都是退缩到山中,忍受着饥饿和疾病的煎熬,有时还要遭受菲律宾游击队的袭击。到1945年9月初,被困的日军纷纷向本岛的美军缴械投降。

9月3日,在吕宋中北部山中苟延残喘的日本第14方面军司令官山下奉文大将和参谋长武滕章中将,在碧瑶向美军签署了投降书。菲律宾的日本侵略者遭到彻底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