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破译三十六计
15013900000029

第29章 第28计 上屋抽梯盘算布阵的方法

《三十六计》第二十八计“上屋抽梯”曰:“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遇毒,位不当也。”

其大意是:故意给对手以方便,暴露破绽,用小利引诱他深入我方,然后切断他的前应和后援,使他陷入我预先设置的埋伏圈。这就是《易经·噬嗑》卦里说的,咬坚硬的腊肉而伤了牙齿,敌人为贪求不应得的利益,必招致后患。

成大事者不是想到什么,就干什么,而是懂盘算布阵,懂一步一步的连接关系。这样才能稳扎稳打。“上屋抽梯”,即有这方面的精深之涵义,值得反复琢磨。

“上屋抽梯”是让别人进入圈套,然后让其受制,是一种整人的策略。说得明白点,也就是说做好了陷阱让人去钻,别人进入陷阱之后,便堵塞了他的退路,使他进退维谷。作为领导者运用此计先是给属下心中构建一个蓝图,尔后让其为实现蓝图而奋斗。

吊下属的胃口

领导人如何用“上屋抽梯”的方法激发员工为目标而工作呢?这就要求规划远景的同时,有必要让人看到达到远景的过程。

团体中的领导者,必须能确实掌握大家的期待,并且把期待变成一个具体的目标。

大多数的人并不清楚自己的期待是什么。在这种情况之下,能够清楚地把大家的期待具体地表现出来,就是对团体最具有影响力的人。

在企业的组织之中,只是把同伴所追求的事予以具体化并不够,还必须充分了解组织的立场,确实地掌握客观情势的需求并予以具体化。综合以上两项具体意识,清楚地表示组织必须达成的目标,这样才能在团体之中取得领导权。

在进攻意大利之前,拿破仑还不忘鼓舞全军的士气:“我将带领大家到世界上最肥美的平原去,那儿有名誉、光荣、富贵在等着大家。”

拿破仑很正确地抓住士兵们的期待,并将之具体地展现在他们的面前,以美丽的梦想来鼓舞他们。

如果是以强权或权威来压制一个人,这个人做起事来就失去了真正的动机。抓住人的期待并予以具体化,为了要实现这个具体化的期待而努力,这就是赋予动机。

具体化期待能够赋予动机的理由,就在于它是能够实现的目标。例如,盖房子的时候,如果没有建筑师的具体规划就无法完成。建筑师把自己的想法具体地表现在蓝图上,再依照蓝图完成建筑。

同样的道理,组织行动时也必须要有行动的蓝图,也就是精密的具体理想或目标。如果这个具体的理想或目标规划得生动鲜明而详细,部下就会毫无疑惑地追随。如果领导者不能为部下规划出具体的理想或目标,部下就会因迷惑而自乱阵脚,丧失斗志。

善于带领团体的人,能够将大家所期待的未来远景,着上鲜丽的色彩。这远景经过他的润饰后,就不再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变成了一个远大的理想和目标。

或许你会认为理想愈远大就愈不容易实现,也愈不容易吸引大家付诸行动,其实不然。理想、目标愈微不足道,就越不能吸引众人的高昂斗志。

这一方面,领导者如何带领下属就很重要。没有魅力的领导者,因为惟恐不能实现,所以不能展示出令部下心动的远景。下属跟着这样的领导者,必然不会抱有梦想,工作场所也像片沙漠,大家都没有高昂的斗志,就算是微不足道的理想也无法实现。

当然,即使是伟大的远景,如果没有清楚地规划出实现过程,亦无法使大家产生信心。因此,规划远景的同时,还必须规划出达成远景的过程。

规划为达成目标必经的过程,指的就是从现在到达成目标所采取的方法、手段及必经之路。

目标的达成是最后的结果,由于要达到最后的结果并不容易,所以要设定为达成最后结果的前置目标(以此为第一次要目标)。要达成第二次要目标也不容易,所以要设定达成第二次要目标的前置目标(第三次要目标)。要达成第三次要目标也不容易……就这样一步一步地设定次要目标,连接到现在。

为达成最后的结果就必须从最下位的目标开始,一步一步地向前位目标迈进,依次完成每个目标。

成为属下的核动力

华尔·马特公司拥有2.6万多名职工,是美国居前五位的大零售商之一。在20世纪70年代,该公司的销售额从4500万美元增长到16亿美元,零售店由18家扩展到330家。在该公司,人称“萨姆先生”的萨姆·华尔顿是这一成功的原动力。华尔顿的办法说起来很简单,不外乎就是关心他的职工。实际上,在他的坚持下,几乎所有的管理人员,人人都戴着一个圆形小徽章,上书“我们关心自己的职工”字样。

华尔顿是从L。C·彭尼公司那儿学来这套关心人的办法的。就像在彭尼公司那样,他的人马一律称为“伙伴”而不叫职工。而且他还倾听职工们的意见。他说:“关键是要下到商店去,听听伙伴们说些啥,要使每个人都参加进来,这点是至关重要的。我们最好的主意都是从职员和仓库小工们那儿来的。”有关华尔顿的故事已经成为了传奇。据《华尔街日报》说:“华尔顿先生有回夜不能寐,从床上翻身而起,到一家日夜面包房去买了四打炸面包圈。晚上两点半,他把这些面包送到一个分发货站去,跟装运码头的工人们聊了一会儿天。结果他发现那地方还需要增设两个淋浴间。”这故事本身并不足为奇,任何一位企业界的小人物都能做出一连串类似的事。使人听了瞠目结舌的是,在这么一家销售额达20亿美元的企业里的一位最高领导,居然能对他的职工有着这样刻骨铭心的深切关怀。

基层职工最重要,这点在他的每项活动中都反映出来了。高级经理的办公室实际上总是空着的,总部就像一座仓库,原因是华尔顿手下的经理们的大部分时间,总是在该公司的11个州的服务区现场里度过的。他们在那些地方都干些什么呢?“在一家新店面开张典礼上当啦啦队欢呼,打探竞争对手的商店的动态,召集职工们进行推心置腹的谈话。”华尔顿本人每年必定莅临每家商店,从1962年以来坚持不懈,几十年如一日。

在华尔·马特公司,人人都觉得自己像是一位胜利者。每星期六早上七点半,管理例会准时开始,当月的进货员会收到一枚奖章。每星期都有商店上“光荣榜”。每回总部突然派来一个维修小分队来帮这些商店装修门面时,都能证明那里工作干得挺好。萨姆先生总要站起来大喝一声:“谁是第一呢?”自然是大伙齐声回答:“华尔·马特!”

《华尔街日报》报道说:看来华尔顿先生是最会寻开心的了。他把他的飞机飞到得克萨斯州的逍遥山去,把飞机停好,就吩咐他的副贺驶员,先到前头一百英里左右的地方去等他,然后他就挥旗截住一辆华尔·马特的卡车,载着他驶过剩下那一段路,好跟司机唠唠家常。

“上屋抽梯”之计要求做人者善于给对手以便利,故意露出自己的无知,引诱对手看不起你,然后在他不注意的情况下,使之陷入你预设的圈套。其实也就是你故露破绽,引诱他深入,然后切断他的前应和后援,在断其援助之后,也不应一律使其陷于永不得翻身,应根据对手和你竞争的利害关系不同对待。

基辛格装病秘访中国

1971年,中美双方达成默契,尼克松决定派基辛格秘密出使中国,他们悄悄进行部署,既下点毛毛雨使国内对行将来临的历史性突破有一个思想准备,同时又不泄露天机。

为了掩人耳目,基辛格精心安排了一次环球旅行。7月1日,基辛格乘总统座机从华盛顿安德鲁斯基地起飞,两天后到达西贡。7月4日,他到了泰国。7月6日,他飞抵新德里。美国的一些主要广播公司和报纸的记者无不紧盯着基辛格的一举一动,但看样子基辛格不会有什么惊人之举。7月8日,基辛格飞到了伊斯兰堡,这时已经没有多少人注意他了。基辛格回忆当时的情景说:“记者们可被我耍得要哭了。我一天6个活动,日复一日,始终守口如瓶。他们大热天恭候一旁,眼巴巴看我进去出来,出来进去,一句话没有,到我抵达伊斯兰堡时,眼前只剩下三个记者了。”

当代外交史上最了不起的遁身剧就要在巴基斯坦发生了。首先是基辛格向巴基斯坦总统作了90分钟的礼节性拜会。过后,按预定计划放出空气说,由于这位美国贵宾长途跋涉过分劳累,预订为他举行的正式宴会不得不取消(其实这个宴会本来就是为了取消而虚设的),他将乘车前往海拔8500英尺的纳蒂亚加利农庄略事休息。

第二天,7月9日,巴基斯坦政府宣布基辛格“稍感不适”,不得不在纳蒂亚加利多住几天。有的记者说他准得了“德里痢疾”,这是来去匆匆的旅行者常有的毛病,也有些记者猜测他到东巴基斯坦去排解叶海亚总统和孟加拉领导人的矛盾去了,谁都没想到中国的事。

上屋抽梯总统无奈受采访

安妮·罗亚尔是一名女记者。她曾多次想采访当时的美国总统昆西·亚当斯,想知道总统关于银行问题的观点。但是每次采访要求都被拒绝了。

安妮·罗亚尔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她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韧劲,她开始留心总统的作息时间和生活习惯,发现昆西·亚当斯总是在黎明前起床,长距离散步或骑马,或者到河里裸体游泳。好了,安妮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这一天黎明,她远远地尾随总统来到了河边。总统脱下了最后的那条裤衩,赤身裸体地跳进了河里。这时,藏在树后的安妮转了出来,一屁股坐在总统的衣服上,然后彬彬有礼地喊道:“总统,请游过来!”

亚当斯总统一见此情,大吃一惊,满脸通红地问:“你要干什么?”

“我是一名记者,多次要求采访您,都被拒绝了。我想了解你对银行问题有什么看法。现在,你可以回答我的提问吗?总统先生。”

亚当斯知道自己面临窘境,赤身裸体不能出水,不接受采访就不能上岸穿衣服。于是,他也心生一计,对安妮说:“记者小姐,请你到树丛后面去,让我上岸穿上衣服,保证接受你的采访。”他只是想骗走安妮。但是,安妮知道,如果等总统穿上衣服后,那就夜长梦多了。

安妮莞尔一笑:“总统先生,不行。如果你上岸来抱你的衣服,我就要喊,你看那边有三个打鱼的人。”亚当斯无奈只得在水中回答了安妮提出的问题。安妮因为这次采访的成功,使自己的事业又向前跨进了一步。

本计的关键是巧设梯子,设梯的方法莫过于以利诱惑,商家之间,可以是用小利引诱对方上钩,步步诱导,最后断其后路,逼其就范。对产品来说,可以采取试用的方法,待其感觉到用着方便,离不开时,再提高价格。还可以用一种产品的低价吸引,而用与其相关产品的高价补回。

诱敌深入,断敌退路,围点打援,是“上屋抽梯”之计的主旨。企业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如能善于运用此计中“诱敌”的谋略思想,假装给竞争对手或顾客造成可乘之机,或让其占便宜吸引顾客了解产品并乐意购买,便可达到扩大销售,占领市场的目的。

先尝后买先送后卖

“先尝后买”这是一些经营者为吸引消费者,诱发其购买欲,从而达到“先送后卖”的目的的一种推销方式。

但是,这种推销方式亦有美中不足之处,就是只能吸引那些购买目的较明确的人,而无法把大多数人还没有意识到的潜在的购买欲望激发出来。

因为就一般人来说,当他还没有明显的购买欲望时,他是不太好意思先尝的。

能否主动“置梯”让顾客先尝,让他不得不买呢?

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费洛伊达大街,其热闹程度可与北京的王府井大街相媲美。一天,中国一个考察团的一行人到此观光,他们在不经意中走入了糖果店。刚进店门,老板就主动迎来做了一个欢迎的姿势。

紧接着,未等来人看清店内摆设,一位服务小姐已把一盘精美的糖果捧到了顾客的面前,并且柔声曼语地说道:“这是本店特产,清香可口,甜而不腻,免费招待,请随便品尝,千万不要客气。”

如此盛情难却,几位远方来客自然恭敬不如从命。他们在糖果店里转了一圈,并没有发现什么非买不可的东西。但又觉得既然免费尝到了甜头,不买点什么也有点过意不去,于是便一人买了半斤糖。

这位店老板的主动“置梯”,在营销中不能不说是一种周密的手法。

“吊胃口”制造悬念引顾客

上屋抽梯的谋略,在商业经营活动中,也是常常表现为欺诈之术。通常是指引诱对方陷入困境,然后逼其就范。

在商业广告方面,这一谋略却又可以用作制造悬念,增加广告的诱惑力。1974年的一天,在台湾两家大报上,同时刊登出一则奇怪的广告。广告没有注明厂名,上端是一幅漫画式的机车,下端是几行字:

“今天不要买机车,请您稍候六天。买机车您必须慎重地考虑。有一部意想不到的好车,就要来了。”

第二天,广告继续刊出,内容只换了一个字:“请您稍候五天……”

第三天,又改为,“稍候四天……”

第四天,广告改为:“请再稍候三天,要买机车,您必须考虑到外型、耗油量、马力、耐用度等等。有一部与众不同的好车就要来了。”

第五天,广告又变成:“让您久候的这部外型、冲力、耐用度、省油都能令您满意的野狼125机车,就要来了。烦您再稍候两天。”此时,消费者的心理,已经被悬念引发得更加冲动了。

第六天,火上浇油:“对不起,让您久候的野狼125机车,明天就要来了。”

第七天,“野狼”在众目睽睽之下冲上市场,所向披靡,轰动一时,立即成为畅销产品。

这一广告别出心裁,堪称杰作。其成功之处就在于运用了上屋抽梯的谋略,利用人们好奇的心理,制造悬念,吊住了消费者的胃口,从而扩大了广告的影响力,使广告充分发挥出作用。

开拓市场,扩大商品的销售量,是每个经营者不懈追求的目标。而上屋抽梯的经营谋略却不是求得以质量在市场取胜,而是投机取巧,在决定市场的机构或人员方面下功夫,以达到自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