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年轻人一定要懂的做人做事经验全集
15030400000063

第63章 敌人和朋友并非不变的,切忌自设障碍

做事灵活,就要求我们不能戴着有色眼镜看问题,为人处世,要往远处看,不能因为一时一地的是非恩怨而堵了自己以后的路。

在日常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我们不免会遇到些许摩擦与不快,每当这个时候,我们面对问题的态度,就往往体现了一个人的心胸与度量:心胸狭窄的人选择斤斤计较,因而“失众友”;心胸宽阔的人,选择用宽容包容过去,因而“聚众朋”。一个人要开创自己的事业,求同存异无疑是必须采取的策略之一。因此,我们应该团结一切不利于自己的因素或敌对力量,为我们的最终目标服务。

英国首相丘吉尔曾有一段名言:“没有永久的敌人,也没有永久的朋友,有的只是永久的利益。”他一生都在奉行着这句话,在用人上也是如此。丘吉尔作为保守党的一名议员,历来非常敌视工党的政策纲领,但他执政时却重用了工党领袖艾德礼,自由党也有一批人士进入了内阁。更值得称道的是,他在保守党内部,对前首相张伯伦也没有以个人恩怨去处理他们之间的关系。他不计前嫌,很好地团结了他们,显示了他的胸怀和高明的用人之术。

张伯伦在担任英首相期间曾再三阻碍丘吉尔进入内阁,他们政见非常不合,特别是在对外政策上存在很大的分歧。后来张伯伦在对政府的信任投票中惨败,社会舆论赞成丘吉尔领导政府。

出人意料的是,丘吉尔在组建政府过程中,坚持让张伯伦担任下院领袖兼枢密院院长。他认识到保守党在下院占绝大多数席位,张伯伦是他们的领袖,在自己对他们进行了多年的批评和严厉的谴责之后,取张伯伦而代之,会令他们许多人感到不愉快的,接受丘吉尔做首相,是他们的痛苦。为了国家的最高利益,丘吉尔决定留用张伯伦,以赢得这些人的支持。

后来的事实证明,丘吉尔的决策非常英明。当张伯伦意识到自己的绥靖政策给国家带来巨大灾难时,他并没有利用自己在保守党的领袖地位刁难丘吉尔,而是以反法西斯的大局为重,竭尽全力做好自己分内之事,对丘吉尔起到了极大的配合作用。

当人与人之间争端纷起时,难免要侵犯到彼此的利益,如此一来,大家对于敌对方的情绪会越来越恶劣。而能与自己的敌人携手是站在主动地位的人,能站在主动地位的人不受制于人,你采取主动,不只打动对方,甚至会让他误认为你们已“化敌为友”。可是,是敌是友,只有你心里才明白,但你的主动,却使对方处于“接招”、“应战”的被动的态势,如果对方不能也“爱”你,那么他将得到一个“没有器量”之类的评语,一经比较,两人的分量立即有轻重,所以当众拥抱你的敌人,除了可在某种程度上降低对方对你的敌意之外,也可避免恶化你对对方的敌意。换句话说,为敌为友之间,留下了条灰色地带,免得敌意鲜明,反而阻挡了自己的去路与退路。人是群居的动物,跟周围的人做朋友,大家携手共进,你的好口碑才会逐渐树立起来。这样成功的阻力减少了,增加的都是前进的润滑剂。把自己融入现实之中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困难,即使你一向厌恶的人,只要有心,慢慢地也会建立起一种亲密的关系。

请记住一句话:敌意是一点一点增加的,也可以一点一点削弱。

比如常听音乐的人,一般都有派别之分,他们常自诩自己是古典音乐派、爵士音乐派、流行歌曲或民谣派,就好像是政坛上的党争,从不轻易越雷池一步。但是经过调查之后,才明白他们的好恶,并非是绝对的。

人们对于自己还没有了解的东西,总有一种天然的抗拒感。比如有人声称自己讨厌爵士乐,但是多听过几次爵士乐之后,又可能会逐渐接受它并且喜欢上它。人们对于接触次数多的事物,都会或多或少地产生亲切感,“讨厌”有时候只是自己的主观感觉。

这个道理对人也是一样的。觉得讨厌的人,和他交往一段时日后,可能就会发现他的一些优点,从而改变了当初的印象。我们要在社会中生存,你不喜欢很多人,拒绝和他们亲近,他们同样也就没有喜欢你的理由,这会使我们的处境非常艰难,走到哪里都是一片荆棘。所以我们要尽量与人亲善,消除他们在我们心中的坏印象。

“厌恶”并非天生,也非绝对,多半是由于缺乏亲切感而引起的。马戏团里,驯兽员面对一些毒蛇猛兽的时候,最初总是要下意识地躲避,但是与它们熟悉之后,不安与恐惧感便会渐渐消逝。相同的道理,对于讨厌的人,只要不断地接触,当熟悉对方以后,厌恶的感觉便会逐渐消逝。

如果我们的周围敌人多而朋友少,本来可以很顺利的事儿,也可能会遇到一些不必要的阻挠,我们的时间与精力,很可能有一大部分要损耗在这种无谓的纷争里。为了早日达到你心中的理想境界,还是别打那种误人误己的消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