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金钱的秘密
15024700000019

第19章 金钱在富翁手里有什么用途

对于已经发财的人来说,他们能用金钱买到什么?或者说,金钱在富翁手里会有什么用途呢?

1971年,一位名叫亨利·沙巴特的伊朗人,花了约42万美金,买一张摇摇欲坠、属于路易十六时代的餐桌,成为世界上最贵一件家具的主人,也创造了世上最无用家具的记录。

乔治·凡德华尔26岁就发了财,在1971年,在北卡罗莱那州“阿许村”附近建了一栋法国文艺复兴式的别墅,花了700万美元。里面有250个房间,设计和布置都仿“枫丹白露”和“凡尔赛宫”的气派。

美国富翁通常爱把过去欧洲的光彩运过大西洋,使他们在加州或德州的房舍内增添一点进口的高级气氛。

保罗·盖蒂特别吝啬,即使朋友打电话他都收费。有一次他在修女慈善会上只捐了10美金,但却肯花400万美金买下提香的《阿塔昂之死》,结果却不准运出英国。

一幅维拉斯魁兹的《扬戴巴里亚》则卖了514.4万美元。花7125美元,可以买到1929年的大瓶(相当于普通的六瓶)“矛顿·罗斯契尔山庄”名酒,平均一杯要170美元。32万美元可以买到梵高的花瓶静物图。

若能拿到银行家的保证卡,证明自己有250万美元,世界第三大未雕宝石“西拉莉欧尼之星”(970克拉)被拍卖的时候,你就可以参加投标了。

大约花25万美金你可以买到亨利·摩尔的铜像。2.3万美元可以买一幅罗勃·亚当设计的摩飞尔地毯,2万到2.5万美元可以买到中国唐代的瓷马。花将近10万元,你可以住进“法兰西号”最好的特舱环游世界。

这些都是富翁们常玩的游戏。

20世纪30年代,一切都比较便宜。你只要花2.5万美金就可以进入美国政府的高层。这是乔·肯尼迪捐给罗斯福竞选基金的数目,他还借5万美元给民主党,又在朋友间募得10万元。罗斯福当选后没有立刻在行政体系中替他安插一个职位,他很不高兴。后来,他确实得到美国驻英大使的工作。你若加倍付钱,就可以得到肯定的结果。糖业大王享利·弗梅尔向美国工业委员会声明,他习惯捐款给两大党派,这样才能确定自己的利益得到保证。

如果你很有钱,就可以确定自己打网球或者其他游戏一定会赢。也许大家都知道,报业大王赫斯特打网球喜欢赢,而且需要常常赢。但他到老年还坚持要赢,他的玩法不是自己跑来跑去,而是要球飞向他。他的对手真需要相当高的技巧才能保证让他永远赢球。

大富翁和别人完全一样,只不过他们的玩具大些罢了。马库斯·雷内爵士对一个手表发生了兴趣。据说那是世界上最贵的手表。事后他说:“并非因为它是世上最昂贵的手表,而是他们的说法若没错,这好像是世上最准的手表……当然谁也不需要准到那种程度。我感兴趣,其实是为了它的完美……”

他用钱的态度是,如果他雇用100个人来照顾他私人的需要——照顾他穿衣、洗澡、吃饭,那是不可原谅的奢侈浪费,因为会浪费金钱。

“但是,”他说,“我若出门花2万英镑买一幅画,我只是改变一笔钱的位置罢了,不会浪费任何人的资源。”

花钱追求完美是富人传统的运动。

当然,他们不必等待,金钱使他们可以说要就要,一切需要瞬间就会变成现实。

电影制片家奥图·柏明杰有一次进入一家俱乐部,发现他想玩的桥牌牌桌上已经客满了,就出500美元要其中一个人让位,而不愿等到有空位再上场。

富人可以要求别人配合他的计划。他们若改变主意,就有很多人得变换时间表。一位商人说:“富有使你有权对人说‘明天再来’。如果你跨出飞机去赴约,觉得很累,就可以打电话说‘我们改在明天吧’。”

富人对别人这样,不会觉得不安。不管是商业活动或社交约会、宴会、晚餐、歌剧、舞会、婚礼、徒步旅行等,只要他们不想去,他们就会毫不迟疑地取消。

他们可以把日常生活上的挫折交给别人去应付。有一位女权概念很进步的人解释说:“我的太太当然可以像我一样,自由地追求职业或其他方面的兴趣。”

当有人问他:“谁照顾家呢?”

“喔,我们请了一个女仆来管家。”他答道。

富人的生活成为一件艺术品,他们用金钱做画笔。他们到哪里避暑或避寒、如何重新布置房子、正餐吃的东西、身上穿的衣服、宴会上交往的宾客、他们嫁娶或共眠的人、他们的名犬、小孩和门徒等等,这些都是他们构思杰作所用的材料。史考特·费兹杰罗曾提及“富人和其他的人不同”,其意思并不只是说他们有钱而已。

当然,在世人眼中,有钱人是很有诱惑力的。下面这一段高级生活的例子也许能证明这一点。

玛莉西娜·奥德斯卡奇王妃是意大利火柴巨子的美丽女儿,她在一座楼阁中长大,由一位美国保姆照顾,在瑞士受的私人教育。她住在罗马一栋14世纪的宫殿中,在城外30公里处有一座楼阁,在杜林也有一座,在可蒂娜有一间房子,巴黎有一间公寓。在罗马,她常常躺在一张铺有骆马皮的大床上,一躺就是好几个钟头,打电话给朋友和金融家,或买卖股票,或与内阁成员谈话,或安排宴会或者安排赴宴的事宜。她做这些事的时候,有一个长得像麦斯米伦雪儿的年轻人侍候她。此人是她在法拉特山颠认识的,从此就一直跟在她身边。她的王子丈夫不和她住在一起,他们是朋友。她解释说,只是不住在一起,他们先讲好的。有时候他们会在一家罗马时髦茶店里见面喝茶。她的丈夫住在一座伯尼建的宫殿里,甚至比她的还要大。他在乡间也有楼阁。他做些什么呢?他好射击消遣,打鹿、野猪和野鸡。她和她的朋友们显然都是一派人。他们支持法西斯党,因为他们怕共和党一来,整个生活就完蛋了。没有了钱,没有了头衔(已经正式废除,但是社交上还可以用),他们该怎么办呢?

“若没有钱,我一文不值。”格林·腾邦说。他是一位宣传致富福音的美国赚钱家,专门贩卖伟大的发财自修课。他教人每天早上站在镜子前面说:“我好伟大,我好伟大,我好伟大……”直到自己相信为止。成千上万的人花好几千元去学,希望腾邦使他们有钱而伟大。他玩弄某一种人心中的感觉和恐惧。那种人常常说:“不要跟我谈爱因斯坦教授的那一套废话,他赚多少钱?我做生意一年赚的钱比爱因斯坦教授一生加起来还要多。”

在这种话里,不难看出,一个被自己的渺小感吓坏的人如何绝望地呼喊,拼命想反抗的心理,告诉自己能赚钱,也很伟大。

这种人觉得渺小,就需要财富治疗。他相信有人具有真正宝贵的生命原料,那就是大胆向前的勇气和变化性、创造性。他也许真正缺乏这些特质,所以,他不但要用钱买物质上的舒服,或者奢侈的生活,更重要的是,要用金钱买回自我感。

维多·罗尼谈起海夫纳时说:“海夫纳需要做名人。名声对海夫纳很重要,他希望所有的人都能认识他。我们花了100万美金制作一个电视节目,生意不大成功,但是它让海夫纳有机会一周又一周地露面主持仪式,使他得到美国出版商前所未有的知名度。我的意思是说,享利·鲁斯如果还活着,如果在街上漫步,几乎很少有人会认出他,但是海夫纳和他的烟斗却是家喻户晓的。海夫纳真的需要这种知名度。我有不少朋友是电影界的名人,他们具有特殊的品质,而且,他们有一股电力,并且还有性的吸引力。”

有钱有名的人不必解释他的身分,因为大家都认识他。乔治·沙克尔说他特别容易健忘,不但容易忘掉别人的姓名,有时连自己的名字都想不起来。“很高兴的是,”他说,“大家都认识我,他们总会告诉我是谁。”

名人可以免掉人生中烦人的、填表式的一面。不必每次都正式划分他是谁,对方是谁,谁该听谁的。既然他的身分已经建立了,就不会有弄错、发窘的危险,比如有人不知道他的真正地位之类等。

还有,为了平抚对陌生境况的恐惧,大家对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总会更温暖、更信任,他至少不是完全陌生的。反过来说,这种情况也使他很舒服,因为认识的微笑会传达表面的温情,他可以得到被人爱、受欢迎的舒服感觉。此外,认识你或自以为认识你的人会给你比较好的服务,因为他们已根据想像和你产生了一种关系。

有钱又有名的人受到的优惠就更多。旅馆的门童、经理、侍者、计程车司机、茶房、电话接线生、公共官员和其他各种人对他的态度,完全根据他们心中对他的印象而定。他们也许会听信传言,喜欢他或讨厌他,但是碰到他的时候,几乎都会把他当做重要人物来侍候。

因此,名声就是对抗恐惧渺小的一种方法。内心缺少身分感的人,将无情地抛弃和他身分相同的人,疏远他一度钦佩、如今把他举得高高在上的同类,盲目的恐惧使他根本不知道自己是谁,就只好求助于外。

用很多电影中熟悉的措辞来说,成名就是成为“某人”。使人确定自己的存在,很多电影明星只能从银幕上得到这种感觉。也可以引用在私生活上,有钱有名的人需要广告,以便他们可以看到有关自己言行活动的报道,知道自己还活着,而且近况还不错。

钱当然也可以打开门路,就连克里姆林宫的房门也为钱而开通。银行家约翰·洛克菲勒几年前曾携眷访问苏联。赫鲁晓夫在其到达的第二天下午,在克里姆林宫接见了他。两个人谈了很久。1973年,洛克菲勒在莫斯科的卡尔·马克思广场一号开设了曼哈顿银行的分行。

几乎没有人会怀疑金钱的作用。

马库斯·雷内爵士说:“我记得在年轻的时候常常想到,谁若每年有100万英镑的资金要处理,那实在是太吓人了。因为他会有很大的权力。”

今天,透过他的信托金和基金,瑞恩的职权恰好分配到这么大的数目。

“一个人可以让别人感受到他的意见,”他承认说,“我就可以从事一些个人的偏好。譬如我可以决定,买一幅塞尚的作品对国家画廊很重要,我就能想办法去做。但是,钱在英国不像在美国一样,能给你直接的权力。美国的情形真吓人,金钱威力发挥到最高的程度。”

知道水门案的人,谁也不会疑这一点。几乎很少有人了解,金钱若以合法、高尚的方式来运作,对事情能影响到什么程度。1962年的美国众议院报告指出,“福特基金会”用免税的利润直接和付税的银行竞争,以优惠的利率借钱给他们选中的公司,有一次曾经以2.6%的利率贷出300万美元,为期20年。

就这样,商业竞争的正常程序显然受到了干扰。因为他们的同行必须以正常的利率筹款,货物很可能要贵一点。像“福特基金会”资产达到数十亿,仅仅金钱的动向就可以广泛达成一个特殊的目标。

还有,接受基金会赠款的对象在意识形态上必须被施主所接受。捐款给大学博物馆、研究机构、医院、调查团体的基金会,施主对于研究方向和人事任用都有重要的发言权。因此,钱能决定日后行动的广泛趋势。

凭借赠款、补助金、私人捐助的途径,个人的特殊偏好也可以实现。比如,中央情报局利用基金会来掩护某些特殊的金融活动,以促成特殊长期目标的实现。

金钱的积极用法要靠相当的技巧。杰魁斯教授反驳愚人也会用钱的论调,他认为花钱需要最高的能力。他说:“福特基金会要聘请全美水准最高的人物把钱捐出去。”事实的确证明,愚人可能会挣钱,但是花钱需要聪明人。

金钱好比肥料,如不撒入田中,本身并无用处。

对于个人来说,花某一数量之外的钱也是一项事业,而且是比赚钱更难的事业,需要更高的能力和智慧。

既会花钱,又会赚钱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因为他享受两种快乐。

杰魁斯划出了用钱和挥霍的区别。谁都会把钱乱花出去,罪犯最习惯这一套。要让钱得到真正的效用可就难了。杰魁斯谈到用钱的本质,他说:“一个人所拥有的钱,若远远超过他所花的钱,花钱就成了毫无意义的挥霍。”

对于彩票中奖的人而言,他们用20万镑去干什么呢?他们怎么用法?他们很可能挥霍一空。于是他去买一艘1500多万镑的游艇,然后要干什么?他们发现买一艘游艇,必须知道怎么样雇人。你必须学会雇船员。如果你这个雇主能力不及船员,你就会上当。这就是那些发横财的人常有的遭遇。他们不会控制钱,他们不知道怎么办,所以会受骗。

相信任何人都有成为大富翁的憧憬,那么如果美梦成真,成为家财万贯的大富翁时,是否就能无忧无虑呢?这的确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假设任何人突然获得一笔意外之财,届时生活水准骤然提高,就会觉得终日提心吊胆,不知如何支配这笔巨款,终日坐愁城。调查发现,暴发户都是因为一夜致富而心中不安,不知如何处置,有的终日沉迷赌博,不能自拔,直到财产消失殆尽时,才悔不当初。稍微聪明的人,或许会把意外之财花在有用的地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与看法,这种自我认知的观念是源于过去的生活体验不断累积而成。然而一旦获得一笔巨款时,就很难调整自己以往的观念,从而不能冷静地处理突发的事实。谈得浅显些,某人平日居陋巷,穿旧衣,吃粗食。有一天突然中了1000万的大奖,在以前,他根本无法想像锦衣玉食的豪华生活,因此这笔意外之财与他原有的思想无法调和,便在内心产生冲突,破坏原有的生活步调。

理财专家建议,对于意外之财,最好先参加定期存款,暂时不要碰它。等过了一段时间以后,自己习惯了金钱增多的改变,不安感也消失了,再冷静地思索用钱之道。

花钱能力高的人让金钱有不少积极的用处,其中以支持文化活动成为最有价值的一种外在表现。佛罗伦萨的梅迪奇世家等大赞助人充实了整个世界。三位维也纳贵族供给贝多芬固定收入是功不可没,因为音乐所赚的钱根本不够维持大师的生活。

把钱用来交际,用来创造艺术、政治或社交的圈子,由特殊的社会交往培养出特殊的意念,这是男女名人比较有用的任务之一。有几个例子显示,这样把钱花在宴会上实在是灵感的杰作。

钱还可以使有钱人免于对金钱的再追逐。美国的富豪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实行美国新政,使纯富翁们说他是共产党,是共和党的叛徒。

同样,约翰·肯尼迪担任参议员的时候,也完全不考虑个人的金钱,一再投票违反自己的利益。石油及瓦斯议案就是一个例子。

有几位这种类型的富人用金钱行为来造福人类,但是例子不多,因为财富和用钱的能力实在很难凑合在一起。

今天,被视为最典型的金钱用法就是把它当做成功的气压计。钱包的大小决定了猎财者的阶级。“才智超群”也许是宝贵的优点,比起神奇的金钱成就可又暗淡了许多。

正如莎士比亚所说,金钱是个好士兵,有了它就可以使人勇气百倍。但是,金钱可以成为人的奴隶,也可以成为人的主人;如果金钱不是你的仆人,它便将成为你的主人。因此,一个只会赚钱而不会花钱的人,与其说他拥有财富,倒不如说财富拥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