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财专家就像童话中的主角或炼金中的“盲目”人物,当他寻求隐藏的财宝、地底的石油、钢铁、金矿等宝藏的时候,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动机,只有引述“没有人不要钱”来为自己的行为辨白,完全不考虑这件事对自己的意义。
如果他认为金钱能改变他,那就坚信他的金钱梦一定符合自己。他不怕钱多,因为他没有体会金钱险恶的一面。他也不了解委身于赚钱往往使自己愈来愈不自由,而且他不能随时停止。
很多亿万富翁发现金钱对他已经不再有真正的意义,但是仍身不由己地赚下去。
最典型的就是“盲目”赚钱者,这些人终生无情地吞灭他们的竞争对手。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他们不惜牺牲家庭的温情和个人的幸福,拚命克服他发财手段所招来的恨意和反对。最后,等他达到目的,却发现钱财对他根本没有用处。他惟一的办法就是把钱送走,于是他又开始像当初赚钱一样,狂热地把钱捐出去。
约翰·洛克菲勒也许是最成功的大猎财家,他一生正是那种“盲目”赚钱和“盲目”状态的真实写照。他16岁以账房起家,到了40多岁,已经拥有16条铁路和9家矿业公司的大部分股权,还有造纸、铁钉、苏打、木材工业、9家银行、投资所、9家地产公司、6艘轮船、二片橘子林等产业。
当然,他还有标准石油公司,也就是他一切巨大财富的起源。油源报告由他财富帝国的每一部门传来,都说油井像尼加拉瓜的瀑布一样奔流不息;油田每日生产9万桶,油田和喷油井滚滚而来。
“标准石油”公司用舢板经水路把石油运往中国。用手推车在印度北方的大路上运载。土著酋长用“标准石油”为宫殿照明。墨西哥僧侣把它和蜂蜡、硬脂混合在一起,制成蜡烛。“标准石油”传遍欧洲,在英国、丹麦、德国、荷兰都设有分公司,还输往俄国、非洲、南美等地。
这都是汽车出现以前的事。
用石油做燃料的引擎发明出来后,先是用于蒸汽锅炉,然后是用于麦田抽水机、锯木机,后来又用在船上,最后则用于汽车。
19世纪末,“标准石油”每年的纯利润节节升高。到了20世纪初,随着汽车工业的飞快成长,他们的利润更高了,1906年则达到8312万美元。
这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财源,维持和增殖的手段变成强盗传说的一部分——秘密的交易、议价的安排、间谍、恐吓等等;工业大王可以强迫别人接受自己拟定的条件。荷普本委员会曾经在1880年的报告中谈到:在这个国家,非法垄断已达到很大的比例。他们发现,洛克菲勒可以按照自己所开立的条件,提高折扣用火车运石油,结果铁路当局只好增加其他公司和一般旅客的费用来弥补损失。
还有残忍的垄断家剥削寡妇的故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布克寡妇案件”。根据她的说法,洛克菲勒残忍地欺骗孤弱无依的寡妇,只以略多于实际价值三分之一的价格强行买下了她的产业。
这个故事必定有多种版本,有些版本倒不见得把洛克菲勒描写得这么黑心。但是,寡妇的故事一传出来,大家都相信了,因为根据洛克菲勒的行事作风似乎做得出这事,当时他的这行为已经家喻户晓。
1905年,《麦克丽尔》杂志的作家艾达·塔贝尔这样描述洛克菲勒:“他也许是世界上最丑恶的爱钱情感的牺牲品,金钱是他最终的人生目标。他绝对没有愉快的生活画面,是位诡秘、耐心、永远打算增加财富的爱钱狂。”
面对媒体的各种评论,洛克菲勒从不为自己辨白。但有一次他的一位重要助手尖刻地抱怨这些传言所造成的形象问题,他说:“我们达到了商业史上无敌的成就,我们的名声传遍世界。我们的大众人格不仅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反而被视为罪恶、狠心、压迫、残酷的代名词,我们认为这是极不公平的。大部分人都蔑视我们,对我们指指点点、说三道四,只有少数人奉迎我们,却偏偏是为了金钱,我们看不起这些阿谀奉承的家伙,因此心里更加难受。”
这也是一份提案的序言,此提案要求洛氏把利润分给石油生产工人和“标准公司”的员工,以改变舆论的看法,因为“现在的舆论对我们太不利了”。洛克菲勒虽然听从老同事的恳求,但是并没有真正采取措施,因为这与他的性格不符合。
由这些例子明显看出,洛克菲勒爱钱的盲目性是何等严重。但同时,金钱并没有给他带来纯粹的快乐,他总觉得钱是一个大负担。于是,捐钱成为他减轻压力的最有效途径。
为此,他的助手费德列·盖特曾经用《旧约》来警告他:“你的财富会愈滚愈多,像滚雪球一样!你必须跟上去。你必须尽快分配出去,要比增长还快才行。否则,它不仅会压扁你,还会压扁你的子女和你的孙儿。”
可是,猎财专家的洛克菲勒仍然固执而狡猾地对抗政府分解“标准石油托拉斯”的企图,因为这项联营每年能赚进投资额14倍的利润。
美国富豪洛克菲勒全家前往日本渡假时,一身牛仔T恤,过着简朴的日式生活,丝毫没有任何大享的派头。相反,中产阶级前往海外旅行时,从头至尾,包括皮鞋、皮包,无一不是重新购买的。
像这种情形,腰缠万贯的人却省吃俭用,而囊中羞涩的人反而挥霍无度,究竟是什么心理所造成的呢?这完全是因为自尊问题。换句话说,手头不便的人,内心总拒绝买便宜货,认为自己购买便宜货就会被他人视为贫穷之人,而觉得有损自尊,因此打消购买便宜货的念头。虽然自己不甚富有,但为了不被人看不起,或维护应有的自尊,宁可打肿脸充胖子,花高价买些高级品。于是就出现了越是没钱的人越购买高级品的现象。而对有钱的人来说,由于没有自卑的心理障碍,所以能坦然地购买便宜货,他们认为只要物品本身的品质与功用没有问题,便宜货也不错,何必一定要选择高价品呢?
鉴于此,理财专家建议,没钱的人在购买物品时,要站在实际的利益观点,祛除自卑心理,心平气和地购买便宜货。如果一味追求虚荣,就如坠入无法自拔的深渊,永远也不可能发财致富。
洛克菲勒个人用钱很少。他对服饰的鉴赏力非常单纯,即使西装穿旧了,家人也没办法叫他换件新的。他吃得也很简单,最喜欢牛奶加面包。家里的烹饪普普通通,从没雇过法国的厨师。他是戒酒主义者,而且强烈主张克己,他认为美国本身就受了酒精不少害处。但他捐钱的速度却日渐加快,1919年全年捐钱竟超过1.38亿美金。
洛克菲勒一方面是众所周知贪婪的爱钱狂,终生只知拚命积聚钱财;另一方面却又是有名的慈善家。但他的善行似乎不是要支持他所信仰的目标,例如他捐很多钱给教育机构,他自己却几乎从来不看书,他的热情似乎只限于让钞票从自己手中流出去。
别人也有洛克菲勒那样狂热的金钱欲,在想像或现实中模仿他,我们可以断定,这些人也会为自己所不知道的金钱动机而疯狂地进行猎财。
洛克菲勒和19世纪其他大工业家的成功故事表现了前所未有的金钱大追逐。机会存在着,而且前人的经验也指出了成功的途径。
赚取自己的金山已成为人生的目标。
不必怀疑,美国更是如此,因为它是一个靠“刚毅独立”和“自我奋斗”为开国传统的国家。
说句很不客气的话,世界上很多人都相信人生的目标就是求胜、发财和求取权力,除此之外,别无他求。几乎每个人都拥有金钱梦,但懂得该如何获取或使用它的人却寥寥无几。
赚钱和男人气慨合而为一,商场就是男子汉的试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