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20几岁如何赚到第一桶金
15032000000062

第62章 做生意要先学会做人情

对于创业者来说,也许你可以没有雄厚的资金,但万万不可没有人脉资源。创业者要懂得人脉的重要性,要广聚人脉,招徕各方资源扩展自身财源。创业者要想广聚人脉,首先要先学会做人情,进而通过各种人力资源建立公司的人脉网。在建立人脉网的过程中,利用社会资源提高公司的知名度,多参加一些慈善公益活动,为社会文化做出一些贡献,才能赢得民心,才能生意兴隆。

人情关系好坏决定着生意成败,做生意必须首先建立起兴旺的人脉,这绝对是生意场上的一条金科玉律。

做生意的人无不希望自己的生意越做越大,越做越红火,然而,哪怕是在相同条件下,做生意的成就也各不相同:有的人不可谓不努力,但生意始终在一个小圈子里打转;有的人却能高歌猛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究其原因,就在于是否理解了人情关系对于生意的重要意义。

所谓做生意,也就是通过商品交换获取利润,而商品交换的对象是人,也就是说,做生意要不可避免地与人打交道。因此,学习与人打交道的技巧,通过建立和谐、积极的生意关系来拓展生意空间就成了每一个生意人的必修课。从这一意义上说,人情关系好坏决定着生意成败,做生意必须首先建立起兴旺的人脉,这绝对是生意场上的一条金科玉律。大诗人陆游说的“功夫在诗外”,正是这个道理。

那么,如何在生意场上建立上下通畅、周边和谐的人际关系呢?最重要就是学做生意要学会做人情。

做生意要懂得人情世故,为人处世上的聪明才能成为生意场上的聪明人。做生意要伺各行各业、各种层次的人打交道,要想与这方方面面的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做人做事就不能稀里糊涂,而是要知进知退、能高能低、可方可圆。从会处关系的聪明人开始做起,就能成为一个高明的生意人。

和记黄埔集团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和记洋行;二是黄埔船坞。和黄是当时香港第二大洋行,又是香港十大财阀所控的最大上市公司。本港的华商洋商,垂涎这块大肥肉者大有人在,只因为和黄在本港首席财主汇丰的控制下,均暂且按兵不动。李嘉诚很清楚,汇丰控制和黄不会太久。根据公司法、银行法,银行不能从事非金融性业务。债权银行,可接管丧失偿债能力的工商企业,一旦该企业经营走上正常,必将其出售给原产权所有人或其他企业,而不是长期控有该企业。在李嘉诚吸纳九仓股之时,他获悉:待和记黄埔财政好转之后,汇丰银行会选择适当的时机、适当的对象,将所控的和黄股份的大部分转让出去。这对李嘉诚来说,不啻是个福音。长实财力不足,若借助汇丰之力,收购算成功了一半。为达到目的,李嘉诚停止收购九仓股的行动,以获汇丰的好感。李嘉诚卖了汇丰一份人情,那么,信誉卓著的汇丰必会回报—还其人情。这份人情,是否是和黄股票,李嘉诚尚无把握。“在不影响长江实业原有业务基础上,本公司已经有了更大的突破—长江实业以每股7.1元的价格,购买汇丰银行手中持占22.4%的9000万普通股的老牌英资财团和记黄埔有限公司股权。”在场的大部分记者禁不住鼓起掌来,有记者发问:“为什么长江实业只购入汇丰银行所持有的普通股,而不再购入其优先股?”李嘉诚答道:“以资产的角度看,和黄的确是一间极具发展潜力的公司,其地产部分和本公司的业务完全一致。我们认为和黄的远景非常好,由于优先股只享有利息,而公司盈亏与其无关,又没有投票权,因此我们没有考虑。”李嘉诚靠“以和为贵”、“以退为进”、“以让为盈”的策略,赢得这场香港开埠以来特大战役的胜利。和黄一役,与九仓一役有很大不同,没有剑拔弩张,没有重锤出击,没有硝烟弥漫,和风细雨,兵不血刃。故有人说:“李氏收购术,堪称商战一绝。”李嘉诚并不以为他有什么超人的智慧,他避而不谈他的谋略,而对汇丰厚情念念不忘:“没有汇丰银行的支持,不可能成功收购和记黄埔。”。

汇丰不仅摆脱了这个包袱,汇丰保留的大量和黄优先股,待李嘉诚“救活”后还会为汇丰带来大笔红利。汇丰让售李嘉诚的和黄普通股价格只有市价的一半,并且同意李嘉诚暂付20%的现金。不过汇丰并没吃亏,当年每股1元,现在以7.1元一股出售,股款收齐,汇丰共获利5.4亿港元。尽管如此,仍给予李嘉诚极大的优惠,汇丰在决定此事时,完全没有给其他人有角逐的机会—一锤定音。

人际关系是现代社会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充斥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事实上构成了一个巨大的人际网络。要想取得生活或事业上的成功,你就需要其他人的帮助,也需要去帮助其他人,因为一个人想要完成所有事是不可能的。做生意需要对市场的洞察、对机会的敏锐捕捉,需要敢冒风险的大胆行动,更需要“一个好汉三个帮”的好人缘。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踏上做生意的征程,前途必然是一马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