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年轻人一定要懂的做人做事经验全集
15030400000105

第105章 处小人在不远不近之间

所谓小人,是指人品差、气量小、不择手段、损人利己之恶徒。在待人处世中,谁都不愿意与这种人打交道,可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都不可避免地会碰到这种人。小人的眼睛牢牢地盯着周围大大小小的利益,随时准备多捞一份,为此甚至不惜一切代价准备用各种手段来算计别人,令人防不胜防,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在背后给你一刀。

小人是琢磨别人的专家,敢于为极小的恩怨付一切代价。因此在待人处世中如何与小人打交道,还真得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应对之策。对付和利用小人没有一套办法是不行的。如果你既不想把自己降低到与小人同等的地步,也不想与小人两败俱伤的话,那就睁只眼闭只眼,死活不理他;或者惹不起躲得起,尽量不与小人发生正面冲突。一句话,如果不是非有必要,那就别得罪小人。看看历史的血迹,有几个人能躲得过小人的陷害?

唐朝的杨炎和卢杞两人同任宰相。杨炎善于理财,文才也好。而卢杞除了巧言善辩之外,别无所长。他嫉贤妒能,使坏主意害人是拿手好戏。同在政事堂办公,杨炎不愿同卢杞同桌吃饭,经常找借口在别处单独吃饭。有人趁机对卢杞挑拨说:“杨大人看不起你,不愿跟你在一起吃饭。”卢杞自然怀恨在心,他千方百计想陷害杨炎。

当时,有一个藩镇割据势力梁祟义发动叛乱,德宗皇帝命令另一名藩镇李希烈去讨伐。杨炎觉得不妥,说:“李希烈这个人,杀害了对他十分信任的养父而夺其职位,为人凶狠无情,没有功劳却傲视朝廷,不守法度,若是在平定梁崇义时立了功,以后便更难以控制了。”

德宗已经下定了决心,对杨炎说:“这件事你就不要管了!”杨炎却一再表示反对,这使对他早就不满的皇帝更加生气。

不巧赶上天下大雨,李希烈一直没有出兵。卢杞知道这是扳倒杨炎的好时机,便对德宗皇帝说:“李希烈之所以拖延不肯出兵,正是因为听说杨炎反对他的缘故,陛下何必为了保全杨炎的面子而影响平定叛军的大事呢?不如暂时免去杨炎宰相的职位,让李希烈放心,等到叛军平定以后,重新起用,也没有什么大关系!”

这番话看上去完全是在为朝廷考虑,也没有一句伤害杨炎的话,卢杞排挤人的手段就是这么高明。德宗皇帝果然信以为真,免去了杨炎宰相的职务。

从此卢杞独掌大权,杨炎自然就在他的掌握之中。他当然不会让杨炎东山再起,故意找茬整治杨炎。杨炎在长安曲江池边为祖先建了座祠庙,卢杞便诬奏说:“那块地方有帝王之气,早在玄宗时,宰相萧嵩曾在那里建立过家庙,玄宗皇帝不同意,令他迁走。现在杨炎又在那里建家庙,必定怀有篡位的野心!”

听信谗言早就想除掉杨炎的德宗皇帝便以卢杞这番话为借口,先将杨炎贬至崖州,随即将他杀死。

杨炎刚愎自用,把对卢杞的蔑视表现在明处,最终被卢杞所害。

《呻吟语》的作者吕坤说:“处小人,在不远不近之间。”过分地接近小人,对自己而言是一种负担;冷落了他,又会招致嫉恨,不知其心怀何鬼胎。所以,保持适当的距离才是上策。

书中又说:“由于喜欢蛇,而贸然出手去抚摸它,往往会被它咬噬而中毒;倘若因为不喜欢老虎,而动手打它,同样也会被老虎吞噬。”因此,必须远离蛇和老虎,即所谓“敬鬼神而远之”。这里的蛇和老虎就是指小人。现实中每个人身边都会有小人,对这种人一定要提防,不要笨拙地出手,以免遭致不必要的伤害。

聪明人能妥善处理和“小人”的关系,主要是能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不得罪他们。一般来说,“小人”比“君子”敏感,心里也常常比较自卑,因此你不要在言语上刺激他们,也不要在利益上轻易得罪他们。

2.保持距离。别和小人过度亲近,保持平淡的关系就可以了,但也不要太过疏远,好像不把他们放在眼里似的,否则他们会这样想:“你有什么了不起?”于是你就要倒霉了。

3.小心说话。说些“今天天气很好”的话就可以了,如果谈到了别人的隐私,谈了某人的不是,或是发了某些牢骚而不平,这些话很可能会变成他们兴风作浪和整你的把柄。

4.不要有利益瓜葛。小人常成群结党,霸占利益,形成势力,你如果功夫还没练到家,就千万不要想靠近他们来获得利益,因为你一旦得到利益,他们必会要求相当的回报,甚至死缠着你不放,想脱身都无可能。

5.吃些小亏无妨。“小人”有时也会因无心之过而伤害了你。如果是小亏就算了,因为你找他们理论不但讨不到公道,反而会结下更大的仇。所以,原谅他们吧!

因此,对付小人,还是不要跟他们一般见识。同时,也不要刻意揭露他们的颜面,还是保持距离为妙。

另外,对于那些既不要脸,又不要命的小人,还是避一避为好。小人固然厉害,但你并不怕他,避开小人完全是因为你根本不值得把太多的精力浪费在一些毫无意义的事上。一旦把握不好自己的行为界限,得罪小人,他就会想方设法来算计你,破坏你的正事,分散你的精力,使你不能安心于工作、学习和生活。“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可谓是待人处世中与小人打交道的至理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