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年轻人一定要懂的做人做事经验全集
15030400000059

第59章 没有不可做的事,只有没办法的人

做事讲方法,既包括对自己目标和方向的规划,也需要我们对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件,能“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根据实际情况,迅速拿出自己的对策来。

我们评价某个人会做事,多是称赞他具有把握重点的眼力和见风使舵的灵活性。事情怎么做,本来没有一定之规,能够因势利导,以小的付出换得大的回报的,就是此中高手。

北宋有一个边防将领叫种世衡,他曾驻守在延州的清涧城。他下车伊始,发现这里防守力量薄弱,粮草也十分缺乏。种世衡于是拿出官府的钱,贷款给商人用。商人们都争相到清涧城来做生意,而且他们出入时也从不会受到盘查。没用多久,粮仓和官方的供给就都充足起来,边防实力大增。

为了培养边境居民的尚武精神,他还想办法引导边民学习射箭。他用银子做成箭靶,谁射中了银箭靶就把这个箭靶送给他。后来射中的越来越多,银做的箭靶轻重依然不变,只是靶心却变厚变小了,这样人们的射技也大为提高。当有人为了争取徭役的好差事而发生争执和打斗的时候,种世衡就让他们通过射箭比赛来决定,射中靶子的就可以优先分得较好的差事。谁一旦有了过失,也让他射箭,能射中的就会被免除刑罚将他释放。由于采取了以上这些措施,清涧城中的军士和百姓,人人都擅长射箭,从此清涧城兵强民富,远远超过延州其他各城。

有些事,看起来千头万绪,无从入手。而事实上,在每件事情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人,摸透了人心,掌握了人性,事情就好办多了。

有一则小故事,就体现了以人治人的智慧。

北周文帝时,韩褒为北雍州刺史。州中有许多盗匪,韩褒来了后,对他们秘密访察,得知这些人实际上都是州中的豪强大族。韩褒佯装不知,对他们都一律加以礼遇厚待,对他们说:“我这个刺史不过是一介书生,怎么懂得督剿盗匪?要靠你们来共同为我分忧了。”他又把其中那些强梁狡黠的年轻人全都召集来,都给他们封了主帅的职衔,划分了地界,如果有抢劫事件发生而未能破获,就以故意纵放论罪。于是这些被署以主帅之职的年轻人,一个个惶恐惧怕,伏身自首,并揭发说:“前某次抢劫案实是某某人干的。”把所有盗匪的名字全都开列了出来。韩褒把名册取过来收藏好,在州城门口发布榜文说:“凡干过盗匪之事的人,要迅速来自首。超过本月不自首者,要抓来公开处决,并将其妻子、儿女入宫为奴,赏给前来自首者!”于是不满一个月,境中盗匪全部来自首了。韩褒取出名册核对无误,就全部宽恕了他们的罪行,允许他们改过自新,从此盗匪活动平息了下来。

用小偷当门卫,是为了更好地看住家。当制度不能发挥作用的时候,我们不妨从人性的特点着手,使其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当破坏者发现这样做得到的好处还不如他损失的多时,他自然也就不会再去做这样的事情了。

罗明从部队转业之后,开了间汽车配件公司,经过数年的辛苦经营,也算是初具规模。哪知道从一年以前,开始发生货色走漏的毛病,而且走漏都是最关键的小件。罗明明察暗访,先在店里查,员工中有谁手脚不干净,再到同行以及用户那里摸底,看哪家吃进了来路不明的黑货?然而竟无线索可寻。

后来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罗明发现他丢的那些零件是被人塞在轮胎里,明目张胆是卖出去的,——里外勾结,然后再坐地分赃。而卖这种“货”的店员,是罗老板的同乡,平时诚实能干,很得他信任。他在罗明手下工作已久,进货渠道,客户网络都摸得三分底儿,此时如果顶着贼名儿被解雇,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而且罗明通过家乡的来人了解到,这个店员的父亲在去年刚动了次大手术,欠了不少外债。虽然他事情做得不地道,可也算事出有因,自己了解不够。思前想后,罗明决定把事儿压下去。

于是罗老板不动声色,继续做出查无实据的苦恼样子来。一天午休的时候,他招来作弊的店员和另一名老员工,悄悄对他们说:“我平日忙着进货,天南海北地跑,店里的事儿就有些顾不上,我不在的时候,你俩替我盯着点儿,若没什么大漏子,年终时我送双份的花红。”两人点头称是,以后罗明的公司,总算是风平浪静了。

对于敢于变通的人来说,这个世界上不存在困难,只存在着暂时还没想到的方法,然而方法终究是会想出来的。当你面临任何一个棘手的问题时,应该想:“是不是还有另外一条事半功倍的道路可以试一试呢?那样或许会获得成功。”

一般情况下,“直接式”处理问题,能快捷、迅速及时地把问题搞定,是处理一般性问题的很好方式。对于那些非常困难的问题,采用转个大弯子的迂回策略,也是出于不得已而为之。其实它是转化矛盾,使之逐渐趋于和平,直至最后彻底解决矛盾的一种特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