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幸福是粒小青豆
15018300000045

第45章 母亲的三个镜头

烂瓜

记得是我读初中的时候,我在学校寄读,每周回一次家。那时我的年纪不过十来岁,离家可想而知是相当痛苦的。每周日的下午就得去学校,我总是依依不舍的,有两次我还逃了学。每周五的下午,我上课时又总是魂不守舍的,因为我想着我的家,想着我的母亲。而母亲,我到学校后对我更是在口里不停地念着,担心我的冷暖,担心着我的饥饱,生怕我穿不暖吃不饱。每周五的下午,母亲早就做好了我喜欢吃的菜等着我回家。每周日的下午,我返校时,她好像要同我一道上学似的,舍不得我走。但她是不表现出来的,总是显得很轻松的样子。如果有了好吃的东西,她是一定要留给我的。

又是一个周五的下午,我高兴地回到了家。才放下书包,母亲就捧出了一个大大的西瓜,绿油油的青蛙瓜皮煞是馋死人。西瓜是我最爱吃的东西,有时我能一人吃上两个。母亲拿来刀,小心地切开。嘴馋的小弟早就围了上来,不停地说:“这西瓜放在母亲床下放了一个星期,我等了一个星期了,没等到呢。”那时的西瓜少呢,我们家里一个夏天能吃上两次算是我们最高兴的事儿了。小弟说着已经拿来了一瓤往口里送,嘴馋的我也拿起来就咬。才吃了一口,我感觉这西瓜有点异味。说给母亲听,母亲说不会的吧。她一闻,才知道西瓜已经烂了,有了一些腐烂味。原来是天气太热,放在床下就变味了。母亲开始不停地自责着:“唉,这大个西瓜,我没看好哩,放在床下还是烂掉了。”我也不知道说些什么好。不懂事的小弟倒嚷开了:“妈,我早就说吃了算了,就是你,非要等哥今天回来才吃,这下好了,烂掉了,让你一人吃了吧。”后来我参加了工作,我仍常常想起这西瓜的事。想起的时候,我就会自然地想起母亲。

乡下的母亲,你还好吗?今年夏天,我一定会买一个大大的西瓜回家来看你的。

青豆

我在城里工作了快十年,母亲一次也还没到过我的这个小家。一是因为母亲离不了她的几亩田,二是因为母亲不愿意来,说住不惯城里鸽笼似的小屋,不习惯城里的生活。去年的初秋,妻子说能不能把母亲接来家里玩玩,想要认真接触一下我心中最伟大的母亲。母亲在电话里听见儿媳热情的邀请,终于答应来我们家里两天,说不用我们去乡下接,只在到站时接就行了。

接站那天,我和妻子早早的去了,见母亲出来,我们迎了上去。母亲递给我一包东西,说:“是一碗青豆,新鲜得不得了,我从没打过药水的,是你们这儿没有的东西。”我接过青豆,确实新鲜,很是青嫩。回到家,我和妻忙起来,端出了早已为母亲准备好的好菜,心想这下可以好好报答母亲了。母亲看到我们都很高兴的样子,连连夹菜,一下子吃了三碗饭,边吃还边称赞着媳妇的手艺。这两天,我们都请了假陪着母亲,做着母亲爱吃的菜。两天过去了,母亲坚持要回去,我们送母亲出门。母亲好几次都是欲言又止,我揣摩着原因。我想起了那包青豆,放在我们的菜柜底下,这几天我们总想着做点我们认为最好的菜给母亲,倒给忘了。

“那青豆……”母亲终于说出了三个字。

我忙取出了青豆,放在菜柜底下,青豆已成了黄豆了。我看了看,忙又包了拢来,说:“您放心,我们就会将它在锅里解决掉的。”母亲这才放心地到车站上车回家了。下午,我在家里做菜,拿出了那包变黄的青豆,放进锅里炒起来。妻子看见了说:“成了黄豆了,丢掉算了。”我炒熟后津津有味地吃起来,边吃边说:“这种青豆的味呀,你是不懂的。”

只是一捧青豆,却也蕴藏着一个母亲对儿女最真的牵挂啊。

剩饭

从记事起,我就发现我们家的一个现象,那就是每次饭后都有一碗剩饭。那时候,乡间的日子是苦的。稍长大自认为懂事的我责备母亲,煮饭能不能少放点米?可是,不久我又发现,不管母亲放了多少米,即使只有一碗米,却也还是有点剩饭。

我在点迷惑了。吃饭时便稍留心了一点。每次吃饭,我们兄弟几个吃得正欢时,母亲却悄悄地放下了碗筷,重复着让我们耳朵长茧的那句话:“要多吃些饭,长得壮实些。”待我们菜足饭饱,母亲再来收拾残局。这时我看见,母亲又夹起桌上的剩菜,吃起了剩饭。哦,原来她是为了让也亲爱的孩子们不饿肚子,放心的吃好每一顿饭。

后来,我们家搬到了小镇上,生活宽裕了一些,可家中每次饭后仍有剩饭。我知道母亲这一习惯——不,这一中国传统美德是永远改不了的。我不再责备母亲,我深深的为之感动。因为,真正长大的我读懂了“剩饭”的含义。

家有剩饭,家里弥漫着一股浓浓的母爱;家有剩饭,家里便有了一种最朴素的亲情。这母爱,这亲情,不用说在困苦的岁月,即使在大富大之时,尤其是远走他乡的日子,想起来,足以让你潸然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