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20几岁,该挣的不只是薪水
15032100000049

第49章 从容面对,学会欣赏竞争对手

欣赏竞争对手,是为自己铺路。20几岁的年轻人如果没有向竞争对手学习的心,就会缺少认识自我的机会,缺少自知的能力,必然无法改进缺点,发挥优势,取得晋升。

采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你的竞争对手,看起来好象是一件小事,但却决定一个人的成败。适当的竞争能够促进一个人的快速成长,也能够促进一个人各个方面不断成熟起来,这一切的关键是你对竞争对手持什么样的态度。与对手竞争时,要抱着欣赏对手、向对手学习的心态,从某种意义上讲,欣赏对手比打击对手更有效。

竞争对手就是一面镜子。古语说得好,“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竞争对手不仅是你面前的一堵玻璃墙,更是一面镜子,它能够照到自己,让你从竞争对手身上看清自己的优缺点。于是,你的竞争对手的现在可能就是你的未来,他的缺点就是你要规避的问题,他的优点就是你要学习的长处,他的成绩就是你要超越的目标。

在中国围棋界,没有谁怀疑常昊的实力。他位列中国围棋棋手等级分第一名,国内大赛的冠军头衔几乎多得数不过来。但在中国棋迷心目中,人们总是自然而然地拿常昊与韩国超一流棋手李昌镐进行比较。常昊与李昌镐,一比之下竟发现差距如此之大,非常昊不为也,是功力不到不能为也。

1998年8月的富士通决赛,常昊惨败给了李昌镐。从此,常昊逢李昌镐必输,接连三年不得翻身。常昊后来回忆说:“那一阶段,我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际,都连续输掉了很多盘棋。尤其是对李昌镐的时候,有机会的棋,抓不住;没有机会的棋,更是输得一泻千里。”

在强大的竞争对手面前,常昊痛定思痛,没有退缩畏惧,他勇敢地面对现实,从竞争对手身上寻找自身的弱点。他觉得自己虽然属于那种棋风厚实,大局观较好的棋手,但却缺乏一种精妙的算度与稳若泰山的霸气。

与李昌镐相比,每每到关键时刻,自己的算度总是要出现一些偏差,在劣势面前难以力挽狂澜。由于对李昌镐的“赤字”太多,处在冲击地位的自己输得越多,就越想通过胜利来证明自己,而越想并胜,就越不能在比赛中笃定心神,就越容易出错,也就离胜利越远,如此陷入恶性循环之中。所谓“无欲则刚”,在以往和李昌镐的交锋中正是由于自己内心掺杂着太多的“欲念”,才在对局过程中心态失衡,要么患得患失;要么急躁冒进,全然不见平日那份沉稳坚韧。如果说竞争对手是一面镜子的话,那么在李昌镐这面镜子前,自己“顾影自怜”,显示出了脆弱和不够成熟的一面。

通过分析和学习,常昊认识到自己与竞争对手之间的差距,找到了失败的原因,然后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揣摩竞争对手的优势。2001年11月9日,经过三年磨炼,常昊终于战胜竞争对手李昌镐,首次杀进了三星火灾杯决赛。

三星火灾杯赛前,常昊的心态平静而不失锋芒:“就好比两个人决斗,一个人的刀还没有拔出来,就被对方杀死了。这样不行,至少我的刀要出鞘!”果然,常昊拔出了他的刀,一举拿下了这场比赛,战胜了竞争对手李昌镐。

这件事情说明,从竞争对手这面镜子身上发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后,再去努力纠正,奋发向上,这样就可以完成人生以及事业的大逆转。敢于学习,敢于从竞争对手身上发现自我,超越自我,这才是竞争对手带给自己的真正力量。

职场上,人们惯用一句话来形容竞争对手之间的关系,那就是“谁升起谁就是太阳”。在职场中,人们往往把竞争对手看作自己前进路上的障碍,看作前进中的一堵墙。是墙不错,但如果20几岁的年轻人换种心态,换个看问题的角度,把这堵墙看成玻璃墙,甚至一面镜子,时时刻刻照照自己,你可以从竞争对手那里看清自己的一切。看到竞争对手的缺点,你就明确了自己要规避的问题;看到竞争对手的优点,你就了解了自己需要学习的长处;看到竞争对手的成绩,你就找到了自己要超越的目标;看到竞争对手的现在,你就联想到自己的未来。

20几岁的年轻人只有学会欣赏竞争对手才能向竞争对手学习。懂得欣赏竞争对手,才能更多地发现别人的优点,才能从他们身上汲取提升自己的能量。要知道,他之所以成为你的竞争对手,一定有许多你所不具备的特质,这些特质使你们势均力敌,彼此成为竞争对手,那么如何“择其善而从之”,学习他的优点呢?

吴敏去一家著名的广告公司求职,顺利地通过了第一轮测试,成了十位入围者之一。第二轮测试内容很简单:让每位入围者按要求设计一件作品,并当众展示给另外九人打分,写出相关的评语。

吴敏按照要求设计完作品,然后给其他人评分,此时,他的心情非常复杂,因为其中三人的作品特别突出,不在自己之下。怎么办?实话实说还是借机打击竞争对手?经过激烈思考,他决定给他们打高分,并且写下了赞美的评语。他人胜过自己,意味着自己有可能淘汰出局了,可是令吴敏没有想到的是,他入选了!他胜出比他优秀的三个人,成为唯一的入选者。这是为什么?

后来,吴敏听到该广告公司总裁的一番话,猛然醒悟。总裁说:“入围的10人可以说都是佼佼者,专业水平都较高,但公司更为关注的是,入围者在相互评价中,是否能够彼此欣赏。因为,庸才自以为是,看不见别人的长处,这倒情有可原,但若对对方视而不见,那就显得心胸太狭隘了。严格意义上说那不叫人才。落聘的几位虽然专业水平不错,但遗憾的是他们缺乏彼此欣赏的眼光,而这点比专业水平其实更重要。”

面临时下日趋激烈的竞争,20几岁的年轻人在与竞争对手竞争时,如果没有宽广的胸怀,不能正确看待处理与竞争对手的关系,那么道路只能越走越窄,最后走上自我封闭、自我淘汰之路。而抱着欣赏竞争对手,向竞争对手学习的心态,学习竞争对手的长处,以竞争对手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这样自然就可以提高自己,最后战胜竞争对手,走上成功之路。

由于竞争的原因,看到别人的成绩比自己强心里总是酸酸的,这是正常的心理反映,但20几岁的年轻人一定要坦然面对,要学会应付这种局面。因为你的成就对竞争对手而言也是无奈的,这是最基本的常识。天生我才必有用,每个人都有存在的独特才能,你也有别人所无法比拟的成就和特色,这就是无论是自然界还是社会能相互共存的、微妙的平衡关系。反过来,你欣赏了别人,别人才会欣赏你,人们之间不是没有矛盾,人们之间也不是百分之百的和谐,这种和谐都是建立在相对基础上的。和谐与不和谐,竞争与共存是同在的。站得高一点讲,就是用中庸之道求得平衡,不偏不倚,在适度中求得生存、谋得发展。