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海上角逐
15015700000047

第47章 第三次英荷海战(1672-1674)

英国在经历了两次英荷战争后认识到,与荷兰的海上争锋仅仅依靠海战恐怕已经很难取胜,荷兰的战争资源和潜力远比英国了解的要深厚的多。为此,英国寻找一个同盟共同打击荷兰。而此时对于英国来说最好的可利用者就是法国,法国在欧洲一向是一个三心二意的伙伴,而且实力强大,此时正值被称为“太阳王”的法国路易十四时期,路易十四图谋欧洲霸业已久,在西班牙放弃荷兰等低地国家后法国实际上就在窥视这一地区。法国在第二次英荷战争中是与荷兰结盟,但实际上他并没有参与重大的海战,而这一次,由于英荷战争迟迟未见分晓,法国已经难以等待,于是,法王路易十四首先提出与英国联合打击荷兰。1670年6月,两国签订了《多佛密约》。该条约规定:查理二世在英国恢复天主教,并与法国共同对荷兰作战;查理二世可以请求路易十四出兵镇压英国可能发生的“骚乱”。

1672年法国对荷兰宣战,英国退出了与荷兰、瑞典组成的三国同盟。1672年3月,英国不宣而战,突然袭击了一支荷兰的商船队,于是第三次英荷战争爆发了。

第三次英荷战争实际上已经是一场欧洲战争,法国、丹麦、瑞典、西班牙等均卷入战争。因此,第三次英荷战争已经不局限在海上,而是一场海上和陆地同时进行的战争,法军从陆地、英军从海上两方面向荷兰发起了进攻。

在路易十四时期法国陆军是当时欧洲最强大的陆军,而荷兰虽然是海上的“巨无霸”但在陆地上则是个名副其实的侏儒。法国人在孔代和蒂雷纳指挥下势如破竹,荷兰的格尔德兰、奥弗赖塞尔和乌得勒支等省相继沦陷,直至突破了埃塞尔河防线,直逼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万般无奈之中,荷兰国王奥兰治的威廉(1672-1702)下令掘开荷兰人引以为荣穆伊登拦海大坝,以阻止法军,尽管法军受阻而暂时停止了陆地进攻,但荷兰也失去了家园,荷兰人几乎全部转移到了船上,须德海和莱茵河之间一片汪洋大海。

在海上,英国仍然是荷兰的主要威胁,法国海军只能起到陪衬的作用。在第三次英荷战争期间,海上战争主要是以下几场海战:

1、海峡之战(1672年3月)

这场海战也就是英国发动的那场不宣而战,1672年3月,英国在没有宣战的情况下突然对经过多佛尔海峡的荷兰商船队发动的袭击。当时英国派出的舰队是12艘战列舰、6艘小型战舰;而荷兰为此次商船队护航的仅有5艘战舰,但好在72艘商船中有24艘是武装商船。荷兰护航舰队指挥官是哈恩,他对这些可恨的英国人进行了坚决地抵抗,最终大部分商船成功通过了海峡,荷兰方面损失是1艘商船被击沉、3艘商船被俘获。

2、索尔湾海战(1672年6月7日)

1672年6月7日,荷兰海军统帅德·奈特也策划了一次大规模袭击,他的舰队共有130艘战舰,其中大型战舰为61艘,4500门炮和2.1万人。目标是偷袭泊于英国东南部索尔湾的英法联合舰队。当时港内停泊着联合舰队的各类船只大约150多艘,其中有45艘英国战舰和26艘法国战舰,还有许多小型船只、运输船、后勤补给船等,估计有5100门火炮以及3.3万人。

德·奈特成功地躲避了英国人的眼睛而进入了攻击阵位,并且很快在港外布置了封锁线,随后就利用利用涨潮放出纵火船,英法联合舰队顿时陷入一片混乱,荷兰舰队也开始了持续的炮击。英国舰队指挥官约克公爵只好一边扑救大火一边组织舰队编队,准备突出海港,而胆小的法国人则把自己的舰队开到了一边不愿意冒险参战。英国舰队的强行突进与荷兰人的全力打击造成了猛烈的近距离炮战。经过一个下午的战斗,英国损失了4艘战舰、2500多人;荷兰损失了2艘战舰、2000多人。

仅从这些战果来看似乎德·奈特并没有达到预期的袭击效果,但对整个英法作战计划来说却是当头一棒,英国本来是计划派出大舰队入侵荷兰本土,但经过这次海战英国人并没有掌握充分的制海权,直接入侵荷兰本土的计划不得不拖延,同时按照英国计划从陆地上攻击荷兰的普鲁士攻击计划也流产。

3、第一次库内维尔海战(1673年6月7日)

索尔湾海战整整一年之后,即1673年6月7日,英法舰队再次集结了舰队准备输送陆军进行打击荷兰本土的登陆作战。英法联军拥有127艘各类船只,其中54艘英国战列舰和27艘法国战列舰。

德·奈特统帅一支由89艘军舰组成的舰队迎击英法联合舰队,其中有52艘战列舰,海战乏善可陈,但却再次成功地阻止了英法联合舰队的登陆作战计划。

4、第二次库内维尔海战(1673年6月14日)

在第1次库内维尔海战后仅仅七天,德·奈特发动了一次出人意料的攻击,这次海战其实最终决定了英法联合舰队登陆作战成了泡影。德·奈特借助突然转向地海风一举突入英法联合舰队,英法联合舰队不得不撤退。

5、特塞尔海战(1673年8月21日)

1673年8月,英法舰队仍然没有放弃登陆作战的企图,英法集结了2万陆军在英国。这一次他们打算登陆特塞尔岛。并为此作了尽可能的准备,共计120艘舰船,其中主力舰92艘战列舰、28艘纵火船、23艘辅助船;陆军第一梯队为1万人。分为三支舰队:由鲁珀特亲王指挥的中央分舰队、德埃斯特雷指挥的法国先头舰队、斯普拉格指挥的后卫分舰队。

荷兰人在得到情报后,德·奈特也将舰队分编为三队:他本人指挥中央分舰队;班克特指挥先驱舰队;小特罗普指挥后卫分舰队。荷兰舰队共有方面75艘战列舰、15艘巡航舰、18艘侦察通信舰、22艘纵火船。

21日夜,德·奈特的中央舰队成功插入敌方舰队与海岸之间的缝隙,随后在拂晓时分向英法联军发动进攻。此时荷兰的三组舰队和英法联合舰队进行了一次一对一的战斗,最终,法国舰队的低素质使得战场发生了倾斜,可笑的法国佬一旦战舰毁伤较重就退出战列进行修理,这等于放弃了战斗;另外,法国舰队指挥官德埃斯特雷在企图包围班克特舰队失败后,法国舰队就陷入了一片混乱,德埃斯特雷随后就下达了撤出战斗的命令,于是班克特只留下少量战舰监视法国人,然后率领主力战舰前往援助德·奈特的中央分舰队。

就在法国人退出战场的同时,双方的后卫舰队却在猛烈交战,英国后卫舰队指挥官斯普拉格在两次转换旗舰之后殉职,这时鲁珀特亲王与德·奈特一边互相攻击一边前往支援各自的后卫舰队,这时班克特的荷兰前卫舰队成功迫使法国人退出战场后及时地赶到了战场,这最终再一次迫使英国人放弃了登陆的企图。

此战英军损失9艘战舰,英法联军共损失了2000多人;荷兰方面伤亡了1000多人。

这场海战荷兰人不但成功阻止了英法舰队的登陆企图,而且,由于法国舰队的提前退出使得英国人大为恼火,鲁珀特亲王说:“法国舰队对这次失败应负全责。”这最终使得英法联盟趋于瓦解。1674年2月,英荷双方签定了《威斯敏斯特和约》,和约规定1667年两国签定的《布雷达条约》条约继续有效,荷兰同意给英国80万克伦,承认英国在欧洲以外夺取的原荷兰领地的所有权,英国则保证荷法战争的中立。英荷三次战争就此落下了帷幕。

平心而论,荷兰人在三次战争中表现的非常杰出,荷兰在事实上也并没有输掉战争,但荷兰经济脆弱,工业基础淡薄,整个国家经济过分依赖海洋运输和海外殖民地,而且国家地域狭小,人口不足,无法与英国、法国、普鲁士展开旷日持久的战争,因此,荷兰在三次战争后就日渐衰落,英国尽管在海战中总体表现略占上风,但并没有直接在战争中获得霸权,而是凭借良好的工业、经济基础和率先进行的资本主义革命在日后取得了霸主地位。

马汉在《海权论》中一针见血地说道:“如果说英格兰是为大海所吸引的话,荷兰却是被赶向大海的。没有大海的存在,英国或许会一蹶不振,而荷兰则会败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