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有趣的中国妃子
15015800000091

第91章 以才事君者久——徐惠妃

徐惠是唐太宗李世民最后生涯里最宠爱的女子。能成为皇帝的宠妃,徐惠的长相一定不差,但她却是以智慧女的形象出现在史书的。

徐惠(627年一650年)是位据说五月能言,八岁能诗的才女,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入宫。她因为敢于劝谏而受李世民尊敬宠爱,可能李世民于她身上,看到了长孙皇后的影子,事实上,徐惠妃也确实如长孙皇后一样,是个肯为李世民付出性命的女人,长孙皇后在世民得病期间,曾偷藏毒药,下定决心,一旦李世民逝世,她亦追随而去。徐惠则在李世民弥留之际,开始拒绝医治,李世民死后,她更忧伤欲死,不久便追随李世民而去,年仅二十四岁,李治赠其为贤妃。

徐惠和另一个神童李冶(李季兰)是同乡,都出生在今天的浙江湖州。徐惠5个月大的时候,在别的孩子的舌头还只会舔奶瓶的时候,她已经开始给爹妈点名了。4岁时,当别的孩子还不见得认识一二三四的时候,她已经把《四书》《五经》念得滚瓜烂熟了。8岁时,她已经能出口成诗了,而且辞致清丽,颇有水准。有一天,她的父亲徐孝德想考考她,就让她仿照屈原的《离骚》作一首诗。小徐惠也不皱眉头,找来纸笔信手一挥,片刻即成《拟小山篇》一首:

仰幽岩而流盼,抚桂枝以凝想。

将千龄兮此遇,荃何为兮独往。

这首诗被收录进《全唐诗》,并特别注明了徐孝德的反应——大感震惊。十一岁时,徐惠就已闻名遐迩,成了远近闻名的才女,连深居庙堂的太宗皇帝都知道了她的名字。太宗十分欣赏徐惠的文才,对她的诗作爱不释手,更是迫切地想一睹这位江南才女的芳容,于是,一道圣旨将徐惠诏进了宫中,从此开始了她一段不平凡的人生。

徐惠进宫后,仍保持着她热烈的求知欲,每日出入于藏书阁,读书,写作,忙得不亦乐乎。太宗是一个极有品位的人,他喜欢浑身散发着书香气的女子,徐惠的温文尔雅,勤奋好学,无疑让太宗更加欣赏她、更加迷恋她。不久,徐惠就从最末等的才人晋升为九嫔中的第八级充容。

徐惠性格率真,文才出众,常常能以诗文娱乐太宗。有一次,太宗召见徐惠,可是左等右等,却始终不见徐惠的踪影,太宗心里十分不悦,打算拂袖而去。就在这时,徐惠姗姗而至,她见太宗一脸冰霜,知道他早已等得不耐烦了,于是莞尔一笑,赋诗一首,递于太宗手里。太宗接过一看,上面写着:“朝来临镜台,妆罢暂徘徊。千金始一笑,一召讵能来。”太宗读罢,忍不住哈哈大笑,满腔怒火随之烟消云散。

徐惠不仅工于诗书,在政治上也有独到的见解。晚年的太宗皇帝好大喜功,挥霍无度,不仅修建了多处豪华的宫殿,还多次派兵攻打高丽,结果劳民伤财,无功而返,搞得老百姓怨声载道。贤能的徐惠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她决定寻找一个合适的机会劝谏太宗。贞观二十二年,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和准备,徐惠认真地写了一份奏疏呈给太宗,她在《疏建》中明确指出“地广者,非长安之术;人劳者,为易乱之符”。希望太宗节用爱民,休兵罢战,还百姓以安宁和幸福。太宗读后恍然大悟,对徐惠更是另眼相待。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因背部顽疾而驾崩,死前留下遗诏,要求将后宫所有无子女的嫔妃全部送入寺中削发为尼,这其中包括一代女皇武则天。然而,徐惠却是一个例外,她并不在遗诏所罗列的名单中。由此可见,太宗对徐惠格外垂怜和敬重。徐惠出生卑微,没有任何背景,她之所以能够得到太宗的宠爱,靠的完全是她的个性与才情。

太宗去世不久,徐惠便忧郁成疾,太医前来为她把脉开方,却被她婉言谢拒了。徐惠是一个痴情的女子,她的眼里只有太宗,如今太宗去了,她的整个人也被掏空了,除了追忆与太宗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外,活着对她只是一种痛苦。

永徽元年(即太宗去世两周年),徐惠病逝于宫中,终年二十四岁。高宗念其贤德,下诏追封为“贤妃”,并按其遗愿,葬于昭陵,了却她“日夜侍奉在先帝身边”的愿望。

据说,年少却不甘沉沦的武媚娘曾在一个春光柔和的下午,谦卑地去谒见新晋的红人徐惠。徐惠看着垂首站在自己面前的武媚娘问:“论起来,你的容色犹在我之上,可知皇上为何对我眷顾?”这正是武媚娘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于是她低下头,恭敬地请求徐惠的指点。徐惠叹道:“以才事君者久,以色事君者短。”这话正如当头棒喝!武媚娘默立花荫良久,轻声告辞出去。我们不知道,武则天后来成为一位倾国女主是否源于这句话,但可以肯定,她从中获益良多。

“以色事人,色衰而爱弛”,女人总以为男人的眷恋深爱可以天长地久,却不知全无思想的攀附,是很容易让人厌倦的。李白作《妾薄命》,其中四句诗为红颜嗟叹:“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芙蓉花与断根草、红颜与白发的转换,原本不过是瞬间之事。

唐太宗李世民的身边永远不乏美人佳丽,她们有的倾国倾城,有的妩媚动人,有的万种风情,有的温顺贤良,有的能歌善舞……然而,真正令太宗欣赏和敬重的女人却并不多,徐惠算是其中的一个。

§§后序

古代皇帝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上下五千年历史中,我们可以粗略算出一共有多少妃子,但在历史上留名的妃子却极为稀少。相对于帝国将相,对妃子们的记录可谓少之又少。尽管如此,还是有许多妃子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被后人记住。

皇宫之中,皇帝为尊。皇帝的女人之中,皇后地位最高,下面的妃嫔都要听命于她。但是在漫长的历史中,不少妃子占得了皇帝无尽的宠爱,更有甚至凌驾于皇后之上,成为皇宫里最有权势的女人,比如明朝的万贵妃。有的妃子才德兼备,成为后宫的典范,比如汉成帝的妃子班婕妤。有的妃子成了国家之间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她们作为国家间谍,把自己置身于最危险的境地,不管最后谁输谁赢,她们都没有被当做国家英雄,反倒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比如四大美人之一的西施。还有的妃子享尽荣华富贵,权倾一时,却不得不面对悲惨的命运,如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杨贵妃,最后落得个被赐死的下场……

总得看来,这些妃子尽管灿烂一时,但大多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当王朝动荡之时,她们被骂做“红颜祸水”,甚至因为政治原因而丢掉性命。跟这些相比,那些所谓的圣宠真的不算什么。如果真的能够选择,或许其中很多妃子都不会进入皇宫,不会参与后宫的争斗,可是命运岂能由她们做主?她们也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一叶浮萍,一生生活在动荡之中。

历史并没有湮灭这些女人的故事,我们从这些故事中,能够一窥封建王朝的景象,也更体会作为妃子的辛酸不易。幸福或者悲伤,是这些女人的不能更改的命运。但是,她们是沉重历史中的瑰丽色彩,因为这些红颜,历史才更加绚烂。

§§后记

本书在编撰过程中参考大量资料,其中有历史文献,学者著作,也不乏一些历史爱好者们所著的图书和观点。凡所参考资料大部分已经过作者同意,并已付于适当稿酬,但也因为各种原因,有些参考图书的作者无法联系上。如书中观点、内容雷同于贵君所著书籍,烦请您及时与我处联系获得稿酬。

联系方式:179878950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