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年轻人一定要懂的做人做事经验全集
15030400000014

第14章 什么时候,都要给自己留点儿“后退”的余地

在今天高度竞争的社会里,虽然我们应该相信人们是友好的,但是这并不是说不存在心怀叵测的人,有些时候别人对你的明枪暗箭,你会防不胜防。知道收敛自己,懂得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该争须争,当退则退。能够掌握做事情的进度,对我们来说是很有用的。懂得收敛就更是人生的一大智慧。

荀攸是三国时曹魏阵营里著名的谋士,他在朝二十余年,能够从容自如地处理政治漩涡中上下左右的复杂关系,在极其残酷的人事倾轧中,始终地位稳定,立于不败之地。苟攸是如何安身的呢?曹操说他“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伐善,无施劳,智可及,愚不可及,虽颜子、宁武不能过也”。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他谋略智慧过人,作战奋勇当先,做事不屈不挠。但他对曹操、对同僚,却不露锋芒、不争高下,把自己表现得总是很谦卑、文弱、愚钝。因为他知道伴君如伴虎,处处收敛自己。结果在二十多年中深受曹操宠信。

所谓“花要半开,酒要半醉”,凡是娇艳盛开的鲜花,也就预示着衰败的开始。有些人不知收敛,精明过头,才落得个惨败的下场。能取得名位很重要,能懂收敛,获得圆满更重要。很多人在社会上能如鱼得水,其实就是因为他们深知“收敛”的道理。收敛不是说故步自封、停滞不前,而是说要恰到好处、点到为止。

宋仁宗时,王旦任宰相。他虽不是像魏征、吕蒙正那样的名相,但其在人品上也堪称楷模。寇准本是王旦一手提拔起来的,但寇准出于嫉妒之心,总是在仁宗面前说王旦的坏话。而每当仁宗问王旦谁最称职时,王旦却总是称赞寇准。宋仁宗感到不解,问:“为什么寇准反而总是挑你的毛病呢?”王旦说:“臣在相位久了,政事一定有许多不足之处。寇准将其所见反映给陛下,正见其忠直。也正是如此,臣才看重他。”仁宗听后,更加佩服他的为人。

有一次,王旦写的诏书违反了规矩,寇准见到后立即送到仁宗那里,致使王旦和相关的许多人受到不同程度的惩罚。巧的是没过几天,寇准起草的诏书也违反了规矩。王旦的手下人以为有了报仇之机,就把诏书拿给王旦。王旦看后却把诏书送回到寇准那里,让其重写。寇准非常惭愧,见了王旦说:“你有如此大的度量,真让我自愧不如呀!”王旦为相,从未露过锋芒,百官却对其敬佩有加,这不正是他善于收敛自己的结果吗?

一个人在社会上能达到什么样的高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功利之心太重,向上走的急切溢于言表,反而会被人看轻了。世界上有许多伟大人物,都是从当初的卑微中走出来的,世界之所以可以接纳他,是因为他的谦逊和诚恳。如果一个人一无所长而眼睛长在额角上,是找不到自己的座位的。

在日本,丰臣秀吉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人物。是他统一了日本,结束了日本长期藩镇割据的形势,成了日本的英雄。

丰臣秀吉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少年丧父,流落于江湖。

直到1558年,他在路上遇到名古屋的领主织田信长,情况才有改变。当时他对着信长大喊,信长勒马问:“你有什么事相求?”他说道:

“想请您让我做您的家臣!”

“什么理由呢?”

“我想跟随能称雄天下的贤主。”

“你的武艺如何?”

“低劣。”

“学问呢?”

“没有。”

“才智呢?”

“自以为并不比别人强。”

“那么,你究竟有什么专长呢?”

“并没有专长。”

“哦!很老实嘛!那你凭什么追随我呢?”

“真心。”

信长于是收留了他。

丰臣秀吉在信长手下,从最低级士兵做起,信长因为喜欢他聪明,加以重用,后来他终于成了统一日本的英雄。

谈理想、论英雄也是需要资格的,在更多的时候,我们应该把梦想藏在心里,埋头耕耘,让成绩说话。

人有个性不要紧,但这不代表我们就可以肆无忌惮地表现自己。比如说在职业场所,打工就安心打工,雄心壮志回去和家人、朋友说。有些人会认为对事业有想法是进取心的表现,其实它的负面影响会使我们得不偿失。如果你时不时就念叨“这一行我已很熟、另立门户也撑得起”、“35岁时我必须干到部门经理”,则很容易会被上司与同事看作是敌对者。

野心人人都有,但是位子有限。你公开自己的进取心,就等于公开向公司里的同僚挑战。以后你再接什么项目,拆台的人肯定会比捧场的多。一个人有价值是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作风低调一些是绝对应当的。

在社会上、在职业场所甚至在我们的朋友圈子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有这个位置上的限制和规则。你的一言一行,必须和自己的身份相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