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若要慷慨,先要节俭。节俭不只给自己带来方便,而且与人为善,它兴建医院,广施钱财,捐资办学,倡导教育。只有最善良的心灵,才可能生出仁爱,它有一种近乎于神的品质。
普通的人,心理有同样的情感。一个人,无论他如何穷途末路,劳碌辛苦,身分低微,行善之于他,是天赋,更是祝福,——它带给施与快乐,与领受者相比,不见得少呢!
其实,我们夸大了钱财的能力。固然,为了让人们脱离他们罪恶的历程,为了让他们向善,我们募集了大量的捐赠。但单单捐赠并不能够达到目的,钱财从未能影响社会的重大变革。有诚挚的决心,切切实实的献身,努力的工作,才能够使人克服放纵、短视、不虔敬的恶习,使他们在追求正当高贵的目标时,实现自己的幸福。钱也许有很多的用途,但金钱自身什么也做不到。
钱财的力量被夸大得太历害的了。决心在社会出人头地的人,都把它看作很要紧的东西。他们有了钱,可能大度,也可能骄傲。有的人为了博得别人的好感,日常生活常常挂在嘴边的那些言不由衷的自白,徒增人的反感。
某些人对钱财崇拜得五体投地。以色列人有他们的金牛,希腊人有黄金做的朱比特神像。爱慕金钱、财物,是人类天性中最低贱的部分。人们常常会问,“他有多少财产?”“他收入多少?”如果你告诉他们:“我发现一个仁慈、有德、完美的人!”他们毫不在意;如果你说:“我发现一个有百万家财的人!”人们会对他刮目相看。
野心、贪婪,如果说它们可以使国家扬眉吐气,却会使国家的每个分子变得粗鄙不堪。现在,每个人都在拼命赚钱发财,他们已经不能看到那些更高的品质……人们现在的许多奇思异想足可以说明,他们对资本的渴慕,已经取代了其他一切高尚的志向,无论是现世的,还是来世的。
对金钱的追求会将它前面的一切都扫开,而现在,它已经成为人民的一种习惯。人们的注意力完全在它身上,其他的幸福,或者全不放在眼里,或者被说得一无是处。而后,这些渴求金钱的人又希望通过捐助,来恢复自己的道德品质;山一样的财富沉重地压在他们的心头,压在他们的灵魂上,如果他们能够抵抗住这种压力,继续保持勤勉的习性,坚强的心灵,那他们真可以说是用特殊材料做成的人,因为人一旦有了钱,往往容易虚度光阴,挥霍无度。
如果钱财不会使人们相互疏远,世上一半的罪恶就会消失。如果雇主多接近工人,也允许工人多接近雇主,我们就不会遇到现在这么严峻的考验。他们应该有所作为,帮助那些工人不要沉溺于酒店;他们应该从他们的财富中,拿出更多的部分,为人们建造娱乐消遣的场所;他们应该提供更好的住房,更清洁的公厕,更好的街道。如果这些都能做到,业主无须停工,工人也不必罢工。
确实,如果金币像冬天的雪片一样飞舞在我们的面前,像夏天的草莓一样地沉甸甸,有什么理由要去注意一位布道牧师的唠叨呢?
人们继续辛辛苦苦地干活,希望钱财能攒得更多。看他们十分卖力的样子,我们真会以为他们是在贫困中挣扎,其实在他们周围、财富堆积如山。他们抓住一切机会搜刮,一分一分地挣,有时为了一点蝇头小利,什么低贱的活也肯屈尊,而实际上,他们累积的财富已经远远超过他们能够享用的程度。但他们仍然夜以继日,不断地绞尽脑汁,希望能够锦上添花。
这些人也许在早年没体验过教育的好处,因而完全不能感受书本的乐趣,对书没有任何兴趣,有时,甚至自己的姓名都拼写不出。他们脑子里只有一件东西,就是钱;只盘算一件事情,就是怎么赚钱。他们除了信仰财富,别的没有任何信念。他们把孩子置于完全的控制之下,只教他们服从,不培养他们的才能。
最后,这些积累的财富传到孩子手里。以前,他们花钱受到限制,现在限制解除,他们就大手大脚;他们从不知道,还有比这更好的生活方式。他们挥金如土,他们不愿再像他们的父辈那样做苦力,他们要做“绅士”,要像绅士那样开销。很快,钱犹如长了翅膀一样,都飞走了。第一代积攒财富,第二代挥霍,到了第三代就一穷二白,又重新沦为贫困的阶层,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
有一句谚语,“两只木底鞋,一双长统靴。”意思是说,父亲穿木底鞋积累了财富;儿子有钱,把它花得干干净净;再到孙子辈,又穿起木底鞋来了。
人到老年,永远摆脱了为钱的劳作、期待和焦虑,为了晚年过得幸福,他们在青年、中年的时候,就应当保持他们的心灵健康活泼。他们应当熟悉各类知识,对于那些使得世人一代胜过一代的种种已行的事,正行的事,应当培养自己的兴趣。多数人的生活中,有足够的闲暇可以去阅读传记、历史,可以去掌握许多科学知识,了解那些与赚钱不同的、更加高尚的事业。纯粹的享乐不能使人幸福,纯粹追求快乐的人是不幸的动物。
如果一个濒临死亡的人,面前除了成堆的金币外,别无任何慰藉,那是多么悲惨的结局啊!世界正从他眼中消失,他却在紧挨着金币不放,然后咽了气,最后一个动作仍是在抚弄他的金币。守财奴爱尔维斯,死时还在高声叫着,“我的钱!谁也不能夺走我的财产。”一幅多么可怕、难堪的景象啊!
人往往因为不够节俭而遭报应,富人则因为节俭得过头而遭报应——他们越来越吝啬,越来越感到自己的钱袋在缩小,死时像个乞丐。我们知道许多这方面的例子,比如,伦敦一个最有钱的商人,过一段贫苦日子之后,去了农村,来到他出生的那个教区,请求领取救济金。他虽然家财万贯,但却惶惶不可终日,惟恐某天自己会身无分文。当地人给他发了救济金。他死时其状如同乞丐。
世上所有的有钱人,所有的守财奴,自己终会发现,——世人也会为他们发现,——他身后所留的,无非是人们的一句‘他死时很有钱’;他的财富,对躺在坟墓里的他,没有任何益处,只是末日审判之际为他的并不光彩的记录再添上一笔。如果这便是他一生的报偿,那真是一种不幸的报偿。
福裕和幸福,两者并无必然的关联。有些场合,我们甚至可以断言,幸福与财富恰成反比。有许多人,他们一生最幸福的时刻,正是他们与贫穷做斗争、逐渐摆脱贫穷的时候。正是这段时间,他们为了别人牺牲自己,为了将来的自立放弃眼前享乐;也正是这段时间,他们一方面每天为面包而辛劳,一方面又滋养自己的心灵,努力使自己的家庭智慧更多,境况更好,生活更幸福,对社会更有贡献。
每一种生活,都有它的补偿。穷人还是富人,其间命运的差别没有我们通常想像得那么大。富人固然有许多的特权,常常却为此付出很高的代价;他因为自己的财产而茶饭不思,也许会成为勒索的对象;他更容易上当受骗,容易成为众人的目标;他的周围聚集了一大帮向他伸手要钱的人,不把他的钱袋榨干,他们不会甘休。有这样一种说法是,钱一旦多了,去得就快。
穷并不丢脸,如果在贫穷中能够保持诚实,那是值得赞美的事情,我们也常常听见这样的赞美。如果一个人能在贫穷之中保持自己的尊严,不为金钱出卖自己,待人诚实,那么他的贫穷是值得大大夸耀的。此外,一个能够自立的人不能算是贫穷,比之那些无所事事、一身债务的绅士,他要幸福得多。
孟德斯鸠曾说过,一个人一无所有并不是贫穷,只有他不去工作,或者不能工作,那才是真正的贫穷。一个能够工作、并且愿意工作的人,比之好些拥有万贯家财、无须工作的人,要更为福裕。
贫穷会磨炼人的智慧,所以许多伟人最初都很落魄。贫穷能净化人的道德,振奋人的精神。在勇士的眼里,艰辛也是一种快乐。如果我们从历史中去搜索证据,便会看到,人的勇气、正直、大度,不取决于他的财富,反倒取决于他的寒微。至勇者往往是赤贫者,他们往往感到自己有足够的力量实现自己世俗的需要。
上帝造出了贫穷,而未造出痛苦;这两者有天壤之别。痛苦让人蒙羞,它往往出自不检点,出自无聊和酗酒;贫穷而不失诚实却让人尊敬。在贫穷中能够忍受、能够坚持的人,尊严并无损害;但一个安于乞讨生活的人,却于社会毫无用处,只会造成祸害。
一切人中,最幸福的往往是穷人,而不是富人。然而,尽管人们都羡慕穷人,却没有人愿意落到他们的境况。
一位哲人说得好,“让空虚和谎言都离我们而去;贫穷非我所欲,富裕亦非我所欲;粗茶淡饭,我已足矣。”人的快乐的天性也是不平等的,这种不平等,较之财富的不平等,更为重要。财富所赐其实有限,人性的好坏,并不取决于它。灵魂的力量远大于财富,它决定了人性的善恶,进而决定天性的快乐或者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