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放松的女人最美丽
1501500000017

第17章 富女孩的生活思路 (2)

只靠着月薪两三千、七八千元生活,这一生的生活水准也就这么定了。存在银行,可全都是单利的。理财,就是让你把赚得的钱,从存款中分一部分出来,让它们再去博可能的复利。博肯定是有风险的,不是说你非要去博,是举例说明,多观察会赚钱的人。

对记不记账的事儿,不一定记就是个会过日子的人,不记就不是会过日子的人,完全看你的个人意愿。如果以记账为乐,那当然记账让自己感到心中有数,乐在其中。十年二十年后,你的账本没准儿成为一个时期的个人经济历史资料了也说不定。

但如果你并不喜欢做这样的事情,那你的时间,何必浪费在记账上?

对有稳定工作的人来说,每个月的必要支出都用在什么地方,大致是固定的。想控制的,是看看其他的钱都跑到哪儿去了。这个时候,记一两个月左右的流水账,就可以有个估算。心中有数了,就达到了目的,以后想在哪方面省钱,就让自己手稍微紧一点儿。这让人愉快,因为短时的记账不会成为你人生的累赘。以前是穷人才记账,因为怕控制不住支出而出现负值。

我也随大溜记过几个月账,但记的时候,就像每天多了一项怕忘记的工作一样,凭空添了压力,因为我实在不是一个事无巨细的人。为这事儿特别头疼。分析了三个月的记账内容,除了固定支出,其实主要都花在买衣服上了,拿着账本去看衣柜,发现没穿就不喜欢的,来不及穿就过时了的,一件价格最少几百,高的过千。

通过这个现场价格对照分析,那我在这上面就可以提示自己有一个相对的理智。这样每个月自己可以适当控制自己的手痒,不浪费的,就相当于赚来的。其他的如泡咖啡馆的钱,如心血来潮的一些小花销,就没有必要控制了,全控制型的人生还有什么乐趣可言?这方面纵容一下自己,本来人生就不容易了,一控再控,还活着干吗哩?

听一个成功的长者谈人生经验,说,人这一辈子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明白自己是个什么样儿的人。也许还不明白更多,但如果你发现有的事情,你做的时候,极其不开心,这就是你该放弃的东西。

一边记账一边像小家庭主妇一样抱怨,把心情搞坏,那就很不值得了。一个女孩子说,她每天晚上再累,也要把一天的花销记下来,以便和男朋友AA时有据可查,这时候感到人生特别无趣。这样花一分钱都要AA的男人,不要也罢。

还有的男人给女人钱,一定要在月底对账本,看看有没有乱花,这也是非常没意思的事儿,就这些钱,再乱花又能买什么呢?

还有的进入记账的习惯状态后,只是记,把它当做一项任务做下来。为记而记,也不分析,也不调控,这又有什么意义呢?

一个女孩子说,她每次记账的时候,都想把账本砸了,太无聊了,她一生气把“撕”说成“砸”了,可见她有多讨厌记账。

记账的目的是控制收支,过上更有质量的生活,如果把控制下来的钱存成一笔,到了一定数值后,做自己喜欢的事儿,那才有些趣儿。《红楼梦》里的凤辣子,她记账攒钱拆借,是攒下一大笔钱,可她只是为攒钱而攒钱,到头来还是被败了家,落得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空忙活了。

我们在成长中接受了太多大而无当的道理,以为大多数人都推崇的东西就是正确的,连真理都是相对的,又有什么是绝对正确的呢?人生最要紧是不和自己过不去。改变一种思维,有时可能就要从扔下记小账的本本开始。

投资市场上哭的比笑的多,那也是正常现象,任何一种投资,都有可能是20%的在赚钱,80%的在赔钱,二八定律好像也可以这么理解一下。

一位资深的理财师特别推崇这样一句话,骑马要骑千里马。这是关于选择方向的。如果选得优质,不用太操心就会赚钱。

真正能猜中大势的人毕竟是少数,不然怎么有钱人远远少于没钱人哩?专家猜错的时候比对的时候多,不然大家也都发财了。不然他告诉你他买的什么,你跟了就赚钱了。巴菲特看长线的眼光,罗杰斯看大势的能力,比尔·盖茨开创新格局的能力,一个时代只能出现极少数的这几个。

实现财务自由之路,可有如下法门:

1有运气嫁到钻贵,可以为了一个黄瓜买下整个农场的,这是你家祖坟的风水好,这辈子你吃香喝辣,咋花都花不完。

2失恋时想改变生活,用可怜的青春损失费3万元,去开户买了一只股,准备随它去死,结果疯涨,一下子翻了50倍不止,你差点儿没乐死,真是老天有眼,情场失意赌场得意。

3写作,畅销书一炮而红,或者电视剧本一炮而红。或者买彩票一买就中。你把它叫做幸运的“处买”!

4嫁老男人,每离一次婚或者对方死掉,都分到一笔财产,嫁个两三次,也发了财。

5自己有理财天赋,大的赚钱机会全抓住了,已经不用操心,一套可持续钱生钱的方式已建立运转起来了。

6公司好,进入5强,只要力争上游,财务不愁。

7真的跟对了人,人家买啥你买啥,结果几年过去,发现工作只不过小菜一碟了,借父母的钱可以双倍返还,还能为二老置一处养老的小庄院。(但前提一定要跟对人,有一位听信忽悠的,买房用正价买了阁楼,用通俗的话就是小偏厦。打官司都找不到理由。)

8把自己的好点子变成了现实,当人家纷纷模仿时,自己已经满钵满盆,可以换个战场玩。

前4个法门儿,是绝对的小概率事件,不能说没有,但砸到你头上的机会相当于百万分之一。比如第3项,每年就红那么一两本书,写作者有的写了10年以后,写了几十本头发都写白了却从来没有红过,和买彩票中奖的概率差不多,你得天时地利人和,不一定写得好就能红,不一定买得多就能中。

5~8项实现的可能性大得多,实现财务自由,最良性的结局是,你有一种可持续的模式建立起来了,你已经不用等着每月的薪水吃饭了,可以工作也可以不工作了。你的模式就在为你赚钱了。

举个例子,男星任泉,他演戏好像从来没红过,等戏等着被选的过程是非常被动和没有安全感的,他利用没有戏的阶段做餐馆,然后成功了,一个餐馆能为他赚钱,这只是第一步。接下来他把这个成功的管理模式制度化,在全国的其他城市再开一处,把同样的模式照搬过来就行了。等这家又开始收回成本赚钱了,然后再考虑开新的餐馆,还是请这些懂得过程的操作人去开,赚钱了的餐馆就按现有的节奏运转,如果精力不够就先不开新的。这个模式被证明是成功的,每天都在为他赚钱,是可持续的。所以本人当演员就有了玩票的心态,人也轻松了,状态也好了,反而可以选自己喜欢的本子。

为什么非要不断地说“可持续”这三个字?因为它重要。有许多人开餐馆都赔掉了,这就是不可持续。虽然做同类的事情,也不是谁都可持续的。持续不了,还自由啥?

必须要源源不断地给你输送钱,才可以称为可持续,你上班是一种相对的可持续,但按部就班地上班,一辈子也实现不了财务自由。所以大家都在找可持续的方略。

一位做生意有头脑的女人认为,得利用好自己的特点。她的特点是会生“孩子”,生下来让别人来“养”,大家分成,一样可持续。她做的是设计矮个儿衣服的生意,全是小码的,她设计后,打版出品后,和做门店的人合作,她找加工的地方,每卖一件她都有固定提成。这也是一种可持续,她“生”,别人“养”。

再比如,一些提早下手买房的人,现在手里有几套好地段的小房子,自己可以当包租女,月月生钱,只要不是碰到不可抗力,天天生钱,这就是可持续。

这可以比喻为你制造了一个自动的生产线,你事先做好了程序,你不用看着,它自动在产出。我逛街的时候,也发现一些很特别的小店,比如有一家就是销手工本子,用宣纸,手缝皮封面;白色老式搪瓷茶缸加一个五角星,印上一句“献给最牛×的人”之类的话等。卖的就是创意,赚的都是某一类人的钱。有专门的地方做这个东西。找一个人看店,网上也卖,生意很好,好多客人都是买了当礼物送人。她的这个创意,就是一个“可持续”的生产线。这个点子天天都在生钱。人该上班还上班,没事儿的时候过来收收钱,赚趣味的钱。

再举个例子,属于小生意的玩法儿,比如某个喜欢韩式泡菜的女孩,她自己动手做了吃,也带到公司,大家都说好吃,开玩笑地要她开个店赚钱。女孩子还是比较理智的,她知道钱不是那么好赚的,门店就是一笔投入。她也不想搞得特别夸张。便在周末的时候,做个五斤左右,半斤一包用保鲜袋封好,十袋放在楼下小区里的小卖店代卖,然后和对方7∶3分成。卖得好后,她就让自己的小阿姨来做基本的,没有技术含量的,比如剥蒜,剁姜蓉,比如剁苹果梨蓉,一周做一次,她回家只负责把它们放一个大盆里拌,双手戴上一次性手套,这样味道进得去。她的技术也勉强算是一种可持续吧。

工资之外的“可持续”,就是财务自由的状态。反正精力放在哪儿,钱就在哪儿。想一想,自己能不能为自己量身定做一个模式出来,以便于更快地通往财务自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