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年轻人一定要懂的做人做事经验全集
15030400000022

第22章 架子不要端得太足了

人活一世,生存环境不断变迁,各种事情接踵而来,墨守成规、只认死理是无论如何都行不通的。而随机应变、机灵通达才是我们立足于世且能越来越好的做人法宝。

为大局着想,即使你正占上风,架子也绝不可摆过了。和谐的环境,本就是“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地相互抬举起来的,若有人想把高傲进行到底,就随时有出局的可能。

清朝末年,尤五的漕帮,跟沙船帮本是解不开的对头。沙船帮的老大叫郁馥华,家住小南门内的乔家滨,以航行南北洋起家,发了好大一笔财。本来一个走海道,一个走运河,真所谓“河水不犯井水”,并无恩怨可言。但自从南漕海运以后,打碎漕帮的饭碗,情形就很不同了。两个帮派的人为了抢生意,经常发生械斗,成了一对冤家。

有一次两帮群殴,说起来,道理是尤五这面欠缺。但江湖事,江湖了,可郁馥华却听信了手下人的话,将尤五手下的几个弟兄,押到了上海县衙门。事后郁老大也醒悟是本帮先坏了江湖规矩,几次托人向尤五致意,希望修好。尤五置之不理,于是搞河运的与搞海运的打起了冷战。

这个时候,尤五那里出了点儿问题,他有一批救命的粮草急等着要通过海路运往杭州,这就首先需要尤五与郁老大言归于好。尤五只得主动登门拜访郁老大。对沙船帮来说,这却是求之不得的一件事,漕帮现今虽不如往日兴旺,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势力圈子依然根深蒂固。如今一个向漕帮示好的机会送上门了,郁老大好好展示了一把他的江湖手段:

听得尤五驾到,郁老大急急赶回,正事不谈,先对他的儿子郁松年说道:“你进去告诉你娘,尤五叔来了,做几样菜来请请尤五叔,要你娘亲手做。现成的‘糟钵头’拿来吃酒,我跟你尤五叔今天要好好叙一叙。”

尤五早就听说,郁馥华已是百万身价,起居豪奢,如今要他结发妻子下厨,亲手治馔款客,足见不以富贵骄人,这点像不忘贫贱之交的意思,倒着实感人,也就欣然接受了盛情。

摆上酒来,宾主相向而坐;郁馥华学做官家人的派头,子弟侍立执役,任凭尤五怎么说,郁松年就是不敢陪席。

江湖上讲究的是“受人一尺,还人一丈”,尤五见此光景,少不得也有一番推诚相与、谦虚退让的话交代。

多时宿怨,一旦消除,大伙儿都相当高兴。

对于尤五,这次造访原是情势所迫,本着折节降志的委屈来的,并非真心实意要与沙船帮做朋友。但是在郁府,郁老大却给足了他面子,假戏做了真时,也就暗暗地领了郁老大的好意,从此两帮之间,是不必水火相见的了。

人际交往中有一种僵持现象:彼此虽同处一个交际圈,但却为微妙心理所控制,双方关系长期处于对峙、僵持的黑色状态,谁也不肯或不愿主动改变这种现状。即使有着交际需要或愿望,也较劲弄气,支撑到底。它没有对立、对抗那么严重和公开,但却是交际中的一种消极现象,是必须克服的。

那么,如何打破这种僵局呢?

1.主动交往不较劲

考察交际僵持现象,会注意到这么个事实,这种现象通常在两类人身上发生:一类是清高自大的人,一类是内向孤傲的人。

他们的显著特点是自以为是、自尊心强、自我封闭。要打破交际僵持局面,首先就要克服自我意识,树立开放思想,淡化“我”字,主动交往。

2.及早打破僵局

交际僵持现象颇有点小家子气,谁也不愿正视,更不愿承认自己陷入其中,但它却实实在在地存在着。如果我们能透视其实质,一方面会为自己愚蠢荒唐的举动哑然失笑,另一方面会采取主动积极的方式,自觉与对方交际,并且视为自然,奉为圭臬。这样僵持的局面便冰消雪融。

3.示好要巧妙

交际僵持局面是要打破的,但其本身有时十分微妙,其中还可能有一些不好明说细究的关系。此时的方式和技巧尤为重要,方式适宜、技巧圆润,就可以圆满达到目的。否则可能显得唐突,或者适得其反。一不能急于求成,二不能挑得太明,要在不动声色、逐步试探中改善关系,这才是切合实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